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黎族历史大事记
距今1万年前
据“三亚人”遗址考证,海南岛已有人类活动。
距今7000~3000年前
南方的“骆越人”(百越的一支)陆续迁入海南岛,成为黎族的祖先。
前214年(秦始皇帝三十三年)
秦统一岭南,设南海、桂林、象郡,海南岛属象郡边缘。
前110年(西汉元封元年)
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和楼船将军杨仆平服南越后,在海南岛设立珠崖、儋耳两郡,隶属交趾刺史部。
前89年(西汉征和四年)
黎族先民反抗官府强征“广幅布”,攻破郡城,杀死珠崖太守孙幸。
43年(东汉建武十九年)
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调立城郭,置井邑。
540~541年(南朝梁大同六年至七年)
废儋耳郡,设置崖州,俚僚1000多峒“归附”冼夫人。
591年(隋开皇十一年)
冼夫人招慰诸俚僚,历10余州,隋文帝赐冼夫人临振县汤沐邑1500户,封赠冯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789年(唐贞元五年)
岭南节度观察使李复讨平峒蛮,恢复琼州,奏请升琼州为都督府,下设5州22县。
889~904年(唐昭宗年间)
广州司马刘恂著《岭表录异》,最早使用“夷黎”之名称呼海南岛的黎族。宋代以后,“黎”正式成了海南黎族的族称。
1049~1053年(北宋皇年间)、1068~1077年(熙宁年间)
琼州36峒黎族统领王二娘归顺宋。
1097年(北宋绍圣四年)
苏轼被贬至儋州,携子苏过同往。苏轼在儋期间,召徒讲学。苏过著有诗文《斜川集》,卷五为《论海南黎事书》。
1102~1106年(北宋崇宁年间)
经略广西安抚使王祖道抚定黎人970峒、6.4万丁,开通道路1200余里,受厚赏,其酋亦有补官。
1119~1125年(北宋宣和年间)
儋人陈大功招抚符元亨等30余峒黎人入贡,补元亨等为承信郎,诰令其子孙各以官名承袭,世为峒首。
1126~1127年(北宋靖康年间)
临高黎族王文满联合西峒黎族王承闻等,反抗宋朝统治,攻破定南寨,反抗斗争遍及临高、澄迈两地。
1171~1173年(南宋乾道七年至九年)
宋以官禄封赐黎族上层首领,封王日存、王承福等为“承节郎”等官职,准予世袭。
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
五指山黎族峒首王仲期、王仲文等率10峒、1820户“归顺”。
1195~1200年(南宋庆元年间)
琼州通判刘汉在黎族地区设立社学,延聘教师,教育黎族子弟10多人。
1228~1233年(南宋绍定年间)
琼山黎族王居器等起义,号称“南王”,猛攻临高、澄迈、文昌等地。
1291~1294年(元至元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
海南岛统治当局对黎族人民进行大规模军事镇压,连年用兵,得峒600、户23827;之后,设立“黎兵万户府”和“屯田万户府”,任用黎族峒首世袭职,管辖当地军事和民政。
1295~1296年(元元贞年间)
女纺织家黄道婆流落崖州40年后,返抵故乡上海县松江乌泥泾,传授和革新了在崖州期间向黎族人民学到的棉纺织技术,对中国棉纺织技术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1330~1334年(元至顺元年至元统二年)
定安、澄迈等地的黎族王马、王六具、王官福等领导黎族百姓2万多人举行起义,连陷会同、乐会、文昌、南建州(今定安县)等州县城,斗争持续3年。
1369年(明洪武二年)
永嘉侯朱亮祖领兵进驻海南岛,利用黎族首领所辖黎兵,先后平定乐会、南建州、万州、儋州、崖州、琼山、文昌、澄迈、临高等州县。
1403~1424年(明永乐年间)
黎族地区实行“土官土舍”制度,授以黎族峒首各种土官职衔。
1404年(明永乐二年)
琼州府文昌县林彬招服黎峒30余村,被授土官典史,可世袭;崖州监生潘隆自愿请求招黎归顺,被授予知县职名。
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
是年前后共招抚诸黎1670处3万多人。
1501~1502年(明弘治十四年至十五年)
儋州七方峒(今白沙境内)爆发符南蛇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1539~1548年(明嘉靖十八年至二十七年)
万州鹧鸪啼峒(今琼中境内),陵水县的黎亭、岭脚、郎孟等峒的黎族那红、陈那任等人领导的起义与崖州止强、石松村(今乐东境内)和古镇州峒(今东方境内)等地的黎族那燕、符门钦等为首的农民起义,遥相呼应。
1548~1549年(明嘉靖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
崖州止强、石松村黎族那燕等聚众4000人,反抗知州叶应时、判官黄本静贪财,得到感恩、昌化等县黎民的拥护,波及3州各县700余里,攻陷感恩县治,占崖州。
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
举人海瑞进京向朝廷奏《平黎疏》和《上兵部条议七事》,又撰《平黎图说》。
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
罗活、抱由黎民起事,起势甚炽,当地官兵为之周旋,不克,死伤惨重。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
在黎族地区设立琼山水尾营、定安太平营、儋州薄沙营、崖州乐安营等处军事据点。
1729年(清雍正七年)
陵水、崖州、定安的黎族“输诚响化,愿入版图”。总督郝玉麟上奏,奉旨把每丁岁纳银二分二厘,减为一分。
1829年(清道光九年)
崖州洋淋村黎族黎亚鸡、张红须等率众举行武装起义,以火攻,大败清军于洋淋岭,毙伤千总以下官兵300多人,斗争持续3年。
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
儋州爆发以黎亚义为首的黎族人民武装起义,斗争浪潮席卷整个儋州。总督卢坤令崖州知州诸镇赴儋合力镇压。
1853年(清咸丰三年)
海南岛各地人民响应太平天国运动,成立天地会,并深入到澄迈的加类水、龙骨巢寨等黎族地区建立据点。
1858年(清咸丰八年)
陵水县红鞋、红袍等18村黎族人民在黄有庆的领导下开展反清斗争,曾一度攻陷县城。
1881年(清光绪七年)
美籍丹麦人冶基善开始在海南岛崖州等地黎族百姓中传播基督教。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
临高、儋州等地的黎、汉族农民爆发起义,攻下了南闾、仙沟、雷鸣、新吴等地。冯子材率清军前往镇压。平定后,冯子材制定了“抚黎”章程12条,提出“锯其心腹,通其险阻,令其响化”的“治黎”方针。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
胡传赴海南岛黎族地区考察,著《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以崖州多港峒(今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黎族吕那改为首,杀死美国基督教堂爪牙陈庆昌为导火线,爆发4000多人的武装起义,斗争持续3年。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两广总督岑春煊为黎族特设学额2名,取生员2人。均为陵水学生。
1914年(民国3年)
万宁县兴隆地区的黎族农民武装4000多人参加讨袁革命军,先后攻破盘踞在万宁和陵水两县袁世凯爪牙的堡垒。
1927年(民国16年)
7月中共陵水县委员会成立,黄振士(黎族)为首任县委书记。
1927年(民国16年)
12月16日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王业熹任主席,黄振士(黎族)、许邦鸿、王昭夷(黎族)等为委员。
1931~1932年(民国20年至21年)
德国民族学家史图博深入海南岛进行调查,后根据材料整理出版《海南岛民族志》一书。
1935年(民国24年)
国民党广东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地区划分为白沙、保亭、乐东3县。
