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达斡尔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达斡尔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 达斡尔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文化和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和教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与发展进步。因此,达斡尔族文化应该是达斡尔民族精神气质、智慧善行等演化与发展的总和。协同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承办了“首届全国达斡尔族民间文化艺术研讨会”。通过举办活动,促进了在京达斡尔族大学生的相识与沟通,同时也加强了在京达斡尔族同胞的民族亲情。
达斡尔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_中国达斡尔族

第九章 达斡尔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文化和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和教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与发展进步。因此,达斡尔族文化应该是达斡尔民族精神气质、智慧善行等演化与发展的总和。同时,我们看到,留在纸上的是文化,留在地上的、山里的,更是文化,而且是更重要的文化,是第一手文化。因为它们是原生态之文化,是纯粹之文化,是真、善、美之文化,亦为生生不息之文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达斡尔族的学术团体如雨后青笋不断涌现,而且蓬勃发展。它们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与深厚的民族情感,致力于深入挖掘达斡尔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积极传承达斡尔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大力弘扬达斡尔民族崇尚自然、注重教育的精神追求,全面推动和彰显了达斡尔民族不断繁荣发展走向未来的广阔前景。

一、学术团体

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学会 成立于1980年4月,原名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历史语言文学学会,后改现名。首任理事长蒙和,第二任理事长苏常德,现任理事长恩和巴图。学会自1980年至2004年间举办了九届学术年会,举办过“郭道甫诞生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凌升事件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等专题的中型学术讨论会。创办《达斡尔族研究》(不定期文集),现已刊印十辑,为研究达斡尔族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学术园地。其中一至六辑内部编印发行,第七、八、九辑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组织翻译、整理、翻印了一批研究达斡尔族的文献和资料。组织本学会的语言学家研制《达斡尔语记音符号》,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并加以推行。

黑龙江省达斡尔族学会 成立于1984年8月,1997年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组建“黑龙江省民旗研究学会”,省内各少数民族学会均为其团体会员,黑龙江省达斡尔族学会的对外全称改为“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达斡尔族研究会”。首任理事长卜林,现任理事长杨优臣,有下属的分会13个。学会成立后以“达斡尔族经济与社会发展”“达斡尔族语言文字”“解放战争时期的达斡尔族”“21世纪达斡尔族发展”“庆祝达斡尔族第一个人民政权建立”等为主题,举办过10次大型专题研讨会。协同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承办了“首届全国达斡尔族民间文化艺术研讨会”。编印反映达斡尔族历史、社会、文化和发展现状的《达斡尔族族源研究》《达斡尔族与齐齐哈尔城》《达斡尔族要事记》《解放战争时期的达斡尔族》《嫩水达斡尔文集》《达斡尔民歌研究》《21世纪达斡尔族发展研究》等文集十余种。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政府合编《庆祝梅里斯达斡尔旗区建区五十周年文集》,协助主办部门参与《中国达斡尔族人物录》《达斡尔族村屯录》《嫩水达斡尔族人》(文集)等的组稿、编审工作。

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 成立于1982年8月,首任理事长卜林,现任理事长何喜庆,有6个团体会员。学会成立后以达斡尔族经济、教育、文化、语言、村屯地名为主题,举办学术研讨会十余次。编印《齐齐哈尔达斡尔述略》《达斡尔族经济论文集》《达斡尔族文化论文集》《达斡尔族教育论文集》《达斡尔语、汉语对照词汇》《达斡尔语标音读本》《达斡尔族传统民歌选》《少郎和岱夫》(说唱叙事诗)等多种科研成果以及历届会员大会会刊等内部发行。学会协助有关部门举办“达斡尔语标音符号”学习班、达斡尔语言演讲比赛、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比赛或表演以及组织“敖包会”“库木勒节”活动等各种民间文艺活动。自1986年至2004年,连续10年被评为齐齐哈尔市先进学会,200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先进学会,1999年至2004年间3次被评为全国大中城市先进学会。

