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抗日名将白崇禧
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经名乌默尔,广西临桂(今桂林)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1922年任桂军连长、营长、统领。1923年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讨贼军参谋长。1924年任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1925年结束旧桂系军阀对广西的统治,成为新桂系首领之一,地位仅次于李宗仁、黄绍竑。北伐时期,白崇禧率新桂系军队转战苏皖江浙,所向皆克,为国民党“统一”中国建立了殊勋。白崇禧胆识超人,用兵擅长谋略,记忆力惊人,善于捕捉战场信息,在国民党将领中素有“小诸葛”的雅号,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军政领导高层看重,甚至后来日本人也称之为“战神”。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蒋介石电召白崇禧“共赴国难”。1937年8月4日,白崇禧从桂林乘蒋介石派来的水陆两用坐机到南京。第二天,日本报纸即作报道《战神到了南京,中日战争终不可避免》。[49]
白崇禧抵京不久,蒋介石委任白崇禧为副总参谋长,并兼任军训部长,参与制订作战计划,成为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的主要决策者和指挥者。白崇禧提出了“游击战与正规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思想,对持久抗战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积极参与制订了松沪作战计划,并亲临前线督战。后又参与制定徐州会战方案,虚心听取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意见,是台儿庄大捷的主要策划者、指挥者之一。代行第五战区长官职务,指挥武汉保卫战。任桂林行营主任后,亲自指挥了桂南会战和长沙会战,其中桂南会战两度挫败日军大兵团进攻,收复昆仑关。长沙会战后,白崇禧主持编写了《游击战纲要》一书,认为游击战是长期抗战,消耗敌人,争取主动地位的战法。《游击战纲要》成为国民党军事院校研讨游击战的教本与实施游击战的依据,其中白崇禧所制定的六条对日军作战的指导原则,后来便成为各战区对日作战的基本原则。白崇禧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华民族抗日反帝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白崇禧关心回族的发展,积极组织回民爱国团体,支持发展回族教育,培养各种人才。1938年5月“回民救国协会”在汉口成立,他被推举为理事长。同时,在桂林“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6分校内,专设回民大队,号召回族青年报考入学,当时云南一省就有300多回民青年报名响应,后录取200多人。他委任回民上校主任教官尹光宇主持回民大队学生的生活。据统计,从该校毕业的回民学生约2000多人,不少成为抗日将官,也有不少为国捐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