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明朝之前
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汉武帝对河西的开发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延伸,西域、西方与中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扩大,在贸易往来中出现了朝贡贸易。朝贡是由西域城邦诸国归服汉朝遣质子入侍、贡献珍奇开始的。到汉哀帝时,西域诸国中受汉封号、佩汉印绶的大小首领共有376人。东汉班超通西域,为“西域都护”。西域五十余国,都悉数内属。贡使交驰,走驿不绝。商胡贩客,日款塞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诸国以不同方式,向河西或中原王朝进献方物,内地与西域继续开展朝贡贸易。
隋朝建立后,由于对西域重视和经营,使西域“相率而来者四十余国,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六月,在击败吐谷浑后,隋炀帝到达张掖,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和西域27国使者在道旁参见,在陈设豪华的观风行殿与麴伯雅等27国首领、使节开怀畅饮,演鱼龙戏和吹奏西凉乐等“九部乐”,又大肆赏赐麴伯雅等和27国使臣。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正月,隋炀帝在洛阳大陈百戏,引诸番酋长群集洛阳进行朝贡和物物交易,连西域商胡都不远万里度葱岭、涉流沙来洛阳参加贸易大会。由于裴矩在河西招商成功以及洛阳国际贸易会的举办,引来进行贸易和朝贡的西域国家44国。中西贸易在隋代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唐朝建立,在隋代基础上对西域经营进一步增强扩大。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吐谷浑,使其内附称臣,遣子弟入侍;进军西域,平高昌、焉耆、龟兹、安西,置安西四镇;击破西突厥,分其地置昆陵、蒙池二都督府,西域诸夷君长,岁贡不绝。唐代疆域扩大,唐王朝于沿边各地置都督府管辖,各族首领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共设羁縻州856个,其进贡、纳税、土地户口等都由都督府及羁縻州自己管理,“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都督府及羁縻州享有很大自治权,地方贡赋负担很轻。职贡多为当地土特产、名马、玉石之类。
从唐代开始,贡市随贡使至指定地点进行互市的商贸活动出现。唐以后在指定地方开马市,在送至马市的马匹中,有一部分属贡马,得由贡使亲自解送交割。这些贡纳的马,不是商品,不能自由买卖,在交割验收后,朝廷通常会赏赐给一定数量的金银、丝绸、茶叶或瓷器等物作答礼,一般高于马价的几倍或数倍。另一部分是随贡使同来的商人所贩来的马匹和牛羊,准许在市场交易出售。但是番夷商人与贡使待遇是不同的,进贡同商贸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不能混而为一。历代王朝都没有把二者一样看待。
肃州从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被西夏占领到1226年被蒙古成吉思汗攻破,受西夏统治190年。从1226年到1372年受蒙古元朝统治140多年。在这三百多年中,西夏、元朝统治者也都尽力经营肃州,使农牧业经济有所恢复发展,特别是元朝幅员广大,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为加强同四大汗国和世界各国联系,交通道路、驿站四通八达。西方波斯、大食、印度、伊尔汗国乃至欧洲人来中国经商贸易、诸国朝贡的使节、僧侣、商团大都取道丝绸之路,而沙州、嘉峪关地域、肃州则是必经之地,于是中国的丝绸、药材、茶叶、瓷器以及传统文化由这里传播到西方各国,西方的医学、天文、算术以及珍奇特产也从这里传入中国内地,传到大都(北京),世界闻名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叔侄亦由此至大都,在中国住留做官十多年。因而嘉峪关、肃州地域在元代依然是中西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