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实效差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实效差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4-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项分析结果对我们设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具体制度有很大的意义。(三)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实效性差的原因总结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观念上,大学生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地位缺失,大学生权利长期被学校忽视。然而,现实中自上而下的科层制官僚管理体制严重禁锢了学生自下而上参与的自由。这是造成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状况不理想的制度规范上的重要原因。

(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原因

本书通过7级量表来度量被调查者对学生参与度不高原因的认同程度,计算出来每个原因的均值如表6-33所示。

表6-33 各原因的平均量表得分

从表6-33可以看出,排名前三的原因分别是决策主体单一化严重、组织机构欠缺、从属观念的主导地位。而排名最后三位的原因分别为学生自身管理能力欠缺、参加学生工作会影响学习、学生参与管理的不长久性。

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观念上和制度上的,即长期被灌输一种从属观念,而不是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且学生认为目前学生参与管理的制度和组织还不够完善。而学生自身的原因,如自身管理能力不足,在学生看来并不是主要造成参与度不高的原因。

(二)各种参与途径效果分析

本书通过对各种参与途径打分的方式测度各种参与途径的实际效果,结果如表6-34所示。

表6-34 各种参与途径的平均量表得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排名前四的参与途径分别是“做出决定前广泛征集学生意见”、“通过网络进行沟通”、“通过相对独立的学生社团组织进行”以及“设立校长接待日制度”。可以看出,学生团体习惯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且希望有一个独立的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的管理,而通过团委、学生会参与学校管理却并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途径;对于参与的程度,学生希望学校在做出决定之前就广泛地征集意见,而不是在做决策时才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此项分析结果对我们设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具体制度有很大的意义。

(三)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实效性差的原因总结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观念上,大学生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地位缺失,大学生权利长期被学校忽视。现代大学制度一项重要的理论就是高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包括学生在内的若干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各利益相关者也通过高校的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关系。然而,我国目前高校管理体制中贯彻的还是传统的管理理念,强调管理的高效率,想通过高效的管理集中优势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但在实践过程中,权力部门一方面在理想上希望有效资源能够合理分配,但现实中权力所固有的扩张性使得他们本能地拓宽自己的权力范围,抢占其他成员应占有的资源,忽视甚至侵害其他成员的权利。学生群体是学校权力扩张受侵害的重灾区,他们长期被置于受教育、被管理的被动地位,高校权力主体根本没有将其看做学校的主体,也没有将其作为学校的利益相关者,否认或者忽视学生对高校的影响和作用。高校往往通过管理系统的协调,尽量避免矛盾冲突,“和谐校园”中民主的意味极弱。这是造成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状况不理想的理念上的重要原因。

(2)机构上,科层制官僚管理体制盛行,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被禁锢。我国现行高校管理结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科层官僚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它在组织结构上采用“金字塔”式的严格层级,等级森严,垂直管理;在管理方式上以专门化、规则化和非人格化为特点;在文化上强调契约和规则的理性精神。这种管理体制对于贯彻政府意志、提高管理效率有诸多优势,但与民主管理精神矛盾重重,民主所追求的自由、平等被严格的行政体制禁锢。与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相反,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民主过程,学生意见和主张通过最基层学生组织一级级向上传递,最终获得学校的回应,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影响学校的决策和管理,这才是参与的意义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民主管理。然而,现实中自上而下的科层制官僚管理体制严重禁锢了学生自下而上参与的自由。这是造成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状况不理想的组织结构上的重要原因。

(3)制度上,学生参与管理的制度不完善,缺乏对管理参与权的法律保障。尽管现行高校管理体制有观念和组织结构上的种种障碍,但是学生权利以及权力的重要性慢慢被认可并逐步重视,一些高校在学生民主参与高校管理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些民主方式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规划,多是零星点缀在高效管理体制周围,作为高校民主管理的“美丽花边”。没有将学生作为管理主体,将学生权力纳入到学校权力体系中,重新设计新理念下高校的管理体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管理参与权的尴尬境地。同时,现行法律中对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规定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使得学生管理参与权缺乏基本的法律依据。在学生管理参与权受到侵犯时,法律提供的救济途径不明确,救济路径不畅通。这是造成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状况不理想的制度规范上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