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藏语寓意好听的名字

藏语寓意好听的名字

时间:2023-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土族特有的文化也使其对新生命有着自己的祝贺仪式和习俗,而这一切都成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在生育婴儿的过程中,土族地区还有以下一些习俗和活动。旧时,土族地区婴幼儿死亡率很高,特别是男孩的死亡率一般都在十之六七。这种命名方式表示土族人民对神灵神权的尊重和信仰,表现在心理上又是一种对希望和感情的精神寄托。
生育习俗_中国土族

第四节 生育习俗

生命的延续,种族的繁衍,是在新生命的诞生中得以实现的。因而,当一个新的生命降临人世间时,人们总是怀着对新生命的喜悦之情用美好的礼物和独特的方式来表示欢迎和祝福。土族特有的文化也使其对新生命有着自己的祝贺仪式和习俗,而这一切都成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当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后,有关求存禳夭的诞生礼俗也便展开了。

一、诞生习俗

土族人家生了小孩,要在大门旁贴一方块红纸以示忌门,生男孩贴门左,生女孩则贴门右。此时,新生儿的父亲要宰杀一只灰色绵羊,让产妇披上剥下的羊皮,用带着体温的羊胃捂住双脚,吃开锅肉。婆家立即做“着颗”(即油面,在白面里掺清油熬制而成),送给亲房和娘家人,产妇的母亲拿“串串”馍(一种掺了清油、盐及香料烙熟的饼子,中间穿了圆孔)探视产妇和婴儿。七日后,亲朋女眷前来祝贺,每个人怀揣盛满曲拉和红糖的布袋,连同洁白的哈达赠送给婴儿。在同仁地区,土族人家有新生命诞生时还在房顶吹响螺号,以告知天地诸神以及村庄各户有婴儿降生。在生育婴儿的过程中,土族地区还有以下一些习俗和活动。

1.夫果尔·夫尼

夫果尔·夫尼(土语,意为骑牛)是骑牛以祝贺生育的一种礼俗。当土族人家生了男孩特别是家中的长孙时,则被视为特大喜庆之事,全村老小(除妇女外)把新生婴儿的爷爷请来,先进行一番“化妆”:反穿皮袄,眼挂一副萝卜圈做成的“眼镜”,口叼一根麻秆做成的长“烟锅”,头戴破草帽,然后将他抬上牛背,让他倒骑“夫果尔”(犍牛),前呼后拥,在村巷里转悠,四周的人们一面高呼“当上爷爷了,当上爷爷了!”一面拧他、掐他,不停地取乐逗笑,还强逼着他给众人许愿,举行满月礼。新生婴儿的爷爷连连向众人许愿,央求告饶,待满足了众人的要求,众人的嬉闹方肯罢休。这种滑稽的表演,使祝贺活动有了一种喜剧性的美,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2.满月

土族家庭对生儿育女非常重视,新生儿满月时(男孩子提前一天满月,女孩子则须满一个月),通常要举行极为隆重的仪式。届时,孩子的外公,本家长辈,凡来看过月的亲朋好友都被邀请,前来祝贺者,送2个或4个大“曲连”,外有童帽、围嘴等贺礼。唯独婴儿外公除送馍馍外,还要送母子各一套衣服及长命富贵银锁、银镯等贺礼。孩子家人则给孩子穿戴新衣服,设宴招待客人,表示感谢。到黄昏时分,婴儿由其父亲抱着到大门口,迎接放牧归来的羊群,表示吉祥如意。有些地方在满月的那一天早晨抱起婴儿向东走,第一个碰见的人,受请求要给婴儿起名,并被认做干爸或干妈,终生作为亲戚来往。也有些地方在满月之晨,给神img72供献“盘”(若干个馒头)、点灯、煨桑,母子行叩头礼。而后,给上辈端馍敬茶,请求孩子的太爷或是爷爷命名。命名后,赐名者给婴儿压岁钱。如果在生育时难产,向神灵祈祷许愿,或将铁锅扣在厨房的天窗口,或打破一件陶器。满月后,产妇娘家人驮着大蒸饼、布料等来看月,婆家设宴招待。

3.保拉

保拉(土语,意为保命)是请神佛保住男婴生命的一种仪式。旧时,土族地区婴幼儿死亡率很高,特别是男孩的死亡率一般都在十之六七。为防婴幼儿遭不幸,人们常求神佛保命,由法师、“斯吉尔典”等以神的旨意对孩子的生命担保,并由法师给婴儿命名,一般被保到7岁时结束,也有保到9岁和15岁的。在“保拉”期间禁止剃头,禁去外公和亲戚家,不准去暗房和丧葬人家,忌穿戴他人衣帽,甚至禁吃他人食物,认为这样就能禳灾避祸,保其生命无任何危险。“保拉”期满的那一天,要举行剃头仪式,把具保神和司神人员请来,设案供神,奉献供品,煨桑、点灯、燃香。剃头时,让孩子怀抱一只大公鸡,跪于神前,由村内老者净手、净刀具后为其剃头。礼毕,把头发揉成球团,缝在外衣背部或左肩上,把公鸡送到“拉什则”(即鄂博)附近放生或养至老死,这种公鸡也被称做长命鸡。举行剃头仪式的那一天称为“剃头日”,要献牲祷祭,从此解除对孩子的一切禁限。