呼伦贝尔市达斡尔学会 成立于1988年9月,原名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达斡尔学会,2002年6月撤盟设市后改为呼伦贝尔市达斡尔学会。首任理事长伊贺尔迪,第二届理事长奠德尔图,现任理事长苏荣扎布。召开了三次会员大会,与兄弟学会交流广泛。学会成立后举办“敖拉·昌兴生平事迹研讨会”“乌如喜业勒图生平事迹研讨会”“凌升生平研讨会”“通福音乐作品研讨会”等多次学术研讨活动。组织出版了《敖拉·昌兴诗文研究集》《达斡尔文集》。组织会员调查研究,论文入选区内外达斡尔学会论文集等,协助主办单位组稿,如《中国达斡尔族人物录》《达斡尔族名人录》《达斡尔族百科词典》等;举办“昆米勒节”等文化活动。

莫旗达斡尔学会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学会成立于1989年12月。首任理事长额永扎布,现任理事长敖景峰。至今会员已达800余名。内设12个研究会和1个基金会。在达斡尔族聚居的阿尔拉镇、腾克乡设有分会。以旗古籍办公室从北京图书馆及全国各地收集的两千余万字达斡尔族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为基础,与旗古籍整理办公室合作拟定达斡尔民族文库规划,着手编辑出版了《达斡尔资料集》。在旗委和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至2010年已出版10集,达2700多万字,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编辑刊印学会会刊共12期;2006年创办会刊《达斡尔论坛》,每期分上、中、下三册。

学会于1996年在莫旗建立了“达斡尔抗击沙俄战争无名英雄纪念碑”。同时为确定“中国达斡尔民族园”的选址及建园方案提供了大量资料及可供选择的设想。多年来,莫旗达斡尔学会组织全旗大型文化活动多次,如“斡包节”“布特哈斡包与旗斡包合并仪式”等重大活动。学会还每年从其基金中拨出二万余元作为补助达斡尔大学生的促学金。

北京达斡尔教育促进会成立于2003年8月26日,原名达斡尔支教会,2007年改为现名。由北京达斡尔联谊会原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杜兴华倡议并担任主任。北京达斡尔教育促进会自成立以来,为在京的同胞提供了一个热爱家乡、奉献民族、重教支教、关爱大学生的重要平台。促进会采取了捐助贫困生或一对一的资助,为他们提供实习和勤工俭学基地,就业信息的帮助。通过举办活动,促进了在京达斡尔族大学生的相识与沟通,同时也加强了在京达斡尔族同胞的民族亲情。

促进会在历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极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如举办民族族源教育的讲座、学习民族语言、歌曲、舞蹈、体育竞技等。坚持教育促进会的章程、制度;坚持一年出两期《北京达斡尔教育促进会简报》和一期《北京达斡尔联谊会通讯》;坚持每年出一册《北京达斡尔纪事》;出版《在北京的达斡尔人》和《在北京上过大学的达斡尔青年》等,全面反映了首都达斡尔族人举办的各项活动,特别是支持教育奖励大会、教育家和支教名人业绩、本科和研究生、新生、毕业生光荣榜、爱心助教支教备忘录等内容的报道。同时创办了北京达斡尔民间艺术团,创办了北京达斡尔族网站。北京达斡尔教育促进会还力促重建了占地300平方米的北京中华民族园达斡尔景区,使之成为了首都展示达斡尔族形象的重要窗口。

2010年,达斡尔教育促进会主任杜兴华与达斡尔族文化名人巴图宝音主编出版了《中国达斡尔名人风采录》,入选者700多人。此书汇集了本民族众多精英的高尚追求与不凡业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学会 成立于1987年2月,是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的分会,其全称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梅里斯区分会”,首任理事长郅文魁,现任理事长陶贵水。学会成立以来组织会员开展调查研究,至2004年完成论文和调查报告二百余篇,分别收入省市学会编印的文集。通过实地调查,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恢复和梅里斯达斡尔族中学的建立,提供了部分依据。学会还广泛收集达斡尔族民间音乐,采录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和诗歌。多次举办达斡尔族语标音符号学习班。1987年开始组织举办“库木勒节”活动,至今已逾20届。梅里斯区作为黑龙江省和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的依托地,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学会多次参与省市学会在梅里斯镇举办的大型学术活动。

