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统一战线
改造私营工商业者
1955年,对礼港街48名工商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木业、铁业、篾业、缝纫社(组)或公私合营、合作商店,1961年,礼港镇成立居民委员会,将工商业者户籍、家属、子女纳入城镇管理。
落实统战政策
1977年,镇党委、镇政府组织力量,配合县委、县政府为“整风‘反右’”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不公正待遇或受迫害的知识分子落实政策,其中,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恢复公职2人;将错打成“反革命分子”3人恢复政治名誉;3人恢复工作。
1982年,党委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对境内“文化大革命”中受“阶级斗争”扩大化影响,被分房屋、被抄财物和1977年以来落实农村政策悬而未决的23起遗留问题进行落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1984年,统战工作由镇党委宣传委员具体负责。镇党委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发挥农工、民盟组织成员在境内的积极作用,对其中的代表人物,做出妥善安置。
1985年,镇敬老院建成,在安排境内五保对象入住的同时,也安排20世纪40年代加入国民党、曾任区分部书记、乡主席的谢济民入住。
对台事务
1987年12月始,镇政协工作组设立台胞事务办公室。据资料统计,镇内台属7户。台务办公室每年组织台眷召开1~2次联谊会,通报八景镇两个文明建设成果,基层行政村干部每年走访所在村的台属,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情况,以及与台胞联系情况。台胞喻轩生,回乡定居,办公室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在集镇安排宅基地,办理征地建房手续,助其安度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