4.塔何亥拉

塔何亥拉,土语,意为鸡唤命。婴儿诞生后,有时不啼哭,便立即捉只大公鸡来,让它对着婴儿啼叫几声,婴儿听到外界强烈刺激声,猛力挣扎,便会吐出含在口中的污秽黏液而发出哭声,否则有夭折的危险。这种做法就叫“塔何亥拉”,即公鸡唤醒婴儿而恢复了生命的意思。

二、取名习俗

土族一般有官名和小名(乳名)之分,官名与汉族姓氏名号雷同,姓氏按宗族论资排辈,然后取福禄寿等表示吉祥如意、富贵兴隆等美好辞藻组成个人名号。这种官名的命定,以前一般到进入社会的年龄如上学时才请先生帮忙起名,若家中无文化人或从未上过学者,一般无大名,女性取大名者更少,常常在小名上冠以姓即可,但是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是小孩出生后就张罗取名。土族传统的小名命名仪式一般都很严肃庄重。在满月日清晨,洒扫庭院、煨桑、供献、点灯、上香后,母子叩头祭告神佛和祖宗,祈求消灾避难,护佑平安,赐予吉祥之名。然后请祖父母命名,或请宗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请活佛命名。

土族取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小孩出生后抱去让活佛看相卜命,然后请活佛起名,或者由喇嘛说个吉祥数字,由家长起名。也有的家长凭借自己听说的藏语名进行仿效,如尖措(大海)、旦尖(佛名)、拉毛(仙女)、格西(学位)、扎西(吉祥)、卓玛(空行度母)等。这种命名方式表示土族人民对神灵神权的尊重和信仰,表现在心理上又是一种对希望和感情的精神寄托。

二是土语数词加上藏语形容词给孩子取名(尤其是女孩)。如“达拉什姐”“吉然什姐”“忒依什姐”等。其中“达拉”“吉然”“忒依”为土语数词,分别为70、50、60,表示的是祖父(母)或曾祖父(母)的年龄,一般情况下若曾祖父(母)和祖父(母)均在,则先用曾祖父(母)的年龄;“什姐”为藏语形容词,意为平安、幸福、自在。这种名字通常是由曾祖父(母)或祖父(母)起的,它一方面反映出老人们在多少生辰时有了此孙子(女),以表示纪念,同时对长辈也是一种慰藉,因为没有了后继无人之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老人们疼爱小辈,渴望他们长寿和传宗接代的愿望。

三是用出生月份给新生女孩命名。这种命名的结构比较简单,即姓氏加月份再加比喻词。如“李腊月花”“黄正月花”“李七月姐”等。其中腊月、正月、七月代表的是女孩出生的月份;“花”“姐”代表孩子为女孩,“花”还比喻或象征美好。

四是命名中直接反映出其复杂、多样的信仰特征。这类命名大致有以下几种构成类型:藏传佛教中的名词加上藏语形容词或直接用藏语形容词命名,如“赛让(或斯让)端智”(意为“长寿、顺利”)、“卓玛赛让”(意为“白度母(保佑)长寿”)、“头吉端智”(意为“观音菩萨(保佑)顺利”)、“里木宽”(意为“龙女(保佑)平安”)等;藏语山神名加上藏语形容词或名词,如“拉什则旦珠”“拉什则卓玛”等;姓氏加上“神箭”名或后面再加一些藏语形容词,如“黄尼当”“李尼当诺日”“李旦见”“黄旦见旦珠”“旦见什姐”“尼当斯让”等;姓氏加上护佑神灵名再加保字或护佑神灵名直接加保字,如“李黑虎保”“山神保”“观音保”等。

五是直接以土语形容词来命名,为纯粹的土语名,如“仙宝”,意为“最小的”。

六是为了纪念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以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和政治含义的新词术语给孩子命名,如“胜利”“解放”“跃进”“文化”等。

一般说来,土族的名字由于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宗教信仰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有着以下几点差异:一、与汉族杂居和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官名、小名合一,多取汉语名;与藏族杂居和受藏传佛教影响较深的地区,官名、小名合一,多取藏语名。二、纯土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官名、小名合一,多取汉语名;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官名、小名合一,多取藏语名。三、纯土族聚居的浅脑山地区,老年男子官名、小名合一,多用藏语名;中年以下的男子俗名用藏语名,官名则多用汉语;而绝大多数女子,不论年龄大小,官名小名合一,多用藏语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