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宗教信仰
水族的民间信仰几乎贯穿于水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水族的水书被水族人普遍视为天地相通、人神对话的神秘信息符号,而水书先生被普遍视为水书知识的传承者、代表者,他们一代一代诠释着水族的信仰文化,沟通着水族的祖先与今人,沟通着神秘的自然界与人类,沟通着未知与已知,因而水族才会有纷繁复杂的各类禳解消灾祈福仪式,并至今在民间大有市场。凡出行、丧葬、婚嫁、动土等,都要依据水书推测吉凶祸福,决定宜行宜止等。水书用途分为两大类:一类称“白书”,用作推测祸福、择吉避凶的卜书;另一类称“黑书”,只用于放鬼、收鬼和拒鬼。“黑书”所见不多,藏者从不轻易示人。其中颇多象形的秘密记号,非经传授,实义难明。此外,水书还有关于占卜及禳解方法的若干记载。水书习俗是整个水族民间信仰的核心,而其表现的民间信仰则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水族的民间信仰主要表现在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几个方面。
一、祖先崇拜
水族人民相信人死之后肉体归土,但其灵魂不灭,或者转回祖居,或者留在当地,或者在子孙左右,做子孙的保护神。人们相信祖辈们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其灵魂依然存在,依然关注着后代子孙,不过带给后人的可能是福气,也可能是灾祸。人们必须对祖宗特别尊重,并且每逢节日甚至平时都要进行供奉,这样祖宗才能保佑他们平安无事。
祭祖与拜祖活动在节日里是少不了的,首先祭祖然后才能进行其他活动。水族家庭厅堂一侧一般都设有神龛,家庭内祭祖在神龛下的供桌上进行。
水族同胞十分崇敬祖先,一是表现在对远祖陆铎公的供敬上;二是表现在对民族部落首领的供敬上;三是表现在对已故父母、公奶及近几代祖宗的供敬上。陆铎公是水族原始社会时期传说的英雄人物,民间关于他的古歌、传说故事很多。在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中,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英雄,对水族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使水族先民从“遮不住风雨,挡不住烈日”的树下、草丛中,迁到了蝙蝠洞、燕子洞居住,开始了穴居生活。又从天上请来神仙,射下天上多出来的月亮和太阳,使炎热的气候、不分昼夜的天空,得到了改变。当人们感到住山洞仍有很多危害的时候,陆铎公又为大家建造了房屋,还开垦了土地,播种庄稼,教会人们饲养六畜,于是牛马兴旺,水族先民开始了定居生活,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他还为水族创造了文字。他在水族的历史上有过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历代人民都十分崇敬他。因此,现在水族人民在大型祭祀活动中,都必须请陆铎公到场,为人民去恶除邪、灭鬼驱妖,他是水族人民的庇护神。
神 龛
水族人民对已故的父母、公奶及近几代祖宗也是十分崇敬的。各种节日庆典都要奉请已故父母、公奶及近几代祖宗,表示不忘他们的恩德,有时还要专为他们设置供桌,陈列供品。
二、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
