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唐末至夏期间

唐末至夏期间

时间:2023-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唐末至夏期间从唐宣宗大中五年张议潮自吐蕃手中逐渐收复河西归唐以来,酒泉、嘉峪关地域属归义军管辖。但是,肃州、嘉峪关地域在归义军张氏政权后期已不在归义军政权掌握之中。其大部住焉耆都督府,其王姓龙,名突骑支。故唐代晚期、五代、北宋中期前,占据肃州并在该地活动的主要是突厥系龙族部落人,此时的嘉峪关地域属肃州管辖,也应有龙族人活动过。
唐末至夏期间_嘉峪关志

第一节 唐末至夏期间

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议潮自吐蕃手中逐渐收复河西归唐以来,酒泉、嘉峪关地域属归义军管辖。但由于河西地域广阔,河西各州屡遭战祸,经济萧条,人民流离迁徙他处,河西如嘉峪关等地几成荒野,归义军人力有限,根本无法有效地组织控制。此时吐蕃势力日衰。另一支从西徙来的回鹘势力却日益增强,占据了甘州,以甘州为据点,四出发展,就连归义军都受其挟制。张议潮于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入朝,以兄子淮深守归义军,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张淮深为归义军节度使。昭宗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张淮深因家难殒毙,议潮子张淮鼎嗣。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淮鼎托孤索勋而死。索勋以淮鼎子承奉年轻自为节度 ,并得到朝命同意,众情愤激。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张议潮第十四女率将士和张、李家族出定其难,重立张承奉为节度 使。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唐朝任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 使。因处诸夷戎族包围之中,于公元905年在沙州建立西汉金山国(意为西部汉人之国)。后因兵败甘州回鹘,与订立城下之盟,相议结为“父子之国”。公元914年10月,张承奉去世,曹仁贵取代了张氏,掌握了沙、瓜实权,恢复了归义军名号,自称归义军节度 使兵马留后,奉中原王朝为正朔。曹仁贵卒,由其从弟曹义金主持瓜、沙州事。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册封曹义金为归义军节度 使、沙州刺史、检校司空。由于曹氏归义军政权处于东、西回鹘、于阗两大势力之间,为避不测之虑,采取“西合于阗,东结回鹘”的方略,改善与邻近各民族国家的关系,内部则依靠世家大姓索、阴、翟、张、慕容等姻亲集团维护统治。曹义金死后,其长子元德,次子元深,三子元忠均以归义军节度 使相继掌权,其中以曹元忠时间最长(三十年),为曹氏归义军政权鼎盛时期,继续曹义金治国策略。在其后期,北宋统一中原,和北宋保持密切关系,大受北宋封赏,礼遇隆崇。曹元忠死后,继由其侄曹延恭、其子曹延禄充归义军节度 使。至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延禄及弟延瑞并为从子宗寿(延恭之子)在宫廷政变中被杀。宗寿死,其子贤顺嗣,依向辽、宋进贡,特别注重同辽的密切关系。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瓜、沙被西夏攻破,归义军沙州政权终止。但直到宋仁宗皇祐年间(公元1049年—公元1053年),史籍载其还向北宋进贡方物,似于公元1036年还未彻底灭亡。

但是,肃州、嘉峪关地域在归义军张氏政权后期已不在归义军政权掌握之中。

一说是,河西自唐大中年间张议潮逐吐蕃、收复诸州归唐后,先后不断遭受吐蕃残余势力凉州六谷部、党项羌和早已散居河西的回鹘的侵扰。五代及宋,虽在河西仍置有州、军和节度 使,但仅是羁縻而已,并不是实际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中原王朝只不过接受河西诸族政权的朝贡罢了。

回鹘,原称回纥,散处漠北鄂尔浑和色楞格河流域,唐朝前中期,在河西以武威到敦煌北部、居延到马鬃山以至新疆东部边界地带为活动中心,安史之乱中曾帮助唐朝平定安史变乱,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改名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被突厥黠嘎斯所破,部众西迁,其中一支入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先依附于吐蕃,后属依归义军。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乘张议潮入朝未归,张淮深暂守归义军,甘州空虚之机占领了甘州,自此,以甘州为据点,势力渐强,四出发展,并在甘州建立牙帐,称“甘州回鹘”,但其并未能控制整个河西。从一些史料看,回鹘并未占据过肃州,而从唐晚期到西夏攻取肃州150多年间里,在肃州活动的,主要是突厥系龙族部落人。

唐僖宗光启元年写本《沙州伊州地志》残卷载:“龙部落本焉耆人,今甘、肃、伊州各有首领,其人轻锐,健斗战,皆禀皇化。”其大部住焉耆都督府,其王姓龙,名突骑支。又号龙家族,其俗与回鹘小异。敦煌卷子(斯.0389号)《肃州防戍都给归义军状》提到甘州龙王在凉州嗢末救兵不到、内无粮用的情况下率部分龙家部落撤退到肃州:“其吐蕃入国去后,在家三日众衙商量,城内绝无粮用者,拣得龙家丁壮细小壹佰玖人,……今月九日,并入肃州。”事实是,在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前后,龙家和回鹘就分别以肃州和甘州为牙帐,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一些史料中肃州使者常同甘州、凉州、西州、伊州、于阗使者并列在一起,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政权。《册府元龟》卷九十六载:“天福五年,回鹘朝贡使都督翟金福并肃州、甘州专使僧会等归本国。”这说明后晋时(公元936年—公元946年),肃、甘二州还并列为两个各自独立的政权。在北宋太宗时肃州龙家为了对付西边的归义军政权,大概依附于甘州回鹘,成为附属。敦煌卷子(伯.3412号)《太平兴国六年安再胜状》载:“回鹘、达怛及肃州龙家合,就大云寺对佛设誓,……向西行兵。”因此《辽史·属国表》说:统和(辽圣宗年号)二十八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辽将“萧图玉奏伐甘州回鹘,破其属郡肃州,尽俘其生口。”但龙族在隶属于甘州回鹘后仍保持着其民族独立性,而回鹘人也并未进入肃州。赵元昊于公元1028年破甘州后,甘州回鹘退往瓜州、沙州、西州与祁连山区,而不退往肃州,足可说明问题(肃州于1036年才被西夏攻取)。故唐代晚期、五代、北宋中期前,占据肃州并在该地活动的主要是突厥系龙族部落人,此时的嘉峪关地域属肃州管辖,也应有龙族人活动过。

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西夏攻取瓜、沙、肃等州,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元昊称帝于兴庆府(宁夏银川),国号大夏,改元为天授礼法延祚元年。西夏分黄河西为十一州,肃州其一、后设蕃和郡,辖肃州、金塔西部,属黑水镇燕军司(驻甘肃金塔东北威远城)。西夏政权最强大时,其地域“东界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宁夏同心县),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包括今宁夏、陕西北部、甘肃西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

西夏统治者把河西作为与宋、辽、金各国对抗周旋的基地,因此十分重视河西地区的开发经营。迁徙人口,增加劳力,驻防屯垦调动当地土著部落,兵民一体,军农合一,一方面生产,一方面战争。总兵力常在五十万,建十二军司,对境内和河西各民族采取羁縻怀柔政策,各民族地位基本平等,吸收汉、吐蕃、回鹘等各族文化,境内民族关系较为和睦融洽。在西夏统治河西的近二百年中,无论经济、农牧业、手工业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当时的肃州、嘉峪关一带处于北达灵州、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东达秦州及中原,西通西域的丝绸之路,南通青海的扼要地段,“当四冲地,车辙马迹,辐辏交会”,为东西交通、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