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家学会以及学术文化交流
一、贵州省水家学会
1989年,贵州省水家学会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成立,这是水族人民的一件大事,是水族历史上第一次成立以水族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团体,同时也宣告了水家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正式诞生了。贵州省水家学会挂靠于贵州民族学院,总部设立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都匀,现有会员600余人,会员民族成分多样,不仅只为水族,同时包括布依族、苗族、侗族、羌族等众多兄弟民族。
贵州省水家学会是研究水族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群众性民间学术团体。学会的主要任务是对水族聚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发展水族聚居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服务。学会不定期地组织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参观考察等,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学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并总结工作、布置任务。学会编辑出版本会刊物、资料和论文集,及时向有关部门和报刊推荐会员的科研成果。
2010年根据工作开展的需要,分别在三都、荔波、独山、丹寨、榕江、都匀、贵阳等县市设立工作委员会。为方便开展工作,各地工作委员会正筹办学会,截至目前仅有荔波县成立了荔波县水家学会,三都、都匀、贵阳、独山、凯里等地正在努力筹备之中。
贵州省水家学会多次举办学术研讨会,为本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专家学者提供学术研讨交流的平台,加强了水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根据学会民间性的特点,加强与兄弟民族学会的沟通联系,积极参与兄弟民族学会会议及活动,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水家学会召开的会议及活动,也邀请兄弟民族学会到会指导工作,传经送宝。自贵州省水家学会成立以来,为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共谋民族经济大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二、学术文化交流
水族与兄弟民族和国外学者的学术文化交流,民国以前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但水族的汉文化教育则最迟始于明代,清代有了一定发展,可以肯定这个时期主要是水族向兄弟民族学习,同时也应该有互动的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岑家梧、张为纲、吴泽霖、陈国钧、李方桂深入水族聚居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岑家梧发表《水书与水家起源》,开水书系统研究之先河。水语的研究始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方桂先生对水语的调查。这里我们可以从冯举高所著《弯路直走:潘一志传奇人生实录》一书中所附李方桂、岑家梧给潘一志的书信看出,当时的学术交流已经开始。其时,潘一志正在撰写《荔波县志稿》,在写“氏族志”时,在旧志中单列篇目的例子很少,没有参照,如何铺陈,其心中没底。潘一志此时想起不久前在接待来荔波作乡村调查研究的社会学家岑家梧的过程中,岑家梧对民族社会历史的一些分析与见解,又想到只身深入民族聚居腹地的语言学学者李方桂。根据他们留下的地址,潘一志分别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李方桂和大夏大学的岑家梧写了信,求教撰写民族志的若干问题。同年年底,潘一志收到李方桂的回信,欣喜不已。李方桂对民族语言相互关系的一些破解,成了潘一志记述荔波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理论支持。
1956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到水族聚居地区进行民族和语言文字概况的系统调查,则是新中国民族识别和民族语言调查的开始。《水语调查报告初稿》(内部资料)是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调查第一工作队在对都匀、三都、荔波、独山等县市16个调查点的水语调查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水族设计文字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水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张均如编著的《水语简志》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经过几次补充调查之后形成的。这一时期,水族和兄弟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日益加深。改革开放之后,水族与兄弟民族甚至国际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就更加紧密了,出版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形成了水族调查研究的系列文献,这里不必赘述,读者可参看本书第十章“水族的重要文献”。
近几年来,水族文化特别是水书文化的学术交流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组织召开了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
2007年,由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书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州水书专家组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承办,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水书文化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都匀隆重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斯里兰卡、韩国等国的专家和全国29所高校科研院所共120多人参与会议。
200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委、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暨水族语言文化研讨会”及由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委、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贵州三都·中国水书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日本、菲律宾等国的民族历史文化专家学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贵州民族学院、贵州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几十家著名科研单位、高校的120多位多民族知名专家学者云集三都,进行学术交流,成为水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学术交流盛宴。
在三都举行的中国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暨水族语言文化研讨会
2009年,贵州省水家学会和贵州水书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水书文化专题研讨会”,北京、贵阳、成都、荔波、三都、都匀等地会员26人参加。同年,本学会和贵州民族学院举办“水书及南方民族古文字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大学及科研院所的120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2010年,由贵州省社科联、省易经研究会、三都工委和贵州省水家学会联合主办,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了“中国水书·易经三都论坛”,贵州省易经专家和北京、香港、巴西、德国研究易经的学者及水家学会的水书先生、专家共40多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水书和《周易》的关系。
三、民族文化旅游交流
随着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的过境建设和开通,便捷的交通使水族聚居地区一跃成为承接泛珠三角和大西南两大经济板块的旅游黄金要地。当地政府积极举办各种旅游活动,为人们了解水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每年的端节、卯节期间举办的民族文化旅游、中国西部斗牛大赛、全国赛马邀请赛等活动,推动了水族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美丽的水族家园,游人驻足的天堂
2010年标志着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发展正式步入现代旅游业的快车道。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神秘水族·魅力三都”首届中国水族文化旅游节无疑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里程碑,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成效明显,极大地提升了水族文化的知名度。
2010年3月,“神秘水族·魅力三都”首届中国水族文化旅游节正式启动,并于3月2日在上海举办新闻发布会,百家媒体争相报道,社会反响十分强烈。6月,系列活动之一——“神秘水族·魅力三都”中国水族风情端节活动在深圳锦绣中华民族文化村隆重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三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了三都新形象。7月,系列活动之古老“东方情人节”——水族卯节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水各卯文化发祥地激情上演。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聚焦三都,水族文化风情声名远扬。10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神秘水族·魅力三都”首届中国水族文化旅游节在三都隆重举行。开幕式上大型原生态水上歌舞实景演出、万人歌舞互动表演、民族文化旅游系列相关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大家云集三都,享受少数民族盛宴,感受民族文化的神奇魅力。全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