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球科学文化的内涵分析介绍

地球科学文化的内涵分析介绍

时间:2023-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球科学文化目前尚无统一而精确的定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与地球科学文化关联的是儒家道家思想,特别是天人合一思想,它是地球科学文化的重要渊源。发展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对于深入发掘地球科学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地球科学思想,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深远。推出一批具有地球科学文化特色的影视、网络、文学、艺术等文化精品。

地球科学文化目前尚无统一而精确的定义。一般认为地球科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文化子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地球,调整人与地球的关系,在开发利用地球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它是人地关系在文化上的反映,涉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城乡规划等生态文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与地球科学文化关联的是儒家道家思想,特别是天人合一思想,它是地球科学文化的重要渊源。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天人相统一,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在一种积极的关系上,不主张征服自然;强调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大自然的朋友。

儒家思想认为,天是包括四时运行、万物生长在内的自然界,天即自然界的功能,自然界是有生命的自然界,它本身就是生命整体。仁者要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把融入大自然视为最大的快乐、人生追求的最高志趣。倡导“畏天命”,要求人们敬畏自然,对自然界不能随心所欲,对自身的行为要保持警觉。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应按这些规律办事,如果违反这些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倡导“知天命”,要求人们去认识、掌握自然的规律,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只有认识了人与天的关系,才能倾听自然界的呼声,从而达到“不逾矩”的境界。倡导“知天命”,就是人类可以在掌握自然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它为人类谋福利。

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敬畏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道家思想认为,天、地、人“本是同根生”,要“知常”“知和”“知止”“知足”。“知常”,就是说认识了天地运动变化的规律,才能明智;“知和”,就是说和谐是自然的根本规律;“知止”,就是说要认识、把握天地万物的极限和限度,以限制或禁止自己的行为;“知足”,就是说人们要走出自己的不符合实际的欲望。道家关于天人关系有一段精彩的论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它指出了天与人或者天地万物的同源性、同律性,天与人在演化过程中虽有很大的差异,但天与人还是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除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地球科学文化思想理念之外,当代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围绕地球科学文化的重要地位作用、教育传播功能、服务人类社会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突破。

关于地球科学文化内涵的探讨。赵鹏大(2006)认为,地学文化是人类在适应、认识、开发、利用地球,与地球相互作用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化形态的总和。张中伟(2003)研究认为,地球科学文化应该发展成为以地球科学和地球系统科学为基础,以人类学、伦理学、哲学、经济学等人文内涵为依托,以启迪人类思想理念为对象,以优化人类行为决策为中枢,以创新一个有别于传统工业革命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为途径,以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文化意识形态。地球科学不仅肩负着科研责任,还肩负着社会发展和人类需求的文化责任。发展地球科学文化的战略意义在于:环境、资源、人口三者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将是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框架,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发展地球科学文化将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有助于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未来的世界竞争无疑将是文化或文化生产力的竞争,地球科学文化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打造优秀的大众文化产品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于地球科学文化的建设目的,段怡春(2004)研究认为,大力发展地学文化,普及地学知识,是在当前国情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发展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对于深入发掘地球科学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地球科学思想,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深远。王殿华(2006)研究认为,加强地学文化传播,实现科学发展,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地球科学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地球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的科技文化需求,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地学文化以地球科学为主体,以包含在地学史、地学人物、地学思想、地学理论、地学事件、地学景观中的精神文化现象为内容,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它折射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表现的冲突与矛盾,与其他文化资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特点。地学文化不只具有启迪人类认识自身、认识自然、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功能,它还是一种储量巨大、采掘不尽的富矿资源,有着强大的经济功能,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孟宪来(2006)研究认为,地质文化不是空洞的、抽象的、玄妙的概念、学理,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社会实际生活之中,它的功能是任何形式和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尤其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更是其他任何文化都不能比拟的。发展地球科学文化,不仅是科学文化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余振国等(2007)指出要以节约资源的先进文化为底蕴,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大力倡导节约资源的产业文化,建立节约资源的激励机制,促进科学发展。余谋昌(2011)研究认为,地球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力”,它不仅对人类精神,而且对资源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关于地球科学文化的传播。陈琪(2007)从地球科学文化内涵的界定入手,分析和阐述了地球科学文化的基本特点以及普及与传播地球科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着重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开展地球科学文化的社会普及与传播。褚庆忠(2007)指出把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来开发,大力推进地球科学文化建设。推出一批具有地球科学文化特色的影视、网络、文学、艺术等文化精品。激励科技企业、文化企业、旅游企业等对地球科学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在影视动漫、图书出版、网络、旅游等领域发展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地球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向大众文化进军,这将是一幅极为诱人的文化图景。

以史为鉴,研究地球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是为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建设地球科学文化做准备。地球科学的复苏,期待一种文化的跟进。地球科学不仅肩负着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科研责任,而且肩负着传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责任。我们认为,地球科学文化是以地球为载体,以自然界为指向,基于严谨的地球科学知识、规范的地质科学技术方法、理性的地球系统科学思想而形成的理论、制度、文化体系。地球科学文化是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实践与地球相互作用,人类认识地球,保护地球环境,科学管理地球系统,合理开发利用地球资源,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实现人类与地球和谐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是地球科学文化精神、心态、行为、形象、能力的集合体,与地球科学共生伴生。它是人类与地球的关系调整、相互作用结果在文化上的反映,是与地球相互依存而诞生的地球科学体系的文化观和文化形态,是一种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思维范式,其核心为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类从对整个地球系统的认识中得到的文化上的一种重要启示。地球科学文化以地球科学为主体,包含地球科学史、地球科学人物、地球科学思想、地球科学理论、地球科学事件、地球科学景观,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除科学文化的共性之外,还有自身的明显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