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交往习俗
一、出生
旧时女子婚后怀孕临产前娘家要去催生,以红蛋、红糖、桂圆、核桃和婴儿衣物(俗称探毛衫)等送至婿家,谓之拿糖蛋,也呼拿汤篮。至亲长辈待产后也要拿汤篮。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主人要斋三朝,办三朝酒,并将糯米圆子、染红蛋、染红核桃,分赠氏族近邻,称为分三朝。拿汤篮的亲友来闹三朝,吃三朝酒。镇上习俗有所不同,主人煮面条,氏族近邻每家分赠一碗大排面,即为分三朝面。婴儿满月,剃满月头(剃胎发),外祖母送来满月衣、鞋、袜等物。要做满月团子,同样要分赠邻里。办满月酒,主人不必去邀请,亲戚好友会主动上门送礼的,前来吃满月酒。婴儿剃满月头有两种剃法,一是全部剃光,也有留一块胎发,据说能“冲邪”。剃下来的胎发放在桂圆壳内,用一根线串起来,挂在婴儿睡的床上,企盼婴儿头圆好看可爱。婴儿满周岁,家长准备办周岁酒宴。外婆家要做两蒸肉馅团子,亲友送来鞋、帽、衣裳、衣料等,也要做团子。现在一般改为泡面一箱,另加毛线和时装等。母亲要为婴儿傩周,将婴儿盥浴后换上新衣,打扮一番,然后在婴儿前摆上算盘纸笔,对女婴则摆些针线珍宝之类,观其所取,以验贪廉愚智。现时兴以生日蛋糕招待亲友并为婴儿拍照留念,此后每逢孩子生日,一般吃两个鸡蛋或以酒菜餐饮庆贺。目前小人过生日之风颇盛,中小学生之间也有相互道贺生日,宴饮者以生日蛋糕插燃生日蜡烛,欢唱生日歌曲,拍手庆贺吹熄后分食之。
二、寿庆
民国时男子30岁庆寿,称“斋佛”。俗云“三十不斋,四十不发。”点燃巨烛、寿香,供“寿星、寿母”合家吃长寿面。以后每逢秩庆寿,尤以40、60、80等双秩寿辰为重。庆寿时,小辈赠寿画、寿烛、寿香,并向寿老行跪拜礼,寿者赠小辈拜寿钱,富裕之家设酒筵宴请亲友。建国后此俗渐废,实行计划生育后,大多独生子女,大部分家庭就不讲究对中年人自己的寿庆。对老年人的寿庆,一般也只在60、80逢双秩寿庆,而且也是少数。有的是老人自己拒绝,有的是小辈不提倡做寿庆。少有为之,也较简便,以生日蛋糕为礼,欢唱生日快乐祝贺歌曲,小辈赠送一些衣物、补品等。
三、拜师
旧时年轻人要去学生意或手艺,均须拜师。拜师的项目尽管不同,一般事先皆须央人作保,选择端午、中秋、年初四等节日,学徒由介绍人(担保人)带去师傅家,并携带蹄髈、巨烛、高香和“挚敬”(以红纸封袋,内装有敬师礼金)等,至师家后,即点燃香烛,地上铺红毡毯,向师长行跪拜礼。待师傅请起后,就算成为这爿店铺的学徒了。学徒担负看管物品、扫地、提水、到便壶等粗活。如果介绍人和店主老板有交情,拜师礼节还可简便,粗活也会少做一些。做学徒的第一年,师傅或老板按月付给学徒理发费、洗澡费,称“月规钱,”年终时还给鞋帽费,其数约为职工月工资的十分之一。第二年鞋帽费加倍,第三年再之。三年满师后,由师长向店主老板推荐谋职。学手艺或学医者,拜师时需设“拜师酒”,学艺期满,学徒要设“谢师酒。”学手工业者,自称徒弟,并立“规书,”满师后由师傅赠与工具一套。满师后头三年,徒弟以部分工资酬谢师傅,或义务“帮师”数年。俗称“伴作”,民间有“三年学徒,四年伴作”之谚。唯学中医者,不立“规书,”亦无“帮师”义务。
建国后旧规矩已摒弃,进工厂、进商店的学徒,由厂方或店方指定师傅带领指教,无拜师礼仪。到了逢年过节或举办喜庆事宜,徒弟向师傅馈送礼物或设筵宴请,以示尊师。
