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诞生习俗
京族在诞生习俗上是有一些讲究的。产妇分娩时的坐向要吉利,生下孩子后,家人都习惯将婴孩出生的年、月、日和时辰让道公写下来,谓之“定花根”。生男孩的人家,一般还要请道公进一步推算八字,查吉凶祸福,并采取预防措施。如孩子和父母生辰八字相克,孩子还不能称呼父母为爸妈,而是称之为叔婶或哥姐,并要“认契爷”。母亲产后要喝下婴儿的一勺“童子尿”,说是可以辟邪。孩子出生后第一个进屋的客人叫“踩生”,被认为是孩子的命中贵人,会被孩子的父母当做贵宾看待。
婴孩出生后第三天要杀鸡祭祖,即做“三朝”。这个习俗也和汉族的传统习俗一样。宋代的吴自牧《梦粱录·嫁娶》有载:“三日,女家送冠花、彩缎、鹅蛋……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却说那小公子灵光,才三朝便能言语。”清代孙枝蔚《新嫁娘》诗:“从今愁妇职,人莫羡三朝。”土家族、白族等也有这样的习俗,由此可见做“三朝”礼俗的普遍性。
婴孩出生数天后,婿家要送来猪肉、鸡、米、酒、姜等,谓之“报姜”。岳父家接到“报姜”后,即定下日期告知族人,届时由岳母(俗称“外家头”)带领族妇女儿童挑着鸡、等送给产妇,谓之“送羹”。再过几天岳母又送一些红色的带有花纹的衣服给婴孩,有的还送米、背带等。这种礼多寡不限,富者多送,贫者少送。
以前,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上卫生保健条件普遍不好,因此京族人对新生儿存活的期望值有所保留,因此对婴儿满月的庆祝活动比较低调,通常是略备薄酒请娘家及主家的亲友吃一餐就算数,一些人家甚至没有办酒席的准备。亲友送的礼也比较简单,多为鸡蛋及小孩的衣服。20世纪80年代后,诞生习俗有所变化,出现了新事新办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