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精神气质特点

精神气质特点

时间:2023-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俄罗斯族人大多以数户或数十户聚居在一起,形成自然村落和城市社区,他们共同生产,扶老携幼,互相帮助。此外智取梁乡庙战役、攻克艾琳巴克飞机场、解放乌苏县城和精河的战斗中一批优秀的俄罗斯族青年战士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精神气质特点_中国俄罗斯族

第二节 精神气质特点

一、重礼仪,讲公德

我国的俄罗斯族虽然没有成文的社会道德规范,但却有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标准。无论是居住在城镇还是农牧区的俄罗斯族人民都把爱清洁、讲卫生、美化环境当做每个俄罗斯族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他们的居家住室、环境庭院干净整洁,一年刷几次房子是常有的事儿。他们还特别注重公共卫生,冬天清除街道积雪,夏季洒扫街道几乎成了每个人“理所当然”的义务,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被视为每个人必备的美德。俄罗斯族人特别鄙视那些不讲公共道德、不爱清洁的不良行为。他们还非常注意美化环境,有条件的家庭都在庭院及周围种树栽花,庭院小的也多用盆花来美化环境。

在文明礼仪方面,俄罗斯族人具有讲究礼节、讲文明的道德传统。都有道“早安”“午安”“晚安”的习惯。晚辈遇见长者都按辈分问好,或鞠躬、握手。同辈之间尤其是较熟悉者用昵称,长辈对小辈可用小名称呼,见面时要打招呼。在社交中,接吻礼节也比较盛行。新中国成立前,俄罗斯族人大多以数户或数十户聚居在一起,形成自然村落和城市社区,他们共同生产,扶老携幼,互相帮助。同时,俄罗斯族人还把赡养孤寡老人当做应尽的社会责任。

正如前面的章节所述,在俄罗斯族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中,男子无论是站、立、坐、行还是吸烟、饮酒都有明确的礼节要求。妇女在长辈或客人面前,必须戴头巾,以示尊重。最隆重的传统礼节是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象征善意和友谊。来客须用刀子切下一块面包蘸少许盐吃下后才可进屋,过去是用于迎新娘和贵宾,现在也用于一般的社交场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习俗,体现了俄罗斯族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新时期精神文明的影响。

在传统社会中,俄罗斯族人信奉东正教,东正教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俄罗斯族人的言行一直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虽然,中国的俄罗斯族青年不信教的人数在增多,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道德观深入人心,他们所呈现出的重礼仪、讲公德的精神风貌丝毫不逊于他们的长辈。

二、英勇顽强,勇于担当

历史上的俄罗斯是一个军事色彩很浓的国家,这造就了俄罗斯人崇尚英雄、不畏强权的个性。俄罗斯族的父母很少对孩子娇生惯养,十分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品质。所以,当面对危难、或为正义而战时,他们总能凛然面对,即使牺牲生命,也毫不畏惧。

20世纪30年代新疆政局动荡,战祸肆虐,新疆境内的俄罗斯族孤立无援、备受歧视欺凌,面对暴政和逆境,为求民族共济自保,新疆的俄罗斯族便应征入伍,组建了归化军,这不仅促进了新疆社会历史发展,而且也提高了自身的政治地位、社会影响,并维护了民族尊严。1933年新疆省府将“民族平等”列入施政纲领。次年新疆召开第一次民众代表大会,新疆境内的俄罗斯族人以“归化族”名称出席会议。1935年,新疆第二次民众代表大会通过了对新疆各民族的划分、称谓和代表名额的决议。“归化族”正式加入新疆13个民族的行列,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新的、平等的成员。其结果不仅使俄罗斯族赢得全社会的公认、信任和尊重,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多元化,中国俄罗斯族的确立与归化军的社会贡献和英勇悲壮的历程是分不开的。我们肯定归化军的基本活动,毋庸讳言,归化军也曾留下一些历史污点,但是在新疆政坛和战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中国俄罗斯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新疆历史上,在1944年9月开始的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三区革命中,俄罗斯族和其他各族游击队员一起冲锋在前,奋不顾身,流血受伤,甚至很多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44年11月12日,在解放伊宁城的战斗中,混成大队队长瓦西里·萨摩以诺夫,游击队员伊凡·巴里索夫、斯契潘·托洛贡诺夫英勇献身。1945年1月的果子沟战役中瓦西里·布玛金柴夫、萨塔罗夫牺牲。此外智取梁乡庙战役、攻克艾琳巴克飞机场、解放乌苏县城和精河的战斗中一批优秀的俄罗斯族青年战士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一批杰出的俄罗斯族领导者和指战员,如颇里诺夫少将担任三区武装力量总指挥,参谋长是莫扎洛夫上校,炮兵司令是布哈林上校。此外,还有列斯肯等人担任民族军的旅长、团长,更多的俄罗斯族人被任命为营、连、排级指挥员。还有的人在三区政府的军事厅和内务厅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在三区革命和新疆和平解放的过程中,俄罗斯族的革命者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争取政治民主、民族平等和社会进步,以高扬的民族热情和英雄主义气概,同各族人民一起为新疆的解放贡献了力量。