水族的自然崇拜表现为对大树、巨石、水井等自然物的敬畏和祭拜,认为这些自然物跟人一样有感觉,并具有某种无形的力量,能给人以祸福,向它们行祭,就是为了求得这些精灵的庇护。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的深化,在水族社会中可能存在过鱼图腾、龙图腾和凤凰图腾。
(一)自然崇拜
祭大树:长在寨头、村旁年代久远的大树,当地水族往往将其看作神树,为求树神保佑全寨家家安康,户户太平,要用米、酒、猪肉和公鸡做祭品,每年祭一次。
祭巨石:山梁上或村口路旁的巨石,有的外形使人望而生畏,就被水族看成是神灵,村里有人遭遇不幸时,就去焚香烧纸,用酒肉致祭,求石神显灵,岩神降福。
祭水井:水族村寨多在半山腰上,人和牲畜的饮水至关重要,水井常年供水,四时不竭,这是对人和牲畜的莫大恩赐,为此要用酒、猪肉、米饭和公鸡作为祭品,每年行祭一次,以报答井神的恩德。
祭龙脉:部分地区的水族非常相信“龙脉”。他们认为家族的发展,子孙的繁衍,家境的好坏都跟“龙脉”有关。很多水族村寨建在半山腰上,就是因为地处“龙脉”所致,所以每年都要致祭。
出于对树神、岩神、水神的崇敬,有的水族人家就把孩子拜寄给大树、巨石和水井等这些自然物,祈求它们保佑孩子平平安安长大。具体做法是给孩子起一个与这些东西有关的名字,例如,拜寄给水井,起名为水生、老水、水保等;拜寄给石头,起名为岩生、国岩、景岩等;拜寄给大树,起名为木友、木保、木生等。
敬石神菩萨和敬霞是水族聚居地区普遍的自然信仰和崇拜,下面做重点介绍。
1.敬石神菩萨
敬石神菩萨,或称“拜菩萨”。在水族聚居地区,每逢水历五月初一或十五日(农历正月初一或十五日),各家都要带鸡、猪、豆腐、糯米、红纸、香等祭品到菩萨那里献祭。人们求生子女或人畜平安者,剪红纸一张涂以畜血奉献,祭后在菩萨那里聚餐。凡敬过石神被认为有验的,第二年还要杀猪还愿,请姑、舅、外婆等亲戚来参加还愿仪式。祭祀仪式在菩萨那里举行,时间大多仍在水历五月初一或十五日。水族人一般都很敬重石神菩萨,不能对其亵渎,例如不能在菩萨附近解手,更不能在菩萨上面坐卧,不能诋毁菩萨,否则后果是严重的,轻则身体不适,重则丧亡,对此人们深信不疑。(详见本书第四章“水族的社会文化”第六节“生育习俗”。)
2.敬霞
敬霞也叫“拜霞”,是一种祈雨祭祀仪式。
“霞”是石神的名字,是水族较普遍而独具特色的祈雨仪式。因敬霞时必须要一头母猪,所以民间又称“拜母猪霞”。一般在水历十月(农历六月)根据水书的规定择一吉日举行。关于“霞”的由来,各地传说不同。荔波县境内水族的“霞”是野外山上发现的可自己滚动的石头,其样子似人形,捡回后,立即举行立“霞”仪式。三都九阡老寨的“霞”是老祖公上山打柴时捡回的。水昔寨的“霞”是一个叫发公的人下河打鱼时捞到的。由姓氏房族组成“霞”组织,每个“霞”组织分成若干股。每个“霞”组织都有“霞田”,为公有地,早年共同耕种,随着领主经济的发展,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土地,耕种权便归于私人,但各地规定略有不同,有的“霞田”耕种者只在敬霞时出一头大母猪,有的则负责供应敬霞时所需的粮食或酒。
敬 霞
敬霞仪式极为隆重,一是各股要准备供品,如母猪、酒、糯米等;二是训练公鸡;三是用竹篾编两条花束,长四五尺,糊上彩纸;四是给霞神做彩纸滚边衣;五是割蛋看吉凶,再依据水书推算,选定吉日。各地敬霞仪式略有不同,三都九阡老寨敬霞须举行两次,第一次敬真“霞”,秘密进行。平日将真“霞”藏在绝对可靠的人家或山间秘洞。到了寅时,由水书先生和各股寨老将真“霞”取出,用猪肉、猪杂、酒进行供祭。同时用酒浇淋真“霞”的头,祭毕分食。第二次拜的是假“霞”,全霞组织的群众都参加。午时,拜祭开始,用各股带来的井水在供物四周淋一圈,水书先生念咒作法。未时,公鸡啼鸣三声,杀母猪,使其血流至井边,水书先生高声喊道:“天下雨啰!雨下得越来越大了……”敬霞后,若第二年农田收成仍不好,还须继续用肉、酒供祭。
