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参与领域的含义
如前文所述,一般参与领域是指两类管理活动:一是虽然学生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但与学生切身利益不相关的管理活动;二是虽然与学生利益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学生没有管理能力的管理活动。无论是学生没有管理能力还是与学生切身利益不相关,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学生在此类管理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较浅,只需要保障大学生管理参与权最基本层次的参与权能就可以实现参与目的。因此,可以将一般参与领域定义为:在高校管理中,与大学生利益不相关或者大学生没有参与能力、只需保障大学生高校管理参与权最基本参与权能的管理活动的总称。一般参与领域的主要管理活动包括:
(1)学术研究。学术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学术自由,学者有自主研究的权利,学术研究领域专属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大。同时,也因为学生本身在学术研究领域能力有限,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但是不能干预教师的研究自由。
(2)教学活动。教学管理中有关于教学计划设定、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等,需要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学生在这部分活动中没有参与能力。如果执意在该领域赋予学生与教师同样的权力,本着趋利避害的本能,有可能降低自己的学习难度,进而降低学校的教学质量。
(3)国家对高校的部分管理活动。如与高等教育相关的立法(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除外)、高等教育规划、各项标准的制定、各类评估监督等,都是与学生没有直接关系,且学生没有参与能力的管理活动。
(4)其他管理活动。除了以上列举的,学校管理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学校的外事活动管理、纪律监察、日常办公管理等,这部分管理活动与学生关系也不大。
(二)一般参与领域大学生参与现状分析
1.一般参与领域大学生参与缺乏
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史上,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实质上大学生参与管理的范围非常有限,且按照一般规律,大学生开始参与高校管理的切入点都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领域,而后再逐步扩大。就一般参与领域的管理活动而言,一类是与大学生不相关的活动,一类是大学生没有参与能力的活动,这两类活动在现有条件下鲜有大学生的参与,即便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程度逐步深入,此领域也是最后被涉及的。
2.一般参与领域大学生参与缺乏的危害
尽管一般参与领域是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最边缘的部分,但是如果在一般参与领域排除大学生的参与,有可能带来很大的危害。
(1)高等教育管理有可能偏离“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高校各方面的工作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在各项工作中必须时刻把握“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教育方针、教育立法的制定,还是高校内部各项管理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执行最基本的核心理念。完全抛开处于核心地位的学生,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和需求,自说自话地进行大规划、细管理,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极有可能偏离高等教育管理的正常轨道,犯方向性错误。即使是讲究学术自由的学术研究,也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不应该允许与学生发展目标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发展。当然,“以学生为本”并不是说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毫无原则地“乱参与”,至少要保证大学生在程序上的参与权。
(2)高校管理活动不易得到学生理解,推行困难,影响效率。一般参与领域的多数活动最终还是需要学生的配合才能完成,这些活动从酝酿、计划到实施都是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等非学生群体完成,他们的思路想法最终的结果要求学生配合来完成。大学生是有一定判断能力的成年人,他们对于高校的各项管理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完全抛开他们得出的结果,常常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学生的合理意见没有发表的途径,更没有回应的机会,使他们主观上不愿意接受这些管理活动,消极对待甚至积极反对都会导致各项管理活动的推行困难,影响管理效率。以课程培养方案的设计为例,这部分应属于教师教学自由领域的活动,应该主要由教师完成,但大学生通过按照培养方案学习的经历,以自身利益为基础肯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教师完全抛开学生的意见,会导致教学效果大受影响。
(3)不利于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高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的哪些权益应该得到保障,应该如何保障,却从不听取被保障对象的意见,不关注他们的感受。学生们实现自身利益的保障来源于别人的给予,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保障的力度受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