1937年(民国26年)
12月 中共琼崖特委根据中央指示,提出加强“黎运”工作,团结黎、苗等少数民族,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民国29年)
11月 中共琼崖特委在各县黎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3年(民国32年)
8月12日 王国兴、王玉锦等领导的“白沙起义”爆发。
9月11月 王国兴等冲破日军封锁线,长途跋涉两月余,终于找到了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机构。从此,参加“白沙起义”的黎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了开辟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44年(民国33年)
建立白沙农民解放团,王国兴任团长、王玉锦任副团长。
2月 中共琼崖特委的党政军总部转移到儋县、临高边区,组织成立“黎民工作委员会”,加强“黎运”工作的领导。
1947年(民国36年)
1月 琼崖党政领导机关和琼崖纵队司令部迁入白沙县红毛乡,使白、保、乐3县交界的20多个乡连成一片,初步奠定了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1949年(民国38年)
3月 白沙、保亭、乐东3县成立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驻白沙县毛贵乡(今五指山市境内),主任陈克文、副主任王国兴(黎族)、陈斯德(苗族)。
1949年(民国38年)
7月10日 中共中央、毛泽东电请黎族人民领袖王国兴经香港来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9月21日 王国兴作为黎族人民的代表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发言,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的委员。
1949年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王国兴(黎族)随同国家领导人一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10月19日 中央人民政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王国兴(黎族)为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1950年
5月1日 海南岛全境解放。
6月 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归属琼崖人民政府领导,下辖白沙、保亭、乐东、琼中4县。
8月 以马杰为副团长的民族访问团和以李德全为首的中国红十字会来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送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对各族人民的问候。访问团还进行了社会调查,编印了《广东海南黎苗回族情况调查》。
年底琼崖纵队举行庆功大会,60多名黎族战士被评为功臣、模范;陈理文(黎族)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出席北京的群英大会。
1952年
4月20日 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委员会(专署级)成立,赵光炬(汉族)任第一书记。
7月1日 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王国兴(黎族)任主席,自治区辖乐东、白沙、保亭、琼中、东方5县。府治设在乐东县抱由镇。
8月1日 中央决定修建海南岛海榆中线公路。
1953年
1月3日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干部学校在乐东县抱由镇成立。
6月 下旬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80亿元(旧币),帮助海南黎、苗族人民修建住房。
1954年
1月1日 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崖县、陵水县划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共辖7县。
7月2日~7月8日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通什镇举行。
12月19日 海南岛纵贯南北长达296公里的海榆主干公路通车。
1954年
是年下半年至次年初,原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指派中南民族学院等单位组织调查组,会同广东及海南当地人士对海南岛黎族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1991年对调查资料进行了编辑,出版了《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一书。
1955年
10月12日~10月17日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在通什镇举行首届二次会议。会议根据国家宪法规定,改自治区为自治州,并将自治区人民政府改为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州长为王国兴(黎族)。
1956年
7月24日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黎族苗族语文研究指导委员会在通什镇成立。是年,海南民族歌舞团到北京参加艺术会演,被誉为“五指山的花朵”。其中,《三月三》《半边裙子》《打柴舞》等节目被拍成纪录片。
是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调查组深入黎族合亩制地区进行调查。1958年又做了补充调查。1968年编写了《黎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
1957年
2月 黎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秘书处编印了《黎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会议纪念刊》。
7月 创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语文学校并招生上课。
是年,海南民族歌舞团《三月三》节目的部分演员,被选派出席在莫斯科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1958年
5月15日~5月20日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通什镇召开。林岳川(黎族)当选为州长。
7月 海南大型水利工程松涛水库正式动工,1969年基本建成。
11月 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撤销,州人民委员会搬到海口与海南行政公署合署办公,自治州大部分党政干部下放到各县工作。
1961年
5月5日 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广东民族学院搬迁至海南通什,原通什镇干校并入该院。
9月 初广东民族学院在海南通什正式开学。学院招收预科班学生,学制三年,分文、理班,为各高等院校培养和输送人才。
1962年
3月 恢复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机构,州人民委员会搬回通什镇。
