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畲族生育习俗

畲族生育习俗

时间:2023-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畲族的诞生仪礼包括求子习俗、孕期习俗、分娩习俗、诞生后习俗等。红糖和鸡蛋是畲族妇女坐月子期间的主要营养品,因此民间至今还有亲友向产妇送红糖和鸡蛋的习俗。坐月子期间,畲族民间还要进行“洗三旦”“满月”等庆贺仪式。
诞生习俗_中国畲族

第五节 诞生习俗

诞生习俗也叫诞生仪礼,是人生的第一大礼,在人生诸礼仪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诞生仪礼实际上是一个相当长的持续过程,包括孕育期和诞生期的所有习俗。具体而言,畲族的诞生仪礼包括求子习俗、孕期习俗、分娩习俗、诞生后习俗等。

一、求子习俗

畲家民间对香火的承接十分重视。一个妇女如果婚后多年不能生育,那么她在家庭和社会上就会受到种种歧视。因此,一般妇女婚后两三年没有生育,就会通过各种办法求子。

在畲族与客家杂居的闽、粤、赣交界地区,送子观音和吉祥菩萨是当地人们普遍信奉的生育神,而尤其以吉祥菩萨的信奉最为典型。在闽西的许多民间寺庙里,都供有一尊神秘的童子神像,俗称“吉祥菩萨”“吉祥哥”“招弟哥”。神像多用木头雕刻,部分泥塑,为一童子造型,高一尺许,头上扎了两个古人称为“总角”的小髻,红扑扑的脸膛,显得一脸福相。吉祥菩萨多挎布包,立于主佛之侧,或供在香案之上,有的裸体,有的穿鲜红或鹅黄小儿对襟衣衫,下着开裆裤,“雀雀”露在外。进香求子的妇女在母亲或婆婆指挥下往往是先朝拜大菩萨,如观音、弥勒,然后走到吉祥菩萨跟前,虔诚地礼拜,一边手抚吉祥菩萨的下体,一边念念有词道:“招弟哥,招弟哥,唔(不)爱(要)在冷庵冷庙坐,家有高床滑席暖被窝,快快到我肚里坐,带你归去做阿哥。”有极虔诚者,还悄悄在吉祥菩萨的“雀雀”上刮下一些粉末,小心翼翼用红纸包好,带回家选吉日冲服,据说就可怀孕得子。[3]

img32

吉祥哥  摄影:萧春雷

闽东一带的畲族妇女,还有在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偷摘别人家的瓠瓜求子的习俗。被偷人家发现多报以一阵笑骂,不以为窃。当地畲族认为,妇女吃了这种瓠瓜就容易怀孕。

二、孕期习俗

畲族称妇女怀孕为“带身”“有身上”。怀孕妇女照常参加生产劳动,但会受到家人照顾,一般不干重活。畲族习俗中对孕期妇女有许多行动上的约束,如:要回避红白喜事场合,否则会“冲喜”和“犯煞”,对胎儿不利;忌看傀儡戏和不三不四的神鬼雕像,以免导致胎儿五官不正或四肢“软骨”;不能抚摸别人的婴幼儿,否则会使婴幼儿得病;忌吃兔肉、看兔子,忌吃牛肉、狗肉、鳖肉、蛙肉、田螺肉等,认为这些东西有“秽气”,吃后容易导致婴儿发育不良,易得兔唇(豁嘴)、驼背等毛病;孕妇忌从秤、扁担、犁或牛绳上跨过,认为这些用具都为“千斤坠”,容易出现晚产;忌用海碗,否则婴儿容易变成阔嘴巴;忌坐门槛、布袋,忌看血,忌酿酒,忌正对裁缝裁衣;等等。

为了使胎儿发育良好,有孕妇的畲家还常到寺庙庵堂(以临水宫奶娘庙和妈祖庙为多)进香祈愿,保佑孕妇能顺利生产。如能遂愿,家人就会带上丰盛的供品到佛前还愿。闽东一带的畲族认为猪肚具有安胎的作用,因此在怀孕七八个月时,娘家要送上几个猪肚,为怀孕的女儿安胎。

在预产期前一段时间,娘家要送一只公鸡、若干鸡蛋、红糖、几套婴儿衣服等礼物,给孕妇催生。闽西一带畲族村落,娘家还要在女儿临产前熬制女儿坐月子时吃的“姜糖”——一种用生姜粉、红糖、猪油熬制的传统产妇坐月子时常备补血食物。

