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监测与预警
引导案例
案例1 北京将建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制度
记者从市政府法制办获悉,《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草案)》已经通过市政府法制办网站公开征求群众意见。该草案是本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具体实施办法,共7章94条,规定了突发事件应对的管理体制、管理原则,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内容。
根据该草案,本市应当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市政府应当确定统一的应急标识。建立健全与国家有关部门,驻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单位,相关地区的应急协作机制。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将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本市将建立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专业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整理和研究国内外发生的可能对本市造成影响的突发事件信息。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信息报告员制度,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确定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或者全市统一的紧急救助服务机构报告。与国家法规有所不同,草案特别规定:对于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者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的突发事件信息,应当立即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本市将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区县人民政府和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有权发布三级(黄色)、四级(蓝色)警报,市人民政府有权发布一级(红色)、二级(橙色)警报,决定并宣布进入预警期,并向驻京部队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地区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预案的,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研究制订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案。突发事件超出本市控制能力时,由市政府提请国务院采取应对措施。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有关应急指挥机构可以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局势:迅速控制危险源,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拆除、迁移妨碍应急处置和救援的设施、设备或者其他障碍物。对于负有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职责的行政机关及其有关工作人员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将依法予以处罚。
该草案征集意见至2月25日截止,市民可登录市政府法制办网站http://www.bjfzb.gov.cn发表意见和建议。
(资料来源:王皓:《北京将建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制》,《北京日报》,2008年2月6日。)
案例讨论
1.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在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是如何规定的?
2.监测预警需要法制保障,北京市的地方二次立法把哪些内容细化了?
3.为什么法律草案要向市民征求意见,公民参与有哪些重要作用?
4.北京市的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办法对于其他省份有什么启示?
案例2 北京西单商业街监控人潮预警系统首次启用
位于天安门西侧的西单商业街与王府井、前门大栅栏并称北京三大最著名的传统商业区。一提起西单商业街,最先出现在人们脑海的可能不是它悠久的历史,而是整日熙来攘往的人流拥挤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上。
为了防范由于人群过于密集而发生踩踏等情况,一套客流预警系统于9月22日开始在这个商业区试用了。
“客流量预警指标与场所、人数密切相关。大部分的踩踏事故表明,拥挤踩踏时的人群密度通常都非常高,达到每平方米4人,甚至更高。而且场所不同,人数也并不固定,在天桥、平面步行道、楼梯上的预警指标都不一样。同样密度,在平地上可能没有危险,但在楼梯上有可能就非常危险了。”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相关人员介绍。
在西单商业街的一栋大楼里,监测设备就被摆放在一间无尘的电脑房中。工作台上的液晶显示屏播放着西单各主要路段的实时监控录像,几名工作人员坐在显示屏前目不转睛地监控着。在他们的正对面,一面由几块液晶屏拼成的巨大屏幕布满了整面墙。大屏幕上显示的是用色块模拟的西单街道地图。
记者从大屏幕上看到,整套监控系统包含了19个数据采集点,分布在天桥、西单文化广场、地铁1号线出口、1号线和4号线换乘站、西单周边商场及公交站;它们用绿色圆形图案显示在屏幕上。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大绿圆点其实是由上下两个半圆组成的。
工作人员解释说,上方的半圆显示当前的实时数据,下方的半圆则预测10分钟后的数值。如果客流超过标准值,屏幕上的圆点就会变成红色,警告这个点位的人数超标。
直到下午5:30,大屏幕上的几个绿点始终没有一个发出红色预警信号,西单商业区的客流量全部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实时监视屏中,行人匆忙有序地移动着,虽然看不清面部长相,但衣着穿戴却能轻松辨认。
研究开发此系统的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介绍,预警系统在北京市是首次启用。通过安装在不同地点的视频设备,实时采集客流数据,再由无线网络传输到指挥中心进行智能分析。预警系统可以分析预测10分钟后客流是否会达到警报数值,以使管理部门提高警惕,预留采取措施的缓冲时间。此外,预警系统还能监测人群的非正常聚集、非法入侵、人包分离等异常行为。
一位该研究所工作人员说,西单商业区近年来,新增了新的大型商场、过街桥、地铁站等,密集人群聚集程度和规模都有所增大。现在,西单商业街的客流量每天有几十万人次,在这里试行客流预警系统,能更好地收集数据。当客流量超过预警值时,指挥中心会立即通知其他点位的值班人员到达报警点位,引导游人绕行报警区域。
引导疏散客流的主要途径有3个,即地铁、公交和天桥。由于4号线西单站首次在西单大街西侧设立了出入口,因此,一旦西单大街东侧的地铁站客流超过警戒数值,工作人员就会疏导客流从西单大街西侧进入地铁。这使得原有西单大街东侧的1号线客流压力也减轻了很多。类似的方法也可适用于公交车站引导疏散。
西单地区的4座天桥是监测的重点区域。一旦天桥客流猛增,西长安街街道以及西单大街派出所、城管队等都将协助行人疏散。除了对个别天桥进行限流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开通地面应急通道。西单大街虽然中间隔离带安装了铁栅栏,但是预留了活动门。一旦天桥上客流激增,活动门就可能会启用。
“在国外,客流预警装置服务对象主要是地铁等有特别出入口的场所,但在像西单这样的开放区域,还没有类似的预警装置。”这位研究人员说,西单客流预警系统示范成功后,可以服务于北京市及其他地区的商业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西单地区的客流状况,数据采集点在“十一”之后还将向西单北大街扩展,达到40个。这套系统除了监测客流量、提供预警干涉决策辅助信息外,还可以服务于步行交通特性、步行空间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资料来源:《北京西单商业街监控人潮预警系统首次启用》,《北京科技报》,2009年10月10日。)
案例讨论
1.为什么监测预警中的信息收集至关重要?
2.北京市西单商业街监测预警系统从哪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监测预警方式?
3.现代社会中监测预警的科技支撑为什么会越来越重要?
4.北京市西单商业街的监测预警系统对其他大城市有什么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