第一节 族称族源
独龙族是中国云南省怒江、独龙江边上古老的居民。1986年,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了两块用辉绿石磨制而成的石斧,其中一块较大的重400克,长15.1厘米,上宽3厘米,下宽5厘米,刃口呈月牙形,较为锋利;较小的一块重360克,长11.6厘米,上宽2.8厘米,下宽5.8厘米,刃口上有一缺口,平面粗糙,年代更为久远。经云南省地质科研所专家鉴定,这两块石斧都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产物。这一考古发现表明,早在2000多年以前,在怒江、独龙江两岸的丛林台地上,就有人类在那里繁衍生息了。
然而,由于贡山地处偏远,再加上高山、河流的阻隔,历代封建王朝的学者和史学家对贡山的了解都非常有限。樊绰撰写的《云南志》(《蛮书》)是唐代有关云南的专著,该书《南诏界内途程》上说:“高黎贡山在永昌,下临怒江。”这是第一次在内地的书籍中出现“贡山”“怒江”,但所指仅仅是山川和河流。
独龙族的历史长河缓缓地从远古流淌至今,她的源头在哪里?雪山、林海和河谷弥漫的云雾,经常把古人的身影湮没;岁月的尘埃,总是把先人们的足迹掩盖。一个没有自己的历史文字文献的民族,要把她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只能从一些汉文史籍的记载和先民沉淀下来的记忆中作一些梳理、探索和推测了。
一、自称、史籍名称和他称
从语言系属看,独龙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独龙族的先民应属于形成今天中国的藏、彝、白、纳西、羌、普米、傈僳、土家等兄弟民族的古氐、羌人的一支,这是确定无疑的。
据史籍记载,早在夏商时代,古氐、羌人就已经活跃在黄河上游及青藏高原和今天的四川、云南省境内。但是,独龙族的先民是何时到达中国大西南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的,已经无法搞清了。独龙族人在历史上一直“逐条条河流”迁徙、居住、繁衍和发展,内部没有统一的族称,不同支系、不同氏族的人们居住在什么地方、什么河谷,对外自称往往与其居住地或河谷的名称相同,而他们内部是有明确的氏族、家族区别的。
独龙族正式定名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国家根据人口最多、聚居在独龙江河谷的自称“独龙”音译定名的,这还与当时新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有一段不解之缘。1952年12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当时,新中国成立前唯一到内地国立大理政治学校读过书的独龙族人孔志清,作为独龙族代表到了北京,1953年1月4日,周总理接见各民族代表,和蔼地同代表们握手,一一询问他们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是什么民族?当问到孔志清时,孔志清激动地回答:“我叫孔志清,从云南最边远的独龙江来,我们民族过去被人叫‘俅子’,我们自称‘独龙’。”周总理听了就对身边的西南局书记王维舟说:“老王,你记住,这个民族的族名,要以本民族的称谓使用,不能以别个民族的称谓为族名。”从此,独龙族的族名正式确定下来。
中国独龙族自称“独龙”到底是什么意思?独龙族人自己也解释不清楚。但从词源上看,“独龙”一词转写成独龙文字方案是tvrung,前一音节tv(独)有“上方、上游方”之意,后一音节rung(龙)是“居住”的意思,“独龙”一词直译成汉语是“居住在上(游)方(的人)”的意思。从地理位置看,独龙江发源于中国西藏察隅县,地处恩梅开江上游,是整个伊洛瓦底江水系的源头。民国时期严德一在《边疆地理调查实录》中介绍说“……英国人通呼独龙江边的居民为Taron,也是因这条江名而称呼……”,英国殖民者占领缅甸是在近现代以后,之前,不可能了解独龙族的情况,自然是引用了当地居民的称呼。因此,“独龙”一词的原意应该是“居住在上游的人”,是独龙江下江,即今天缅北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两江流域的独龙族居民对其北边——独龙江两岸居民的称呼,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我国独龙族的自称。
《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说:“丽江路,蛮有八种,曰磨些、曰白、曰罗落、曰峨昌、曰撬、曰吐番、曰卢,参错而居。”其中的“撬”为后来独龙族的旧称“俅”的同音异体字,这是独龙族的名称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出现在汉文史籍中。