四、过房
旧时攀过房亲有三种:
一是阳性过房。婴儿出生后就去算命先生那里测算,“五行”全否、有无“禁忌,”先生说要出姓,就是过房。过房分阳性、阴性。阳性过房是认人过房,根椐先生指示的方向寻找,选好对象,双方认可,约定日期,举办礼仪。寄父寄母须准备好一串白铜钿称为“百岁钱”,一副银百锁,还有婴儿衣服等物。婴儿的父母,做好两蒸笼肉馅团子,买来糕点、纸祃、香烛、百响,婴儿穿红着绿。主要仪式是钻扶梯,生母将婴儿递进扶梯空档里,寄母接过婴儿,边接边唱口彩曲:“囡囡啥里来,囡囡过江过海来。经过难,过了关,囡囡一生无灾难。”仪式完毕后,寄父母要为寄儿取名,冠上寄父姓氏,以后就一直启用此名。旧时对过房亲双方都郑重其事,因为对过房儿子称半子,非同一般亲友。
二是阴性过房。婴儿出生后根据算命先生指示,过房给寺庙菩萨。过房时除了给菩萨送上香烛外,还需带菜油2—3公斤(供佛前点灯之用)。僧人也有准备,给来过房的人取一个名字(代佛作主)。斋佛毕,供品归给庙主。以后每年新年初一早晨去向佛寄爸拜早年,每逢佛寄爸生日,过房儿子就要巨烛高香供奉。
三是祛邪过房。青少年久病不愈,尽听神佛寻找克邪属相和方向出姓。此类过房,礼节简单,只是做点尺糕、团子和对方约定时间前去叫一声寄爸、寄妈就行了,以后属亲戚正常往来。
五、结拜
结拜有多种形式:较为简单的是“认定”,少数独子、独女,外面有小朋友、小姐妹交往密切,双方认定兄弟、姐妹(俗称认姐妹、认弟兄)就往来不断,自成亲戚,有事喜庆也重礼相赠。较为认真的是“把拜”,有的独子或独女,与外面小朋友、小姐妹交往甚密后,双方在认定时举行“把拜”仪式,称拜姐妹或拜弟兄。也有三人四人结拜的,结拜时要焚香点烛,对天起誓。解放后结拜现象仍有,但仪式比较简单,一般只要稍带礼品,到对方父母处叫一声爸、妈即可。结拜后常来常往,有事也相互支持。
六、结帮
一般指同行业结合的非正式团体。如新丰旧时的理发行业,好多是镇江人,他们联在一起,成为镇江帮。结帮也有帮规,如帮内有人开店倒闭或做生意亏本失业了,同帮的人会尽力替他寻生意找工作。
七、合会
几户人家自愿组合相互帮助的一种民间组织形式。合会的用途:会内有人要办件大事,如建房、买田地、喜庆等,要花一大笔钱,一时难以凑齐,又不敢高利借债,就采用合会。这种民间互助的方法,是依靠多数人帮助一个人,解决一个特殊的困难。
合会形式,合会有合八位、十六位之分,就是以八仙桌为单位,一桌或两桌。
合会时限,有一年一会或一年两会。合会股份,以入会者经济承受能力而定,一般一股为一石糙米钿。
合会具体操作方法是:合会时除了坐会者外,还分头会、次会,其余会次要通过摇会来排定。发起者为坐会,如果每位即每股是两石米,第一次每人拿出两石米钱交给坐会。当年集会,由坐会叫厨师烧两桌佳肴,俗称装会酒,款待各位会员。吃过中饭茶罢,就开始摇会。用一小碟子,放着三只骰子,上面盖一小碗,每人摇一次,如有人同点数者,重摇一次。摇好后按点数最多者为头会,依此类推。也有会友商议让困难急需者先得,此称之为“帮头会”。以后会金使用和会酒承担均照此顺序履行,承担一次会酒相当于支付一次利息。
上述7种交往习俗,除生日、寿庆、拜师继续存在,且在改革中沿袭外,其他的几种习俗基本上均以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