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材料之油剂】
油剂的作用
同学们一定会问:什么样的油剂才是最符合制作鲁庵印泥的标准呢?这就需要先了解油剂在印泥中所起的作用。
1.油剂的黏结力要强。硃料之所以能通过印章印于纸面历久不脱,是依赖油剂的黏结力。如果黏结力不强,则硃料不能上印,即使上印而盖于纸上,印文也容易糊掉或者脱落。因此,黏结力是油剂在印泥中所起的第一个作用。
2.油剂的凝固点要低。无论寒暑,我们使用印泥时,都希望随时可以用,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凝固点低、物理性能比较稳定的油剂。根据常年室内的气温变化,所选择的油剂,必须是在4℃—30℃的幅度内变化小的、性能稳定的。因此,油剂的凝固点是第二个要求。
▲蓖麻油
3.油剂要无腐蚀性。印泥中的艾绒非常柔细,拉力很弱,因此要求油剂不能对艾绒有腐蚀性。有一些印泥,时间长了,变成稀烂的粘体,这就是艾绒被腐蚀的结果;另一方面,腐蚀的过程是很缓慢的,可能一时间不能察觉。如果把这类印泥钤盖在作品上或者收藏的名人书画上,问题就大了。因为纸张是纤维所制的,经过相当的时间后,纸张的纤维也会受到腐蚀,结果便发生了印文连同纸张一起剥离脱落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古代书画上是非常常见的。因此第三个要求是,油剂绝不允许有腐蚀性。
4.油剂的稠度要高。如果稠度低,黏结力就不强,盖的印文就容易渗油或渗油过度;硃料的比重相对较大,如果用稠度低的油剂,则浮力较低,容易发生油浮硃沉的现象;如果增加艾绒的用量来加强“衬胎”的作用,则印泥的泥质会变得粗糙不美观,着色力和遮盖力都会受影响,使所盖印文发生遮盖力的问题。所以,油剂的稠度高、浮力大,就能使油硃混合后充分保持平衡,也可以降低渗油的范围,即使印泥搁置长久,稍加搅拌照样能够马上使用。所以油剂的稠度是第四个要求。
5.油剂必须选择不干性油。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印泥,经过长时间储放后变成了硬块,这除了选用硃料不纯的因素外,大多是因为用了半干性油或掺杂了半干性油,甚至误用了干性油的缘故。如果用这种油剂制成的印泥盖在纸上,一旦油剂硬化,则此印文受到外界的摩擦碰折,肯定会剥落,严重的会连同纸张一起掉落。
知道了油剂在印泥中所起的作用和对油剂的要求,那么挑选油剂就可以从以上5个方面入手。
油剂的挑选
一般来说,油剂分为四大类,即动物油、矿物油、人造油和植物油。动物油凝固点高,熔点低,不能用来制作印泥。比如以动物油中昂贵的鲸脑、牛蹄油来说,这两种油有凝固点低,熔点高,无腐蚀性,性能稳定的优点,但稠度低、无黏结力,只能作为精密仪器的润滑油,不符合制作印泥的要求。矿物油则渗透性、润滑力强,虽然稠度较高,但黏结力极差,因此也不能用来制作印泥。至于人造油方面,其主要出现在近代大工业之后,而且特性千差万别,要找到一种符合制作印泥条件的人造油剂也很困难。因此,植物油就成了现成的最佳选择。
▲各种油剂
▲动物油
▲矿物油
植物油主要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不干性油,如杏仁油、花生油、椿油、茶油、橄榄油、蓖麻油等;另一类是半干性油,如棉籽油、菜籽油、玉蜀黍油、巴豆油、芥子油等;再一类是干性油,如亚麻仁油、大麻油、桐油、胡桃油、梓油、豆油、松子油等。
由于干性油在短时间内即会产生干燥,如用干性油制作印泥,则很快就会形成硬结,因此完全不适合用来制作印泥。而半干性油中,能制作印泥的只有菜油,除此之外的其他油种大多渗透力大、稠度低、凝固点高,久置容易干燥,不足取。当然,也有人在制作印泥时,把菜油同蓖麻油混合起来使用,这样得到的油剂稠度高,凝固点相对较低,但从长远来看,总是不如使用不干性油来的理想。
▲干性油油漆
▲干性油
因此只有不干性油才符合制作印泥的条件。在许多种不干性油类中,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别,性质也各不相同。如花生油,凝固点高,不理想;杏仁油、橄榄油、茶油虽然凝固点低(-18℃),物理化学性能也很稳定,可是比重小(0.91)稠度也很低,即使经过精制,效果还是不甚理想。因此,在不干性油中,只有蓖麻油是制作优质印泥的最好油剂。
▲菜油
▲茶油
【课堂实践】
试一试,自己动手来钤印印章。
▲过秦论印蜕
【历代经典文萃】
《过秦论》是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代表作,分为上、中、下三篇。它是一篇史论,“过秦”是指出秦的过失,“论”是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史论”。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作者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汉文帝,力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改任梁怀王太傅。贾谊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其中《陈政事疏》和《论积贮疏》是批评时政之作,对后世散文影响很大。
《过秦论》的三篇文章中,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是第一篇。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本文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以及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过秦论》一文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实为昭汉之过。
【篆刻家——孙慰祖】
孙慰祖,生于1953年,上海人,别署可斋。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兼印学理论与社史研究室主任。
孙慰祖幼习书法篆刻得翁思洵、顾懋钧指授,后跟随韩天衡学习,之后又从马承源攻习玺印篆刻鉴定研究。
其书法篆刻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一、二、三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四、五届书法篆刻展、中国美术馆当代篆刻艺术邀请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当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邀请展等。其先后担任上海首届篆刻大奖赛、上海市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国际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篆刻艺术评展、全澳书画联展等各类展览评审委员。
篆刻作品出版有《孙慰祖印稿》《孙慰祖印选》《淳法上人别署印谱》《孙慰祖印谱》《印中岁月——可斋忆事印记》等。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孙慰祖论印文稿》《封泥:发现与研究》《中国古代封泥》《可斋论印新稿》《可斋论印三集》《印章》《邓石如篆刻》《陈鸿寿篆刻》《两汉官印汇考》《古封泥集成》《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中国篆刻全集·汉代卷》《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合著有《印章艺术概说》《秦汉金文汇编》《印里印外》等;参与编撰著作主要有《中国玺印篆刻全集》《篆刻大辞典》等32部著作。
【课后问题】
1.油剂在印泥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不能用其他液体代替?
2.为什么制作印泥中的油剂一定要是不干性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