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藏历史上的今天-西藏传记

西藏历史上的今天-西藏传记

时间:2023-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问答式”的形式,是受佛经文学的影响,除了在噶当派的《师徒问道语录》等著作中能见到外,在其他藏族文学作品中是很不多见的。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艺术方面,都有着高度的成就,显示了作者的语言和文字才华,在藏族传记文学中,承前启后,出类拔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不但成为这两次事件的历史记录,而且也是它们在文学上的再现。

一、《米拉日巴传》

桑吉坚赞(1452~1507年)著。桑吉坚赞生于后藏娘堆地方的扎西卡噶,幼时名叫却吉伦布,7岁时从噶举派大堪布贡嘎桑吉受沙弥戒,取名桑吉坚赞。桑吉坚赞自幼崇敬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他以米拉日巴为楷模,隐迹高山岩窟,潜心苦修,得道之后,遍游西藏各地,远及尼泊尔。所到之处,广收门徒,宣扬佛法,受到当时各地统治者及一般佛教信徒的敬仰,他平日化缘度日,生活清贫,行为怪异,异乎常人,因此也被称为“藏聂”(后藏疯子)。

《米拉日巴传》通篇脉络贯穿,布局错落,忽起忽伏,有缓有急。特别是在描写人物性格方面,达到高度的艺术成就。作者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时,情节曲折,描写细致,活泼风趣,寓情于文,引人入胜,感人至深。其主旨虽然是宣扬佛教思想,但是也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十一二世纪西藏百姓苦难生活的画卷,揭示了贫富两大阵营的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剥削阶级的巧取豪夺的贪婪本性,暴露了某些上层喇嘛的荒淫无耻、欺世盗名的卑劣嘴脸,塑造了带有典型意义的、西藏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群像。

《米拉日巴传》采取师徒问答、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由大弟子日琼巴询问米拉日巴,米拉日巴向弟子们讲述自己一生的经历,有点像自传。这种“问答式”的形式,是受佛经文学的影响,除了在噶当派的《师徒问道语录》等著作中能见到外,在其他藏族文学作品中是很不多见的。

《米拉日巴传》是散文体,中间穿插一些歌词。语言通俗,接近当时的口语,文笔朴实无华,生动流畅。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艺术方面,都有着高度的成就,显示了作者的语言和文字才华,在藏族传记文学中,承前启后,出类拔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玛尔巴传》

桑吉坚赞著,玛尔巴·曲吉洛追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传记共分5部分,每部分下面又各分章节,眉目清晰,条理分明。在散文中,插入韵文诗,结构与吐蕃时期的赞普略传大体相同,但诗歌部分较多。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人物刻画鲜明生动。诗歌格律采用多段回环对映体,比喻丰富,意境深邃,语言朴实,读之如行云流水。

自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后,佛教一度在西藏绝迹。直到11世纪前后,佛教才渐渐复兴。当时,除了统治者派遣人员赴印度等地学法外,不少佛教徒也四处奔走筹资前往印度学法。玛尔巴一生之中就三次前往印度学法。史书记载玛尔巴自幼便很聪明,而且性格倔强,好与人斗。所以他的父亲让他去学佛法,他遵从父亲的指导投拜卓弥·释迦盖西学习梵文和佛经。后来他向卓弥借阅《空行母金刚账本续》一书遭到拒绝,很受刺激,于是便立下决心前往印度求学佛法。他先后三次奔赴印度,投拜当时印度的佛教大师那若巴和麦哲巴等人求习佛法。第一次12年,第二次6年,第三次3年。每次都是历尽艰辛,受尽磨难,但终成一代开山大师。

三、《颇罗鼐传》

作者多喀夏仲·才仁旺杰(1697~1764年),出生于西藏拉萨以北的达龙地方,据说远祖是藏族古代的六大种系之一的“热”种系,后来分支属于卡西家族,后因族内斗争,被西藏地方政府改为朵喀家族。才仁旺阶自幼聪明颖慧,6岁起识读文字,10岁习书法集筹码计算等知识。15岁时,到山南敏珠林寺从著名学者法祥习五明之学及宁玛派教典,特别擅长历算和“年阿”体诗文著作。后在拉藏汗属下充任税务官及日喀则宗本。准噶尔侵入西藏后,又在准噶尔扶持的达孜哇属下担任直贡县宗本。清廷派兵驱走准噶尔部、处死达孜哇后,才仁旺阶在颇罗鼐的极力担保下免遭处罚,并在颇罗鼐的保举下,先后当过贡噶县的宗本、地方政府的文牍书办及藏北地区的孜本等官职。1729年,被清廷任命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噶伦,任职30余年,直到去世。

才仁旺阶与颇罗鼐·索纳多杰(1689~1747年)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共同经历并参与了当时西藏地方发生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1717年准噶尔部首领策旺阿拉布坦派兵入侵西藏,执杀和硕特部在西藏的统治者,并且烧杀抢掠、增税增捐,造成社会不安的局面。清朝两次派兵剿办,西藏地方官员康济鼐等也积极配合,从而驱逐了准噶尔军,稳定了西藏的社会形势。虽然这次配合清廷作战是以康济鼐为首,但在传记中,作者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颇罗鼐的大义凛然、英勇善战的事迹。1721年,清朝决定在西藏设立4名噶伦,共同管理西藏地方事务。康济鼐被任命为首席噶伦,其他3人是阿尔布巴、隆布鼐和扎尔鼐。1727年,阿尔布巴联合隆布鼐和扎尔鼐预设阴谋,杀害了康济鼐。紧接着颇罗鼐立即起兵后藏,传檄阿里,聚集军队,率军攻下拉萨,抓获了阿尔布巴等人,听候清廷处置。

