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交往礼仪
尊老爱幼、以诚相待、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门巴族历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现象。
1.门隅勒布地带的门巴族,有着比较浓厚的论资排辈的习俗。在家里长辈坐上席,依次论资坐火坑两旁。若有客人来,家里人要起来让座,按客人的意愿给酥油茶、青稞酒、门巴白酒喝,甚至做美味可口的家乡饭招待客人,让客人高兴、满意。如果客人要留宿,主人要陪坐,不能先睡,以免失礼节。不能在客人面前走动,必须绕于客人身后行走。妇女必须从客人面前过去时,要把裙子裹紧而行。
2.有人要出远门,有关系的人家,要去互相敬酒,表示欢送,门巴语叫“杂羌”;若是回来,也要前去,表示欢迎,门巴话称为“苏羌”。
3.墨脱门巴族打猎的习俗:猎人出去打猎,身后不能有人跟,否则认为猎手打不到野兽。猎人出去打猎的前三天,家里不能煮酒,外人不能进屋。
4.家里人出远门时,事先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当日是再不能打扫房屋的,以免出行人员有不测之灾。对于出门远行的家人,母亲要用中指、食指和无名指抹锅烟涂于行者的胸前、鼻尖和咽喉部,祝福途中平安,与人和好。没有母亲的,由父亲或长辈代做。
5.新娘出嫁、新郎入赘,行于途中,碰见背东西、背水的人时,如果筐里背满东西、筒里装满水认为最好,要在背东西的人颈上挂“热古”,一根棉线一类的小东西,表示新人将来所生子女健康,反之视为不吉利。
6.两村门巴族有邻里和睦、互相帮助的风俗。一个家庭有事,首先亲戚会来帮助,如果还需要更多的人才能完成,村民也会主动前来帮助。在农忙时节,村民之间会帮助亲属朋友收割、播种,对于一些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村民在忙完自己家庭的农活后,互相邀约集体帮助该家庭赶节令做农活。
7.门巴族热情好客,迎接客人有“三口一杯”礼。主人到家门口迎接客人,通常由家庭主人向客人敬上一杯酒,然后端着一个酒壶站在旁边向客人致敬、祝福,客人抿一口酒后,再将客人杯中的酒斟满,再说致敬、祝福、劝酒的话;客人再喝一口,再斟满,再致敬和祝福;第三次客人必须一口喝干。迎进房屋后,招呼客人在火塘边男主人的左侧入座。如果是多位客人则按照年龄、身份依次排座。坐定后,家里其他成员再次敬酒,也是“三口一杯”。
门巴族妇女向来宾敬酒
8.门巴族人能歌善舞,敬酒的时候,边斟边唱,以歌代词,劝客痛饮。门巴族喝酒十分注重礼节,敬酒碰杯时,要视对方的辈分、年龄、声望而举起自己的酒杯,如果是长辈,成年者,有威望者,则要将自己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果辈分相同,年龄相差不大,往往互相谦让,尽量使自己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甚至弯腰垂手。相持不下,只好两人将酒杯从桌面上平推过去碰杯。
9.客人到主人家也要遵守一定的礼节和规矩。新年期间去做客,须由女客人走在前面,首先进入主人家,男客人不得先进家;进门后,不得跨越火塘,不得从坐着的人面前经过;与主人交谈不能提及主人家亡故者的名字。
10.小孩子从小就受到家庭教育,对人要和善,不要与邻里争执打架。因此门巴族村落很少发生吵架和聚众斗殴的事件。
关于门巴族投毒的谬论。一直以来,流传着一种关于门巴族“投毒”的传闻,说是门巴族会制作一种慢性毒药悄悄放在食物中,人吃了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后才会发觉,其病征是腹胀腹痛,不能吃饭,一两年后死去。对于此毒,无药可解。关于这一传闻,新中国成立后却从没有被证实过。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我们国家为加快边疆少数民族经济建设步伐,改善门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选派了一批又一批的其他民族干部支援门巴族的经济建设,选派和轮换了不计其数的驻地部队官兵,同门巴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吃同住,结下了兄弟般的鱼水之情。但是,从未听说哪一个其他民族干部和驻地部队官兵被门巴族人投毒害死的。
在长久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中,门巴族养成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和谐相处的随和性格,民风质朴、善良勤劳,也曾发生过与其他民族和部落的械斗,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历史中不可避免的,在这些斗争的过程中,门巴族也许使用过投毒的方式,但是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门巴地区一直是和谐和安全的,从没有投毒之类的事件发生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