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态资源
藏族世代居住的青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东边与横断山脉相接,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全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一部分,境外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
巴松错
然乌湖
一、生态系统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与青藏高原的隆升,造就了藏族地区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这片土地上几乎拥有北半球所有的气候带;有恢弘的各类地貌景观;有水分干湿的完整系列;有草、灌、乔、热、温、凉、旱、中、湿型物种组合的植被类型。既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又有古老孑遗和特有的珍惜物种。如此多样的环境要素和生物成分,交错结合成了青藏高原独特而又多样的生态系统。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四大类型(见表2)。
冰雪生态系统,分布于各大山体及高原面的顶部,局部下延至高山带,分布海拔2400~8848米,年降水量400~3000毫米。喜马拉雅南坡和藏东南地区属于海洋性冰雪生态系统,温度较高,降水量较大,冰川末端接近或低于森林末端,生物组分较为丰富;高原内部山地均属大陆性冰雪生态系统,温度较低,降水量较小,冰川末端属于寒冻风化带,远离森林上限,生物组分相对贫乏。
表2 青藏高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简表
资料来源:徐凤翔:《西藏50年——生态卷》,民族出版社,2001年。
灌丛草地生态系统,分布于高原主体部分至东、南部边缘,以亚高山、高山带为主,是西藏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海拔3500~5400米,年降水量200~700毫米,分布区气候主要为半湿润至半干旱的高原气候。
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又分为外流水系和内流水系,藏东横断山区的“三江”水系,雅鲁藏布江水系和藏西南恒河、印度河上游的河流属于外流水系;藏北的湖泊则都是内流湖,藏南的湖泊中则有内流湖与外流湖交织的地区。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于西藏东、南部海拔4500米以下半湿润至湿润的亚高山寒温带—山地温带—山地暖温带—山地亚热带—低山热带。在各带林内,物种的组分丰富多样,生长环境独特优异,因而使青藏高原得以孕育出罕见的古木巨树,更有珍惜特有的动物植物。
二、自然资源
(一)牧业
藏区有12大牧区:西藏阿里、那曲两大牧区,青海玉树、果洛、海西、黄南、海北、海南六大牧区,四川甘孜、阿坝两大牧区,甘肃甘南牧区和云南中甸牧区。全藏区共有草场面积1193730平方千米,占全藏土地总面积的51.6%。
冬日的草原
藏区草原大体上分为高山灌丛草甸草场、亚高山针叶林草甸草场、干旱河谷灌丛草原草场、高山宽谷草原草场、山地灌丛草原草场、盐湖河滩草原草场和高山荒漠化草原草场等七大类。牧草种类有200多种。短性耐寒性牧草居多。
牧畜主要有牛(牦牛、犏牛、黄牛)、羊(绵羊、山羊)、马三大类,半牧半农地区除上述三大类外,还有猪、驴、骡、骆驼、狗等主要畜种。
(二)农业
藏区农田大部分分布在沿雅鲁藏布江两岸、山腰斜坡、冲积扇地和湖泊平原以及高山丛林地带。全藏耕地面积的分布为:西藏345万亩,青海260万亩,甘肃154万亩,阿坝122.08万亩,甘孜129.47万亩,云南迪庆59.16万亩。其中有三大分布区:西藏河谷平原,它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干流中的若干河段、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中下游;安多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黄水、黄河、岷江、大渡河等江河主干和支干河流两岸、半山、半高山、新垦地等地带;康巴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泸定、丹巴、甘孜、道孚、炉霍、亚江、巴塘、稻城、乡城、得荣、中甸、德钦、维西等县。
油菜花香
(三)植物
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使得雪域藏地成为一个巨大的植物王国,各种野生植物有4000多种。即便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藏北、藏西北地区,植物也有100多种。其中粮食作物共有30多种,主要有青稞、小麦、豆类、水稻、玉米、荞类、粟(小米);蔬菜作物主要有萝卜、土豆、元根、青菜、蒜、葱、菠菜、花菜、韭菜、莲花菜、白菜、胡萝卜、茄子、南瓜、黄瓜等50多种;藏区药用植物有几千种,最著名的有虫草、贝母、天麻、雪莲花、厚朴、杜仲、黄连、紫草、雪茶等;果木主要有核桃、梨、苹果、桃、石榴、橘子、柿子、葡萄、杏等;菌类植物有20多种,最著名的松茸、白菌、扫把菌、青头菌、一窝菌、猴头菇等,产地均在林区。
(四)动物
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和横断山脉的大江大河中游高山以下的河谷地带和森林草甸区,还有珍稀动物如雪豹、岩羊、鹿等,生活在海拔4000~6000米的高山上。
高原之舟
据统计,藏区动物有哺乳动物142种,鸟类488种,爬行类56种,两栖类45种,昆虫类2300多种。在世界动物区划中,藏区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并成为南北动物的聚居区以及古北界和东洋界的代表种。
(五)森林资源
藏区森林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地带。在西藏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在青海主要分布于海北、海南、海西、黄南、果洛和海东地区的河流两岸和低山地带;在甘肃主要分布于白龙江、洮河和大夏河两岸;在四川主要分布于阿坝地区的岷江、大渡河等水系流域、康巴地区的金沙江、大渡河和雅砻江水系流域。中甸地区的金沙江、澜沧江流域,木里地区的在低山峡谷之中。
(六)矿产资源
藏区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的主要品种有100多种。按一般矿类划分为十二大类: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放射性矿产、能源矿产、特种非金属、盐类矿产、宝石玉石类、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
(七)能源资源
藏区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天然气、地热、太阳能、风能等。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水能、太阳能和风能资源。
玛旁雍措
三、生态保护
青藏高原拥有从热带到寒带过渡的丰富的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使它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
西藏概况:西藏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共达到41.26万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8%。自治区内已经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5个。此外,还建立了2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7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地质公园和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效保护了西藏重要的生态区域。
藏羚羊
川滇地区概况:四川藏区截至2006年底,共建立自然保护区61个,面积584.77万公顷,占藏区幅员面积的23.38%。其中国家级5个,面积98.37万公顷;省级22个,面积227.22万公顷;州、县级34个,面积259.18万公顷。
1984年以来,迪庆藏族自治州申报建立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碧塔海、纳帕海、哈巴雪山3个自然保护区;澜沧江流域的部分特定地理区域被划为“三江并流保护区”;2005年碧塔海和纳帕海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建立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
甘青概况:青海设立了三江源、可可西里、青海湖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特殊保护。仅主要自然保护区就占青海国土总面积的一半,其中三江源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23万平方千米,辖18个核心区,涉及青海省的玉树、果洛、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17个市县,涵盖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源头地区。
甘南目前有两大自然保护区,分别是郭扎沟自然保护区和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
藏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脆弱的生态环境、较低的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使得藏区的生态环境急需保护和进一步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