大兴安岭林区达斡尔学会 1990年10月成立。首任理事长讷青托布,现任理事长苏铁志。学会成立以来召开过五次会员大会,举办学术交流会三次。该学会与内蒙古达斡尔学会、黑龙江省达斡尔旗学会及新疆塔城达斡尔族学会保持着密切学术联系。

拉尔基区达斡尔族学会 成立于1986年4月,是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的分会,全称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富拉尔基分会”。首任理事长吴维荣,现任理事长吴海锁,秘书长郭士良。分会在省市达斡尔族学会领导下参加其各项活动,同时独立开展分会活动。组织会员研究达斡尔族诸方面问题和搜集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已撰写上百篇论文和考察资料,分别收入省市学会编印的文集中。组织会员在龙江县莫呼村、泰来县达伯岱村、后罕伯岱村调查经济发展状况,写出相关的调查报告,其中关于后罕伯岱村脱贫致富的建议,得到市、区领导的重视。分会开展了达斡尔族语会话演讲比赛活动和学习达斡尔族语标音符号学习班,举办敖包会和“库木勒节”等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富裕县达斡尔族学会 成立于1987年3月,是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的分会,全称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富裕分会”。首任理事长昊岚,现任理事长何志良,秘书长吴立伟,至今已有会员上百人。分会在省市达斡尔族学会领导下参加其各项活动,同时独立地开展分会活动,组织会员研究达斡尔民族问题和搜集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多次组织达斡尔族语会话讲演比赛会和达斡尔语标音符号学习班。组织会员对塔哈何流域的达斡尔族村屯名及其历史进行了考察。承办了市学会1988年在富裕县召开的达斡尔语会话演讲比赛会和1989年第三次会员大会。

鄂温克旗达斡尔学会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达斡尔学会成立于1990年10月18日。第一任理事长玉林,现任理事长敖永清。学会自成立以来,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学术研究活动,并与兄弟学会保持广泛的联谊与交流。召开达斡尔族著名诗人敖拉·昌兴和民主革命思想家、民族教育先驱者郭道甫先生生平事迹研讨会。挖掘整理达斡尔族传统体育项目“夺宝”,并将其列入全旗优育比赛项目。

满洲里市达斡尔学会 2006年5月20日,满洲里市达斡尔学会成立大会在该市召开,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敖乐,副理事长为根东、敖永成、何伶俐,秘书长为敖水成(兼),副秘书长为郭林军。

二、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广场

莫力达瓦旗文化馆 即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化馆,建于1952年。2003年有馆舍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文艺辅导组,美术组、创编组,馆长吴玉华。几十年来,文化馆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成功地举办了全国乡村青年艺术节和全旗第八届业余文艺汇演等。创做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组织人员参加了国内外的各种大型文艺演出,曾获得国家级奖项。一人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工作者,二人出席自治区第五次、第六次党代会,三人分别出席全国、自治区“青创会”。该文化馆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受到自治区、呼伦见尔盟文化局的嘉奖。

梅里斯区文化馆 1956年齐齐哈尔节文化局派出文化工作队进驻梅里斯。该队由7人组成,主要任务是进行文化宣传、辅导,活跃农村文化生活。1957年7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文化馆成立,暂由7人组成。至1961年,隶属区文教科,定编5人。1974年,扩建馆舍116平方米。内设文艺、美术、书报刊阅览3个组。1980年,扩建馆舍150平方米,建筑面积增至450平方米。1998年,区政府投资建成4层楼房700平方米的文化馆办公楼。购置了钢琴、电视机、电子琴、录音机、架子鼓等设备。馆内设文艺组、美术组、图书组、创作组。