8月 黎族舞蹈《草笠舞》在芬兰赫尔辛基参加“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荣获金质奖。
1967年
3月25日 成立广东省海南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不久,自治州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
是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卷入社会上的派性斗争,机关瘫痪,学校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大串联。是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一大批黎苗族干部被诬为“民族造反团”“地方主义翻案集团”“叛徒集团”等。
1968年
4月8日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成立革命委员会。
1969年
10月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计划权、财贸权、物资权统一到海南行政区,自治州的区划不变。
1975年
1月7日 黎族人民的领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原州长王国兴逝世。享年81岁。
1977年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粮食播种面积达1.93万公顷,总产10.19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是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保亭县纺织厂开始生产黎、苗族裙布及蚊帐布等。
1979年
2月11日 对自治州的“叛徒集团”“地方主义翻案集团”和“民族造反团”三个假案,给予彻底平反。
是年,广东省和自治州的领导尽力改善黎苗族同胞的居住条件,当年有3500多户、1.7万多人从茅舍搬进了砖瓦房。
1982年
8月4日~8月10日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在通什镇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州人大常委会和州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州革命委员会。陈书凤(黎族)当选为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越丰(黎族)当选为自治州州长。
8月24日 广东省少数民族体育代表团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海南选送的“跳竹竿”“钱铃双刀”“曲棍球”等项目参加表演。
1983年
1月15日 在广州地区田径赛上,黎族运动员吉泽标以5.32米的成绩打破了撑杆跳高全国记录。次年他参加了23届奥运会。他于1968年9月在汉城参加了第十届亚运会,越过了5.40米的高度,获得撑杆跳高冠军。
10月26日 国务院批准三亚港为对外开放口岸。
10月30日 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复校。
1984年
2月10日 广东省博物馆考察队在位于崖县(今三亚市)落笔洞内发现了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三亚人”遗址。
5月19日 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以原崖县的行政区域为三亚市的行政区域。
7月2日 三亚—香港客轮通航典礼在三亚举行。
8月25日~8月31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第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在通什镇召开。补选王学萍(黎族)为州人民政府州长。
1986年
12月6日~12月10日 广东省政协、广东省民盟、广东省民委和自治州党委联合在通什召开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经济社会战略发展研讨会。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教授到会发表演说。与会200多人,收到论文45篇。
1987年
1月25日 通什市成立。通什市的通什镇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7月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通什市召开,选举杨文贵(黎族)为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选举王学萍(黎族)为州长。政协自治州第二届会议同时召开,会议选举王育良(黎族)为州政协主席。
9月17日~9月20日 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通什市举行。会议选举李国荣为书记,王学萍(黎族)、王亚保(黎族)、陆军为副书记。
9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同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成立自治县或民族乡,三亚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各项优惠政策保持不变。
11月20日 国务院批复海南建省筹备组的请示,同意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原自治州所辖市县继续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优惠政策。同意设立7个自治县,县以下苗族聚居区可设立苗族乡。
12月12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广东省政府同意三亚凤凰机场立项建设。
12月17日~12月19日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通什市举行,在会上,海南建省筹备组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决定。
1988年
8月1日 省工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
10月19日 省委、省政府又发布《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主要内容是:建立民族工作机构,制定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培养民族干部的政策。
1989年
11月14日 国务院批准海南环岛公路(东线)近期按半幅高速公路进行建设。
1990年
7月8日 国务院批准大广坝工程正式开工。
9月海南省民族问题研究学会成立。
9月1日 三亚凤凰国际大型民用机场经国务院同意列入1990年新开工项目,14日正式动工兴建。
1991年
3月19日~3月20日 海南省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
4月30日 将原海南省民族问题研究学会更名为海南省民族学会,由省民族宗教事务厅主管。重建后,会长由王学萍担任,副会长有陈高卫、周伟民、王建成(常务,兼秘书长)。
1992年
3月12日 中外合作开发海南“崖13—1”气田,并达成了向香港供气20年的协议。
3月19日 海南省政府在白沙县召开民族地区民房改造工作会议。王学萍主持会议并讲话。从1992年起,省财政每年划拨1500万元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房改造,大规模的民房改造工作开始。
