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宝宝两个胎盘一般是什么原因

一个宝宝两个胎盘一般是什么原因

时间:2023-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生育习俗基诺族居住的竹楼有大小两个凉台,旁有楼梯供人上下。按照基诺族的生育习俗,新生儿要避铁器腥味,做饭、割胶等均要用竹器。产妇的第一餐饮食就寄托了基诺族家庭的期望,她的丈夫早就为此做了精心安排。基诺族认为人天生就是依靠狩猎采集谋生。产妇坐月子期间,忌讳家外人或外族人进出家门。
生育习俗_中国基诺族

第五节 生育习俗

基诺族居住的竹楼有大小两个凉台,旁有楼梯供人上下。生孩子必须在小凉台上。按照基诺族的生育习俗,新生儿要避铁器腥味,做饭、割胶等均要用竹器。分娩之前,要新制一套坐月子使用的烹饪器皿,如竹筒、竹匙、葫芦、竹碗。接生员多为孕妇的母亲或婆婆担任,或请来有经验的阿匹(老奶奶)助产,并准备好一把割脐带用的竹片刀、一根扎脐带用的白棉线以及清水、生姜、婴儿衣服等物。坐月子的过程也要避铁腥味,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发生意外情况。家里的人还要准备鸡蛋、猴结(猴子的月经,是驱淤血的良药)等物品。其中有些经验很有道理,例如生锈的铁器容易导致破伤风及伤口感染。

临盆前,产妇来到竹楼的小凉台上,采取跪着的姿势,接生婆用竹片割断脐带,用白棉线扎好脐带,从竹筒中倒出凉水冲洗婴儿。按照古规,新生儿要用凉水进行淋浴,这种习俗不仅是为了使小生命在凉水的刺激下健康地成长,而且包含着一种古老的信念,小宝宝应当在与外界积极接触过程中获得茁壮的生命力,而不是在远离大自然的人工条件下成长。淋浴以后用柔软的布片把婴儿包裹起来。产妇换了衣服,在脖颈上挂上生姜片,生男婴挂9片,生女婴挂7片,以示驱鬼。古时新生儿的死亡率相当高,人们对此的解释是,此时正处于人与鬼对新生儿进行激烈争夺的阶段,因此需要立即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婴儿呱呱坠地,看清性别以后就要马上取名字,然后接生婆才割断脐带。父母亲若不立即为他(她)取名字,恶鬼就会为他(她)取名字,并把新生儿的魂带走,导致婴儿夭折。第二件事是,胎盘要随即掩埋。人们称胎盘为“阿车”,即婴儿的伴,为婴儿的魂魄所系,认为胎盘是生命女神赋予婴儿的护身符,不能乱扔,否则就冒犯了生命女神,就会多灾多难。人们还说,如果不及时掩埋胎盘,恶鬼会吃掉胎盘,从而带走婴儿的魂,导致其死亡。因此,即使是途中或地里生下的孩子,也要将胎盘带回埋好让它保护婴儿的健康,使之长命。胎盘掩埋在父母床铺正下方竹楼下面的地下。父亲把胎盘埋好以后,还在四周打下竹桩;生男孩打9根竹桩,生女孩打7根竹桩,以示锁住孩子的魂,并防止恶鬼来偷吃。做完这两件事,就意味着新的生命开始了。按照基诺族的习俗,每个人出生的时辰不是从呱呱坠地开始,而是从掩埋好胎盘开始。如果在鸡叫二遍埋好胎盘,就以此时为其出生时辰。

在巴亚寨,待新生儿冲洗干净后,母子两人进屋到竹楼正中处一根木桩下边坐月子,这根木桩称为“生命柱”,是祭祀生命女神的场所。家里的人用鸡蛋搅拌猴结,放胡椒制成汤羹让产妇喝下,驱除腹中淤血。

在亚诺村寨,妇女生育时先由卓勒杀1只鸡祈求平安,其次在生后仍由卓勒用1只鸡祭祀,祈求平安。

父母亲育女不仅是为了养活一条生命,而且是为了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来塑造万物之灵。基诺族谚语说:“儿养不胖母之过,女教不好父之过”。“猎狗不训练不会撵山,孩子不教不会成才。”当地有首古歌这样表达父母对儿女未来的殷切期望:

生儿等于生了金窝,

壮如男人在寨脚栽的大龙竹,

以后会开金花,可任当寨的寨老。

生女等于生了银窝,苗条整齐如寨脚栽的黄竹笋,

以后会开出银花,可当聪明的女长者。

父母亲遵循基诺人古老的养育习俗,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婴幼的心理发育受到引导,使其性格、气质的倾向能力趋向传统的社会标准。从掩埋胎盘仪式结束后,父母亲为新生儿所做的第一件事,就倾注了他们的爱心与希望。

产妇的第一餐饮食就寄托了基诺族家庭的期望,她的丈夫早就为此做了精心安排。他到密林深处逮到啼叫声最好的白鹇雉鸡等鸟类,又下到箐沟深处捉来毛皮最漂亮的红肚皮老鼠、青老鼠及松鼠。这些小动物有的被烤干,有的被煮熟,就成了很好的滋补食品。全家人希望产妇吃下以后产生乳汁,小宝宝吸取乳汁能够长得更漂亮一些,长大后的歌喉能够像这些小鸟一样美妙动听。人们认为,从分娩后到脐带脱落(2~5天)之前,产妇不能吃鸡、鸡蛋、黄牛、水牛、麂子、刺猪、带花纹的鸟肉,否则会使婴儿多病等等。

在这一天,全家人在竹楼的女神柱下面举行祭祀仪式,把新生命降临世间的消息敬告各路保护神。父亲按照各种神灵的数目杀鸡,祭几位神就杀几只鸡。香喷喷的熟鸡一只一只地摆在蔑桌上,前面放着代表神灵的竹筒。家长念道:

丕嫫女神、寨神卓米色巴、死去的爷爷奶奶,

今天我家平安生儿,

你们要保佑他(她)没有病痛,恶鬼不要碰着,

顺顺利利长大。

第二天清晨,父亲带着弓弩到山林里打猎,这不是平常的狩猎活动,它被称为出山仪式。在这位父亲的心目中,他是带着新生儿的魂去上山狩猎的,希望通过这个仪式,使新生的生命日后能够与狩猎采集活动交个好缘分。按照古老的说法,“侧绕”(人)的含义即是“靠出山找吃的生命”。基诺族认为人天生就是依靠狩猎采集谋生。出山的男人注意找些营养丰富、能够催乳的野味,如打螃蟹等带回家。

产妇“亚切侧”(坐月子)期间,在生命柱下住满13天以后,母子俩的床铺移到正厅家长卧室的门口,在这里住到满月。在这期间,婴儿脐带的疤痕通常已经脱落,母亲为婴儿换上未绣花的白布衣服。人们认为,白色既是清洁的标志,又是光明的象征。以此寄托对小宝宝健康成长的希望,即以人世间的光明战胜阴暗角落里的恶鬼的希望。母亲用黑布做一顶“月子帽”让婴儿戴上,帽子上挂一串姜片用来驱鬼辟邪。人们认为,新生儿不算真正的人,只有满月后才算真正的人。

产妇坐月子期间,忌讳家外人或外族人进出家门。生了孩子后,在竹楼的楼梯旁挂上“达流”,旁边还挂苦溜溜尖或仙人掌,人们一看,就知道这家人生了孩子,不便入内。若因不知道而误入,均为违纪之列,自然是要受“处罚”的。但是,这种“处罚”极为友善,如果“违禁者”是傣族,就用“切”字连名;若是汉族“违禁”,就以“合”字连名。如果婴儿的父母要求,“违禁者”会很高兴地为新生儿起上带有本民族色彩的名字。“违禁者”不论是哪个民族,常常因此建立了友谊,长期保持往来。

满月以后的第一天,父母背着孩子走出山寨大门,再次举行出山仪式。从这开始,就可以背着孩子出山干活了。晚上,母亲带着婴儿回到自己原来的小房间居住。满月后的孩子,把“月子服”和“月子帽”脱掉,换上儿童服饰。儿童的服饰与月子服的区别是服饰的颜色、花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样式则没有多少变化,主要是从方便儿童出发而制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