齐齐哈尔达斡尔文化展览馆 齐齐哈尔市文化局、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民政府、黑龙江省达斡尔族学会主办,2000年6月建成开馆,馆址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内容分为历史沿革、传统经济、礼仪风俗、文化教育等四部分。展品由实物、照片、大型油画、图表、文字(重要文献摘录、历代重要人物简介等)组成。

巴彦嵯岗人物陈列馆 位于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嵯岗苏木,2005年8月建成,建筑面积50平方米。分清代、民国时期、社会主义时期三个单元,以图片、绘画、图表、文字和实物介绍了从巴彦嵯岗苏木成长起来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人物。

img110

大气磅礴文化凝重的达斡尔民族园图腾广场

中国达斡尔民族园 中国达斡尔民族园处于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旗政府所在地尼尔基镇北9千米处的群山地带。民族园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184100平方米。这里群山逶迤,植被繁茂,林木葱笼,空气清新宜人,风光秀美,是我国唯一集达斡尔族历史、文化、民俗为一体的风景区。这里可以举行节日庆典、民族传统祭祀、文体娱乐演出、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传统与现代风格相得益彰的园门气势宏伟,4根高大的门柱古朴庄重,上有门额相连。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图腾广场是半径45米的圆形休闲广场,广场中央挺立着高大的达斡尔民族图腾柱,柱身塑有达斡尔族曾崇拜的原始图腾物和历史生产、生活场景,画面清晰、历史感强、民族特色鲜明。柱顶一只雄鹰(海东青)昂首振翅,搏击长空,意寓勤劳、勇猛、智慧的达斡尔族及莫力达瓦人在新世纪向着美好的未来奋力腾飞。环绕图腾柱是反映达斡尔族历史上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大轮车、弓箭、摇篮、神鼓等器物和饲养的羊、狗等。两面达斡尔族历史文化墙,艺术地再现了达斡尔族的历史神话传说、生活、生产、文体活动场面。

环绕图腾柱是反映达斡尔族历史上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大轮车、弓箭、婴儿摇篮、神鼓等器物和饲养的羊、狗等动物。两大块达斡尔族历史文化墙,艺术地再现了达斡尔族的历史神话传说和生产、生活、文体活动场面。这是个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和曲棍球比赛的多功能广场,现代气息浓郁。

无名英雄纪念碑屹立于园之东南,高大肃穆庄严,上嵌钢板雕塑,塑有清初至今数百年来达斡尔族抗击沙俄、抗日御敌、解放战争等浴血奋战的英雄群像,碑文介绍了达斡尔族等莫力达瓦人民为保卫家园、民族解放而做出的贡献。园内有仿建达斡尔族在黑龙江流域居住并进行过抗俄惨烈战斗的雅克萨古城一角。民族历史传说、英雄人物塑像竖立在山路两侧。

民族园东侧最高处是建于清朝康熙二十八年的布特哈八旗敖包,每年春秋两季达斡尔等各族同胞在这里举行大型祭神活动。

达斡尔族民俗村中,达斡尔族民房,东西两厢木质仓房,四周柳编篱笆墙,整个院落自然和谐、古朴亲切。进入屋内,浓郁的达斡尔族气息扑面而来,南、西、北三铺“万”字形热炕,门窗、隔扇雕刻精美。正在筹建的“萨满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民族园敖包山的西南侧。

萨满铜像及萨满文化博物馆 萨满文化是以萨满教的宗教仪式为核心的文化,是中国北方原始文明的核心,是历史上起源最早、延续最久的原生态文化。萨满教是以万物有灵的信仰为基础,以共祭多种神灵为其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原始多神教。它产生于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的渔猎生活时代,并遍布于北美、北亚、北欧辽阔的寒土地带,是地球北半部众多民族普遍信奉的一种宗教形态。萨满是人与神的中介者,也是民族的精神文化的表现者。

