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煤炭政策及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煤炭政策及发展历程分析

时间:2024-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对煤炭行业管理政策进行了多次重大调整。同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发展小煤窑的指示》。煤炭企业的建设及发展基本靠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煤炭价格等都按照政府的计划指令执行。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这一时期,煤炭企业从政府主导向市场的、法律的、政策的方向发展,使中国煤炭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2007年,出台了《煤炭产业政策》。

煤炭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次性能源,对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对煤炭行业管理政策进行了多次重大调整。每一次调整都对煤炭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1949-1978年生产恢复及计划经济时期

根据发展阶段及特点的不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3个阶段:

(1)1949—1952年为煤炭工业恢复阶段。1949年成立燃料工业部,负责煤炭、电力石油行业的管理。这一时期国家制定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土采煤窑暂行处理办法》《公私营煤矿暂行管理办法》等。这一时期煤炭产业完全在行政管理体制下运作。政府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产量、产品结构及价格。实行的主要政策为“五统一”政策。“由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地颁布指令性计划;财务统收统支,利润全部上缴,亏损由国家补贴;物资由国家统一调拨;销售实行统一分配、统一价格;人、财、物、供、产、销均由政府统一决定”。

(2)1953—1957年为煤炭工业步入规范发展阶段。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同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发展小煤窑的指示》。1955年7月,成立了煤炭工业部,撤销了燃料工业部和煤炭管理总局。当时煤炭工业的主要发展政策是:大规模地进行改建老矿,建设新矿。这一阶段,地方煤矿有了很大的发展。

(3)1958—1978年为煤炭工业动荡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大跃进”“十年动乱”等原因,煤炭工业同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1961年,全国煤炭企业进行了整风,主要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生活问题、生产问题和管理问题。1963年,确定的煤炭工业工作方针是“生产、调整和基本建设”。1973年,国家出台了《小煤窑管理办法》和《小煤窑技术改造暂行规定》。1977年11月,邓小平提出煤矿要加强企业管理等政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1978年,煤炭部成立了地方煤矿局,这些政策都很好地促进了煤炭企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同我国其他行业一样,煤炭行业完全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运行,煤炭生产任务全部由国有煤炭企业完成。煤炭企业的建设及发展基本靠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煤炭价格等都按照政府的计划指令执行。当时的煤炭企业无经营自主权,权、责、利不统一,效率很低,煤炭产量变化不大。

2.1978—1992年,粗放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同时,社会经济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增长迅猛,煤炭供应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这一时期,国家主要出台了《煤炭工业部关于地方煤矿当前存在问题和调整发展意见的报告》(1979年)、《关于加快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1983年)、《关于积极支持群众办矿的通知》(1983年)、《关于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地方煤矿的通知》(1984年)等煤矿发展的制度。国家政策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的同时,鼓励乡镇小煤矿的发展。

这一时期,全国煤炭产量由1978年的6.18×108 t增加到1992年的11.15×108 t,产量大幅增加。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产量达4.83×108 t,比例为43.31%;地方和乡镇煤矿产量增长迅速,1984年超过了国有重点煤矿的产量;国家仍对煤炭实行价格限制政策;煤炭产业集中程度很低;国有重点煤矿煤炭价格一度低于生产成本,国有重点煤矿长期处于亏损状况。

3.1993—2001年,煤炭市场化培育阶段

1993年,全国煤炭工作会议提出:“走向市场,迎接挑战,拼搏三年,扭亏为盈,实现煤炭工业的重大历史转变。”同时做出“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亏损补贴,把煤炭企业推向市场”的决策。1994年,国家基本放开了全国各类煤炭产品价格,计划内煤炭与计划外煤炭实行统一的销售价格,标志着煤炭企业被全面推向市场。1996年,开始对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或股份合作制改造,使煤炭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

1998年,改革煤炭管理体制,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大多下放省级地方政府管理,推进了政企分开;实施债转股、关闭破产、辅业分离改制和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政策,促进了企业制度创新。2000年和2001年,以煤炭生产实行总量控制和关井压产为契机,形成了以行业技术准入、合法合规资源认定、完善行政管理为重要内容的市场秩序。

这一时期,煤炭企业从政府主导向市场的、法律的、政策的方向发展,使中国煤炭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但因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煤炭需求下降等多种原因,绝大多数煤炭企业经营困难重重,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现象严重,大部分煤矿限产、减产,煤矿安全投入受到较大影响,煤矿基础建设投资基本停滞。

4.2002年以来,煤炭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国家加大了对煤炭工业的宏观调控,也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制度。2004年国家采取包括“大型企业兼并中小型煤矿,煤炭生产企业税前提取生产安全费用”等措施,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生产;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出台了《加强煤炭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2006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同意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函[2006]102号),批准了《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从2006年起,选择山西、内蒙、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贵州、陕西共8个煤炭主要生产省(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2007年,出台了《煤炭产业政策》。

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对煤炭需求也持续大幅增加,煤炭供应曾一度出现全面紧张的局面。这一时期,煤炭产业发展讯速,煤炭产量增加幅度较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煤炭生产力水平提升明显,煤炭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煤炭行业由全行业亏损转为全行业盈利,煤炭经济结构调整进展较大,煤矿安全形势稳步好转,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也得到了抑制。总之,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发展理念逐步形成,煤炭工业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