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深圳帮扶援助
一、心连心——帮扶三都就是帮扶一个民族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水族人民在很长时间里,仍然不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在深圳人民的大力帮助下,水族聚居地区发生了巨变,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三都水族自治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6.27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478元,财政总收入1.19亿元,首次超过1亿元。“饮水思源,富而思进”“吃水不忘挖井人”,水族同胞对深圳同胞的大力支持,永远铭记心中。深圳人民的无私奉献,激励着水族人民奋发图强,努力开创民族的美好未来,不辜负深圳人民的深情厚爱。
(一)帮助建立希望学校,教育先行
1995年以来,中共深圳市委、市人民政府带领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人民,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积极响应“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号召,在全国率先开展“特区·山区心连心”活动。深圳市属企业工委根据中共深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安排,直接对口与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三都水族自治县开展了“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从机关到企业,从国有到集体,从私营到外资,从领导到员工,从单位到个人,从老师到学生,无不积极向三都水族人民伸出友谊援助之手。“帮扶三都就是帮扶一个民族,振兴三都就是振兴一个民族”,这是深圳对口帮扶三都水族自治县17年来形成的共识。17年的光辉历程,对于人类社会漫漫的历史长河只是非常短暂的一瞬间,可对受助的三都水族人民却是一段十分珍贵、永记于心的历史。
深圳援建的三都鹏城希望学校
1995年5月,深圳市“特区·山区心连心”活动考察组在中共贵州省委一些领导的陪同下,共考察了11个乡镇十多所中小学校。通过认真的实地考察,考察组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原则,欣然决定捐款援建一批希望学校和长期开展“1+1”助学活动。经过双方对规划布局方案反复研究,本着点面结合、城乡兼顾、轻重缓急原则,决定首批援建三都水族自治县21所希望学校。从此,拉开了17年来深圳连续帮扶三都感人场面的序幕。
1995年7月,中共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人民政府在都匀隆重举行“深圳·三都‘心连心’活动希望工程捐赠1330万元仪式暨‘心连心’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会上,三都水族自治县党政领导接受深圳市属企业工委捐赠的首批希望工程资金1330万元。
同年12月,深圳市属企业工委组成希望工程质量检查组对21所希望学校工程项目及“心连心”教育发展基金和“1+1”助学活动落实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地检查。
1996年8月,通过全县历时一年的共同努力,各希望学校工程按计划全部结束,深圳市派“深圳·三都心连心”活动代表团赴三都,分21个组到21所希望学校举行单个希望工程项目竣工典礼。
17年来,深圳在三都援建了50多所希望学校,有效解决了15000多名中小学生的就学难问题,表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学生,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与水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此外,先后为三都水族自治县培训了一大批县乡党政领导、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医务人员和师生,同时,深圳大学还为三都免费委培12名大学本科生,为三都的可持续发展打好人才基础。这充分体现了深圳人民对三都人民“扶贫先扶智”的根本指导思想,实施了“教育要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帮助建立医院和卫生院,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在水族边远的贫困山区,由于生产、生活、医疗、经济等因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严重阻碍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圳投资管理公司的领导和员工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三都教育条件逐步改善之后,深圳对三都的帮扶工作又转向了对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帮扶。
1997年,深圳投资管理公司考察团赴三都捐赠780万元,主要用于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深圳对三都鹏城民族医院及全县9个乡镇卫生院,先后给予医务人员培训和添置彩色B超、CT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并给鹏城民族医院赠送一辆救护车,在鹏城民族医院安装了三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梯。为三都人民的就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极大地缓解了山区人民就医难的问题,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有力地推动了三都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三)帮扶工作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和创新
“深圳·三都‘心连心’”活动开展17年以来,深圳除了首先重点帮扶教育卫生之外,又转向帮扶公交、水电、旅游、人才培养、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过渡,使扶贫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1995年以来,深圳结合三都林业资源情况,以帮扶的形式有偿援助1760万元与三都合作创建年产3万立方米的三都中密度纤维板厂。并先后捐资帮扶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水利建设方面有建山塘水库、小水窖保证渠道灌溉、人畜饮水等;公路交通方面有通村公路、乡际公路、旅游景点公路、县城街道、桥梁等;建设新农村方面有建沼气池、改造茅草房、改圈改厕、建农村活动用房、村寨道路硬化、救济救灾等;电力通信方面有输变电线路改造,捐赠广播电视设备、程控电话扩容设备等。此外,还有组织劳务输出,出版画册,编辑刻印宣传光盘,拍摄电视剧,赠送数码彩印冲洗设备、大中巴车辆,旅游包装推介,校园网络建设,城镇规划设计,旅游景区规划,民族文化展演,水寨落户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在深圳举办“神秘水族·魅力三都”中国水族文化风情节,开展“神秘水族·魅力三都”全国摄影大赛,为三都五十周年县庆文艺晚会和黔南州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原生态实景大型文艺演出策划编导等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扶持帮助,逐步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过渡。
17年以来,三都水族自治县党政领导、受援乡镇、机关单位、学校师生1000多人次先后到深圳相关单位考察、参观学习,感受“深圳速度”,为三都的发展从人才到思路上提供了帮助。深圳市党政领导及70多家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员工、师生、新闻等单位员工1500多人次先后赴三都献计献策、共谋发展,深入乡村考察检查项目,听取情况汇报和座谈,促进了双方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
深圳人民的关心支持和无私援助,使三都水族自治县各方面的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方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二、深圳帮扶水族聚居地区荔波
荔波县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玉屏镇。少数民族是荔波县人口的主体,水族是荔波县第二大少数民族。今荔波县的水族,主要集中分布于荔波县的三个水族乡和佳荣镇,但其他乡镇也有若干规模不一的散居水族村落。
自1997年以来,深圳市多家企业多次帮扶荔波县,无偿援助荔波县教育、卫生事业和贫困农户及受灾户,统计到2006年为止,共捐助荔波县1840万元,其中投入教育事业1100万元,投入卫生事业510万元,投入移民工程100万元,投入援助抗洪救灾资金130万元;还有一大批救助物资。在深圳帮扶下,佳荣小学、荔波民族中学、甲良中学、花堤希望小学、朝阳希望小学、罗家寨波平希望小学、茂兰希望小学、金对希望小学、甲高希望小学、播尧中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深圳帮扶有力地推动了荔波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另外,2008年以来,深圳光明新区先后捐赠了410万元扶持资金,从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安居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等方面给予荔波县力所能及的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2011年,深圳光明新区向荔波县再次捐赠100万元帮扶资金和价值10万元的医疗器械,支持荔波县旅游项目建设和医疗事业发展,并与荔波县卫生局签定了支医协议,建立光明、荔波两地之间长期稳定的卫生工作对口支援关系,以使荔波改善和强化医疗业务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