萨满文化作为古代文化的集合体,几乎囊括了北方人类宗教、历史、经济、哲学、医学、婚姻制度、道德规范、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各方面的文化成就。其代表内容有萨满歌谣、萨满舞蹈、萨满医药和萨满造型艺术(包括绘画、剪纸、刺绣、木皮木板绘刻、雕塑、面具、服饰、神帽、神鼓、图腾柱、神偶等)。

萨满铜像为锻铜铸造,底座高6米,铜像高21米。以“从远古走来”为主题,通过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充分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信仰。陈列馆总面积769平方米,收藏了北方满、蒙、鄂温克、鄂伦春等八个民族的萨满文物。馆藏文物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再现、视听等形式,全面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文化,突出体现了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从狩猎时代转向农耕时代的艺术特征。

莫旗达斡尔民族博物馆 1998年8月8日落成,馆址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其中综合厅面积519平方米,民俗厅800平方米。馆藏文物1300余件,其中展厅陈列文物600余件。图片总数500余张。综合厅系成就展览,展示自治旗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图片300余张、实物20余件。

民俗厅分为历史、经济与民俗风情两个分厅,展示达斡尔族的历史、传统经济、村落家园、饮食服饰、文化艺术、民间工艺、民族体育、教包祭祀、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陈列的文物500余件。2004年博物馆在职人员7名,其中专业技术中级职称者3名。

巴彦塔拉达斡尔民俗博物馆 建于2004年8月,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所在地。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博物馆布展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达斡尔族历史和社会组织;第二单元为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民间艺术和民族教育);第三单元为达斡尔族现代文化的成果及名人介绍;第四单元为民族乡成立以来的建设成就。分两个展厅,展出图片260多幅,民俗实物316件,动物标本10个,还有剪纸、刺绣工艺品50多件。

三、名胜古迹

达斡尔抗沙俄战争无名英雄纪念碑 为悼念17世纪40年代达斡尔族先民为反抗沙俄哥萨克的侵略而奋勇献身的英烈而建,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学会于1996年承建,碑址在莫力达瓦旗尼尔基哈达上。2001年因修建尼尔基水库,纪念碑迁址到“乌尔科”北端东北的敖包山西北山岗。

乌尔科(辽金边堡) 金界壕是金代在北方边境地带所筑军事防御工程,总长度约700余千米。据《金史》记载,金天眷元年(1138年)以前就开始兴建界壕。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境内金界壕为南线及东北路起点,达斡尔语称“乌尔科”(Urkue)。东起尼尔基镇北约8千米处的七家子村附近之嫩江右岸,西止于后乌尔科屯至诺敏河左岸。东端起点有主、副壕两条线向西南并行,副壕在主壕北约1.5千米,主壕长22千米,副壕向西延伸9千米至主壕附近。

界壕结构为挖一条堑壕,上口宽5~6米,底宽3米,深2米,掘壕取土成墙,壕北墙南。墙身为土石混合垒筑、夯筑,现存高度4米以下。主壕加筑马面共206个,平均间距107米,副壕无马面。莫力达瓦旗境内边堡两处,一号边堡北距主壕起点约3千米,东为嫩江。边堡基本呈正方形,边长170~174米,墙高2.5米,底宽8米,上宽2米。墙外有护城壕宽6米,深1米,四角各有角台。每面墙筑有两座马面,直径约6米。东墙中部一门宽8米,门前有半圆形瓮门。二号边堡位于尼尔基镇冷家沟村北3千米处,距界壕0.5千米,形制与一号边堡基本相似,只是门前为甬道式瓮门。

img111

传说中达斡尔族先祖萨吉尔迪汗所筑的金界壕遗址

莫力达瓦旗金界壕遗址于1990年被列入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内蒙古考古队困边堡属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淹没区,先后对金界壕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总面积为5050平方米,清理出土的遗迹有金代房址和灰炕,出土遗物有金代陶、瓷器物残片、箭镞、刀、甲片、铧、铲、锤、车轮、石臼、石弹及唐宋铜钱币等。达斡尔族民间一直流传着萨吉尔迪汗与其儿媳竞赛修筑乌尔科边壕的生动传说。

