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武汉地区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 200张,回收1 182张,其中有效问卷1 113张,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2.75%,问卷有效率较高。调查对象涉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所大学的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群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本节首先对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进行描述统计,主要涉及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政治面貌和学生干部任职情况。然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上提供的全国总体数据对上述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进行检验,以检查是否出现了抽样偏误。若出现了抽样偏误,则表明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与全国总体情况有差异,若直接分析,则结论不可靠,需要对收集的数据做加权处理,以消除偏误。最后,本节描述了整个问卷的结构,以及问卷缺失值的情况。
(一)调查样本的背景分布
1.性别结构
本书调查对象中,男性为633人,占总样本比例的56.9%;女性为480人,占比为43.1%,分布状况如表6-1所示。
表6-1 调查对象的性别结构
数据来源:根据笔者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为了检验在性别结构上调查对象的性别结构是否与全国性别结构出现显著差异,使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数据,截至2011年底,我国各类普通本科学校在校学生数为13 496 577人,其中女生占比为50.40%,而各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校总人数为1 645 845人,其中女生占48.46%。因此,可以计算出全国整体上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性别结构,如表6-2所示。
表6-2 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的性别结构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整理。
从表6-2可以看出,全国总体上高校在校学生中,男生占比为49.81%,女生占比为50.19%。而调查数据中男生占比为56.9%,女生占比为43.1%,为了检验是否出现了显著的抽样偏误,使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以全国整体分布为理论分布,检验抽样数据的性别结构与全国在校学生的性别结构是否有显著差异,计算检验统计量为χ2=7.011,P-Value=0.030 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无法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认为抽样调查数据的性别比与全国在校学生整体的性别比是完全一致的,不存在明显的抽样偏误,可以直接进行分析,不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2.年龄结构
本书将被调查者的年龄结构分为19岁以下、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岁以上六个年龄层次,这六个年龄层次的调查样本人数如表6-3所示。
表6-3 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
数据来源:根据笔者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注:35~39岁组和40岁以上组并无调查样本分布。
从表6-3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样本的年龄集中在19岁以下和20~24岁组,而其他高年龄组的样本很少。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未提供在校学生的年龄信息,因此无法定量地分析在年龄分布上的抽样偏误,但是根据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大学新生的入学年龄一般为18~19岁,而硕士研究生毕业一般在24岁左右,而本书所采集的样本年龄分布,绝大部分都在此范围内,因此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分析各年龄段样本的年龄结构,绘制出人口金字塔图,如图6-1所示。
图6-1 调查样本的人口金字塔图
从图6-1中可以看出,样本年龄大部分分布在20~24岁年龄组,这部分样本包括大部分大二及以上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占比76%;其次是19岁以下年龄组,这个组的样本包括了大部分的大一新生,占比22.1%。
从年龄组性别比例看,19岁以下组的样本中,男女比例大致相等,而20~24岁组中,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更高的年龄组别中,男性的比例要更高,这和统计年鉴中性别比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各性别及年龄的样本个数及占比如表6-4所示。
表6-4 调查样本性别与年龄的关联表
数据来源:根据笔者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3.学历结构
本书通过调查对象的学校类别(T3)、教育层次类别(T5)和在读年级(T6)来确定调查对象的学历结构。这部分问题没有缺失值。调查对象的学校类别,其中部属院校930人,占比83.6%;省属院校183人,占比16.4%。频率分布如表6-5所示。
表6-5 调查样本的学校类别
数据来源:根据笔者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从教育层次来看,被调查样本中,本科为891人,占比80.1%;硕士为207人,占比18.6%;博士15人,占比1.3%,频率分布如表6-6所示。
表6-6 调查样本的教育层次
数据来源:根据笔者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为了检验在学历层次上调查对象的学历结构是否与全国在校学生的学历结构出现显著差异,使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数据,截至2011年底,我国各类在读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15 142 422人,其中博士生271 261人,占比1.79%;硕士生1 374 584人,占比9.08%;本科生13 496 577人,占比89.13%。其频率分布如表6-7所示。
使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以全国在读学生的学历整体分布为理论分布,检验抽样数据的学历结构与全国在校学生的学历结构是否有显著差异,计算检验统计量为χ2=10.050,P-Value=0.018 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无法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认为抽样调查数据的学历结构与全国在校学生整体的学历结构是完全一致的,不存在明显的抽样偏误,可以直接进行分析,不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表6-7 全国在读学生的教育层次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整理。
