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岁时节日习俗
一、特懋克节与备耕礼节
基诺族把一年分为11个月,12月份称为“0”月,即没有名称的月份,为过年的日子。过去的先民曾唱有这样的歌词:
基诺族一年11个月,
一个月整整30天。
基诺儿女勤劳勇敢,
热爱劳动更热爱新生活,
旧的传统不能丢,
老祖先一代代传下来,
我们一代一代传下去,
……
充满生机的基诺山——政府驻地 摄影者:刘云川
每年春天,山上的桦皮树、野芒果树绽出了新芽,“杰菠”花开,小黑江长出青苔,澜沧江水发亮,各寨的长老推算本寨的过年吉日。各村寨修整道路,打扫卫生,设立界标,准备过年。
在本无文字的基诺族山寨里,每个村寨过年的日期并不固定。由本村卓巴、卓色根据以下两件事来确定具体过年的时间:
一是根据物候:刀耕火种农业十分讲究生产节令。对于刀耕火种的备耕、播种等重要生产节令的掌握,则多半依据物候特征,地处山区海拔最低的巴卡小寨、海拔最高的亚诺寨和介于其间的巴亚寨,其物候和节令就有差别,白花(杰菠)树在山间盛开的时间并不一致。因此,各村寨过“特懋克”节的时间,以及开始春耕的时间亦不相同。
巴漂村落 摄影者:刘云川
二是过“特懋克”的日期,要根据每个支系内部父母寨与儿女寨的辈分大小为顺序。在阿细、阿哈这两个支系内部,每个支系都各有自己的父寨、母寨、儿女寨。通常是父母寨先过,然后儿女寨再过。所以各寨过年的时间不相同。阿哈支系中,巴漂村为母寨,巴坡村为父寨。每年过“特懋克”节之前,扎吕、扎果、巴卡、亚诺寨等派人到巴漂问过年的日子,巴漂寨则派人到巴坡问过年的日子。因为父寨比母寨大。过年的顺序,巴坡先过,巴漂第二,然后才轮到扎吕、扎果等村寨过年。父母寨过年,儿女寨要派人来参与祝贺;儿女寨过年,亦要邀请父母寨的人前来参加庆贺。
有首古歌这样唱道:
卓巴、卓色和寨中的老人,
都知道大家盼新年节的心愿,他们选了最吉利的日子,
定下敲响木鼓过年的时辰。
喜讯像春风吹遍了寨子,
每一幢竹楼飘出了笑声。
“特懋克”由来已久。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妇女婚后怀胎,怀了9年9个月,一直生不下来。她抱着一只白母鸡和一只黑母鸡去祭师“嫫丕”那里献菜饭,想求得“嫫丕”的救助,结果“嫫丕”施展了所有的巫术,小孩还是生不下来。有一天,她到箐沟背水,碰到一位老阿嫫,她走向前问道:“阿嫫,我怀了9年9个月的胎儿,一直生不下来,您听说过吗?”老阿嫫听了后十分惊讶地说:“啊!从来没有听说过!”又过了几天,这个妇女觉得肋巴骨很痛,而且还“咯吧、咯吧”地直响,疼得她坐立不安,汗如雨下。过了一个时辰,肚子里的娃娃咬断了7根肋巴骨,从肋骨下跳出来一个男孩子,一手拿着火钳,一手拿着铁锤,一出生下来就打起铁来。从那时候起,基诺人开始使用铁器了。据说,后来基诺族就有了“特懋克”节。
1999年2月6日,20年大庆基诺族大鼓展示 摄影者:李植森
特懋克节来临时,各寨之间要相互送礼物拜年,每个寨子可以根据自己得到的礼物,得知是什么寨子过年,需要准备什么贺礼。扎果寨子过年时,“克勒刹”送巴坡、巴漂、巴亚、扎吕4个村。此外,扎果寨还要向父寨——巴坡寨送去1只松鼠、1个鸡蛋、1斤米、9口槟榔;向母寨——巴漂寨送1只“喳噜”鸟、1个鸡蛋、1斤米、7口槟榔;给兄弟寨——扎吕村以及友邻的阿希人同辈村寨巴亚各送1只绿翠鸟、1斤米、1包嚼槟榔用的原料。
祭祀品 摄影者:张 云
送礼物是邀请对方寨子的人前来过年的表示,接受“克勒刹”等礼物的村落要派5~7名代表回访。回访的代表都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十分懂礼貌。有一年,扎果寨因为黄牛走失,与巴亚寨之间发生不愉快。“特懋克”节来临,扎果寨派人到巴亚寨参加盛会。来宾讲道:
“我们是山梁高处好寨子的客人,我们寨老叫办事人拿着剁牛肉通知,命我们代表首席寨老出席巴亚寨的年节盛会。我们本来就是不会鸣叫的斑鸠,现在充当了会叫的公鸡……”。
巴亚寨的长老使用礼貌而又机智的语言、巧妙的隐喻,讲述了一年之中两寨发生的矛盾:
“贵宾们到巴亚寨的路有9条方向,是否有倒勾藤挡住?”
“最大的青树根是否挡住了路?”