霞 神
敬霞时可以有其他民族参加,因为这是一个祈祷雨水、求得丰年的宗教活动,这个地区的村寨居民都可以参加。敬霞形式上也像过节,但内容与一般节日不同。
3.雷崇拜
水族崇拜自然现象的原始宗教观念突出地体现为雷崇拜。水族居住的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雷雨多,雷现象极容易发生。同时,雷电带来丰富的雨水,使大地得到滋润。水族人对雷既怕又爱,这种复杂的崇拜之情在传统民俗活动中有着鲜明的反映。
水族称雷为“母头雷”,意即雷婆。这与汉族习惯尊称雷为雷公不同。同时应当注意,这里的“雷婆”并没有作为“雷公”配偶的意思。把雷视为女性,这是对雷尊崇的表现。在水族先民心理意识中,女性是至高无上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这种意识遗迹,在水族远古神话史诗中充分地反映出来。例如,他们认为是牙花散、牙花离、牙花恋、牙花术等仙婆创造了天地万物,因此,在水语中几乎所有动植物的名字都要冠以“母亲”以示尊敬——这也反映了水族对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的崇拜——如树木称“尼枚”、杨梅树称“尼枚海”、竹子称“尼泛”、虫称“尼内”、黄牛称“尼博”等。雷的水语名称“尼扛娜”,还含有至高无上的头领之意,足以看出水族对雷之崇敬。故水族民间有“天上雷婆大,地上舅爷大”之说。但另一方面,水族对雷又常有贬斥之意,比如他们描绘雷的形象时总是说她“瘦得像老母猪一样”;反过来,又常形容干瘪难看的老母猪“瘦得像母头雷”。在远古神话中,有人、龙、雷、虎争地盘,雷被人用计谋烧得焦头烂额、狼狈逃窜的描写,都显露出对雷的不恭敬。这种对雷崇敬畏惧及厌恶的复杂心态,又表现在祈求雷赐予庄稼丰收与惧怕雷带来灾难的民俗活动以及各种忌雷事项中。
每年春雷响起,是春天来到,雨水降临,万物复苏,生命开始的信号。因此,当第一声春雷响起的时候,水族群众就会当作节日一样庆贺,他们鸣枪、放鞭炮、敲响谷仓板、飞谷桶、飞簸箕……制造一种喜庆之声。这就是一种迎雷的活动。迎雷时弄出各种声响有多种含义,一是表示对春雷、春雨的欢迎之情;再就是一种模拟巫术,各种声响配合着轰隆的雷鸣,显得更加气势磅礴。这是一种希望雷声更大,雨水更丰富的“同类相生”“果必同因”的思想;还有这惊天动地的巨响能驱除啄食庄稼的鸟雀及啃噬粮食物品的老鼠,这又带有借助巫术的性质。迎雷时,有的还倾寨聚会,敲锣击鼓,唱歌跳舞。民歌中“没有鼓敲,也要乒乓拍簸箕庆贺”的歌词,就是对这种活动的描述。另一方面,人们又畏惧雷带来的灾难,在春雷响后,就有忌雷的传统习俗,第一次春雷响,九天内不能做农活,第二次春雷响又忌七天,以后忌五天、三天、一天等。这种禁忌,自然是崇拜雷、畏惧雷的反映。此外,在其他习俗中也有对雷的禁忌。如,姑娘出嫁前往新郎家的途中要打伞遮头,以示对雷的崇敬。这一习俗的由来,在民间传说《接亲为啥打伞与忌雷》中有生动的解释,在远古洪水滔天之后,世上只留下一对兄妹,后来在天大王的撮合下,兄妹只得结婚,以延续人类。谁知成亲之日,天上的雷看见妹妹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忍不住发笑,把兄妹俩吓坏了,妹妹吓得躲进芭蕉树下,后再经天大王劝说,兄妹才又结婚,但妹妹还是胆战心惊,只得用芭蕉叶罩住脑壳,才敢向前走。后来,人们都说普天下的人原来都是亲姐妹、亲兄弟,所以一直到现在,出阁的姑娘总是怕羞,不仅要人陪送,而且非要打着一把伞遮住脑壳不可。同时,这一天也最怕打雷,要是有雷声响起,就必须敬雷神,要不就回娘家另择出阁的日子。从这里可看出“以伞遮头”的习俗的心理基础乃是兄妹结婚有悖人伦,恐遭雷击。但这事实上是一种后世意识,在洪水滔天的洪荒时代,原始人类不可能有这种人伦观念。因此,这一习俗更深层的因素,当是雷崇拜的一种表现。除婚嫁之日忌雷外,起房造屋、出殡安葬、出门远行等,都忌讳雷鸣。为了避雷,一般婚丧嫁娶、起房造屋都选择在秋冬的农闲季节进行。
