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闺女起名乳名大全

闺女起名乳名大全

时间:2023-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取名习俗名字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常常相随人的一生。所以,在畲族地区,乳名重名现象十分普遍。学名也叫“大名”,是畲族人在正式场合的规范性名字。畲族谱名也有辈字行次,各姓畲族的排行辈字有所差别。畲族的谱名只用于去世后灵堂牌位、坟墓碑文等处,日常生活中不用谱名。
取名习俗_中国畲族

第六节 取名习俗

名字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常常相随人的一生。在有些地方,名字的好坏甚至被认为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因此,取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民间对此一向十分慎重。在畲族中,一般每个人都有三个名字,即乳名、本名和谱名。每个人名字的获取,都有自己特定的习俗,不可随意为之。

一、乳名

乳名也叫“喊名”“小名”,一般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或爷爷、奶奶都会预先想好一个喜欢的名字,并通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作为婴儿的乳名。这些乳名多代表长辈的某种愿望,如希望男孩有大志、有前途,则取名为“北京”“广州”“南京”“福州”等;如希望女孩秀外慧中,生活幸福,多取名为“秀秀”“甜甜”“金花”“银花”等。虽然父母与爷爷、奶奶一样,具有给婴儿命名的权利,但一般爷爷奶奶所取的名字都会被接受。有时父母和爷爷、奶奶各自对自己所取的名字感觉不错,又互不相让时,也有导致孩子出现多个乳名的情况。有时孩子出生后尚未想好叫什么名字时,也常常用“细妹”“阿弟”“阿妹”等爱称称呼,久而久之,这种爱称也就成了孩子的乳名。

畲家认为“浅水难藏蛟龙”,对于八字太好的子女,取名要越贱越好,否则不易成活。如“路亭”“流民”一类,都是常见的贱名。对于体弱多病的子女,则还要进行拜寄,认“谊父”“谊母”,以求“脱运”。拜寄所认的“谊父”“谊母”,可以是人,如村中孤老、儿女齐全者;可以是神,如观音、临水夫人、妈祖;也可以是孩子“五行”中所缺的自然物,如一条河、一棵树、一块石头。拜寄给人,要举行认“谊父谊母”仪式,并由“谊父”“谊母”重新取名。祈求于临水奶娘宫庙,则取名都冠“奶”字,如“奶福”“奶寿”“奶生”等;祈求于寺庵,则有佛家取名,多用“佛”字,如“佛荣”“佛德”“佛光”等;拜寄给自然物,则取与自然物相关的名字,如“水生”“树生”“石头”“溪水”“河水”“火长”“土生”“金生”“木生”“樟树”等,都是畲族中常见的名字。所以,在畲族地区,乳名重名现象十分普遍。

二、本名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到了要上户口或上学的年龄,父母就要给孩子取一个正式的名字,即所谓的“本名”“正名”“学名”“大名”“字名”,也是一个人走上社会之后的正式名字。畲族谚语有云:“有子不会讨(取)名。”原因是一般的畲民文化程度低,难以给自己的子女取好听、好记又合规则的好名字。因此,一般由族中有见识的长辈按辈分取学名。

学名也叫“大名”,是畲族人在正式场合的规范性名字。按照畲族祠堂的命名规则,每个人的名字都必须与宗族的辈分相合,即名字中的一个字为同辈人所共有,这个字已通过前人排行确定,不可更改,这就是所谓的“辈字”。取本名本质上只是取一个字,这个字是某人真正的名,名与辈字的配合,就构成了一个正式的字名。

有学者认为:“传统的大名一般为三个字(含姓氏,笔者注),其中第二个字是在家谱中早已定好的,同一宗族的相同辈分的人使用同一个字作为姓名的第二个字,这样同族人们的辈分关系在大命中体现得严整有序,听名即知。”[5]这里所说的姓名中的第二个字,实际上是大名中除姓氏外的第一个字,也就是所谓的“辈字”。然而,对于辈字在大名中的具体位置,实际上各地是有差异的。辈字为姓名中的第二个字并非铁律,如众所周知的鲁迅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辈字就是第三个字。而在畲族的一些宗族中,这种辈字的安排甚至还体现出严格的昭穆制度的规则,即父子的辈字在不同位置,而爷孙的辈字则同一位置。以闽西南岭畲村钟姓宗族为例,第十五世到十九世的辈字分别为“书”“如”“昌”“佰”“文”,根据族内的取名规则,第十五世为“钟某书”,第十六世为“钟如某”,第十七世为“钟某昌”,第十八世为“钟佰某”,第十九世为“钟某文”。这种邻代相错,隔代相同的辈字位置安排,受汉族昭穆制度规则的影响十分明显。

“名”字的选取很有讲究。一般要通过小孩出生的年月日时所对应的天干地支,算出其八字五行的旺、缺,所缺的五行就是取“名”用字的方向,即要用“名”弥补八字中五行的不足。如某人辈字为“如”字,八字中五行缺水,则其名字可取为“如清”“如冰”“如雨”“如汉”“如水”等,因为“清”“冰”“雨”“汉”等都含有“水”,可以补其五行之不足。

女子的名字则比较随意,一般乳名与本名一致或相似。如乳名叫“秀秀”的女孩,大名也叫“秀秀”,或略加修改,叫“金秀”“银秀”之类。

除乳名、本名外,据家藏清代、民国时期的宗谱反映,当时畲族男性还有字、号,但随着社会的变迁,有字号者已经越来越少。

三、谱名

过去,畲族还有使用“谱名”的习俗。畲族谱名也有辈字行次,各姓畲族的排行辈字有所差别。蓝姓按世(代)排列以“大、小、百、千、万、念”6字为行次;雷姓以“大、小、百、千、万”5字为行次,少“念”字;钟姓以“大、小、百、千、念”5字为行次,少“万”字。每世(代)仅用一字作周而复始的循环使用,以此作为辈分长幼的标示。谱名的具体排定,是根据一个人在本宗族中的辈分及族内同世代男女的多少来确定的。传统上,以宗族祠堂为单位,每20年族长要召集各房族房长或族中长辈排行一次。排行时,先将本祠堂20年内出生的男女的年、月、日、时登记起来,由族长和族中长辈数人进行研究,将登记的人按辈分和出生前后进行排序,一个人的行次字加上同辈中的排第顺序,就构成了一个人的谱名。如蓝姓某男,同世行次为“念”,他在同辈中排第36位,谱名便为“念三十六郎”。谱名排定后,还要将它写进族谱。畲族的谱名排行带有神秘性,只有族长和参加排行工作的几位前辈才知道,晚辈对自身讳字行第不得而知,仅在祭祖或重修宗谱时开启才能看到。

畲族的谱名只用于去世后灵堂牌位、坟墓碑文等处,日常生活中不用谱名。因此,某人逝世时,亲属要向族长索取谱名;对于外嫁女人,生前做“寿材”(棺木)需要“名行”与“暗行”时,她的兄弟向族长索要,族长将其行第写明用红纸封好。待举行酒宴时,外甥再将红纸包安置在棺木内,俗称“讨位”。红纸包要待棺木主人逝世时才能启封。女性生前若是未做棺木,死后,外甥要脆在母舅面前为母亲“讨位”。

四、法名

畲族宗谱内部分人丁还有“奏名”,又称“醮名”,俗称“法名”。法名获得者为16岁时传法“入录”“度身”,即学师传师的人。男性奏名都冠以“法”字,名如“法勤”“法勇”“法明”等;女性奏名一般配以“婆神”字样,名如“淑妃婆神”“明妹婆神”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