到了清代,雍正《云南通志》卷二四说:“俅人丽江界内有之,披树叶为衣,茹毛饮血,无屋宇,居山野中。”道光《云南通志》卷一八五引《清职贡图》说:“俅人,居澜沧江大雪山外,系鹤庆、丽江西域外野夷。其居处结草为庐,或以树皮覆之。男子披发,着麻布短衣裙,跣足。妇女缀铜环,衣亦麻布。……更有居岩中者,衣木叶,茹毛饮血,宛然太古之民。”以后的光绪《云南通志》及《续云南通志》都引用了道光时期的说法,没有更新的内容。
汉文史籍中独龙族的他称“撬”或“俅人”源于邻近民族对独龙族的称谓。过去,傈僳族称呼独龙族为“俅帕”,藏族称呼“曲洛”,汉文史籍中转写为“俅子”“曲子”。但从他称的来源上看,“俅”或“曲”可能是形成今天独龙族的古代某一支氐羌部落先民的称谓。在历史渊源方面,独龙族与今天怒族自称“阿侬”的支系密切相关。怒族的“阿侬”支系有两个部分:一部分在贡山县,贡山怒族所使用的语言与独龙语完全可以通话,学术上称之为独龙语怒江方言;一部分在福贡县,福贡怒族使用阿侬语,阿侬语和独龙语在语法、词汇上都非常接近,有关专家学者估计语言分化的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在神话传说及传统宗教信仰、崇拜方面,独龙族和贡山怒族人都说自己是远古洪水泛滥的岁月,攀登上神峰嘎瓦嘎普幸免于难,后婚配重新繁衍人类的兄妹的后代,都视今贡山县境内高黎贡山山脉主峰,海拔5128米的嘎瓦嘎普为护佑独龙江、怒江两江流域的最大的神(峰)。贡山怒族人和独龙族人相遇,也往往以兄弟相称。从地理环境上看,怒江与独龙江河谷仅仅隔着一座高黎贡山山脉,而今天居住在独龙江河谷的很多独龙族家族都说祖先是从怒江边迁来的。
福贡县木古甲村的怒族“阿侬”支系人中则传说,很久以前,怒江边上有三兄弟,后来大哥顺怒江而上,迁往北方,二哥向西翻越高黎贡山迁入缅甸,小弟留在了怒江边上,是“阿侬”人的祖先。阿侬人传说中“大哥”顺流而上迁徙的方向,就是今天与独龙族渊源关系十分密切的贡山怒族居住区;“二哥”迁徙的方向是西部缅甸,而在今天缅甸独龙族(统称“日旺”)人中,包含有自称“阿侬”的支系。讲故事的“阿侬”支系老人还说,当地傈僳族人也称呼他们“俅帕”(即“俅人”)。
无论从语言关系、神话传说和渊源关系,还是从地缘关系看,独龙族和怒族阿侬支系都有着密切关系,不难推断,汉文史籍中的“撬”或“俅”原本指的应该是今天独龙族和怒族阿侬支系共同的先民。
二、高山峡谷的儿女
独龙江流域的神话传说《创世纪》中说,远古时候洪水滔天,世界上的人都被淹死了,只有两兄妹爬上嘎瓦嘎普神山幸存下来。洪水过后,两兄妹遵从天神的启示,结为夫妻繁衍人类,生育了九男九女。这九对儿女又结成九对夫妻分散到九条江上,形成了今天世上各种不同的民族。这里的“九”是个虚数,表示很多。九对儿女中三弟三妹留在了独龙江河谷,成为独龙族人的祖先。
神话终究是神话,它只是曲折地记录了远古先民们遥远的记忆,人们总是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对神话传说有所损益、有所改变。不知是从远古什么年月开始,独龙族先民就已经活动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流域一带了,后来翻山越岭、横渡激流向西跋涉到了怒江流域和独龙江河谷,此后大部分继续向西迁往了今天的缅甸北部地区。今天居住在独龙江河谷的一些氏族、家族的迁徙传说,大概也是其他很多独龙族先民经历过的类似的迁徙过程吧。
木静氏族是独龙江河谷最大的氏族之一,有十几个家族。南部木静氏族人中传说,木静氏族祖先最早居住在独龙江上游的支流马必力洛河一带,他们在那里以耕种火山地、狩猎为生。后来,发生了一种叫做“腥那不朗”的鬼怪吃人的事情,每晚总是有一个人神秘失踪,仅在床上留下一团青苔。大家觉得这个地方不能再居住下去了,于是准备好了木筏,顺江而下,分散到独龙江中下游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家族,有的一直向南迁入了缅甸境内。
马必力氏族传说祖先原居住在怒江西岸的日目当,后来在他们的水源处出现巨蛇伤人,人们用弩弓射死了巨蛇,但水却从此干涸,他们只好离开故居分散各地。一部分迁入北部藏区,一部分顺怒江而下迁到马神当,有一部分则西迁至独龙江上游的马必力河谷的莫当居住,以狩猎为生,因此自称“马必力”。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又陆续迁往独龙江下游各地。