三、分娩习俗

畲族妇女都在婆家分娩,如意外生产在娘家,则认为不吉。产房即孕妇原来的住房。旧俗分娩时坐在矮板凳上,俗称“坐盘”,待孩子出生后,婆婆或接生婆才进屋帮忙。

畲族民间认为分娩的血污“污秽不洁”,一定要避开祖宗或神灵的所在之地,否则就会冲撞神明,造成家道不振或家人不吉等灾难。在分娩时,任何男人,包括丈夫都不能进入产房,否则身沾“秽气”,一个月内都不得敬神拜佛。

过去,在产妇分娩时,要点燃一支干茅草或破纸伞,照遍产房的每一个角落,以驱赶躲藏在这里的“污物煞气”。同时还用产妇的旧裤子,钉在产房的门楣上,阻挡邪神进入,以保母子平安。如遇产妇难产,则要请巫师到家“催生”,如不幸难产而死,则还要请巫师“拔伤”、超度,并将妇婴的尸体埋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以免其鬼魂伤人。

孩子产出后,如胎盘没出来,则要将脐带绑在木屐上,待它自然脱落。断脐一般用竹片而不用剪刀,因新生婴儿性别不同,所用竹片略有差异:男婴用毛笔杆破开的竹片割断脐带,女婴则用吹火筒破开的竹片断脐。断脐后用烟灰止血,用苎麻片缚脐。男女断脐带竹刀的差异,体现了畲族对男女婴儿的不同期望:希望男孩长大后能兴文兴业,考学高中;希望女孩长大后能长于家务,理事旺家。

婴儿落地后,要用松针和石菖蒲熬汤给母婴洗浴。给婴儿洗浴时有一定的顺序:先“开天门”(洗双目),后“点龙鼻”(洗鼻子),再“开龙嘴”(洗嘴巴),随后再从头部洗到胸部、四肢、臀部。洗完后,将婴儿以生父(男婴)或生母(女婴)的旧衣服包裹,抱上床与生母同眠。

现在畲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大有改善,畲族孕妇多到县城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分娩。偶有居家分娩的,各种传统的神秘习俗也多有简化。

四、“坐月”习俗

妇女产后一个月为“坐月”。坐月期间,产妇卧室门前要悬挂仙人掌、竹弓、锯子、符箓等,以辟邪秽。产妇一日三餐外加下午点心一餐,都在卧室就餐,其饮食起居有着诸多的禁忌,如:产后最初两三天忌食肉类、油类及生冷食物(包括水果);煮饭菜要用红糖,忌用盐;忌吃鸭肉、鸭蛋等。红糖和鸡蛋是畲族妇女坐月子期间的主要营养品,因此民间至今还有亲友向产妇送红糖和鸡蛋的习俗。闽西一带的畲族还以红糖和干姜末熬成“姜糖”,作为产妇坐月期间的常备营养食物。

畲族民间对头胎普遍十分重视,无论生男还是生女,婴儿出生当天,孩子的父亲都要置办酒、肉、面条、鸡蛋等礼物到岳父家“报生”。岳父家则要回赠香葱、酸醋、三粒小石子、一只鸡、一壶酒、一套婴儿衣服和若干鸡蛋,民间称为“送诞”。香葱和酸醋与“千孙”谐音,预祝女儿女婿“百子千孙”;石子寓意结实平安,常用于小儿镇惊。

习惯上,畲族兄弟姐妹都要给生孩子的姐妹送上一只公鸡的习俗,有些关系较近的亲友也送,俗称“做门头”“送生母”或“门头鸡”。送“门头鸡”时,要在大门口用稻草、松枝等点上一堆篝火,所送的公鸡等跨火而过,消除邪气之后,才能拿进产妇家中。这既是一种除秽的习俗,同时也是一种祝愿,希望姐妹家日子能红红火火。

坐月子期间,畲族民间还要进行“洗三旦”“满月”等庆贺仪式。“洗三旦”也叫“三朝”,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所举行,届时舅舅家要送红鸡蛋、十全果为婴儿祝福。有些地方要给婴儿沐浴,谓之“洗三”。“洗三”时多由小儿生父或产妇的婆婆到山涧边采回石菖蒲(闽东一带也称“香镜草”)熬汤,由奶奶或接生婆为婴儿洗澡,以清除秽气污浊。一些地方的畲族还认为,“洗三”时如果没有洗干净,留下了胎膜等物,小孩长大就容易得头皮屑和鳞屑病,因此“洗三”都格外的细致耐心。