1994年
4月13日~4月15日 海南省第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暨“三月三”节庆在通什市召开。
6月 邢关英同志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二批“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7月1日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举行通航仪式。
1995年
12月27日 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右幅)全线通车典礼在三亚境内的大茅隧道旁举行。至2001年9月另外半幅完工。
12月29日 中国最大的海上天然气田——“莺歌海崖13—1”气田经过45个月的施工全部建成。
1996年
8月 高昌同志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三批“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10月29日 海南天然气化肥厂一期工程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装置投料试车成功。
1998年
1月26日 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九所至三亚段建成通车。
9月15日 林开耀同志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四批“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1999年
9月 西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至此,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形成。其中东线高速公路长249.81公里,西线高速公路长349.42公里。东西线高速公路经过黎族地区的有271.78公里。
2000年
海南省人偶剧团演出了具有浓郁的海南风情的人偶剧《鹿回头》并荣获了第九届国家文化部文华大奖和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
2001年
7月 王学萍任主编,海南省人大民宗工委、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政协海南省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共同编写的大型画册《黎族传统文化》出版。
2002年
黎族大型舞蹈《达达瑟》,荣获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编导奖”,在京津沪穗访问演出,得到很高的评价。
2004年
3月 王学萍任主编,海南省人大民宗工委、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政协海南省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共同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黎族》出版。10月,海南省民族学会重建。
2005年
5月 省民族学会在三亚举办“海南省黎族服饰文化展”,同年9月结束。12月,由副省长符桂花主编的大型画册《黎族传统织锦》一书出版。
2006年
6月 海南省有9项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黎族有打柴舞、泥条盘筑法制陶技艺、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树皮布制作技艺、钻木取火技艺、“三月三”节6项。
9月28日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第一批“中国织锦工艺大师”称号。
12月 刘明哲同志主编《海南省志·民族志》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2007年
10月30日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由于消防问题及其他原因,闭馆不对外开放。
2008年
7月 符桂花主编,符策超、王海昌重编《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850页。
2009年
10月1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政府间委员会常规会议正式批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为世界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
6月 程昭星、林开耀、程鹏著:《中国共产党与黎族社会发展》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12月 黄明荣同志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黎族卷》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12月25日 海南东环铁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一)史书
1.中国科学院广东民族研究所编:《黎族古代历史资料》(上下册),铅印本,1964年。
2.《黎族简史》编写组:《黎族简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
3.刘耀荃编:《黎族历史纪念辑要》,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编印,1982年。
4.吴永章:《黎族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5.何光岳:《百越源流》(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6.中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资料编辑室编:《百越史研究》,1984年。
(二)地方志书
1.[清·光绪]聂缉庆:《临高县志》卷六,户口。
2.[清·道光]明谊:《琼州府志》卷十三上,经政志三,户口。
3.[清·光绪]龙朝翊:《澄迈县志》卷四,赋役志,户口。
4.[清·道光]明谊撰:《琼州府志》卷三,舆地志,风俗。
5.[清]张嶲、邢定纶、赵以谦纂修,郭沫若点校:《崖州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6.[民国]朱为潮:《琼山县志》卷七,经政志三,户口。
7.[民国]彭元藻:《儋县志》卷五,经政志,户口。
8.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编:《琼中县志》,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1995年。
9.白沙黎族自治县地方编纂委员会编:《白沙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
10.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保亭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97年。
11.陈远明主编:《保亭概况》,三环出版社,199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