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节庆习俗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黎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的节日。它既反映了黎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蕴涵着黎族人民丰厚的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在邻近汉区及黎汉杂居地区,由于受汉族的影响很深,黎族人民多农历节庆,节日与汉族的相同或相似。例如:“江”,即汉人过的春节,“瑟江”与汉人的元宵节相似,“清明节”与汉人相同,“五月初五”与汉人过的端午节相仿。还有七月半、军坡节、冬至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的相同或相似,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黎汉民族的融合,黎人的崇尚文明进步以及趋同心理。此外,在黎族地区,还保留着黎族的传统节日,如“孚念孚”(黎语Fusnianfus的音译),即“三月三”和“牛节”等节日。
一、孚念孚
“孚念孚”即“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虽然在两三千年的流传中时续时断,但在黎族中的一个支系——美孚黎(moeifau)则仍然保持不变。1984年3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依据黎族人民的这一历史事实,正式确认其为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源于黎族民间传说。据传:古时候,居住在海南岛西北部南改(namsgai的音译,即昌化江畔)的人,有一年,由于洪水泛滥,淹没了高山和村寨,人死兽亡,世上只剩下一男一女,互称兄妹,女的名叫肋杠发(黎语hluuekghangfas的音译,即“天妃”),男的叫百观音(baisgwanxdzen的音译,即“观音”)。保亭地区流传的“三月三”把这一男一女叫做阿贵和阿贝。他们长大后,分头四处寻找亲人。临走前,两人相约在每年的“三月三”回到燕窝岭(Qingcungscat)相会。但已经走遍天涯海角都未见到其他人迹。眼见两人快要衰老了,妹妹便暗地里拿定主意,在自己漂亮、美丽的脸上刺纹,使哥哥辨认不得。终于在某年的“三月三”结为夫妻。婚后,他们朝出暮归,在燕窝岭下开荒造田、种植山栏、木棉、芒果和山楝子(Zuu’ngax),又挖塘养鱼等。年长日久,他们生男育女,为黎族人民的再生和繁衍作出了贡献。此后,每逢“三月三”,当山花烂漫、红棉斗春、山楝飘香时,他们总是率领子孙们观花赏景。不知过了多少年,这对恩爱夫妻死在了岩洞里,与世长辞,化为了观音石(Qinggwanxdzen)。
黎族子孙后代为了纪念他们传宗接代的功绩,模仿他们生前在“三月三”相会、结婚、观花赏景的习惯,把他们当祖先,在每年的“三月三”祭拜,后来相沿成俗。庆祝活动庄严而热闹,由原先单一的祭拜祖先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和群众性的欢乐盛会。在现代,庆祝活动除了传统项目外,还加入现代歌舞、田径、棋类、球类比赛和物资交易、招商等活动。
为了办好庆祝活动,节前半个月,各村各寨的男性青年相邀上山狩猎,把猎获物(如山猪、黄麖、飞鸟等)集中在奥雅家中腌制风干,待过节时配以香喷喷的山栏酒,宴请远方来的客人,一同食用。
