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夏“八景”
(一)明代宁夏“八景”。对明代宁夏“八景”的记录最早出现于《宣统宁夏志》中,陈德武在《宁夏旧八景诗序》中提到,有一“好事的”戍边军人陈宗大,在宁夏服役时间久了,就产生了留恋第二故乡的情感,等他南返时,便请画家绘成《黑水故城》《夏台秋草》《黄沙古渡》《长塔钟声》《官桥柳色》《贺兰晴雪》《良田晚照》《汉渠春水》宁夏“八景”组图。在他眼中的旧“八景”已多为景色萧条、人迹罕见,被野草淹没的“狐兔之区”,早不复见当年的繁华热闹。
《宁夏旧“八景”诗序》的一个“旧”字点出了宁夏“八景”出现时间的不确定性,且从地域空间上说也超出了明代宁夏镇所辖范围。《宣德宁夏志》编纂者朱栴对陈宗大所称的“八景”并不完全认同,他经过实地考察,基本确定这是西夏“八景”,并作诗文和序,这是明人第一次冠名锁定的“八景”诗。诗文中寄寓了他浓烈的感情,明代咏宁夏“八景”的诗也以他的为上乘,颇有欣赏价值。当然,这里所称的西夏“八景”,还是以西夏都城兴庆府为中心的,除“黑水故城”外,其他仍在今银川市的地域范围。
《嘉靖宁夏新志》《弘治宁夏新志》虽然以“景致”取代西夏“八景”,但仍锁定为“八景”。《嘉靖宁夏新志》在每景后都有附诗,且多为朱旃、陈德武等王府圈子中的作品。不同的是,以“月湖夕照”“灵武秋风”取代了“夏台秋草”“良田晚照”,将“长塔钟声”改为“梵刹钟声”,“汉渠春水”改为“汉渠春涨”,并将“贺兰晴雪”置于宁夏“八景”的首景。
1.贺兰晴雪。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屏障,冬季银装素裹,浩雪如玉。初秋至仲春,微雨成雪,雪积在山,日照不融,山头常如披絮。明代朱秩炅(号樗斋)诗云:
贺兰西望矗长空,天界华夷势更雄。
岩际云开青益显,峰头寒重雪难融。
清光绚玉冲虚白,秀色拖岚映夕红。
胜概朔方真第一,徘徊把酒兴无穷。
民间有“贺兰积雪六月天”的说法。过去外地人初来宁夏,常生有“举目不望贺兰雪,错把银川当江南”的地域错觉。现在气温变暖,降雨量下降,“贺兰晴雪”景象已鲜不多见。
2.汉渠春涨。汉渠,即汉延渠,为当时宁夏平原灌溉面积最大的自流人工渠。每逢春季开闸引灌时,黄河之水汹涌澎湃,如来天际,如银蛇蠕动,引人入胜。朱栴诗云:
神河浩浩来天际,别络分流号汉渠。
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
三春雪水桃花泛,二月和风柳眼舒。
追忆前人疏凿后,于今利泽福吾居。
在这首诗中,朱栴热情赞美给宁夏农业生产带来便利条件的汉渠,歌颂了劳动人民开河引水的伟大功绩。
3.月湖夕照。月湖在今贺兰县张亮堡北里,地域广阔不生水草,远观如莹,照物无遗。湖面水平如镜,加上夕阳衬托,使这样的百顷平湖犹如江南水乡。朱栴诗云:
万顷清波映夕阳,晚风时骤漾晴光。
瞑烟低接渔村近,远水高连碧汉长。
两两忘机鸥戏浴,双双照水鹭游翔。
北来南客添乡思,仿佛江南水国乡。
月湖后称张亮广湖,自从银新沟、红旗沟开挖后,张亮广湖被开发利用,昔日“月湖夕照”变成今日万顷良田,月湖昔日美景已成了历史追忆。
4.黄沙古渡。指今银川市黄河东岸横城渡口。曾是西夏时期的顺化古渡,为古今东去中原的一大要津。每当风沙骤起,大漠、河水、长城风光在此交会,木船似流天际。朱栴诗云:
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
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成秦。
风生滩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
西望河源天际阔,浊流滚滚自昆仑。
明万历年间,横城渡基本废置,车尘马迹、轻舟短棹虽不多见,但河柽摇红、风波浩浩的景观依然不减当年。
5.灵武秋风。古有灵武山,在今青铜峡市境西,山上树木丛生,茂密成林,每年七八月秋风乍起,万木萧萧,发出阵阵巨响,撼动大地。朱栴诗曰:
翠辇曾经此地过,时移世变奈愁何?