两个村寨的人都利用这个机会来调整与邻寨的关系,最后化干戈为玉帛。
年复一年,每逢“特懋克”节,这种相互拜年做客的礼仪,对增进基诺族各村寨之间的友谊,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一直发挥着作用。在过去时代,基诺族的每一个村寨都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由此形成相对独立的小型社会实体。然而面对艰难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一个单独的村寨并不可能作为孤立的社会实体而长期存在下去。基诺山36个村寨保持彼此之间的认同感以及凝聚力,遇到困难之时才能够齐心协力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1941年各村寨联合起来举行大起义,就显示了基诺族的强大力量。
祭祀神鼓 摄影者:张 云
祭祀铁神 摄影者:张 云
特懋克第一天是祭鼓。传说基诺族是乘坐大木鼓洪水中死里逃生,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器物。基诺族认为,鼓能够给人们带来吉祥好运;如果冒犯它,鼓也能惩罚人,带来天灾人祸。所以,每当新年开始的首要仪式就是要举行隆重的祭鼓仪式。
巴亚寨在举行祭鼓仪式的这天,卓巴家竹楼附近置放了一面大鼓。大鼓的前面有一张祭祀的篾桌,桌面上铺着芭蕉叶,叶子尖端朝鼓,放着两个土罐,左边装酒,右边装水,罐子口上盖着卷成尖尖的芭蕉叶。两罐之间放着一只掏尽五脏六腑的小乳猪,以及同样弄得干干净净的公鸡和母鸡。桌面上还放着一只葫芦碗,内装米。一只鸡蛋和一块姜巴,另有一个水竹杯子,一只酒杯,7对槟榔叶。还有用竹篾编制的各种动物,如鸡、鸭、鸟、羊、鹿、牛、知了、蜘蛛等动物,挂在鼓两边。
全寨的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参加盛会。寨里的7个长老(卓巴、卓色、色怒、科仆噜、达者、乃俄),都带来了自家烹制的美味佳肴。他们是祭鼓不可缺少的成员。大鼓前面摆设有一排排的篾桌,篾桌上面人们摆出了各家各户自己烹制的美味丰盛菜肴。
祭祀大鼓 摄影者:张 云
桌面上的祭祀物品是按照各位头人的职位不同而定的。卓巴、巴怒的面前的桌面上摆的是一束鸡毛、铁锤和铁钳各一把;在人们的眼里,这些东西颇有深远的含义,鸡毛表示新的一年到来了,因此,雄鸡一声啼鸣,新的一天就来到;此外的意思就是还代表领路之物,具有驱除恶鬼的意思和含义。铁器是最好的生产工具,新器砍新地,一切都焕然一新,所以必须由最有权威的卓巴把保存的锤和钳发给铁匠照样制铁,所以把锤和钳放在卓巴和巴怒的面前。卓色、色怒、科普洛、乃俄四位面前有姜巴一块、芋头一坨,鸡冠花和荆芥花各一把。在人们眼中,这些实物象征意义深刻。芋头、姜巴、鸡冠花、荆芥花传说是祖先阿嫫腰的北遗物。看到它们就自然会想起传说中的创世祖先。芋头却能撵走土中的恶鬼,使庄稼茁壮成长;荆芥花能够指点人生的道路,使人们踏踏实实安排好日子;鸡冠花则象征着人们的健康,人们以求得身体健康,色如鸡冠花一样。达者面前则摆有一只竹筒,这竹筒酸菜表示“万物归仓”;筒里所盛有的米、饭及牛的五脏六腑各部位的一小片肉是七老所求神赐福的象征。七老向神求赐,把谷魂、兽魂一切好运都归入“仓”中,再由七老恩赐给人们。达者在七老中执行的是保管员的职务,这“万物归仓”就放在他的面前。
按照基诺族的古老礼俗,逢年过节摆开丰盛的宴席绝不仅仅是为了大吃大喝的意思,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集体宴会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着。突然,出现了若干个装扮奇特的人,这些人有意在面部涂黑,身穿破烂的衣裳和裤子,一人身背竹篾箩,一人身背布孩子,一人背破烂的筒包,包里装有竹筒;两个人肩扛着一根木棍,木棍下垂挂着一块牛肉,这两个人的出现,会引人注目,时有倒下,时而被人扶起,后面还紧跟着一些妇女帮他们倒水解渴,场面十分热闹,热烈高涨。原来,这些舞者是村寨里推选出来的“嘎住咧”,代表村民向七老祈求幸福和好运。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些破烂衣裳和裤子、竹筒以及筒包等代表着陈年旧事。这些舞者的动作滑稽,边跳边走到七老的面前,向神的使者——七老祈求来年四季好运、五谷丰登、来年平安,请求七老给予辞旧换新。卓巴、卓色、科普噜便把备好的崭新的衣物送给他们,让他们焕然一新。在众人的心目中,七老是神的使者,他们已经代表寨神把一切旧事旧物都收了回去,把新事新物、新的美好前景送给了大家。
敬酒祭祀祖先阿嫫腰北 摄影者:张 云
接着,七老起身,祝福大家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卓巴在大鼓面前放上3撮饭团、3撮肉,再加上3杯水酒。卓巴致辞,其内容是:“从大鼓里请出值钱的东西和能吃的东西。祈求吉祥如意长居寨中”。
念完祝词,七老来到祭大鼓篾桌面前,只见卓巴首先走到祭桌前跪下,双手捧着盛满水酒的葫芦碗念道:
自从阿嫫腰北开天辟地。
有了玛黑、玛妞,就有了一切万物和植物、动物。
……
寨中的七位头人为了去旧迎新,
用男儿养的黑水牛,漂亮的小猪,古铜色的公鸡,
美丽的母鸡,用象牙似的槟榔叶,三包用绿叶包的肉,
将水当银子,用水做金,祭给你鼓、锣、镲。
求神赐给人们金碗银碗三大堆。
赐给人们兽魂、鸟魂、鼠魂!
愿我的话如金似银,并得于实现。
念完词,卓巴拿起两片槟榔叶插在鼓的边缘上,倒上1杯水和1杯酒,水和酒在鼓的边缘流淌,表示恭请住在鼓里的寨神“左米色巴”喝酒。
祭祀神鼓 摄影者:张 云
卓巴放下酒杯,拿起鼓槌敲响了那神圣的大鼓。第一响鼓声,标志着新的一年第一天正式开始。在此之前一年的日子里无论谁都无权去动这鼓。在场的每个人听到这悠扬的鼓声,唤起了对基诺人发祥地“司杰卓米”的回忆,心里头升起了对乘木鼓从洪水中死里逃生的始祖玛黑、玛妞的无限崇敬之情。卓巴的一声鼓响,众人就敲起锣、镲伴奏,轻快而激昂的乐章由此而起,响彻山谷。激动人心的大鼓舞就开始了。卓巴迈开庄严的舞步,第一个跳起了大鼓舞,紧接着卓色、色奴、科普路、达者、乃俄等各位头人按照规定的顺序,在众人的邀请下逐个跳起大鼓舞来。接着,村寨的老年人在悠扬的鼓乐中唱起《特懋阿米》“过年调”,并翩翩起舞,舞步庄严缓慢,动作潇洒自如。
等寨中的七老和其他老人跳好后,鼓槌依次传递到年轻人手里;鼓声变得轻松而欢快起来。小伙子们昂首挺胸,跳起《厄扯国》——大鼓舞,身体富有节奏的颤动;双脚交替踮落、双臂上下甩动。年轻人唱的歌词大意是:“阿布阿嫫来观看,比一比谁跳得更美?情人们、爱人们来观赏,大家用优美的舞姿尽情地跳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厄扯国国。”人们用真嗓子吼唱,每个人想唱多高就唱多高,自然汇成悦耳韵味的和声调式。在这尽情欢快的时刻,许多人以吼叫声、铓锣声、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十分热烈的气氛。
众人跳欢快的大鼓舞,唱心中的歌。欢歌狂舞,节奏铿锵、舞姿古朴奔放。鼓声歌声相交呼应,热烈欢腾。全族男女老幼纷纷上场,其气氛之热烈令人久久难忘。大伙唱起欢快的《新年歌》:
一年一度的特懋克到来了,
寨中的父老们、小伙们、姑娘们、孩子们来吧!
今天是盛大节目的开端,人聚在大鼓旁,
野兽集中在盐水塘,鸟儿聚集在果树上,
蜂儿聚集在鲜花上,水儿积在大江里,鱼儿聚居在大水潭,
蛙儿聚居在泥塘里,情人相聚在节日里。
前辈晚辈都来吧!