闽东、浙南一带的畲族在“洗三旦”时,要煮“蛋面”向亲友邻居报喜,亲友邻居则以鸡蛋、大米或挂面等回赠,名为“送幼粮”。接生婆在替婴儿洗完澡后,还要先用黄连水、再用糖水给婴儿抹嘴,以祝福婴儿先苦后甜,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满月”是婴儿分娩大约一个月(男婴30天,女婴29天)后所举行的庆贺仪式。这时产妇身体基本恢复,婴儿也比较适应了离开母亲之后新的生存环境,称为“做满月”。许多地方做满月都要庄重地为小孩第一次剃头,俗称“去胎毛”。理发师傅剃完胎毛,手拿染红的熟鸡蛋在婴儿头上滚三圈,口念祝词:“红蛋圆你头,你长大后起大寮,做大官,捏紧大拳头。”并祝婴儿头光脸滑,不生疱不长疖。东家则请理发师傅吃“蛋酒”,并向围观的小孩分发“剃头蛋”。满月这天,亲友邻里都会携带礼物前来祝贺,礼物多是鞋帽、衣裳、披肩、肚兜、背带、长命锁、银手镯之类的婴儿用品。凡馈赠的礼物,除贵重物品外,多取双数。主人则置午宴款待亲友。

在满月之前,婴儿仅吃母乳或替代奶粉,但不沾荤腥。满月之后,则可以逐渐给婴儿喂食肉汤、肉末做的米糊等增加营养,俗称开荤。

五、“周晬”习俗

“周晬”也叫“周岁”“抓周”“抓晬”,是在小孩周岁生日时举行的一个庆贺仪式。届时要置办酒菜,做糍粑等食物,邀请亲朋好友。畲族婴儿做“周岁”,母舅、外婆要送衣帽鞋袜一套,其他亲友也送一件衣服或鞋袜为礼。畲族民间歌谣唱道:

细仔生日又一岁,做糍杀鸡来做晬;

去喊母舅来食酒,上好裙衫做过来。

唱的就是小孩做“周岁”的事情。

与许多汉族地方的习俗一样,畲族“周晬”活动最重要的一项仪式是“抓周”,以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来的前途。周岁这天,父母将婴儿梳洗干净,穿上新衣,抱到厅堂之上。这时厅堂上摆有一个大簸箕,里面放入杆秤、毛笔、算盘、剪刀、剃刀等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把婴儿放入簸箕,婴儿一把抓住什么,就表示婴儿长大后的职业趋向是什么。如抓住剪刀,长大后可能适合做裁缝;抓住杆秤,长大后适合做生意;抓住算盘,长大后就是账房先生(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会计);抓住毛笔,那就表示必以文为业,学有所成等。在畲民的心目中,子女识文断字有文化是有出息的表现,因此都想方设法引孩子去抓毛笔、算盘之类。如果婴儿能一把抓住毛笔不放,就会引来围观亲友的一片赞叹,父母也引以为傲。

“抓周”测验属于占卜一类,本不可靠,但作为一种仪式或娱乐方式,反映出的却是家长和长辈望子成龙的心情。同时对有些父母来说,可能会根据“抓周”的职业预测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最终使抓周的预测变成现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六、生日

生日即诞生纪念日,可以看成是诞生习俗的延伸。在畲族地区,孩子周岁之后,每年到生日都要给孩子煮两个荷包蛋和一碗长寿面(闽东一带多用线面),以祝福孩子太太平平、长命百岁。有些地方(如闽南、闽东)的畲族村落还有给“做十六岁”的习俗,以解除“七娘妈”的庇护,表示孩子已经成人。因此,十六岁生日实际上成为这些地方畲族子弟的成年仪式。

所谓“三十而立”。畲民对30岁以后的整数生日也比较看重,称为“大生日”[4]。届时,所有姐妹和子女都会为其送礼祝寿。传统上,寿礼多为公鸡或一套衣服,现在多改为送钱为礼。60岁、80岁大寿是所有大生日中最隆重的,除红包、礼物拜寿外,外嫁的女儿还要为父母准备一套寿衣。外嫁女儿为父母“大寿”做的寿衣平时不能穿戴,必须妥善保存,专为父母过世入殓时穿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