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特的回族拳械套路
(一)弹腿、查拳和“回教三绝”
弹腿,系以腿法、腿技、腿功为突出特点的回族武术门派。以腿足迅疾,弹如弹丸而得名。“从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伊斯兰教)”,确是武林公认的传统说法。尤其沧州回族所练弹腿,一出式即为“汤瓶式”,首先亮出民族标志。查拳,亦称回回拳。查拳发力爆脆,节奏明快,奔放饱满,动静有变,劲力通达。其拳、械、练三种套路多达70余种。[11]
旧时武林中将汤瓶七式拳与回回十八肘、心意六合拳并称为“回教三绝”,也称“回教三宝”,都属于独有的回族拳种。
汤瓶七式拳又叫汤瓶气功,源于穆斯林礼拜前用汤瓶净身的活动。据说由明末清初河南周口回民杨明公所创。清初,宁夏回回汤瓶气功大师穆其太曾与少林高手比武,以其精湛的气功使之折服。经过数代传人的努力,汤瓶气功成为既有功法,又有理论,且更能实践的唯一属于中国穆斯林的气功,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教色彩。另有汤瓶七式拳(又称汤瓶拳或七式拳)也为回族独创,被称为“伊斯兰教神圣的保家拳”。汤瓶拳有歌诀曰:“金梁起架最难防,左开右进探心掌。合手杀下千斤坠,隔臂打耳破命伤”,可见其技击性是很强的。
回回十八肘是回族人民中最著名的短打招法。回回十八肘要求“先练肘,后练手”,认为肘硬而尖,稳而疾,短而险,攻击力强,攻守兼备、变化莫测,尤其在贴身近战中更显威力无穷。所以拳谱有云,“肘打四方人难防,手肘齐发人难挡”,“宁挨十手,不挨一肘”等说法。回回十八肘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如开式有依玛尼式,还有汤瓶式、阿密乃式等。这种拳术明末开始流行,代代相传,只在部分信仰虔诚、品德高尚的阿訇与满拉中密传。清代以来的传人有白锁成、李子光、杨万禄、居奎等。回回十八肘对肘法的研究和总结体现了回族人民在武术方面的创造才能。
心意六合拳简称心意拳,从清初开始一直在河南回族穆斯林群众中密传,近代以来才传至安徽、湖北、北京、上海等地。所谓心意六合拳,是以“心意诚于中,肢体行于外”之意命名的。心意六合拳在河南的开山祖师为洛阳回族人马学礼,他艺成后曾赴少林寺试功,打出少林山门,威名大振,人称“神拳”,从此在河南立起心意拳门户。心意拳动作简单,快速灵活,在健身和技击方面都有很高价值。
另外,穆斯林拳、穆斯林八卦太极拳、白猿拳、通背等一大批拳种或为回族所创,或回族为其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二)代表性的回族武术器械
六合枪,在回族中流传甚广。它是我国明代以来枪法的正脉,著名的沙家枪、马家枪均属六合枪体系。马家枪据传是南京回族马家所创,代表人物为明代南直隶彭城卫指挥马仲良(1373—1437年)是马依泽的十八世孙,善枪法,与回族沙家枪齐名,人称沙家竿子马家枪。据《手臂录》记载,“若沙家竿子,马家六合,进退奇伏,跳荡盘旋,亦有能事”;“古诀云,乃中平枪法,作二十四势之元,为六合之主。六合乃马家枪名,足知十十四势,马家枪法也”[12]。
甘肃河州(今临夏)地区流传的棍法种类很多,其中最受推崇的是天启棍。天启棍最初由清嘉庆、道光年间在世的回族武术家常燕山传授,号称陇右“四大名棍”之首。后来天启棍形成回汉两个传系,演练风格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尊重。
此外,回族习练的杆子鞭、哨子棍、索来拐、龙爪钩、五虎群羊棍等,都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杆子鞭,又称西域鞭,系一齐眉棍上缚一绳索,索端系一钢镖,镖重约0.75公斤。这种杆子鞭和五虎群羊棍均与穆斯林民族牧马放羊有关,系分别由牧马鞭索和放羊棍演化而成。龙爪钩,形似龙爪,系由回民屠户翻牛羊肉的钩子转化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