作者在传记中既勾勒了上述两次事件的大概轮廓,又描绘了具体过程和细微情节,同时特别渲染了颇罗鼐的忠勇慷慨,多谋善战,行动有节,极富传奇色彩,但又不失历史和人物的真实。因此,不但成为这两次事件的历史记录,而且也是它们在文学上的再现。这两次重大事件中,才仁旺阶都是站在颇罗鼐的对立面,但是颇罗鼐却最后还是慷慨大度既往不咎,推荐作者官至噶伦。此外,书中也宣扬了佛教“人生苦海”“万事皆空”等思想。

《颇罗鼐传》不但内容丰富翔实,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相当的成就。首先,传记通过对颇罗鼐一生事迹的记述,塑造了一个文武全才、勇猛善战、雄才大略、深明大义的英雄人物形象。其次,全书铺开展叙了颇罗鼐的一生事迹,牵涉到他的祖先家世情况、习文学武经历、爱情婚姻过程、亲友同僚交往、贵族内部争斗、社会风俗信仰、西藏政治风云以及祖国民族关系等大大小小、巨细不一的种种事情,可谓纷繁复杂,使人眼花缭乱,但作者写起来次序井然、有条不紊,穿插落笔、交代清楚,对于众多事件有详有略、有轻有重。全书情节也是有张有弛,缓急相济,使人读之起伏跌宕、急徐有秩。最后,全书散韵结合,行文协调变化、不落呆板。书中多采用“年阿”体,多用藻饰修辞、夸张的手法,遣词用句典雅华丽。而在每件事叙述结束时,用诗文予以总结,有抒情、赞颂、唱和、议论、祈祷的作用,这是本书的突出特点之一。

四、《多仁班智达传》

全称《噶细瓦家世代历史功绩·实言乐》,多仁·丹增班觉著,因本书是以多仁·丹增班觉之父公班智达和作者自己的经历为主的自传体传记,因此一般又称之为《多仁班智达传》。

多仁·丹增班觉,全名为索南丹增班觉多吉,是噶伦康济鼐的侄曾孙。丹增班觉从1779年开始在噶厦见习,1781年正式任噶厦秘书,1783年继其父任噶伦,1788年任首席噶伦,同年6月廓尔喀入侵西藏,乾隆帝派理藩院侍郎巴忠赴藏查办,又派成都将军鄂辉等率兵3000人入藏,廓尔喀请求讲和,巴忠同意并派总兵官穆克登阿,噶厦派丹增班觉同往前去谈判。在谈判中答应每年给廓尔喀元宝300锭(合9600两)作为赎回廓军所占地方的“赔偿”,为期3年。巴忠向乾隆皇帝谎报已收复失地,隐瞒了纳贿和赔偿之事。1791年,廓军以索取“赔偿费”为借口,再次入侵西藏,并设计抓获了噶伦丹增班觉、宇拓·扎西顿珠等前往谈判的藏汉官员。然后,长驱直入日喀则,洗劫了扎什伦布寺。1792年6月,乾隆帝再次派大将福康安领蒙古、藏、汉等联军1万多人入藏,驱逐了入侵的廓尔喀军。廓尔喀王交回丹增班觉、红帽喇嘛的尸首及其眷属等。丹增班觉和宇拓·扎西顿珠回藏后即被召到北京查询,是年6月到达北京,朝见了乾隆皇帝后被撤去噶伦一职。1793年8月返回西藏,赋闲在家,1795年又出任“雪勒空”负责税收治安官员,1798年辞职,专心佛事,度过晚年。1805年被赐予四品顶戴,并由其长子明久索南班觉继任噶伦。

《多仁班智达传》记述了1700~1806年百余年间,噶细家族五代人的经历。书中对这一时期西藏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均有简要的记述,如1720年康济鼐立功任首席噶伦的情况、1727年的卫藏战争、作者之父班智达及其兄先后继任噶伦的情况、1750年的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叛乱事件、1788~1792年的廓尔喀战争等。此外,书中还记载了七世、八世达赖的坐床和圆寂、六世和七世班禅额尔德尼生平等情况。作者在记述班智达以及自己一生经历的过程中,对当时西藏贵族的生活、婚丧嫁娶、日常生活和宗教节日等也有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一幅18世纪西藏上层社会的生活图景。

《多仁班智达传》属于记叙文体,以叙事为主,中间穿插作者自己和各种人物的活动。书中所涉及到的人物虽着墨不多,但多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全书散韵结合,以散文为主,在每段散文之后,用韵文予以总结。语言精炼朴实,流畅优美,叙事明快,又善于运用格言、谚语及格萨尔故事作比喻来刻画人物和说明问题,通俗易懂,而又雅俗共赏。从时间和历史事件上来看,《多仁班智达传》可以说是《颇罗鼐传》的续篇,虽然写的是家族之事,但反映了18世纪百余年间西藏的社会历史情况,打破了过去只有活佛大师才有传记的惯例,开创了贵族写自传的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