从入学时间来看,被调查样本中,一年级学生为378人,占比34%;二年级学生237人,占比21.3%;三年级学生264人,占比23.7%;四年级学生234人,占比21%。其频率分布如表6-8所示。
表6-8 调查样本的教育层次
数据来源:根据笔者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从表6-8中可以看出,除开一年级学生(即新生)数量比较多外,其他各年级调查学生数差不多相等,一年级学生较多是因为硕士和博士群体中也存在新生群体。根据表6-7中的比例,若无调查偏误,1~4年级的调查样本比例应该大致为10∶8∶8∶8,使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调查样本是否符合这一比例,检验统计量χ2=4.395,P-Value=0.22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无法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认为抽样调查数据与全国在校生总体数据比例相符,无明显调查偏误。
4.专业结构
本书将调查样本的专业分为三类,其中人文社科类378人,占比34%;理工农医类693人,占比62.3%;其他专业42人,占比3.8%。频率分布如表6-9所示。
表6-9 调查样本的专业结构
数据来源:根据笔者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5.政治面貌
调查样本中党员396人,占比35.6%;共青团员648人,占比58.2%;民主党派12人,占比1.1%;无党派人士57人,占比5.1%。频率分布如表6-10所示。
表6-10 调查样本的政治面貌
数据来源:根据笔者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6.学生干部任职情况
本书调查样本中,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有753人,占比67.7%;未担任过的360人,占比32.3%。频率分布如表6-11所示。
表6-11 调查样本的学生干部任职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笔者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二)问卷整体结构及信度分析
1.问卷结构
本问卷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背景资料甄别部分(1~8题),第二部分是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现状部分(9~72题),第三部分为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改进部分(73~119题)。除了背景资料甄别部分以及85、95、96和119题外,其他题目全部采用量表度量被调查者的观点。
问卷的第一部分(背景资料甄别)在上一小节已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调查问卷选取的调查对象合理,无调查偏误,覆盖面广,有较强的代表性。
第二部分(现状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动机、学生参与管理的满意度测度、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意识测度、学生参与管理的制度保证测度,以及对学生参与管理具体内容的测度。
第三部分(改进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对现有参与管理途径效果的评价、学生认为参与管理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以及学生意愿参与管理的具体内容。
2.信度分析
信度指概念测量的可靠性,用来衡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与稳定性,反映了同一概念的不同题项测量该概念的一致性程度。换言之,用来分析所选择的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概念。调查量表所使用测量题项必须和要想测量的概念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质量。本书选择市场营销中最为常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克朗巴哈α系数,对本研究变量进行信度评价。
计算克朗巴哈α系数是检验数据信度的常用方法,一般来说,该系数愈高,则问卷数据的信度愈高。在基础研究中,信度至少应达到0.80才可接受;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达到0.70就可接受,介于0.70~0.98均属高信度,而低于0.35则为低信度,必须予以拒绝。
为了方便后续结构方程建模,对问卷中的问题做了分类处理,对于学生对参与高校管理的满意度,本书从渠道满意度、效率满意度和效果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渠道满意度是指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途径是否通畅、参与途径的多寡等;效率满意度是指学校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做出回应,以及解决速度的快慢;效果满意度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际效果,即学生对自己参与管理的深度、广度等方面做出的评价。本问卷对学生参与管理满意度的表述,以及各个可测指标的克朗巴哈α系数,如表6-12所示。
表6-12 衡量满意度的可测变量
注:由于效率满意度只有一个问卷问题,无法计算其克朗巴哈α系数。
对于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主体意识,本书从管理意识、管理意愿和管理能力认识三个方面进行测量。其中管理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所拥有的管理权力的认识;而管理意愿是指学生愿意参与管理的程度;而管理能力认识,是指学生对自身管理能力大小的度量。每个可测变量所包含的问卷问题以及其信度如表6-13所示。
表6-13 衡量主体意识的可测变量
注:由于管理能力只有一个问卷问题,无法计算其克朗巴哈α系数。
对于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制度设计,本书从制度宣传、渠道构建、制度公平和制度效率四个方面进行测量。其中制度宣传是指学校对学生参与管理渠道的宣传力度与宣传效果;渠道构建是指学校对学生参与管理方式的构建,以及创新探索等;制度公平是指学生参与管理的公平性,即是否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制度效率是指学校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的速度,或者学生自治组织的办事效率。每个可测变量所包含的问卷问题以及其信度如表6-14所示。
表6-14 衡量制度设计的可测变量
注:由于制度公平和制度效率只有一个问卷问题,无法计算其克朗巴哈α系数。
本书从教学学校政策与规定、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四个方面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进行测度,各可测指标对应的问卷问题以及其信度如表6-15所示。
表6-15 衡量参与内容的可测变量
上述信度分析表明,本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质量较高,这为后续分析结论的稳健性和广泛代表性提供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