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硕士简介(参考),全日制专业硕士解读

金融硕士简介(参考),全日制专业硕士解读

时间:2023-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21世纪,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学位硕士”正是大势所趋。到2015年左右,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将占硕士总量的60%,超过现在的27%。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就业压力的增大,各类专业学位硕士将逐渐变成社会的“新宠”。

一、全日制专业硕士解读

(一)背景

专业学位硕士,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目前耳熟能详的MBA、MPA都属于专业学位范畴;说陌生,因为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2010年继续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而大多数人的观感有限,种种疑虑迭生:全日制专业学位到底该如何报考?专业硕士不如学术型硕士“硬”?专业硕士有没有公费?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二)专业硕士的优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和加入WTO以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加速一体化,国内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总量大大增加。一方面,本土各类金融机构不断地成立、发展;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地进入中国,快速扩张。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本土化金融人才的需求面临着巨大的缺口。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这六大新增的专业硕士就是为满足当前以及未来旺盛的人才需求而产生的。

与传统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硕士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就业为导向,具体表现为:

 师资: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重视吸收来自金融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既拓展了对实践领域相关知识的认识,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 实践: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与金融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将被积极推进,意味着在课程安排上,会为学生的实习及考证留出相应的时间。

 双证:与学术型硕士一样可以同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书。

 全日制:跟学术学位一样是全日制学习,保证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专业硕士在学习中,获得了四方面的竞争优势:

 实践经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专业知识,未来在各领域发展的基础;

 硕士学位,优秀金融机构必需的敲门砖;

 广阔人脉,未来职业发展潜力的保证。

总之,如果您决定了在毕业后从事某一方向的工作,专业硕士将是您职业生涯的最佳起点之一。实践型的培养较之学术式的培养必然更适合未来找工作就业,尤其作为商科的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这六大专业,实习经历以及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对找工作至关重要,但是这些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可能会被忽略。

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21世纪,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学位硕士”正是大势所趋。到2015年左右,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将占硕士总量的60%,超过现在的27%。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就业压力的增大,各类专业学位硕士将逐渐变成社会的“新宠”。我们在正确对待这一新鲜事物的同时,首先要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切忌盲目报考。

二、金融硕士概况

(一)背景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金融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金融专业硕士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Finance”,简称MF。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金融硕士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金融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二)金融硕士与金融学硕士有何不同?

1.考试试题不同

2.培养方式不同

3.课程设置不同

在课程设置上,金融学硕士作为学历教育,重点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如金融学概论、高级宏(微)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金融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等金融相关知识;金融硕士作为职业教育,则更多侧重于实务,学习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三)关于金融硕士的一些问题

1.哪些专业的学生更适合报考金融专业硕士?

金融硕士招收的专业以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数量分析、微观金融等金融类相关专业为主,经济类相关专业为辅;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报考,但是复试时会加试金融相关课程。对于理工类背景的考生,是转换专业和职业的最佳选择。

2.考上金融硕士后,采取哪种研究方向?

各试点院校金融硕士设置的专业培养方向各不相同,包括:金融管理与投资、银行管理、证券投资与金融工程、公司金融、国际金融管理、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管理、金融数学、保险精算、风险管理与保险、金融衍生品、证券投资等。

3.考上金融硕士后,课程设置是怎样的?

课程大致分为公共课、必修课(核心课)和选修课(方向课)等。主要培养具有坚实金融学理论基础和较高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现代计量分析手段解决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能了解国际金融业的前沿发展,又能密切联系中国的实践,具备比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适应金融管理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工作。

学生入学后经过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的基础训练后,进一步学习证券市场、货币金融、国际金融、金融工程等方向的高级专业课程。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为48分左右,其中必修课程为40分左右。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前三个学期修完所有的必修课程以及大部分选修课程;第二学期末、第三学期初,学生根据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酝酿论文选题,并且在导师小组指导下,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学位论文指导老师,撰写学位论文。

4.考上金融硕士后,采取哪种培养方式?

金融硕士学制一般为2年,实行学分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各试点院校可能将采取灵活、多样的多种培养方式。鼓励案例教学方法,开展学生课堂讨论,结合非课堂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金融硕士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从近几年金融专业的就业趋向来看,金融专业毕业生多选择如下:

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

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