节日当天,各村各寨由老人主持祭拜仪式,纪念祖先。青年男女则盛装打扮,各自带上准备好的糯米甜酒、粽子和糕点等,每村的男后生由一名俊俏的小伙子带队,女青年由一名长得漂亮又口齿伶俐的姑娘领头,分别从四面八方的旧村(Ghangmaen)、东方(cungstup)、中方(Gistum)、西方(Paisteuus)、乌烈(Guuret)、俄港(Guugaengx)、广坝(Muushlip)和江边(Bhangbien)等地,分别聚集到牙南良(Nganamsghings)、亲天峡(Qingtingx)、牡丹坡(Buudhams,也叫daxbheuussdhams)和报翠坡(posmauuscui,也叫Buucui)等地。白天,小伙子们拿着弓箭、鱼叉等,在南良溪(Namsghiengs)里打鱼,姑娘们则在溪边砌灶煮饭、烤鱼,并将烤得的鱼连同糕点和粽子一起放在洞口,祭拜祖先。然后,相邀自己血缘氏族以外的意中人一起对歌。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后,歌声便逐渐停息,各对恋人携手并肩散到丛林翠竹里、山间小河边互相倾诉衷肠。
入夜了,山坡上,河岸边,便燃起一堆堆的篝火,男女老少便围在篝火旁尽情地荡千秋、穿藤圈、对山歌、比摔跤、跳打柴舞等,直到通宵达旦。
篝火熄灭了,天也亮了,老人们便收拾行李准备回家;热恋中的男女情人,此时此刻,依依惜别,互送定情信物:阿妹把亲手编织的七彩腰带系在阿哥的腰间,或把绣有艳丽花纹的头巾缠到阿哥的头上;阿哥则把银色的耳铃穿到阿妹的耳朵上,或把鹿骨雕刻的发钗插在阿妹的发髻上,相邀来年的“三月三”再相会。
二、七月半
亦称鬼节。黎族节日之一。旧时,流行于海南省的三亚、陵水和保亭等地黎族地区。一般在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琼中和白沙一区是在七月十五日)举行活动。是日,各家买肉、宰鸡,祭拜家神和土地公,给家神烧纸衣、纸钱。晚上,各家插路香,从门前的庭院插起,一户连接一户,形成弯弯曲曲的香火路,一直插到寨门外。据说此举是给无主孤魂送香火和衣物、元宝。插完香火,村中年轻人分若干处做“降身”游戏。每处由两人闭双眼,低下头面对面蹲着,一手拿一支点燃的香火,分别用手掌按在左右耳正面,香火朝上。另一人拿着一束点燃的香火在两人脸部下方左右摇摆,让香火熏着他们。边熏边念“降身”咒词,请远地的亡魂或阴间的各种神灵“降身”于他们身上,通过他们的嘴来与大家讲话。此节日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消失。
三、台黎年仔
黎族台黎支系正月间要过3次年仔(即小年),第一次过的是台人年仔。是在除夕后的第12天举行。是日,各家各户宰杀鸡鸭,包粽子,祭祖宗,访友探亲,请客吃饭,等等。停止生产一天。但男人可上山打猎,妇女可下水捕鱼、捞虾。是夜,灯火燃至次日辰时。第二次在除夕后的第15天举行。活动内容与当地汉民过元宵节差不多。第三次是在第一次后的第12天(即正月二十四日)举行,活动内容与第一次过的相同。诸如耙田犁地、播种、整修田埂等。
四、五月初五
黎族节日之一。与汉族的端午节相同,但独具特色,流行于海南省黎族地区。节日当天,黎族人民家家户户用香糯米包粽子,里面夹上肉块或者鸡蛋黄作馅,味道十分鲜美。一般人家在这天都要宰杀鸡、鸭祭拜祖先或土地公,富裕些的人家还要杀猪、宰牛来祭拜,祭拜完毕,全家用餐。而后,青年们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捕鱼捞虾,更多的人是下河洗澡,称之为“洗龙水”或“洗仙水”;个别地区,在五月初五的清晨,每家出一名妇女到河边提水回家,称为“洗新水”。据说,在这一日“洗龙水”或“洗仙水”,人们就不会生病、长疮,一年中会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在这一日,谁家的妇女担水担得最早,那么在这一年中,预示着她家的运道会最好,收成最佳。但也有个别地区,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只是到河边走走逛逛,小孩子则在野外放风筝,以此过节。
五、江