(二)图腾崇拜
鱼图腾崇拜观念在水族社会生活中影响最为深远。鱼对水族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神秘而深刻的影响,现在还遗存崇尚鱼的诸多习俗。
生活在海边的水族先民天天与鱼虾打交道,鱼虾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理所当然之事。正因为鱼与水族先民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鱼在水族思想意识中必然有特殊的地位。这一点,在水族民俗传承中仍可找到很多佐证。例如,《鲤鱼歌》直接地表达出水族以鱼为民族祖先的意识:“咱鲤鱼,本住长江,地面广,四处游逛。鱼摆尾,波浪翻滚,鱼点头,红鳞闪光。庚午年,水府打仗,两条龙,你争我抢……咱鲤鱼,心头害怕,一家人,逃往四方……到乌江,更遇豪强,轰隆隆,滩头放响。石头飞,穿肠破肚,波浪滚,鱼漂满江。一家人,死去大牛,只剩下,鱼爹鱼娘……夫妻俩,抹干眼泪,都柳江,安下家乡……春产仔,生儿育女。夏戏水,跳跃滩上。秋找食,江河漫游。冬怕冷,潜伏深塘。天地转,春去秋来,咱鲤鱼,才又兴旺。”这首歌谣借鲤鱼避难、屡遭浩劫直至定居繁衍的经历,诉说水族迁徙与发展的历史。其中以鱼作为水族祖先代表的象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水族不忌讳以鱼作为祖先,这正是图腾意识的反映。
鱼在水族心理中的特殊价值表现在民俗的很多方面。《端节歌》中就有这样的歌词:“仙造端,送睢来过,煮鱼虾,祭奠远祖。扫庭院,擦洗碗筷,吃素菜,古老规矩……”从歌词中我们了解到水族有这样的习俗,过端时,要“煮鱼虾,祭奠远祖”,但同时必须“吃素菜”,这条古老规矩看来是很矛盾的。鱼虾从来都被视为荤菜,有鱼虾为祭,吃素又从何谈起?事实上,这正是水族的一种特殊心态。因为他们认为祖先来自“天天吃鱼吃虾”的地方,鱼虾是最喜爱而又最平常的食物。祭祀祖先时,以祖先最喜欢的鱼虾为供品,能使祖先高兴,愿意光临。因此,他们把鱼虾当作特殊供品,不列入该禁用的荤菜之列。
鱼不仅在盛大节日的祭祖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供品,在许多礼仪活动中,同样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三都、荔波部分水族迎亲礼仪中,有这样的老规矩。接亲前一天,男家派两对少男少女带礼物送往女方家,其礼物除糯米饭、米酒、猪肉等物之外,还有竹编的罩鱼笼和一串用竹篾串起的金刚藤叶。这是特意送给女方家供奉祖先的。鱼笼表示怀念祖先的渔业生涯,而金刚藤叶则象征鱼,串在一起的金刚藤叶意味着渔业丰收。其总体含义是男婚女嫁,效古之法,嫁娶不忘古,子孙才发达。
有些地区新屋落成时,要找一个父母健在,子女齐全的“全福人”提一只装有两条活鱼的罐子放进房内。这里的鱼显然有象征祖先灵魂的意义,意即请祖先到新居来,庇佑家庭平安。
丧葬期间,丧家及至亲均须忌荤食素,而鱼虾水产依然不属禁忌之列,而且祭物必要有鱼。总的说来,不论是祭奠祖先还是驱魔送鬼,都离不开鱼。鱼既是美味食物,更蕴含着对祖先纪念的深层意义。这些都表明,鱼曾经是水族先民的图腾物。