开阔屯东北压运雕楼 1997年6月,文物部门在内蒙古莫力达瓦额尔和乡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开阔村北发现两处雕楼遗址,编号分别为一号雕楼、二号雕楼。一号雕楼遗址位于凯河(现名)北2.5千米的山坡上,西南距嫩江3.5千米,为一圆形土坑,坑底呈锅底状,直径约2.8米,深度0.55米,其周围散乱堆放有大小不等的石块,在一石块下发现一青花瓷片。该遗址有人为破坏现象,其形制不详。

二号雕楼在一号雕楼北约1千米的二级台地上,雕楼为地面式建筑,圆形,用不规则的石板垒砌而成,外径2.75米,内径2.48米,中空,残高1.55米,地表见少量散弃的石块,应为坍塌后的遗存。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和出土的青花瓷片,可以推断开阔屯雕楼遗址为清代乾隆年间的建筑。民间传说,清乾隆年间开阔屯鄂嫩氏某男子临终时嘱托其子,死后光身入殓,停灵于院中,狗上房顶狂吠时切勿杀害。其子无奈只给死者穿单层寿衣入棺,停尸于仓房。此后每夜家里的狗上房顶狂吠不止,如此数日后,家人以为不吉,将狗杀死。

此时朝廷钦天监夜观星象,发现东北方向有帝王星,遂派兵搜索,发现停尸于院内仓房的灵棺。开棺检验,只见因穿寿衣只有半身长龙麟的尸体,遂毁尸建了一座压运雕楼,镇压帝王星。

宣卧奇屯北关帝庙 位于金界壕一号边堡古城内的正中北侧,其南6千米为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尼尔基镇,遗址在七家子村与后宜卧奇村之间的山坡上,北距金界壕主壕约0.5千米。关帝庙由曾任呼伦贝尔副都统的阿尔坦果尔于清嘉庆年间主持修建。

2002年8月至10月文物部门在考古发掘一号边堡时发现了该遗址。该遗址是由四所房屋组成的统一的建筑群,房屋编号分别为F1、F5、F6、F7,其形式与四合院相似,中间是十字型鹅卵石路,四所房址分别在路的四端。北面的F5为此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土坯墙,地面铺有青砖,墙内壁有彩绘,紧靠北壁中间位置有一个四周为砖垒、里面为土坯砌的台子,应为供台。F6与F5相对位于南侧,应为门房,在门房遗址周围有规律地排列着11个柱洞,应为木架结构。F1在东侧,为长方形,土坯墙,有两铺炕,应为卧房。F7在西侧,长方形,房内无炕,有灶和烟道,应为膳房。在关帝庙房址周围出土的遗物有青花瓷盘、碗、勺等残片,还有陶网坠、兽骨等。

布特哈八旗敖包 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位于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境内辽金边壕“乌尔科”北部起端东北的山岗,清代布特哈八旗官方敖包。其外围四周5米处各埋有一块巨石,此山岗民间俗称为敖包山。自2001年起莫力达瓦旗民众在此举行敖包节。敖包前立有纪念碑。

尼尔基敖包 清代官祭敖包,位于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尼尔基镇东山头,原为市特哈正黄旗旗敖包。2001年围修尼尔基水库,尼尔基敖包迁址敖包山,与原布特哈八旗敖包合址一处。

宜斯坎敖包 位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旗腾克镇宜斯坎屯北山岗,似为清代布特哈镶黄旗旗敖包。1943年原巴彦旗在此举行敖包会,由旗长塔日雅图领祭宜斯坎敖包。

