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嘉峪关城墙修补

嘉峪关城墙修补

时间:2023-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重修嘉峪关碑记》记载:清乾隆三十一年、四十年曾两次重修嘉峪关。与此同时,肃州知州李谆发现州城及嘉峪关边墙多已倾圮,于是倡议全城士庶捐资修补州城及嘉峪关边墙。清末以后,嘉峪关城古建筑遭受风雨侵蚀和人为损毁。旧社会的嘉峪关地域是一幅满目凄凉的图景,被人们视为生离死别的地方。
清代的修缮_嘉峪关志

第一节 清代的修缮

清朝建立后,虽然没有像明朝那样大规模的修筑边墙的活动,但为防南山(祁连山)厄鲁特蒙古进入河西放牧扰乱,甘肃提督张勇与总兵孙思克商议,于康熙五年至六年间筑南山边墙,东起民乐扁都口,经黑河西水关,西至嘉峪关。在南山各口筑墩台,安木栅(山沟、河口均以木栅拦之),组合成长达三百六十多里的南山边墙。康熙中后期和雍正初为征讨准噶尔叛乱,经略西域,先后于嘉峪关西设置了赤金、靖逆、柳沟、安西、沙州五卫,并建安西镇,“招徕庄户,垦辟田土。”又在黑山湖、西双井子、惠回堡建军台、粮台。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冬,噶尔丹叛乱,诏昭武将军郎坦驻甘肃备防。三十三年,陕甘总督佛伦请提奏准,谕令甘肃诸州提镇补修边墙,责成专司城防之副将、游击等,量给步战守兵工食,督促修理。

盖自军兴以来,肃州、嘉峪关为经略新疆前哨阵地和大本营,清政府满汉大员常驻节肃州、嘉峪关,当时嘉峪关周边长城、烽燧、城堡、隘口的补修、维护、巩固自在情理之中。但《肃州新志》等志书中无有记载,详情不得而知。乾隆中期平定新疆后,对嘉峪关城曾有过几次维修。据《重修嘉峪关碑记》记载: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四十年(公元1775年)曾两次重修嘉峪关。又,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夏,直隶肃州徐耀龙主持加固关城,砖包光化楼楼台和城门,并立“光化门”门额;直隶肃州高台县知县和岁砖包柔远楼楼台和城门,并立“柔远门”门额;嘉峪关游击袋什衣等主持重修关帝庙对面戏楼。

据《重修嘉峪关记》碑——当时任直隶肃州事的王川李谆所撰碑记称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中秋八月,重修嘉峪关开工,告成于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闰七月,历时一年时间。此次重修的经费来自各方集资筹措——仕宦捐输、商绅集腋、士民囊赞。通过这次维修使原来堞雉大半倾颓、雄关亦几废败的关城焕然一新。工竣,环而视之,“则崇墉屹屹,绵亘与祁连并峙;重关叠叠,周密较阳玉尤严。”与此同时,肃州知州李谆发现州城及嘉峪关边墙多已倾圮,于是倡议全城士庶捐资修补州城及嘉峪关边墙。于三年二月兴工,修复州城,四年补修边墙,工尚未完,而资金费用已尽,四年冬遂停工。这就是说此次修补州城、关城、边墙的事,大抵对州城、关城的补修达到了目的,而对边墙的补修因经费不足,筹措的资金用尽而半途终止。

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所立《钦赐花翎代理嘉峪关游击府事守戎茂中公路大老爷林德政功行碑记》载:同治四年二月肃州回变占据嘉峪关,三月路林克复关城,关城军库仓粮已被掳掠一空,满目疮痍。面对城郭不完、兵甲不多、资财不聚的局面,路林以代理游击兴工举造,开导劝捐。“其城堞倾颓者补葺之,围墙卑隘者加筑之,关以内城以外挑壕筑垒,铸枪炮以重边防,造铅药而备要需。经始于乙丑(公元1865年)秋七月,告成于丁卯(公元1867年)冬十月。”这就是说在路林克复嘉峪关城后的同治四年至六年对关城和围墙进行过修补和加筑,修筑了一些防御设施,制造补充了一些军备。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九月,肃州回变平定。十一月,陕甘总督左宗棠巡视嘉峪关,目睹关城破损、道路狭窄,城垣到处塌毁,于是饬令军队筹措修整,使关门每日按时开闭。并亲手题“天下第一雄关”六个大字横额,悬于关楼之上。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秋七月到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之间,肃镇关防营对嘉峪关城、边墙、道路进行了整修、修补。

清末以后,嘉峪关城古建筑遭受风雨侵蚀和人为损毁。公元1939年至公元1941年城楼遭驻军严重破坏,在风雨中飘摇。到公元1949年,关城破败不堪,嘉峪关楼已不复存在,天桥也残损零落,光化、柔远二楼仅存框架,棂窗七歪八扭。关帝庙、文昌阁多处破损,游击府、井亭也都颓坏。旧社会的嘉峪关地域是一幅满目凄凉的图景,被人们视为生离死别的地方。

img268

嘉峪关城楼(1914年拍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