鱼作为图腾物还表现在广泛地以鱼为民族工艺的宣传对象上。在水族古代石墓葬中,随处可见碑盖上方雕刻的“双鱼托葫芦”图案。我们已经知道,葫芦是生殖繁衍的象征,这是被不少学者从各民族普遍流传的葫芦救人、兄妹结婚等神话的研究中确认的。而鱼在古代也被作为女性及繁衍的象征。这样,“双鱼托葫芦”图案便清楚地反映了祈求子孙繁衍的心愿。而鱼的显要地位也更加突出。另外,在妇女的服饰——围腰、银饰、背带中,常可见到鱼及其变形图案的饰物。在房屋建筑上,屋脊、中梁等,也有鱼形图案。一些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更是鲜明地描述了人与鱼的血缘关系,如《鱼龙姑娘》:鱼龙姑娘与水族后生阿珍结为夫妻,阿珍后为县官所害。鱼龙姑娘报仇后化为天边彩虹。水族妇女为了纪念鱼龙姑娘,把花边镶在衣襟上,看上去宛若天边那道彩虹;水族妇女佩戴的银簪玉镯,是鱼龙姑娘留下的遗物;水族姑娘围腰上的两根飘带,是鱼龙姑娘两侧鱼翅的象征。又如《百褶裙哪里去了》:阿秀姑娘随大队人马迁徙时寻水迷路,被饿狼所困,又被大江挡住去路,正在万分危急之时,一条鱼帮助她过江脱离狼口。阿秀脱下自己的百褶裙送给鱼,并说:“鱼呀鱼,千言万语都表达不了我的心意,请收下我千针万线绣成的百褶裙,这是我们水族人最珍贵的礼品。”从此,水族姑娘再也没有百褶裙,而鱼却有了鳍和尾。这一类民间传说及民间故事主要是对水族妇女服饰来历及演变的想象和解释。但从鱼与人结为夫妻,鱼主动救人等情节中,也可以寻到水族人民意识中鱼与人有特殊关系的蛛丝马迹。
在有关鱼的民间传说及民间故事中,还常表现鱼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或者就是神的化身。《鱼姑娘》中,鱼姑娘具有超凡的神力,她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豹狼一样的县官出的难题。鱼姑娘对织物上刺绣的金鸡轻轻一吹,这些金鸡就变活了。她挥舞着灵巧的双手,挽雨作纱,经纬交织,不一会儿,一百匹溜光水滑的绸缎就织出来了。最后,她呼风唤雨,让滔天洪水淹死了县官和他的爪牙。在这里,对鱼的感情不仅是喜爱,而且是崇拜之情了。正由于有这种深爱而至崇拜的感情,水族礼俗中才有那么多鱼崇拜的遗迹;器物服饰中,才处处显示出对鱼的崇拜和纪念。从水族习俗及传说故事所蕴含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鱼在水族历史上,曾经是水族人崇拜的图腾物,是祖先的化身或象征,是民族团结和睦及子孙兴旺的象征。
三、鬼神崇拜
鬼神崇拜是水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普遍形式之一。在水族的观念里,鬼与神同在,鬼与神不分。鬼有善恶之分,人死后就变成了鬼。祖先崇拜是鬼魂崇拜的延伸和发展,鬼神观念和血缘亲情观念使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是会保佑子孙后代的,所以祖先死后会被后人当作善鬼善神来供奉。水族信仰多神,水族人“有鬼七八百之多”,更多地表现为原始宗教的范畴。在水族先民的原始宗教崇拜中,鬼魂被强调到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位置,直到今天,在水族人的意识中,还可数出三百多个有名目的鬼魂,加上存在过而已失去其名称的鬼魂,鬼魂的种类繁多,可多达七八百个。恶鬼乃是给人带来灾祸或病痛的恶灵,善鬼则能庇佑家族,略似汉族的“神”。不过同一个鬼为恶、为善又是情景性的。水族心中的“神”并不等同于“善鬼”,能够具有“神”的超自然力者屈指可数。其中之一为陆铎公,普遍被认为是水族的宗教代表、文化的创造者,可以视为民族的守护神,因此应该是“神”。但实际上,即使是陆铎公,据说祭祀不当也能够给祭祀者或者鬼师带来灾害甚至杀身之灾。
(一)善神善鬼
