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加强地质学人才创新教育是提升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体现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重在创新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锻炼。研究认为,创新能力建设要树立国家战略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育观、强化素质教育。综合分析认为,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创新能力建设突出表现在创新素质、创新学习、创新技能、创新环境、创新文化和创新成果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创新能力因素以及地质学人才成长成才阶段性创新能力特征,围绕培养知行合一的地质学人才,要建立地质学人才协同创新育人体制机制,要构建爱国、爱家、爱学、爱习、爱民教育教学模式,即:以爱国为基准点,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家为支撑点,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爱学为切入点,增强“学习为了国家”的使命感;以爱习为落脚点,培育青年地质人才的社会责任担当;以爱民为宗旨,塑造地质人服务人民的意识。
地球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地球科学的任务就是通过理论知识研究、技术途径创新、方式方法探讨等来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同时还承载着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地质灾害预报、资源能源危机预警、人类与自然关系反思等文化使命。从地质学到地球科学,从地球科学再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地质科学发展,对地质学人才培养和使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为目标,以体现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为主要特征,加强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创新教育。可见,创新地球科学教育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