让我们像数不尽的芭蕉果层层叠叠欢跳在一堂,
我们手拉手,让我们在节日里表露真情,
你说梦中的爱,我说往日的情。
男女老少合着鼓点和锣声,手拉手、肩并肩,迈开脚步豪放地跳起大鼓舞。震天的大鼓声、响亮的锣镲声、悠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别具风味。这天,人们就在这样随心所欲地边跳舞边唱歌中,不少青年男女在这样的场合中找到了意中情人,也找到了如意的爱情。
过年的第二天,铁匠举行打铁开炉仪式,开始打制钢刀铁锄为春耕做准备。清晨,“遮列”铁匠特意来到卓巴家,向卓巴报告自己在昨天夜里做梦的内容,大家则根据铁匠做梦的内容来预卜新的一年里是否丰收。然后卓巴、铁匠和徒弟拿1只公鸡、1只母鸡,一起来到铁匠房里举行打铁祭祀仪式。众人敲着鼓、锣、镲紧跟在后头,这时寨子的人们不再唱歌了。到了铁房,大伙儿都到铁房旁围成圈参加祭祀,铁匠用两个“达流”插在风箱左右各一侧,用钳夹起槟榔叶放进火炉里。再夹1片放在风箱面上,最后又夹起1片放进火炉里。再用3杯酒依次祭祀,两位徒弟把鸡杀死,按照顺序将鸡血涂在火炉、风箱、铁钻上,最后拔下鸡翅膀的毛插在“达流”上。铁匠开始念祭祀词:“鸟类活着要吃虫,鼠类活着要吃菜,人类活着要吃饭,请卓米色巴、阿布培拉、阿嫫丕勒前来宴席和歌唱。”
在铁匠作坊,村寨长老念道:
旧年换新年;旧刀口换成新刀口;让炉膛火像太阳一样辣,熔化的铁水像太阳一样黄。您是左手提火钳、右手握铁锤的巨人,您能管住江河大海,用铁锤金钉钉住鬼怪的大门,让幸福像早晨的太阳一样照耀我们。
这念词表达了过去基诺族希望依靠神奇的技术获得幸福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当时较高技术的尊重之情。
打铁仪式开始了。铁匠一边打铁一边说:
在这去旧迎新之际,大伙要打制新器、耕新地。
所以我来到寨边的铁房打铁,
但愿再打一次就能打制出一把好歪刀,好镰刀,
但愿刀刃没水时,颜色似晚霞一样红,刀面如鱼肚,
愿打出的刀锋利得像扫把叶的边沿一般。
愿我的话似金如银一样纯真。
念完后,铁匠将剩余的东西分给围观的孩子们,众人回到(卓色)第二长老家。当铁匠还在路途中时候,卓色家就敲鼓迎接铁匠的归来。众人在卓色家接过鼓槌,顿时大鼓声响彻卓色家,回荡在整个寨子,大伙儿邀请铁匠和徒弟上场跳起大鼓舞来。大家边舞边唱,将铁匠和徒弟围起来,向他泼水,直至跳得筋疲力尽。“特懋克”充分表现了昔日生活在原始社会的基诺族对铁器的崇拜之情。
在过年期间,卓巴、卓色到各家各户看望“儿女们”,主人抬出自己做的丰盛菜肴招待,大家一边饮酒一边吟唱历史、生活、生产等歌曲。对歌时,如果卓勒唱错了,或有对七老稍有不注意的失礼或者言词过失就要罚半开。七老要在那天巡视挨家挨户后才回到自己的家中。晚上,歌手们又围坐在卓巴家的火塘边吟唱迎新年送旧歌曲。有的歌声婉转悠扬,有的歌声悲切动听,使听的人泪如泉涌,直唱到通宵达旦。
第三天,已遇“特懋克”的尾声了。这天要在科普洛家举行耕地仪式。科普洛家杀1条狗,2只公鸡,在家中的客房设宴,请来寨中的以上六老。七老按职位就座,桌面上少不了铺着芭蕉叶,叶尖朝门,叶尾对着科普洛的座位。科普洛的左右两边分别坐着卓巴卓色,桌子正中放着一大碗混合的水与酒,还有一个葫芦碗装有米、鸡蛋、姜、芋头、荆芥花、鸡冠花,狗肉和鸡肉也摆在桌上。仪式结束,科普洛拿起牛角号吹3声,各家各户也吹起牛角号,每家一人手拿酸腌肉,身佩长刀,大伙边走边吹牛角号,手举火把到寨边举行祭祀的地点。这里已经竖起1根竹子,1棵绿毛杆树,1棵青杆树。因为竹子是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用它可以表达希望农业生产长久不衰的心愿。绿毛杆树生长在土壤最肥沃的地方,祭它可以表达希望土壤肥沃的心愿。那青杆树据说带着谷魂,所以基诺族崇拜它,用它表达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的心愿。卓巴、卓色、科普洛到了祭祀处,把腌肉挂在竹子、绿毛杆树、青杆树上。卓巴念道:
鬼呀、虎呀、豹呀!快逃到十条篝以外吧!
快跑到十座山以外吧!
砍地希望砍一刀断十根,放一棵倒十棵,
砍声越过十条篝、十座山,
愿我的话似金如银,并得实现。
念完词,卓巴、卓色、科普洛3人接过刀,将3棵树砍倒。科普洛把2个“达流”插在相距3棵树约半步朝寨子的方向,把姜、芋头、荆芥花、谷魂花插在“达流”间。“特懋克”节日到此结束,全寨人开始进入忙忙碌碌的备耕阶段。
二、春耕播种礼节
1.一月礼俗:春耕
“树上知了叫,砍地时节到。”“特懋克”节刚过完,农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基诺族民谚说:“不怕人穷,就怕人懒。嘴多喊不出钱来,懒汉睡不出财来。”刀耕火种农业十分讲究生产节令。而对于刀耕火种的备耕、播种等重要生产节令的掌握,多半依据物候。海拔不同,其物候及节令就有差别。因此,各村寨开始春耕的时间亦不相同。
村寨各氏族的土地交错分布,号地是基诺族农耕生产的第一个环节。氏族成员获取土地,通常采取号地的方式。“特懋克”一结束,长老做过备耕仪式,各户成员即到氏族已经达到休闲年限的林地中,选择一块地,在其四周较显眼的树上砍出楔口,然后塞入树枝作为标记;或者在各家所分配的土地中选择显眼的树,在树身上砍3刀,划剥开一块树皮,树皮中夹上一撮草,草尖对着所要开垦的山地。有些人家还在自己所选中的地边路旁的树上有意识地砍一刀,然后用一枝树杈插在刀口处,表示这块地已经属于自己的了。其他人看到这个标记,就不会再去号这块地了。
