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具体调查及文献撰写
新中国成立以后,关于保安族的调查与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开展了起来。在国家民委等中央政府部门、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及大专院校的支持下,从1956年开始,先后组织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调查组赴保安族地区进行详细的社会调查,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一系列的文献资料。
1956年7月,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五工作队保安语调查组选择临夏县大河家乡大墩村、甘河滩村和青海省同仁县的下庄村作为重点,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保安语调查,调查后提出调查报告。马克文、马如麟参加了调查工作。
1958年9月,甘肃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兰州成立。该调查组分赴回族、藏族、东乡族、土族、保安族、裕固族、撒拉族、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历史调查和编写民族简史、简志丛书的工作。保安族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由甘肃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临夏第一分组承担。调查组由中央有关部门、省民委、兰州大学的干部教师组成。保安族干部马克文、马如麟参加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
1980年11月,为了进一步了解保安族在青海的历史、生产、生活以及迁徙状况,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筹备委员会副主任马正云带领马少青(保安族,大河家乡大墩村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丁生智(保安族,大河家乡梅坡人,县人大办公室主任),以及保安族马世昌、马骥、马福全、马福禄等前往青海省同仁县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
1983年6月26日,甘肃省民族问题丛书编委会会议在兰州举行,会议根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部署和我省具体情况,对《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的编写和出版作出安排。
1984年8月,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保安族简史》由《保安族简史》编写组编写,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级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学者们纷纷立项,对保安族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变迁开展进一步的调查,从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宗教学及人类学等各个不同的学科层面对保安族进行研究,也出版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像郝苏民主编的《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民族出版社,1999年),杜鲜、彭清深主编的《保安族——甘肃积石山县大墩村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菅志翔的《族群归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关于保安族的一项专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等。
关于保安族研究的部分书籍
《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