新疆、内蒙古及东北的俄罗斯族,在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展现了他们在民族大义面前勇于担当的精神气质。

三、性格豪爽,张弛有度

俄罗斯族性情开朗、豪爽。俄罗斯族的民族服装色彩鲜艳,宽大,这和俄罗斯民族的生产、生活有关,也体现了俄罗斯族人豪迈的性格。说到豪爽,就一定要提到俄罗斯族的酒文化。

俄罗斯族男子大多喜好饮酒,白酒(伏特加)和啤酒(比沃)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饮品,几乎每一个生活在新疆的俄罗斯族人家都会自己酿制啤酒。俄罗斯族人非常好客,待人彬彬有礼,如果您到俄罗斯族人家中做客,他们一定会拿出伏特加来招待您。俄罗斯族人的酒量一般都很大。伏特加酒是俄罗斯民族豪放性格的又一写照,它的直接词义是“可爱的水”,俄罗斯族对它情有独钟。俄罗斯族喝伏特加的时候,哪怕是满满一大杯也会“一口闷”。但是他们在饮酒时讲究主随客便,不会去劝酒。中国的俄罗斯族经过几百年与汉族人、满族人、蒙古族人等的相互影响,酒文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讲究张弛有度。如今居住在我国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流域的俄罗斯族的酒文化,都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他们既继承了斯拉夫人酒神崇拜的狂欢文化,又传承了汉、满、蒙等民族的“中华酒文化”。中国的俄罗斯族人,他们既过俄罗斯人的复活节、圣诞节,也过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节日期间或是喜庆之日,他们也聚在一起饮酒作乐,欢聚一堂;但就其酒文化的狂欢性而言,与远在异国他乡的俄罗斯人相差甚远。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懂得许多保健养生方面的知识,对于过量饮酒有损健康还是有所认识的。再加上他们中的许多人传承了中国人适量而饮的饮酒习惯,对于俄罗斯人的那种无节制的饮酒法和酒后的狂热做法,颇为反感甚至是厌恶。因此,俄罗斯族人的年轻一代,大都不喜欢这种狂欢的嘈杂混乱场面。即便是参与也往往是饮而不多、多而不醉、醉而不狂、狂而不乱。即使在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对于酒文化的狂欢性的传承,也只是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在游客面前尽量地努力渲染和展现而已,以此来吸引游客、展示这一古老民族独特的酒文化。这种双重的酒文化,也是当今中国俄罗斯民族文化习俗的一大特点。昔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不分场合的斯拉夫人的酒神崇拜式的狂欢文化和众多的酗酒者,在年轻人中间已经不多见了。

img48

欢乐地歌唱

在聚会中,俄罗斯族的热情和豪放也会感染你,使你情不自禁地加入他们的歌舞行列,在欢声笑语中消除旅途的劳累。在祖国西北角的塔城,有5条河流从这个城市穿过,如五根琴弦搭在绿色的琴身上。塔城有“五弦之都、千泉之城”的美名,又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这里是我国俄罗斯族人居住最为集中的地方。俄罗斯族个个能歌善舞,人人会唱会跳。每到节假日,在塔城市任何一处俄罗斯族人的庄园里,男女老少几百人聚在一起。男人们喝着“伏特加”(白酒)聊天,女人们在一旁忙着化妆准备节目,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伴随着明快的舞曲,一群俄罗斯族姑娘一手拿头巾,一手叉腰,跳起头巾舞。待到热烈的“巴拉莱卡”(三弦琴)响起,欢快的“阿津诺什嗄”(踢踏舞)便把所有人带入忘我的境界。巴拉莱卡琴声越来越激烈,舞场上人越来越多,有人吹响口哨,有人和着节拍打着铁勺,几乎人人都在舞动,节奏强烈的踢踏声震响全场,常常把聚会推向高潮。