巴亚人的习惯,力求号占自己曾经种过的土地。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原来建盖守地窝棚的位置。如果守地窝棚建于原来的旧址上,而且坐向也和原来的一样,这就意味着号地的位置正确,没有侵占别人的土地。如果改变了坐向和地址,这就意味着所号的土地同原来的位置不完全一样,已经有所出入,据说这就会遭到鬼神的惩罚,甚至会遭灾死人。因此,巴亚人十分器重窝棚的选址。这实际上是以“鬼魂”的权威来维护个人的土地使用权。各家在看地前,要在地中选一块平坦的地,一般是地的主人认定是以前搭地窝棚的地方。窝棚要盖在地的中心,其具体地点要卜选,卜选的方法要根据主人看地做梦的情况而确定。例如,做梦洗澡、摘山果,以及看见老虎,都认为是好梦,梦见山塌下来便是坏梦。
亚诺寨的号地方式与巴亚等寨不同。由于亚诺寨保留着长房大家庭的形式,氏族土地必须先分配到长房,因而各小家庭获取土地就只能在本长房的土地范围内而不是在氏族的土地范围内号占。而且,亚诺寨号地受平均观念支配,各户上一轮号占耕种过的土地,下一轮便不能再号占,必须让别家耕种。这就可以避免因争号肥地引起纠纷。
山地冬瓜 摄影者:张 云
基诺族每年在进行生产安排的时候,将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耕种足够的旱地,以保证口粮;品种的选择既要考虑食用需要,又要有适当比例的早、中、晚稻;棉花既是穿衣原料,又是和外界交换盐巴、铁具以及交纳赋税的重要作物,因此每个家庭都是不可缺少的。由于旱稻各品种和棉花等对土地类型有不同的要求,而且为了避免一块地遭受灾害便无收成的情况发生,所以每户不仅需要选择地类,而且还要使土地适当的分散。
在新的一年中,雨水是否及时、雨量是否适宜,直接关系着庄稼的收成。每个村落都有一水塘,作为公共祭祀场所。过年后的第8天,基诺山各个村寨都要举行“科骆逼搭娄”仪式,便开始“科骆逼搭娄”祭祀水塘。卓巴和卓色各家杀1只鸡,在祭祀时由卓巴宣布传统的禁忌,违反古规古理古法者:
用刀时被刀杀死,用斧头时用斧头劈着,过河时被河水冲走,爬树时摔下跌死,遭虎吃掉。朝前跌倒,下巴骨跌断,朝后跌倒,脑袋裂开;向左摔倒,肋骨跌断。
每当遇到旱灾,村寨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求雨活动。卓巴和卓色邀约各家长商量,举行祭水塘“皆为木”。先在卓巴家杀3头猪,在门前立3根竹竿,将3个猪头插在竹竿上。卓巴和各家长头戴草帽,身穿蓑衣共同祈祷。由卓巴祈求天神和地神赐雨,祈求雨要像水一样淌来。
“特懋克”过后,相当于农历正月,各个村寨要祭祀寨神。全寨各家家长集中在卓巴家杀1头肥猪,2只鸡,备上其他肉类,摆好篾桌,桌面上铺上芭蕉叶,4个葫芦瓢,瓢里盛些大米、鸡蛋、盐巴,还有做熟的鸡肉、猪肉、4杯酒、4片槟榔叶,一起放在篾桌面上。另一个葫芦瓢里放茶叶、辣椒、银元,也放在桌面上。再把全寨患病者的衣服挨家挨户收集起来装在簸箕里挂在篾桌前。由巫师“白腊婆”边念边撒米,举行祈祷仪式,卓色和家长作和伴念,念词是:
寨神卓米色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我们送给您的猪、鸡蛋、银子,请您收好。我们家给你礼物虽少,达不到您的要求,满足不了您的愿望,请您原谅。请保佑老少平安,走路、进山、下河时不要碰到不吉利的恶鬼。靠您寨神卓米色巴,寨子里的人群、猪群鸡群、牛群才能旺盛。天神、地神我们送旧迎新之后,献给你们的礼物要收好。在新的一年我们去撒谷种、菜种、插秧。请不要让种子霉烂,一粒种子发十棵苗,一棵谷穗结百粒谷,地里的谷秧长得像山地茅草一样旺。谷穗长得像芦苇花一样长,谷粒饱得像刚脱壳的螃蟹一样肥,种下的姜巴像砂仁苗一样发芽,种下的冬瓜、黄瓜藤长得九掰长,一掰结成十个果。
砍地时也有禁忌,首先要祈祷地鬼躲开,不要出来,麂子不要叫,斑鸠不要叫,老鼠、螃蟹不要出洞来。先剎掉草,插上两根树丫,树丫上绑上“达流”,首先遵照古规在树丫旁边栽种下姜巴和芋头,姜巴和“达流”是用来撵鬼的,芋头是基诺族的祖先阿嫫腰北时代便开始栽培的植物,也是基诺族最初的粮食。这些事情做完后,就可以砍地了。有首古歌这样唱道:
卓巴背上新打的弯刀,带上盐巴和饭包,
到了祖先耕种过的山地,走进父母住过的窝棚,
埋下三块芋头、三块姜,要撵走山地的鬼和山妖,
来到先人找到的泉水边,用竹筒搭上水槽,
绑上“达流”撵走篝神。挥着弯刀砍树割草,
砍一刀,十株倒,刀起风响,遍地是草。
砍地时要择吉日,习惯上要选属牛日子。砍地时各家各户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杀1条狗、公母各1只鸡。并在地的左右两旁插上“达流”,为驱鬼辟邪,禁止鬼进入。人们在一年一茬的新辟山地(俗称新地)砍树、修枝,在复种的一轮轮作闲地(俗称旧地)上平整土地。砍树砍得早,干燥时间长,才能烧得透彻。
月底,卓巴和卓色分别举行砍地结束仪式。二老在自己家晒台楼梯口处摆设祭品,祭祀神灵。
2.二月礼俗:烧地仪式
在二月,挖隔火道,举行烧地仪式。拣地渣、筑地坎。烧地是农耕生产中的一项集体协作劳动。一座山上的地通常分属于几家或几个氏族,烧地往往是要联合进行,因此需要临时选出一位年纪最大的人,担任临时负责指挥烧地的“卓巴”。各家各户在卓巴的带领下,在同一片山林中齐心劳作,开展互助协作。男人们开辟隔火道,女人们用道上的树尖做的扫把使劲扫。拦火道宽约10余米,这是一项要求极为严格的生产项目,以此阻止火焰蔓延、避免殃及其他山林。
砍倒的树木杂草晒干,挖好防火沟以后,即要举行烧地仪式。一般要选“赖”或者“木赖”日,即属猴日烧。先在卓巴、卓色家举行“尼不噜呵”用软话堵鬼仪式,由卓巴主持,祈求地鬼、篝鬼、风鬼不要捣乱以免引起山林大火,并保证耕地烧得干净透彻。其祭词为:“今天是个好天气,希望火不要过山过河过篝,烧得火要大,让森林一棵不剩地烧完,每棵树都烧成一个火塘。”