汉族人所过的春节。黎语“ziengx”的音译,因方言差别,又有“葛吗”,黎语“gims”的音译,“包”,黎语“baux”的音译等叫法,意为“年”。是黎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热闹的节日。节前,人们就忙碌起来,家家户户打扫庭院、修整房屋、收拾屋子、酿年酒、备年货、做新衣、舂年米等。除夕那天,家家户户杀鸡宰猪、做糯米饭、包粽子,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并祭祀祖先。在摆放祖先牌位的厅堂内,点上香烛和煤油灯,整夜通明。这一日,家家户户将写有吉祥语的红纸贴在门柱和门楣上。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团聚在家中,饮酒、吃饭、放爆竹,不外出拜访;给饲养牲畜的棚、栏等送年糕,给果树、谷仓贴粽子叶,祈求在新的一年中,禽畜增产、瓜果丰收、谷子满仓。到河边或井边挑水时,要在河边或井边放上年糕或铜钱,表示这是向河神或地神买的“福水”。有些黎族地区,在初一还有“量水”的风俗。各家妇女在初一早晨到河边挑一担水回家,将新挑的水与去年存下的相比,若新水与旧水相等,则表示今年景况与去年相同;若新水比旧水少,则表示今年景况不如去年;若新水多于旧水,则表示今年景况好于去年。初二到初四,人们除去走亲访友、郊游玩耍外,还上山打猎。若猎得山猪,则射中者多得一条猪腿,剩下的大家均分,并祈求猎得更大的山猪。初五时,节日基本结束,各家各户将节日期间的垃圾堆放到竹箩里,用竹条扎架,把点燃的香插在扎好的稻草人身上,再将稻草人插在竹条架上,举行“送神出寨”仪式。送神出寨时,由几个村人抬神架及杂物箩筐,男女老少走出家门,以示送“旧魂”随神出寨,新年人畜平安。神架与杂物箩筐放在村外路口边,直到正月十五时才将其焚烧掉。此俗现已不多见。已养成天天打扫卫生,并随手将垃圾倒到村外或粪池中沤烂的习惯。
六、军坡节
黎族传统敬神节。流行于海南省琼中部分地区。不同地区奉祀的神像、过节的日期不同。例如,红星与红毛地区的人们信奉1婆3公,即黎操婆、黎操公、罗大公和三爷公4神,军坡节日期是农历二月十五日至十七日3天;堑对等地区信奉吴都督(峒主)、按察、巡察、土地公4神,过节日期是在六月二十日,新坡村奉祀民族英雄冼夫人。过节时,各地的庆祝内容基本相同。届时,人们身着盛服,杀鸡宰猪,备下酒菜,请出嫁的女儿与亲属共同用餐。餐毕,大部分人集中到广场上敲锣打鼓尽情欢娱。此时,由选派的村人到村子庙中将神像抬出,到广场、坡地、村中绕游,而后抬回庙中,由村人摆上鸡、鸭、猪肉、酒、菜、饭、蜡烛、香、元宝等物向神像虔诚跪拜祈福。军坡节期间,有名的戏班为群众上演“琼剧”助兴,小商贩设摊点卖货,当地人出售土特产。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军坡节已不过了。
七、黎族清明节
受汉族影响后才有的节日。清明当天,人们杀鸡、鱼,买肉,备酒、饭、菜至祖坟处祭祖,清除坟上杂草,扫清杂物,为坟墓堆土修葺并在坟顶压上红白纸(有些地方无此风俗)。
八、牛节
黎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海南省乐东、通什、白沙与琼中交界处及保亭部分地区。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八、初十举行,十分隆重。是黎族人民养护耕牛的节日。牛节当天的早晨,各家在自家门口插上绿树叶,表示除合亩的人外,拒绝外人进屋。此时,合亩中的成员,聚集到头人家中敲锣、击鼓、跳舞,为牛招魂,以期待牛群的发展、兴旺。此后,人们开始修建牛栏,给牛喝酒以养牛身。庆祝牛节时,禁杀猪、牛,只可杀鸡、鸭庆祝。次日清晨,各家取下挂在门口处的绿树叶,换上禾草,表示解除禁忌,可以串门。据说,修建牛栏只能在牛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