能够庇护全家乃至全家族的鬼称为善鬼,这种善鬼(神)既有男鬼也有女鬼,其中水族“开天地造人烟”的创世女神牙娲,水书的创造者、带领水族各部落大迁徙、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陆铎公以及定期到人间送儿送女的生母娘娘等,都是水族极为崇拜的善鬼(神)。树神、岩神、井神能为一方百姓和子孙后代分忧解难,兴利除害,所以都是善神。此外,水族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善神善鬼。
母神:又名娘娘神。水族认为母神是给人间送来子女、掌握生育大权的天神,也是水族鬼神观念里少有的善神之一。母神是人类的始祖母,共有5位,各司其职。有的水族地区凡婚丧嫁娶时,歌手们都要唱关于母神的古歌。
一般水族家中都设有固定的母神神位。凡有人结婚成家后,生第一个孩子时,都要举行祭母神的仪式。在水族社会中,特别是在人丁不旺的家庭里,母神是最受崇拜的对象。三都水族自治县恒丰乡和勇村部分水族甚至把供奉母神的日子定为年节,其崇拜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每年腊月的第一个丑日要专门祭祀,祭祀仪式只能由女子主持。在其他地方,虽不把供奉母神的日子定为节日,但在一些重大的节日甚至是平常的日子里,也要供奉母神以求人丁兴旺,儿孙满堂。供祭母神的供品没有多大讲究,将平常一日三餐所吃的饭菜,用小碗盛一点放在母神神位前供祭即可,过年过节时一定要上供。
土地神:有些水族村寨都有土地庙,人们视为菩萨,一般在春节后献祭,用鸡、猪肉、香纸等敬供。
田神:即米魂,是保护禾苗生长的神,在撒秧前和收获后致祭。撒秧前,用竹笋、鸡蛋、米饭到田边祭祀,祈求禾苗茂盛。插秧和耕田完毕后,用猪肉、米饭、香去敬供,并用小木条捆上几根鸡毛和一张白纸,插在田里。收割以后,请鬼师“收米魂”,用猪肉、鸡、鸭等为祭品,并将五谷的穗子,用红纸条捆好,插在一碗糯米饭里,放到盛满谷米的箩筐上,三天后拿掉。
灶王神:保护家中一切平安,过年时祭。
门槛神:保护全家人畜平安,防御凶邪。
保财神:保护家庭财产,为出门经商者保财护命。
保命神:保护家中成员生命安全,有人外出、参军、经商、读书,都要先供祭。
此外,还有保家神、保寨神、保护婚姻的神、保护营造房屋的神、保护祖宗安葬顺利的神等等,不一而足。水书上有较详细的记载,所涉及的范围几乎涵盖水族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神都必须供祭。
(二)恶鬼
好神利人,给人帮助;恶鬼害人,给人灾难。恶鬼中有拦路鬼,叫花鬼,杀伤鬼,跌伤鬼,火伤鬼,枪打鬼,淹死鬼,睡死鬼,犯命鬼,老虎鬼,精神病鬼,克夫克妻鬼,疮毒鬼,破财鬼,牛头马面鬼,倒路鬼,群鬼,专门伤害婴儿小孩的鬼,主管家中恶鬼、凶鬼的总管鬼,还有觉鬼等。
到了19世纪中叶,因法国传教士深入水族聚居地区,在独山、都匀、荔波、都江等地设立教堂,传播教义,吸收教徒,影响很大。当时这一带教徒曾多达5000余人,其中水族占了很大的比例。20世纪初,都匀地区曾发生水族、布依族、苗族等各族人民的反洋教案,教徒们纷纷退教。到1949年前,信基督教、天主教的水族教徒已经不多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加上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教育、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民间祭鬼、禳鬼的迷信陋俗日渐减少,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人,多数已不再信鬼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