可见,我国的俄罗斯族性格豪爽大气,性情开朗,幽默风趣,善饮、能歌善舞。聚会时,气氛欢快却不失分寸,欢快中有一份内敛,豪爽下张弛有度。

四、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

由于俄罗斯族长期生活在祖国的边疆地区,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因此养成了坚忍不拔的意志。俄罗斯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的勤奋精神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赞扬。1949年前,在农村的俄罗斯族人民大多数十户聚居在一起,独自成为一个村庄。他们在伊犁河、特克斯河两岸荒芜的草原上,垦荒种地。居住在靠近牧区地方的,也从事畜牧业。新中国成立后,俄罗斯族在生产技术以及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人物。俄罗斯族女医生柯尔波娃·娜嘉的一生体现了俄罗斯族劳动人民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旧社会,由于贫病交加,她12岁就给地主家当佣人,受尽人间苦难。新中国成立后,她的命运发生了转变。1951年,她作为第一批少数民族的先进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2年她被送往乌鲁木齐卫生学校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人民的好医生。她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参加管理国家事务。娜嘉的一生正是我国俄罗斯族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

img49

欢乐的聚会

俄罗斯族在生活中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还有说不完的话。和俄罗斯族打过交道的人都会发现,俄罗斯族胸中那乐观的生活态度常常会感染周围的人。我国著名的旅行专家管详麟在他的行走美文中,有一段关于内蒙古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俄罗斯族老人叙述他们合家迁来此地的过程的文字,“告别兰家,我们继续访问一位在当地很有威望的原住民老人,他今年73岁,姓曲,身材魁梧,脸上长满灰白色的胡子,他正站在厨房高处的梯子上用石灰水粉刷墙壁呢。他一边干着手中的活儿,一边向我谈起他家迁来此地的过程:‘那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人们要去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开荒,多数都是被迫背井离乡,那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似乎老人有难言之隐,不愿透露更多的细节,‘往事不提了,我还是唱一首俄罗斯民歌吧,让我们与今天的快乐同在。’老人敏捷地从梯子上下来,用手捋了一把胡子,操着俄语唱起了悠扬美妙的俄罗斯民歌。我虽听不懂歌词,但老人那激越昂扬的声调和随着歌唱的节拍手舞足蹈的样子,分明让我感受到了俄罗斯族人乐观、宽厚、博大的胸怀。”在其文章的最后,管详麟对俄罗斯族人的精神气质和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感染并影响着管详麟手中的笔,他写道“祝愿这种(俄罗斯族的)快乐像恩和流水一样,永远伴随着俄罗斯族生生不息。”

正如哲学家费·伊·丘特切夫所说:“俄罗斯族人通过改造精神世界、克服人类本性中的缺憾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国的俄罗斯族在其居住所在地,用自己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不但改变着这些地区的自然、经济面貌,还感染着其他民族,进而演绎成为中国俄罗斯族精神气质的独特魅力。

五、重视教育、文化立身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俄罗斯族各类教育就已形成一定规模,各类教育的普及率远远高于其他少数民族,俄罗斯族从苏联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并在我国加以传播,直接或间接地对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推动了其他民族教育的发展。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在社会上,他们讲汉语,用汉文;在家庭中,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他们也讲俄语,使用俄文。俄罗斯族人数虽少,但是无论是民族语言,或者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发展。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新疆俄罗斯族每万人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大学(包括大专)1405人,中专1064人,高中1580人,初中2949人,小学1985人。同时,俄罗斯族的文盲率属于最低的少数民族之一,全民族为422人(2000年)。此外俄罗斯族平均受教育年数(8.37年)居全国少数民族第三,仅次于塔塔尔族(8.80年)和赫哲族(8.66年),是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民族之一。在新疆,俄罗斯族的文化教育水平综合均值(11.87年)位列新疆13个世居民族第二,仅次于满族,远远高于新疆平均水平(8.32年)。

中国的俄罗斯族中知识分子比例高,不少人在大中学校教授俄语,或在国家机关从事翻译工作。为了更好地对俄罗斯族青少年进行母语教育,保留本民族特色,伊宁市专门设有俄罗斯小学、中学,开设俄语课,而且一直都是由俄罗斯族人担任校长。伊宁市俄罗斯族小学校长卢尼奥夫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无论是在北京参政议政,或是在伊宁俄罗斯小学教书育人,他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俄罗斯族的关心与扶持。卢尼奥夫自信地说,俄罗斯族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img50

塔城莫洛托夫学校旧址

俄罗斯族重视教育和先进技术的传播,他们走到哪里就把学校办到哪里、把先进生产技术传播到哪里。正是俄罗斯族人为中国的西部地区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工艺,对这个地区的农业、畜牧业、园艺业从传统粗放型向机械化、良种化转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俄罗斯族人为中国的西部地区引进了各种手工业技术,如食品加工,靴鞋制造,衣裙缝纫,钟表、缝纫机、手摇唱机、自行车等项修理技术,因此他们深受周围各族人民的尊重和欢迎。俄罗斯族文化在其各自所在地影响比较大,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当地政府都希望把这一特色保留下来。

俄罗斯族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俄罗斯族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效应,这有效地影响了其婚姻、生育、死亡、人口结构等的变动速度和幅度,使俄罗斯族的第三产业和城镇化进程领先于全国其他民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