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七节农业机具耕耙机具图

第七节农业机具耕耙机具图

时间:2023-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54年始,基层供销社供应新式农具,新式半机械化农具有双轮双铧犁,用两头牛亦难拉动,未能推广。收割脱粒机具传统脱粒工具有禾墩,即在三脚木架上斜放长方形石板,供两人使用,使用时人站两旁,双手握禾枧,在石板上摔打使谷粒脱落。1982年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镇农机厂生产小型电动脱粒机,很受农户欢迎,1993年,全镇有脱粒机5150台。2007年,有电动机186台2186千瓦,农用水泵219台。
农业机具_八景镇志

第七节 农业机具

耕耙机具

img155

图19-6 农村传统耕耙机具 (1986年摄)

传统的耕田工具有犁(秋犁、二犁、水犁),铁木结构,部件有犁头、犁壁、犁钩、犁圆、犁尾、犁脚板等,前三者为铁制,后者皆木质。耙田工具有割耙、抄耙(秋耙、水耙)、滚耙等,前二者为铁木结构,唯滚耙为竹木制成。

1954年始,基层供销社供应新式农具,新式半机械化农具有双轮双铧犁,用两头牛亦难拉动,未能推广。1967年,礼港公社购买拖拉机。1969年始,用于农田耕耙。1972年,有机引犁4台,机引耙5台。

20世纪80年代,镇农机厂生产出新型铁犁,系铁质结构,小巧玲珑,坚固耐用。2001年后,农村普遍使用小型整耕机。

农运机具

传统运输工具有独轮车(土车子),分大车、独车两种,木质结构,中间为轮,轮之上为木架。大车货物放置两边,可负荷150~200公斤。独车以运送农家肥料、麦、稻为主,兼搞短途运输。1966年,有手推独轮车1054辆。1969年,推广使用牛拉车,有牛拉车52辆。由于道路不便,未能推广。随着公路、机耕道修建,农民开始使用胶轮板车,传统木制独轮车逐渐淘汰。1989年,全镇有胶轮板车142辆。

20世纪60年代末,境内购置汽车运输,并逐年增多。1989年,发展至75辆(其中载重汽车41辆),大、中、小型拖拉机182辆,总动力6584千瓦。

收割脱粒机具

传统脱粒工具有禾墩,即在三脚木架(前二后一)上斜放长方形石板,供两人使用,使用时人站两旁,双手握禾枧,在石板上摔打使谷粒脱落(麦类脱粒同此)。豆类、油菜、荞麦等脱粒均采用调枷哩,用数片毛竹拼合而成,每片长约2尺,宽约4寸,以长竹竿为柄。

1967年,购进打谷机5台。1970年,购进284台。均用柴油机或电动机为动力,日脱粒万斤,适宜集体操作。1982年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镇农机厂生产小型电动脱粒机,很受农户欢迎,1993年,全镇有脱粒机5150台。随着土地规模经营,2000年,开始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与脱粒同步,省力省时。2004年,樟坑行政村赵爱如购买联合收割机。2007年全镇有收割机8台。

灭虫器械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灭虫主要靠冬耕禾蔸、田塍三光和人工徒手捉虫。高安县供销社资料(1986年)载:1954年,基层供销社设立生产资料门市部,开始销售化学农药,同时引进和推广使用压缩式单管喷雾器及手摇喷粉器。1970年,境内有喷雾器和喷粉器797架。1980年,推广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为塑料制品,轻便耐用。2007年,有背负式喷雾器11515架。原压缩式单管喷雾器被淘汰。

提灌机具

img156

图19-7 水车 (1976年摄)

传统提灌工具有龙骨水车(又名手牵车)、脚踏水车、牛车等。1954年,礼港供销社从外地引进铁牛车盘,圆筒水车,比原龙骨水车、牛车轻便好使。1959年始使用机械提灌。1966年,有柴油机16台160.06千瓦;电动机26台701.50千瓦。其后逐年增加。龙骨水车逐渐被淘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小型提灌机械增多。1986年,有柴油机31台260.60千瓦;电动机332台2786千瓦;农用水泵354台。2007年,有电动机186台2186千瓦,农用水泵219台。

img157

img158

img159

img1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