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社交礼仪
侗族人多群居,民众间的往来十分频繁,由此也形成了许多饶有趣味的交往习俗和礼仪。
一、打老庚
“打老庚”是侗族房族之外同性人中最常见的一种交谊方式。两人一旦觉得性情相同或互相敬慕,一方提出“打老庚”,对方同意,便可选择一个日子,一方带上自己的“庚帖”(八字)和对方最喜欢的礼物到对方家中拜访,对方便宰鸡杀猪盛情款待,并请族中长者相陪,席间互换“庚帖”和礼物。两人打上“老庚”后便如亲兄弟姐妹,一方有需要办事或出劳动力时,对方总是鼎力相助。逢年过节,双方轮流拜访。打上“老庚”之后,一般都终生来往,有的甚至两三代人都保持关系。侗族和周围其他民族间也有“打老庚”的,对于增进民族间的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打老庚”也有集体进行的,但集体“老庚”的情感远远没有个人之间的感情深厚。现代“打老庚”大多已不换“庚帖”,礼节已不是很庄重了。
二、迎宾仪式——拦路
拦路是侗族村寨交往中欢迎来客的一种仪式。在两寨青年男女的交往和迎娶新娘时最为常见。每当客人来访时,主寨就会安排隆重的拦路仪式欢迎客人。主人在路口门楼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子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主寨的姑娘们,拦到客人之后,或者是主寨的小伙子拦住客方的姑娘时,首先唱起拦路歌,唱出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小伙子则唱起开路歌,逐一推翻对方拦路的种种借口,许多歌里都是用诙谐的语言互相逗趣,通过一唱一答,使主客相见的气氛变得十分热烈。每当客人用歌答复了主人提出的一次盘问和逗趣之后,主方就把拦路的障碍物拆去一件,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撤除,将客人迎进寨子里为止。拦路歌一般是从“我们正寨忌”开始的,主方在歌里首先提出“生人不能进来的种种理由”,接着就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下面是两寨青年男女结伴走寨时唱的拦路歌。
主:我们正忌寨,
昨夜寨里下猫崽,
刚下猫崽生人不能进,
今天回去明天再转来。
客:你们莫忌寨,
这个月份不会生猫崽,
若是真生猫崽你们交好运,
不必忌讳快把寨门开。
主:我们正忌寨,
寨里出的事情真是怪;
奶奶长了黑胡子,
公公怀孕还未生下来;
古怪事多不吉利,
莫怪我们不肯把门开。
客:世上禁忌也是百样有,
唯独没有哪人忌朋友,
你们“娜乜”(姑娘)谁是领头?
快出来讲根由,
若是道理讲不清,只有当众来现丑。
如果对方是来接媳妇的,主寨上的青年就这样唱道:
拦你路,
今天我们寨上祭“祖母”(萨岁)。
“祖母”堂中在敬茶,
陌生的人不能进寨只能出。
为了全寨得安宁,
莫怪我们来拦路。
请等明年二月春水暖,
你们再来接那新媳妇。
这时,客方就会这样用歌来回答:
快开路,
我们背来“大祖母”,
我们来自“弄塘客”,
翻山越岭无其数,
请来“祖母”保平安,
人畜平安村寨富。
谁要再说我是陌生人,
祖母会发怒。
主寨上的人,当然不肯轻易放过,于是唱起了盘问内容的歌:
今天你们来,过了几个寨?
过了几寨几个屯?
来到这里做什么?
来到这里找谁人?
他家屋里有什么?
莫要找错门。
客方听到盘问,就会毫不犹疑地回答:
今天我们来,经过三个寨,
走过三个寨子五个屯。
过了五个屯到这里,
为的进寨迎新人。
她家楼上纺车咿呀响,
不会找错门。
唱完盘问的歌后,主方寨上又出新题,唱起了《这路你们不能过》:
主:这路你们不能过,
要过就去过盘坡;
这条小路都是烂泥巴,
泥巴上牛的脚印多;
若是你们行蛮硬要闯,请问你们愿意变什么?
客:老人开路为让行人过,
你们发癫要人过盘坡;
盘山的路曲折多拐弯,
连伴的人不愿那里过;
若是通情达理让我们走,
只有牛才蛮横不让人通过。
侗家人在客人离去时还要唱《出寨拦路歌》,这时的拦路,实际是侗家人的送客礼节,一般多由主方的姑娘首先唱起:
你们急着要离寨,
这是为哪样?
你们急着要回家,
这是为哪行?
难道你的妻子白天换衣服,
要你拿灯去照亮?
难道你的妻子踏着石碓在舂米,
等你回家去簸糠?
难道圈里的肥猪,
等你戴帽子?
难道井中的鲤鱼,
等你替它穿衣裳?
若不是为了这些事,
肇兴侗寨拦路迎客 供图:温红叶
从江小黄侗族拦迎客 供图:任和昕
你们急着回家为哪样?
客方的小伙子们答道:
我们急着要回村,
为的是赶回寨去抢收成。
十月栽的早禾还未摘,
九月还要种花生,
八月种的南瓜未搭架,
七月种的黄瓜不知牵藤不牵藤,
一堆事情等着我们做,
再不回去就要误阳春!
误了阳春会遭别人骂懒汉,
害得我们一辈子呀打单身。
两个寨子的青年男女,通过在上述拦路的对歌中,有的从陌生到相识,有的由一般相识而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此后,他们之间就可以进一步交往了。拦路的迎宾、送客礼俗是和侗族的各种社交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单独的活动。[13]
三、打标
侗族地区还有打草标的习俗,即用茅草、芒冬草或稻草等结成疙瘩、田螺或箭头等形状,用以表示特定的意思,主要起到一种警示作用。主要有山标、水标、田标、寨标等等。
山标。侗族封山育林不是以封山板示众,而是在山林的周围树枝上挂“标”,人们见了就会自觉地不去砍柴、割草和放牧等。山标还可作其他用途,如砍好的柴或草,暂时不拿走,只要在上面打上“标”,十天半月也不会有人拿走;找到荒地时,如暂时不开荒,打上“标”后,一般不会有人再去开荒。当然,如果占据的地方太大,且长久不去开荒,亦将受到舆论的谴责。
井标。侗族地区到处都是山泉,但有的仅供牲畜用。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客人辨别,就在井旁插上耳朵形的“标”,让他们不要饮用。还有的表示水井被污染,请勿饮用。
鱼标。侗族捕鱼,常在鱼群多的地方用石头堆砌起来堵鱼。为了表明此地已有主人,就插上芒冬草打的“标”,旁人见了就会自觉地不在这里捕鱼和钓鱼。稻田里如养有鱼,主人就用草扎成田螺形“标”,并插上鸡毛或鸭毛,挂在木杆上。旁人见了,就不会在这里放鸭、取水,并让田水保持在5寸以上的深度。
约标。一般为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使用,其标形、置放的地点事先由两人商定好,旁人无从知晓,具有保密性。
警标。常打在已种庄稼的田地里,表示放牧者须管好牲畜,否则损坏庄稼,主人要登门赔礼道歉或赔偿。猎人在打猎时,为了不误伤他人,也常在安放猎套、药箭、药刀之周围打上“标”,人们见了,就知有人在捕猎,故不再进入该处。
蜡树标。侗寨发生流行性疾病,便在寨门挂蜡树枝叶,告诫人们不要进入疫区。
桥头标。意为桥已被损坏或有危险,请小心过往。
门标。意为某家人正在祭祀,或家中新添了婴儿等,请不要随意进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