烧地之前要找一个证明人,此人称为“沙尅”。选择“沙尅”的标准是与烧地的这些人家无关的人,在群众中有威信。一般卓色氏族烧地要请卓巴氏族的人来当任“沙尅”。沙尅主要责任是烧地前看好地界,以此证明烧的过程是否符合基诺族古规。烧地后确定各家的地界,证实烧地的公正性。如果山火蔓延过地界外,产生纠纷,需要解决,要由“沙尅”来作公证人。烧地工作结束后,要送给“沙尅”鸡头、内脏、鸡腿作为劳务报酬。
经过卓巴祈祷后,大家举行会餐,吃完饭就动身进山去烧地。如果这时火不旺,如果山火蔓界燃烧,都是令人忧心的事。因此,点火前要以这座山上众人的民意,举行“秒洗黑罗”即烧树渣祭祀。祭祀由临时选出的卓巴主持,杀鸡、杀狗祭祀风神、树神,祈求山火不要蔓延。并请“沙尅”祈祷说:“两只鸡脚是你喜欢的礼物,还有四条腿的狗,希望山火不要翻过防火沟。不要烧过地界,不要烧出固定的火线。”有首古歌这样唱道:
老卓巴率先把火烧,烧起火来先祈祷,
祈求山鬼多保佑,不要让火越界烧。
你带男人把火点,我领女人把水背。
祈祷以后,卓巴开始点火,所有的男人手举扫把苗扎好的火把来引火,先把火把点燃,再点燃树枝,然后从上往下点烧。女人们忙碌于背水,以防万一,烧好地后的第三天,组织男女互助队把地渣给拣拢又焚烧,把焚烧过的炭灰作为地中的肥料。
3.三月礼俗:盖窝棚仪式
烧地结束后,当“唧唧嗦”(知了)的叫声达到高潮期,准备在地中修建窝棚,由卓巴等长老主持盖地棚仪式,祈求地鬼、鬼不要伤害今后在地棚中休息的人们,次日各家下地盖地棚。基诺山区山高坡陡,林地离寨子较远。每年烧荒后,人们要在地中建盖窝棚,他们把窝棚称为“峒姆”,作为休息、炊事、存放劳动工具、储粮的地点和守护庄稼的地方。收获粮食脱粒扬扇干净后要留在地棚的粮仓里,等家里的粮食吃完了就从地棚背回家。地棚还是每个家庭占有这片土地的标志。一年到头,各个小家庭要在这里举行一系列的祭典。因此,盖地窝棚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有首古歌这样唱道:
火地烧好了,下种的季节快到了,
女人用黄竹刮,把清好地,男人们在盖受地的窝棚了。
做立柱用的干栗树,做横梁用的细毛树,
扎好了椽子垫好了竹笆,百叶做顶要盖好,
三根柱上的“达流”要绑牢,才能把山妖地鬼都撵跑。
盖地窝棚要举行“各磨合罗”的祭祀,这项仪式由卓巴、卓色家先做,其他家方可举行,做仪式必须避开各家的忌日。届时,在地窝棚柱子的洞中放进铁渣和竹鼠头骨,用来撵走地下的恶鬼,然后开始搭建窝棚,待窝棚建好后,由家长杀鸡,并在窝棚的主柱上涂以鸡血,粘上鸡毛,并念祈祷山鬼、地鬼不要来作祟,做完仪式后立即可在窝棚内点火做饭。
窝棚的质量,要根据耕种这块地时间长短来决定。如果此地只能种1年,就盖大百叶的地窝棚,如果此地要种2~3年或若干年,就盖茅草顶的地窝棚。地窝棚有两种:一种是两根柱,上放横梁,搭成偏厦。另一种立大根柱子,中间两根高,两旁四根低(房屋形式),按古规的做法完成仪式,在两根高柱上绑上各1个“达流”;并在窝棚旁边栽上3棵酸果树、用3个竹筒(3个竹筒要用刀刻成蛇形)绑缠在酸果树上。中间放芭蕉叶1片,叶上放槟榔叶3片,放上3团米饭。布置好后杀1只鸡,以鸡毛和鸡血祭祀土神和地神“淆莱”。
盖好新窝棚,人们在新地上继续开辟、清理拦火道、烧地、拣地渣、平整等一系列农作。
4.四月礼俗:“鬲巴姆”关门节与播种仪式
四月份雨水来了,满山的“杰波”花盛开,“咧咧”开始鸣叫,一切准备就绪,播种即将开始,人们要在新地上大面积播种陆谷,在旧地上播种陆谷,点种黄豆,在棉花地中套种高粱、苡仁和豆类。播种是刀耕火种山地农业的关键时节,关系农业生产有无收获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基诺族非常重视这一环节。每年到播种之际,村寨长老要向全体村民宣布狩猎季节的结束和农事大忙季节的开始。巴亚寨子每年在下种前一天,举行“鬲巴姆”仪式,杀1头牛、1头母猪祭献寨神“卓米色巴”,请把它关闭鸟门、兽门、鼠门。
举行这个仪式有两层含义,一是让你们停止狩猎活动,专心从事农活;二是希望鼠、雀不要偷吃地里的种子。各家各户分牛肉,每个人都尝到一点牛肉,在村民的心目中,这意味着今后一段时期,不要想狩猎的事情,要专心务农。
过了关门节,男人们放下弓箭,停止狩猎。人们上山种地若遇到麂子,认为不吉利;若是有人打着麂子,不敢抬回寨子。听见鸟雀叫,人不能跟着叫;打着鼠类不能带回寨子,只能在地窝棚里烧吃。山上的苦笋吃不得,野菜吃不得。人们认为,如果吃了这些山茅野菜,谷子就长不好。谷子管一年的口粮,为了稻谷丰收,祖先定下了这个规矩,采集狩猎活动必须让路。不杀水牛的寨子,由卓巴、卓色及寨中老人代表全寨举行祭祀活动,各家方能下种。
次日,卓巴黎明起床,举行种稻谷仪式,其仪式在卓巴家的门前晒台上举行。用一个篾桌,桌面上放米。卓巴用米边撒边祈求。念词祈求:
我们寨子的主人,杀牛为敬献寨神,请寨神保护全寨男女老少,因为人们要开始下种了,下种时不要听到不吉利的鸟、鼠、兽的声音,不要让他们看见鸟、鼠、兽的样子,不要它们进到地里来。人们播下的种子,不要让它发霉变烂。
卓巴在播种前先栽姜巴。据说鬼害怕生姜,姜巴栽好后才能正式播种。卓巴播种时每家派一人参加,先把卓巴家里的种子给播完。第二天,全村家家户户举行隆重的播种仪式。家长背上公母各1只鸡,带上银元或银镯以及各种种子。去地窝棚的下方,插上两根绑有“达流”的竹竿,再插上两条刻着9道纹的竹片,在竹竿边各立一块盐酸木树,竹根边再各放一个小竹筒,竹筒内装上盐巴、鸡毛等,在两个“达流”中间埋上姜巴和芋头。此时,家长用夺铲在地中夺几下。把带来的各瓜果禾籽象征性地撒一点,然后杀鸡,把鸡血点在竹筒上,抹些鸡血在“达流”上,窝棚的柱子上和门槛上粘上鸡毛,卓巴口中念道:
我死去的母亲,请你手拿弹弓守在地头,不要让带花色的小鸟飞进地里。我死去的母亲,请你手拿弩箭守在地脚,不要让尖嘴老鼠钻进地里,不要让我碰到地鬼,不要让我碰到篝鬼。