秋风古道闻笳鼓,落日荒郊牧马驼。
远近军屯连戍垒,模糊碑刻锁烟梦。
兴亡千古只如此,何必登临感慨多!
6.黑水故城。指大夏王赫连勃勃所筑的统万城废址,在黑水之南。城墙高厚,坚可以砺刀斧,台榭壮大,皆雕镂图画,被以锦绣。黑水绕城,蜿蜒东流。大夏国灭亡后,统万城只剩下颓垣残壁,蔓草丛生。朱栴诗云:
日落荒郊蔓草寒,遗城犹在对残阳。
秋风白雉鲜苔碧,夜月重关玉露凉。
枯木有巢栖野雀,断碑留篆卧颓墙。
绕城黑水西流云,不管兴亡事短长。
7.官桥柳色。官桥位于明代杨和堡北,又名关桥,横跨汉延渠。桥上建关,不仅守关护桥御敌,而且是迎宾送客之处。每逢春夏,渠畔千柳翠绿,迎风摆动。冬天,瑞雪满树,令人赏心悦目。明庆王府王逊诗云:
官桥千树柳,一路照征袍。
色可黄金比,丝非绿茧缲。
春容知不愧,客意叹徒劳。
送别青青眼,何时见我曹?
8.梵刹钟声。梵刹指承天寺塔,俗称西塔,为西夏建筑。寺院规模宏大,备极壮丽,时有“东土名流”“西天达士”往来,西夏王室常去听经礼佛。12层八角悬挂塔钟,风曳钟动,铃声悠扬,清脆入耳,使人为之动容。王逊诗云:
鸣钟长塔寺,不见昔年僧。
声寂三千界,音销十二层。
废基妻冢在,陈迹牧儿登。
有待庄严日,无常验智兴。
(二)清代宁夏“八景”。明代的宁夏“八景”从宁夏镇的隶属关系及其角度考虑。清初,黄中丞从宁夏府城建筑文物遗存意义上考虑,提出了宁夏“八景”新说:藩府名园,即明代修建的丽景园、小春园,在清初仍然是“极盛之观”;承天塔影,有塔影倒垂奇观,是否存在尚有疑问,《乾隆宁夏府志》也以为“理本难穷,说亦非一”;南楼秋色,指南薰门楼,登楼远眺,观赏田园、湖泊、贺兰山风光,秋季作物成熟,景象最为壮观;泮池巍阁,指郡学泮池内那些巍阁高峙的建筑风光;霜台清露,指宁夏府城北都御史行台更楼上铜壶滴漏,其“午夜声传,犹前朝遗器”;南塘雨霁,指南塘风景名胜区的景色,这里水榭、画舫、鱼鸟、花柳,别有新趣;黑宝浮图,指13级黑宝塔即海宝塔高耸入云的奇观;古塔名刹,即坐落于宁夏府城西门外的龙兴寺,在这里可远眺贺兰,俯临流水,宁夏府城尽收眼底。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山的景物虽然不曾变化,但名胜古迹却有兴有废,因此至清乾隆年间,张金城在《乾隆宁夏府志》中对宁夏“八景”进行了新的筛选,改为朔方“八景”,并锁定为“山屏晚翠”“河带晴光”“古塔凌霄”“长渠流润”“西桥柳色”“南麓果园”“连湖渔歌”“高台梵刹”。这个时期的八景,对明代八景有继承也有扬弃,较为集中的概括了宁夏的景色,比较符合宁夏府的历史文化实际。文人们也纷纷题咏,写下了不少赞颂“八景”的组诗。
1.山屏晚翠。指贺兰山傍晚自然风光。与明代的雪景相比,青翠的山林在清人眼中更加美妙。当时的贺兰山松林苍葱,山涧泉水淙淙,青羊、麇鹿、蓝马鸡、锦鸡等珍禽异兽出没其间。青峰碧峦蜿蜒起伏,若逢阴晴朝夕,林峦云雾润湿蒙蒙。尤其傍晚夕阳返照,山体环抱如屏,山岗苍翠欲滴,风光更为迷人。宁夏人王永祐诗云:
万里风烟落照长,贺兰西峙色苍苍。
天从紫塞飞霞气,人在高楼望夕阳。
远树连村迷晚翠,片云弧鸟荡山光。
于喁樵唱归沙径,柏叶松花一市香。
2.河带晴光。指宁夏境内黄河景观。黄河来自中卫,出峡口,绕银川,过平罗,犹如黄色缎带,波澜壮阔,甚为可观。尤其在晴日照耀下的景观更为奇特。王永祐诗云:
天际奔流到此平,日华摇浪色精莹。
金蛇倒掣鱼龙优,素练横披水石明。
古岸青浮灵武嶂,烟墟绿暗典农城。
居人荷镭分膏润,沙塞时清正洗兵。
3.古塔凌霄。清时经过重修的海宝塔寺周围湖水环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景色秀丽。塔本身就有结构严谨,觚棱秀峭,古朴壮观,造型独特的建筑风格,在我国古塔中极为少见。宁夏人王都赋诗云:
物外抬堤大野环,客来浑自敝心颜。
风铃几语兴亡事,宝塔遥传晋宋间。
极塞山河相拱揖,诸天云日总幽闲。
劫余正喜尖重会,努力凭高试一攀。
4.长渠流润。泛指唐徕、汉延、惠农三大灌溉区域。三渠之两岸堤口上千,绣壤连畦。各渠流域自然景观和丰收景象,会使人们联想到宁夏引黄灌溉地区的富饶和美丽。王都赋诗云:
长渠活活泻苍波,塞北风光果若何。
畎浍自分星汉水,人家齐饭玉山禾。
春村野甸鸣鸠唤,夏色凉畦浴鹭过。
漫道汉唐遗迹远,由来膏泽圣朝多。
5.西桥柳色。西桥即贺兰桥,今名西门桥,横跨唐徕渠。当时此处浓荫蔽岸,垂柳婆娑。西门桥为新满城和汉城必通要道。桥北为龙王庙,庙西板屋群居,塞上民居特点突出,以此景取代明代“官桥柳色”,于理于境,自在其中。徐德溥作诗以证其景,诗云:
渠畔龙宫枕大堤,春风夹岸柳梢齐。
羊肠白道穿云出,雁齿红桥亚水低。
沽滔清阴时系马,招凉短槛几留题。
更添蜡屐游山兴,为问平湖西复西。
6.南麓果园。指汉渠东官桥以南的大片园林,在今永宁县境。每当果实成熟时,枝头硕果累累。徐德溥作诗赞美茂盛的果林、累累的果实,描画出果园的景象。诗云:
塞在烁早果园熟,古道官桥试重寻。
低树亭童时碍马,高云磊落总悬金。
荔枝漫说来巴峡,绿橘空烦赋上林。
几处短篱开板屋,檐前风露晚香沉。
7.连湖渔歌。在唐徕渠西南一带,据载“多以潴为湖”,互相连属,最大的有几十里宽。湖水碧净,山光倒影,树木环抱,水深多鱼,不时有小船出入,俨然江南水乡。江南文人杨润看到这酷似家乡的景色,不免流露出乡国之思。诗云:
平湖如镜水清涵,山翠天光荡蔚蓝。
雪点低空翔鹭净,银刀映日跃鱼憨。
桃花春远闭红坞,香阁秋澄出赭龛。
几听鸣榔归唱晚,浮家有客梦江南。
8.高台梵刹。即高台寺,故址在今银川市东郊。西夏时在此建庙,后为宁夏古刹汇集之处。明代为小春园地,清时虽已颓败,但仍有高台寺存,凭栏远眺,数十里农田绿树、黄河景色尽收眼底。任岳宗诗云:
花园细路指高台,闻说当年帝子来。
王辇春荑留仿佛,香楼阁道剩崔嵬。
上方钟磬烟霞合,晴野川原日月开。
临眺不禁怀古思,聊凭象教恣徘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