塔温敖包 位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境内霍日里河上游,因由一座大型敖包和其周围四座小型敖包组成,称为塔温(五座)敖包,今莫力达瓦旗塔温敖包镇名由此而来。

登特科·华仁(敖包) 位于巴彦托海镇正南约2.5千米的公路西侧。“登特科·华仁”系达斡尔语意为敖拉氏登特科艾勒墓地。这个墓地是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派驻呼伦贝尔地方的索伦部左翼正白旗敖拉氏先祖范察布后裔的墓群。墓地正北有一座低矮的圆形土岗,其上立有石碑,碑上刻有满文“天地山川诸神之位”,这是“登特科·华仁”敖包。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全登特科艾勒的男女老少都来祭祀敖包一次,并供奉祭祀各自的长辈、亲属等。

另一个石碑上用蒙古文刻有“驻防呼伦贝尔地方达斡尔族敖拉氏范察布公之墓”,是1934年从海拉尔西松树林中迁葬遗骨时所立。土岗东南部有大型花岗石墓。石墓周围刻有精巧的花岗石做成的栏板、基石、望柱,叠砌的围墙(现已破损)。这里有达斡尔族著名爱国诗人敖拉·昌兴之墓。登特科·华仁是索伦部兵丁驻防呼伦贝尔的历史见证,现已列为鄂温克族自治旗文物保护单位。

讷河满那屯将军墓 达斡尔族郭布勒哈拉满那莫昆的一个家族墓群遗址,位于今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镇满那屯北百余米处。十年浩劫中,该墓葬群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墓丘被平为耕地,墓葬形制不详。墓群共有11处墓穴,墓主为清代官宦世家达斡尔族郭布勒氏家族的历代名宦,墓穴自东向西沿坡地分两排坐北向南依次排列,均为夫妻合葬墓。前排东起第一穴为满那昆族谱中第一代人布特哈骁骑校、武略骑尉、建威将军莫勤察,第二穴为族谱中第二代人振威将军、建威将军绰钦保,第三穴为族谱中第三代人布特哈佐领、昭武都尉、振威将军、建威将军雁塔保,第四穴为族谱中第三代人都统、内大臣阿那保;后排七穴,东起依次为族谱中第四代人都统中山,族谱中第四代人都统、总谙达、建威将军博多欢,族谱中第五代人昭武都尉巴凌阿,族谱中第五代人振威将军都尔通阿,族谱中第五代人盛京将军、建威将军都兴阿,族谱中第五代人建威将军西凌阿;族谱中第五代人三等侍卫、武德骑都尉穆克登。墓群中的阿那保将军墓有院墙、石狮守门,院内有石桌凳,碑下有石龟蚨底座。墓碑现已修复,坐落于讷河市丽亭公园碑林之中。

大莫日登屯北色尔衮将军墓 位于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南25千米处,南砖厂北偏西200米处的坡地上。因施工取土,墓葬破坏严重,形制不详。墓碑在墓葬的东南30米处,现已倒塌损坏。碑座为螭首龟蚨,以青石灰岩雕刻而成,背上有坐孔,断头,背阔0.75米,残高0.7米,长1.3米。碑身残高2.17米,宽0.95米,厚0.31米。碑身前后边缘刻有0.15米宽的浮雕龙戏珠图案,碑身正面右边竖刻汉字墓主姓氏、官职、封号,记述其生平,左为满文。背面右边竖刻追封建碱将军色尔衮一品夫人郭布勒氏之墓,下署大清道光五年(1825年)三月十九日,男,凌金、朱尔格讷、朱尔格山敬立。左为满文。碑额高1.03米、宽1米、厚0.39米,为九孔透龙雕刻,下部有卷云纹饰,中下部阴刻正楷“圣旨表立”四字。出土遗物有清代刺绣龙纹饰官服残片、残毡官帽、朝珠、鼻烟壶、蓝色玻璃帽珠,少量玉器饰件、铜佩饰件、铜烟袋锅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