点播方式:在窝棚周围开始点播,播种时,男人在前拿着点播杆,女人背着谷种跟随在后面;男子用点播杆戳洞,跟在后面的女人便在洞穴内点籽。点播杆这种农具很特殊,用一根很长的竹竿制作而成,一人多高,杆头包有铁皮成尖状,用来点播。杆的另一端竹节上方留空,竹节下方挖眼,穿进铁片,下面一节有共鸣箱的作用,发挥调节音响的效果。掘穴下种时,下面掘地的声音合着上面的音响,一男一女配合默契,干得很带劲儿。火地上到处是灰肥,点种庄稼不用施肥。地头种山谷,地脚种糯谷。
如果种的是茅草地或是杂树地,则先犁两次,用木耙耙一次,再犁一次,挖出树根并打碎土块。然后开始下种,下种后再翻一次。
基诺族有一套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丰富的生产经验。民谚说:“三月棉花,四月豆,五六下种喂斑鸠。”黄豆一过四月,便长不好。陆谷于农历三月底至四月底播种阴山和冷地,四月下旬和五月下旬播种玉米。四月中旬播种苏子、芝麻,五月种花生。从地类来讲,播种的顺序是:先播阴山后阳坡;先播凉山后热山;先播远山后近山;先播山顶后山脚;先播水田后山地。以品种来看,则先播早熟品种,再播中熟品种,后播晚熟品种;先播饭稻,后播粳稻。
民谚说:“茶树种缓坡,砂仁种低谷。坡头种瓜,坡脚点豆”。在一块看起来面积并不大的土地中,却往往分布着不同的作物,播种时要根据地势高低、土质肥瘦、气候冷热、雨水迟早等因素决定。或者相同作物的不同品种。基诺族农民的栽培作物,需要许多不同特点的种子,有粮食作物陆稻、玉米、高粱、粟,其中陆稻种不下百余种,是祖祖辈辈精心选中所得。还有棉花、茶叶、花生、苏子、芝麻等经济作物以及油料作物。有杂粮和蔬菜如红薯、马铃薯、黄豆、芋头、南瓜、冬瓜、黄瓜、香瓜、茄子、辣椒、饭豆、四季豆、大蒜、姜、香茅草等。其物种特别丰富。由于海拔高度与坡度不同的差异,一块土地的地头和地脚有气温之差,陡处于平缓处存在土壤厚薄肥瘠之异,所以在一块看起来面积并不太大的土地中,却能往往分布不同的作物或者相同的作物。
刀耕火种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一年的衣食才有保障。如果遇到干旱、或者雨水过多,就有可能连种子都收不回来。适当地计划早、中、晚稻谷的栽培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5.夏令礼节
五月礼俗:“搓托”仪式
播种结束后,正值雨水季节。在过去年代每到这个季节,基诺族农民翘首望天,把希望寄托于苍天。在巴亚、卓巴等七老为此举行祭天神、地神、雷神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免遭雷击,基诺语称为“当来搓托”。选择的日子大约相当于农历五月二十日。昔日基诺山各村寨都有类似的仪式,时间自行决定。“当来搓托”先由村寨集体举行,献给天神准备1头白猪和1头黑猪、黑白鸡各1只、2个鸡蛋、2白肉、4片槟榔叶以糯米饭包。献给寨神谷神的祭品都准备齐全。然后,科卜洛和卓巴抬着席笆、饭桌、背着鸡,还赶着猪,寨子附近曾经遭受到雷击的地方,削1根一米长的竹节,破成10多片,编成鱼篓式样,插入土里,垫上芭蕉叶,摆上所有的贡品。卓巴面朝篾桌贡品,跪在席笆上,向天、地磕3个响头,一边撒米一边开始念词:
天神啊!今天我来接你,请您到卓巴家里吃肉喝酒,保佑庄稼长得好,靠您多下雨、少放虫、轻刮风。天神啊!你在上,人畜在下,请你保佑猪牛不被豹虎抬走,鸡鸭不被老鹰抓去,人在地里不被雷击着。
在五月份新地播种结束,在开始出苗的陆稻地上打棚栏。在旧地上播种陆稻,打棚栏;在棉花、玉米、豆地旱谷地除草,为棉花、包谷间苗。
6.“开门节”与中耕礼俗
六月礼俗:
当来“搓托”之后,又迎来“咯吧木”即关门节,这意味着狩猎季节的到来。村民们杀1条牛、1头猪祭献寨神,请求它把山林里的野兽、雀、鼠都引出来。在隆重的仪式上,寨老念道:
上方的铜门打开来,铁门打开来!
下方的铜门打开来,铁门打开来!
卓巴还请求寨神保佑小伙子上山能把麂子打,妇女下河摸鱼鱼满箩……
村民们已经准备好狩猎的工具。用于伏击大野兽的弯弓及跳枪,有高矮的区别,根据野兽的身体形态而设置;猎猴的有猴箭,猎老虎豹子的有豹箭,捕鼠的有压木、夹框,捕鸟和雀的有大小各异的竹扣、捕笼以及用树浆熬成粘鸟用的“吃条”等等;弩箭、弹弓也准备好了。举行了“格巴木”仪式以后,男人们大清早就开始上山打猎了。到了傍晚,悦耳的竹筒声响彻了山间小道上,“奇克”声音的传来意味着猎者满载而归。狩猎常常和农业活动相结合,在护庄稼的时期,主要就是在农地周围捕杀野兽。
六月,庄稼开始出苗,有祭青草“雅布蒌遮”仪式,卓巴等长老主持灭虫仪式。祈求鬼神保佑,免遭虫灾。
六月,如果地里长出大量的杂草,开始除草。给棉花间苗、打尖、修栅栏。每当稻谷禾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各家要在窝棚处祭祀地神“节劳”,杀1只鸡,在窝棚外面立4根竹竿,每根砍3道,每道要滴鸡血,血上粘鸡毛。竹竿和1棵酸果树上面放3根横档,档上放1块竹片,以便放祭祀品。祭祀后鸡腿、内脏带回家,请卓巴和卓色占卜,然后就送给他们。棉花除草时,各家要杀鸡祭祀,祈求棉花丰收。
六月的草长得很快,根又深,必须用手薅,锄和镰刀都无法用上,是最费时的工序。
7.“洛嫫洛”祭祖节
七月礼俗:
七月“洛嫫洛”祭祖节是基诺族的盛大的节日。“洛嫫洛”直译为“祭妈魂”或“祭大魂”。传说在很久以前,基诺族先民以这个月为岁首。现在有些老年人计算自己的年龄,仍以过“洛嫫洛”节为准,过了这个节,年龄就长了1岁。