这两个氏族迁徙的缘由传说,都带有神秘的色彩。有的氏族迁徙传说则很现实,如江勒氏族传说祖先最初居住在西藏察瓦洛地区的龙普,常出远门狩猎,因不容易打到猎物,就翻越高山来到了独龙江上游支流马必力河谷狩猎。猎人发现这里有平坦的坝子,就种下了几颗青稞种子。到收割时节来看,庄稼长得很好,果实十分饱满,人们认为这是种庄稼的好地方。而且,独龙江两岸生长有茂密的森林,有众多的猎物可供猎取,就从西藏地区搬迁到独龙江畔居住。
日吴氏族迁到独龙江的原因也与江勒氏族类似,他们至今居住在马必力河谷。传说日吴与江勒本为同一祖先的后代,只是日吴氏族的祖先习惯头顶仅留有一撮头发,因此得名“日吴”。至今,西藏地区有木郎家族(怒族)居住,与这两个氏族有亲戚关系。
独龙族的“氏族”和“家族”是相对的,实际上不能严格地区分,有些“氏族”原本是某氏族组织下的一个家族,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分散、迁移到其他地方,发展成了类似原氏族组织的单位,与原氏族的其他兄弟家族关系疏远。例如,木静氏族的佳木雷和嘎木雷家族本是一个家族,嘎木雷家族分布在独龙江下游,分布在上游的佳木雷原先居住在东根汪当,后来由于人口的发展,分散到了迪正当、龙总、迪朗、白利等地,有的向西翻越担当力卡山脉迁入缅北境内,形成了很多新的家族,与原来的佳木雷等其他兄弟家族疏远,甚至可以通婚了。
独龙族很多家族名称甚至氏族名称本身就是所居住地的地名,这是由于人们随着人口的增长不断地分化、迁徙造成的。人们每迁往一个新的地方,总是会以新地名自称,新地名便自然成了新家族的名称;家族再发展、分化和迁徙,又变成了新的氏族组织,新氏族的名称自然也就是起初原家族居住地的地名。
有些家族名称不是地名,在来源上有讲究。例如,木静氏族嘎木雷家族的“嘎木雷”是“善于变化的人”的意思。名称的缘由一说其祖先想法多,吃早饭的时候提议大家今天做这件事吧,吃完早饭磨刀时又说今天做那件事吧,磨完刀又提议大家说今天还是去做另一件事吧;二说其祖先会法术会变化,能变化成各种各样的其他动物,因此得名“嘎木雷”。有的家族名称与战争有关,如丁桑家族的“丁”是人名,“桑”是“名声远播”之意,原意是“名声远播的丁”,传说在古代独龙族人民反抗土司暴虐,起义造反,丁本是个沉默寡言老实憨厚之人,令大家惊奇的是,丁在战斗中勇猛异常,砍杀了无数的土司兵,名声响遍整个独龙江河谷,因此得名“丁桑”——名声远播的丁。
今天居住在独龙江河谷的独龙族都是从怒江流域陆陆续续迁入的,由于年代久远,很难确定确切的时间,有的氏族、家族迁入的时间比较晚,按世系族谱推算大约在距今四五百年。有的氏族迁入的时间很早,往上追溯,就追溯到了类似神话的时代。各个氏族、家族迁入的路线也都不尽相同,南北纵向的高黎贡山山脉有很多山口,先民们就是通过这些山口翻越雪山进入独龙江流域的。
独龙江河谷的独龙族一些氏族、家族的迁徙传说中,常常提到他们在独龙江河谷定居下来是买了别的家族的耕地、猎场的,这说明在他们迁入独龙江河谷之前,那里就早已有人居住了。独龙族先民在河流纵横的横断山脉高山峡谷活动,往往是猎人追踪猎物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没有人烟,但飞禽走兽众多、土地肥沃适于耕种的河谷,便举家举族迁居于此。他们在一条条陌生的、荒无人烟的河谷的两岸定居下来开垦原始丛林,建起自己的新家园。他们用砍刀披荆斩棘,在原始密林开拓道路,用竹篾扭搓的溜索、藤竹藤条编织的藤网桥横渡江河激流,用“天梯”攀越悬崖峭壁,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天地。
今天的独龙族不仅在我国境内居住,还广泛分布于缅北迈立开江、恩梅开江流域,缅甸的密支那、曼德勒、仰光等城市都有独龙族的踪影,甚至泰国境内也有独龙族散居。他们支系繁多,有“龙密”“托洛”“唐萨尔”“独如”“阿侬”“迈旺”等支系,他们今天以“日旺”作为本民族的统称,独龙语“日旺”的意思是“江河”,条条河流汇合成大江大河,这是一个形象而又能为各个支系接受的称呼。缅甸的日旺人来到中国说自己是独龙族,中国的独龙族到缅甸也入乡随俗说自己是日旺族人,各地的独龙族因隔山隔水、分居不同国度、与其他民族杂居、通婚而生活面貌有所差别,但一提到自己的渊源,都要追溯到神奇的洪水泛滥、兄妹婚配繁衍人类、分配九对儿女到九条江居住的远古年代。
神话、史诗和传说是维系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无形纽带,居住在不同河谷、不同国度的独龙族人相遇是要讲述故事的,从神话一直到本氏族、家族的迁徙传说,一条条河流的走向是祖先迁徙的路线,一座座雪峰则是护佑先民的神灵,是高山和环绕雪峰的流云,峡谷里奔腾的江河、激流,孕育了独龙族。在一千多年甚至是更早以前,独龙族的先民就陆续从我国的怒江流域分若干路线翻越高黎贡山到了独龙江河谷以及缅北两江流域内,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