“洛嫫洛”不是欢乐的节日,而是哀悼和悲伤的日子。传说是基诺族的始祖玛黑·玛妞去世的日子,又传说创世女神阿嫫腰北改造天地时,在属“火”这一日遭到暗算,“水”日闭上了眼睛,到了“阿嫫腰北”日就全身冰凉了。于是,从“太阳”日起到“天地合拢”日为报丧和奔丧的日子,“草”日商量安葬,“风”日准备祭品,“树”日、“雨”日整理摆设家品,为阿嫫腰北拴线、送鸡蛋,“七个太阳”日送葬,“火”日架在柴上烧,到“水”日为一轮,13天完毕。因此,“洛嫫洛”节历时13天。
举行“洛嫫洛”祭祀时,卓巴以神的名义诅咒发誓,吓唬每个成员:“在一年四季里,若不听话,不遵守古规,不参加祭祀,将遭老虎豹子吃,走路时跌倒,如向前跌倒牙齿落,后边跌倒摔脑壳,向左摔跤断胳膊,右边摔倒断大腿。”
“洛嫫洛”节后,基诺族农民投入了繁忙的生产活动。七月至九月为中耕管理以及收割稻谷、棉花阶段。在秋收以前,抽空在来年耕种的新地上砍树、辟拦火道。
基诺山各村寨轮作地芟草必须在农历八月以前进行。农谚说:“六七月芟地一碗油,八九月芟地半碗油。”六七月杂草尚未开花结籽,又逢雨季,此时芟草使其腐烂,来年杂草就少;如果待其开花结子后芟草,来年杂草肯定繁盛。芟地迟了就难以获得丰收。谷苗长到一尺左右锄草一次,谷子打苞时再锄草一次,一直除到农历八月初。锄草的同时要打掉干叶,只留青叶。
8.秋收礼俗
新米节与八月礼俗:
八月来到了,快吃新米了。
早谷割倒了,一粒不能掉。
八月早稻开始成熟,收割之前有新米节,“禾西枣”各家各户以新穗献祭寨神和祖先。各户家长主持尝新米仪式和收割仪式,感谢寨神和祖先鬼魂保佑粮食有个好收成。在亚诺村,全村寨各氏族都同一天举行吃新米仪式。日期由卓巴同各家主人在公房“德莱左”里商量选定,通常选在“尼莫甘”日即属虎的日子最好。各家各户邀请亲戚参加。
新米节这天鸡叫前,主人家在背箩里背一只公鸡来到地里,采摘生长在窝棚周围的谷穗小米、高粱、香瓜、姜、芋头等,每种都收一点,把新作物取回来。按各家祭鬼的数目杀鸡,杀后取出内脏,再捆成整个放在锅里煮熟,各种谷物蔬菜分开做,由家长奉献。
在巴亚寨,待太阳落山之前,全家人都必须回到家,如此时家人外出未归,这家人就不能举行“尝新祭”。摆在篾桌上的祭品是祭献给寨神和祖先神灵的。祭献畜神和兽神的鸡摆在一只簸箕里,再摆上瓜果之类的东西,并在簸箕里放两根用猪毛、鸡毛、牛毛掺棉捻成的线绳。祭祀由家长主持,首先祭祀父母亡魂,请父母亡魂前来尝新,并请父母亡魂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念祭祀寨神、畜神、兽神的祈祷词,每念一个就捏一团饭放在所献的鸡头处,再掏一点鸡肉,洒上一点汤水。逐个念完后,让孩子将两根线绳拿去,一条拴在老母猪的腰上,一条拴在老母牛的腰上。然后吃饭,全家每个成员、包括不会吃的婴儿都要喂一口。在卓巴和卓色家,供品放在木鼓上处,恭请已经过世的父母亡魂及寨神“卓米色巴”先来“品尝”新米。
在亚诺村,采摘来的绿谷由卓勒用甑子蒸后舂成米,再蒸饭,并用所蒸成的饭先祭大家庭中的家鬼“尼周”。并由卓勒将把米饭、瓜类等分给大家庭中的各火塘。各个火塘里的主人可以自己杀鸡吃了。
在巴卡寨,早谷即将灌浆时,由家长选定吉日。新米节没有统一的日期,是由各家各户自行择日。举行仪式前,全家老幼都到自己的地里掐谷穗,要采摘3种不同地里生长的谷穗,即牛犁地、懒火地、旧地各1把,然后放在筒帕里背回家,把谷穗蒸熟。杀7只鸡,把鸡毛内脏清除干净,整个鸡放进锅里煮。这7只鸡有铁匠、巫师、白腊婆、卓勒、岩牟和死去的阿布、阿嫫每个人1只。鸡煮熟后,把竹篾桌放在火塘边,把蒸熟的谷穗、南瓜尖、冬瓜花、葵花、豆子、高粱穗、黄瓜花、都摆在篾桌上,还摆放金银、手镯等物品,竹楼的另一角设置有竹具、生活用品。竹篾桌上摆着各种农作物的花,鸡头都朝神台方向。一切摆置停当后,由卓勒坐在神台的方凳上念祭祖歌:
死去阿布阿嫫的魂呀!请你们来吃饭菜,
尊贵卓巴卓色白腊婆莫怌啊!你们来品尝佳肴。
请你们保佑基诺人,找野兽不要给我困难,
打鸟虫不要给我困难,地里庄稼请你们来保护,
让我的谷子装满十个仓库,保佑我过个风调雨顺的年头。
仪式完毕后,全家聚在一起品尝新嫩的谷穗和酒肉佳肴,预祝今年五谷丰登。
9.秋收祭谷魂与九月十月礼俗
九月,基诺族农民开始收稻谷,同时收获玉米、黄豆、棉花、花生、高粱、芝麻、苏子、小米和瓜类等。边收边选良种。基诺族选种比较严格,通常采用穗选的方法。收割时背一挎包,选出饱满健壮之穗放入包内。选穗一般在新开的火烧地选,这里土质肥,庄稼长得整齐而且品种不会混杂。籽种晒干后,保存在仓内专门一小格里,以免混杂。晒种时也放在一处。
打谷在地里地棚周围进行,席笆、弯棍、百叶扇是基诺族特有的脱粒工具。人们用竹席铺垫场地,把割好的谷子堆放在席笆上,用弯木棍敲打,边打边翻动谷物,待脱粒后,用百叶扇在上面来回扇动,边扇边用脚翻动谷粒,除去杂草和空壳。
基诺族称叫谷魂仪式为“国老楛”。每年谷子完全收割入仓,就要举行隆重的叫谷魂仪式。过去基诺族认为谷有谷魂,粮食歉收,人们认为谷魂被吓跑了,或是得罪了谷魂。每年秋收完毕,谷子打完了,谷魂不能跑。当新谷入仓时,他们心里充满了喜悦,更盼望下一年能有更好的收成,于是通过这个庆典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与期盼。因此就要举行感谢“谷魂”及“祖先魂”的仪式。农民们一年辛苦忙碌,终于得到了丰硕的果实,借此机会得到休息和调整。由于各村寨收割的日子不同,所以,叫“谷魂”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有些村寨叫“谷魂”在农历九月间进行,有的农历十月举行,具体日期由各家单独选择,准备好祭品,整个叫“谷魂”仪式一日完成。有首古歌这样唱道:
拿着酸果一样白的银子,拿着冬瓜花一样黄的金条;
提着红公鸡和红母鸡,到地里把谷魂叫。
恭恭敬敬向谷魂祈祷,诚心诚意请钱魂关照;
把谷魂请回谷仓,把钱魂叫进荷包。
清早,家长用竹箩背上红公鸡,背上挎包,里面有一只篾盒,装着耳环、银元、红线、手镯等物品;带槟榔包去地里迎接“谷魂”回家。竹楼上插有鸡冠花、金洋子花,装饰得很漂亮。基诺山居民通常用3块地,即懒火地、犁地、种过棉花后3年种谷子的地。如果这些耕地与居住地相隔很远,每个家庭要同时派出3个人分别背着鸡笼,前往这3块地里迎接“谷魂”回家。
主人家来到地里,把鸡笼放在地窝棚门口,又在门口垫上芭蕉叶,叶上放上3片“胖关”叶,在“胖关”叶上面放上槟榔树皮,旁边放上银元或银镯头。如果明年主人不种这块地了,就把稻草烧掉,如果还要继续种就抽出一把稻草烧着后顺时针绕窝棚一圈,有的寨子主人则只烧不绕。叫魂时,地头点着一堆火,就开始叫魂、叫9个男魂、7个女魂,家长用深情的语调念道:
谷魂、金银魂、人魂、儿子魂、姑娘魂、猪鸡牛羊魂回来了,山上的草深了,你们不能呆了,今天我背着鸡来叫你们,还要杀猪鸡请你们回来。
临走之前,主人背上鸡笼,到田里采摘谷种野菜,银币放进盒子里,一边拍,一边唱:
谷子回来哟!谷根留下,谷魂不留;谷壳留下,谷粒不留:
我用鲜红的公鸡,用树浆那么白的白银,用南瓜那么黄的闪光的金子,来叫你的魂。
祈求谷魂不要留在地里,跟着主人回到谷仓里去。念完祈求词调后,就摘下地里的荆芥花、鸡冠花,将其等绑在鸡笼上,拿上一把稻草,背着鸡笼转回寨子来。这时,“叫谷魂”的主人不能回头看,据说如果回头一看会使谷魂害羞转回去。路上如果遇到熟人还不能和他说话,据说说话也会使谷魂害羞转回去。沿途逢岔路要在岔路叫一次,专门放下一枝花,作为路标,以防止“谷魂”走错了路。传说,在古代时,有一位老太太用一朵红花去迎接谷魂,所以此习惯一直沿袭到今天。基诺族各家都要在自家的地头栽种一棵称为“布艾”的红花,专供叫谷魂使用。叫“谷魂”的人背着插满鲜花的鸡笼,直接到自家的谷仓里去,在回寨的路上,每到一个岔口丢一点稻草,草尖指向寨子,意思是告诉谷魂不要走岔路。回来后把鸡笼挂在谷仓上,在人们的心目中,谷魂已被请到谷仓里了。在谷仓上面插上从田地里拿回来的各种谷物及红花,装饰得焕然一新。“谷魂”叫回后,各家都要在竹楼的“生命女神”柱下面放上一把谷穗、高粱穗、香瓜、黄瓜、冬瓜、南瓜、辣子、茄子和一把红花,献给“苔洛嫫抹”女神。
中午,3块地的主人都回来了,在谷仓下面放一口锅,杀1头猪和7只鸡,将猪血、鸡血涂抹在梯子和仓库门上,涂成一道纹,粘上猪毛、鸡毛,然后妇女们就回家。男子在此把猪、鸡洗干净,煮至半熟,把猪头的肉剔下,留下一架完整头骨插在门仓上,献给谷魂。
下午,在谷仓内谷子堆上垫上席笆,摆上篾桌,桌上铺好芭蕉叶,摆上一个猪头、1只鸡、2碗酒,葫芦里装点米,盐巴放在桌面上,旁边放上从地里采摘回来的花束。把猪头和鸡头放进谷仓里,银子放在猪头上,家里的男人、孩子和男客人在谷仓里聚餐。请来卓巴及卓色参加,由卓巴、卓色念词:
大家都来帮忙,仓库要满着,竹笋叶不要飞出。请作米色巴,阿布拉塔和阿嫫勒俖光临保佑,保佑明年的丰收。
人们认为叫谷魂时客人越多,来年庄稼越好,所以除了亲戚朋友,有过路的男人,不管熟悉与否都请到谷仓中吃喝,唯独女人这时不准进仓库。仪式完毕后邀请亲戚朋友来赴家宴,妇女们全都参加,阖家欢乐一堂,祝贺秋收完毕。这时才是真正地吃上了新米饭。
关于“国老楛”叫谷魂,流传着一个稻谷能飞的故事。传说在远古的基诺山,有个寨子里居住着阿嫫,她家里有吃不完的谷子。有一年,当新谷该进仓时,她去打扫谷仓,一看陈旧的谷子还堆在里边,就一边扫一边埋怨说:“唉!你们去呀!你们不腾出地方新谷子往哪儿放呀,真烦死人了!”谁知话音刚落只见那些谷子全都从谷仓里飞走了,不见踪影了。阿嫫见到陈谷子不用自己动手扫了,高兴地一屁股坐在谷仓里笑着说:“好了,这回老谷子不用我动手扫就走了,新谷子该入仓了。”当她走下楼梯一看,堆在下边的新谷也不见了,只剩下几块光滑滑的席笆。她顿时吓得大声叫喊:“哎!真不该骂谷子,新谷子旧谷子都飞走了,以后吃什么呀,可怎么活呀!”这时,有个眉须花白的阿普站在谷仓的门口说:“你杀只鸡,再杀头猪,到地里叫谷魂,它就会回来了”。于是,阿嫫听了阿普的话,赶快提了2只鸡,杀了就到地里叫谷魂,谷子果然又飞回到谷仓里来了。从此基诺族有“国老楛”这个节日了。
过了“国老楛”谷魂节,十月上旬又到了播种旱季作物的日子。由于耕作方式因地而异,栽培作物比较丰富,所以生产是比较繁忙的。
10.岁末礼俗
旱季九、十、十一月,是割草建房的月份,人们利用这段时间,备料修理房屋,有上新房仪式。“上新房”选定的时间,是在每年谷子收后,叫“谷魂”仪式举行之后进行。“上新房”的时间由自家主人选择时间自定,只要避开自家的忌日即可举行。
十一月,收割、脱粒入仓完毕,各种农产品中,基诺族把一部分背回到家里的仓库,多数就储放在地棚里,待以后需要,临时背运回家取用。这个月还有栽包谷,撒种青菜、苦菜、小白菜等蔬菜的农事活动。
十月至十一月,为棉花地备耕,在旧地铲草,平整土地,挖出棉、稻、豆类作物的根并成堆然后烧掉。在新地砍小树枝,堆积成后烧掉。农谚说:“十犁金,冬犁银。”犁地使草翻起,晒垄时间长,亦可减少杂草害虫。不论早砍树还是早除草早犁地,都是为了免除草害。犁后由妇女种芋头和姜。
本年之内有亲属病故的人家,在“特懋克”节之前最后一次献饭祭奠。直至近代,巴亚寨若有人病故,安葬以后有向亡灵供饭的习俗;每天送三次饭到坟祭供亡灵,供过的饭菜回来就倒给狗或猪鸡吃,按习俗规定人不能吃,消耗不少粮食。要一直到每年过“特懋克”节杀牛之时才停止向亡灵供饭,然后举行送魂仪式,把亡魂送到“色杰卓米”。由此可以设想,在基诺族原始宗教中假若没有把亡魂送到“色杰卓米”鬼魂的仪式,将会造成粮食很大的浪费。巴卡则是派人去守坟,在坟上纺纱织布,一直守到每年过“特懋克”节为止。
每年秋收之后,基诺族妇女们就要忙着除去棉子、弹花、纺线、染色,待织够一家人穿的布匹,常常要用一个冬春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