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卫“八景”

中卫“八景”

时间:2023-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中卫区划有变,“红崖秋风”“槽湖春波”“芦沟烟雨”已不复存在。明代方志称为“鸣沙过雁”一景,在今中宁县鸣沙镇。黄恩锡经过考察,认为“晓渡”“景殊无取”。
中卫“八景”_方志与宁夏

二、中卫“八景”

明《嘉靖宁夏新志》录有十景,是清中卫十二景的雏形,分别为“暖泉春涨”“羚羊夕照”“黄河晓渡”“鸣沙过雁”“芦沟烟雨”“石空夜灯”“黑山晴雪”“石渠流水”“红崖秋风”“槽湖春波”,且有无名氏的组诗。清代,中卫区划有变,“红崖秋风”“槽湖春波”“芦沟烟雨”已不复存在。黄恩锡任中卫知县后,经过实地考察,给所剩景观景致增加了人文内涵,增补了划入中卫版图的青铜峡、牛首山景观,遂后改定为中卫十二景。《道光续修中卫县志》《乾隆中卫县志》均有收录。

1.青铜禹迹。在今青铜峡市峡口山。传说大禹导河至山峡口崖,以神斧劈开石壁,使河水畅流。故后人在入峡北岸建禹王庙以纪念他。黄恩锡认为黄河自西而来进入中卫境,至青铜古峡是一个转折。这里支流汇合,两山紧束,如龙门一样奇险。到水势稍平缓的地方,对岸山石嵯岈,与河流映照,有时为青铜色,这便是“青铜”之名的由来。清宁夏人栗尔章诗云:

铜峡中间两壁蹲,何年禹祠建山根。
随刊八载标新迹,疏凿千秋有旧痕。
凭溯远流推远德,采风作述识高门。
黄河永著安澜颂,留取丰功万古存。

2.河津雁字。明代方志称为“鸣沙过雁”一景,在今中宁县鸣沙镇。旧称灵州有沙,践之有声,故名鸣沙。黄恩锡经过考证,发现所谓鸣沙不复存在。而河流古渡边大雁南飞,嘹唳晴空,故改名为河津雁字。作者在《鸣沙过雁》诗中抒发了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和鸣沙的秋景。诗云:

秋城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

又有张淦、雪涛仁合作《河津雁字》一首。诗云:

横斜飞渡塞天秋,影入冰纹细细钩。
会得凌空三折意,鹅经底向世间求。

3.香岩登览。香岩寺山是中卫市内最高的香山主峰,古时森林茂盛,峰峦叠嶂,顶峰建有香岩古刹,故名香岩寺山。古寺高拔于群山众岭之上,清雅幽静,气势磅礴,既是僧侣拜佛之所,也是邻近中卫、灵州、固原群众游乐之处。当登览远眺时,群山皆俯,城堡星罗,河流如带。清代方张登在诗中再现了当时香山附近的迷蒙壮丽景色。诗云:

香山高与碧云齐,万里风烟树影迷。
白草萧萧孤雁下,群峰尽带夕阳低。

4.星渠柳翠。星渠即七星渠。多逢春夏之交,渠流新涨,沿岸青杨垂柳,千株挂绿,翠色涵波。到现在青杨垂柳已经几经交替,但红柳沟附近七星渠上那“千株挂绿,翠色涵波”的景象,旖旎尚在。自春至秋,人行上,心旷神怡,宛如置身公园。中卫县候补知县罗元琦在诗里描绘了七星渠畔沿岸宜人的景色,野外踏青的人们更给风景增添了生气。诗云:

垂杨垂柳倚平潴,拂水拖烟翠浥裾。
梅雨乍添新涨满,踏青人上七星渠。

5.羚羊松风。羚羊寺坐落于今中卫市宣和镇羚羊村南山坡上。明代方志称为“羚羊夕照”一景,黄恩锡考察时原来的所谓“夕阳流翠”不知所在。而他在寺中憩息时,寺前的梨杨枣杏园林相望,寺阶下有松树,风起时,各种林木与寺前松树相合发出柔和的声音,因此更名为“羚羊松风”。清举人杨士美作诗云:

羚羊旧映夕阳时,此日龙鳞别有姿。
虎啸山门嗔送客,西来意在最高枝。

此前存旧诗云:

羚羊山势壮边州,海到斜阳翠欲流。
偏是游人频注目,抛书携洒独登楼。

6.官桥新水。明代方志称为“石渠流水”一景,指美利渠自石坝入口。美利渠流至近城3里许为官桥,建有龙王庙,两岸建有二坊,一是“银川门户”,一是“玉塞津梁”。渠上建有观水堂,凭栏观水,只见活流新涨,顿洗尘襟,令人目爽神怡。宋枚诗云:

来去年年柳浪青,一帘活水傍窗棂。
千家鼓舞趋农事,想见扶风喜雨宁。

此前有人作《石渠流水》,诗云:

渴壤常资灌溉功,分流原自大河中。
滔滔不息含生意,万折谁知竟必东。

7.牛首慈云。牛首山东瞰灵州,西枕大河,因其主峰文华峰和武英峰南北耸峙,宛若牛首,故名。牛首山峰峦突兀,草木葱茏,上有古刹。山顶时见祥云,云海茫茫,变换无穷。这里很早就以佛教圣地而著名。萧如薰作《登牛首山》诗云:

理棹还登岸,攀萝入紫烟。
云霄千嶂出,色界一灯悬。
石藓碑磨灭,金光像俨然。
不须探绝胜,即此是诸天。

8.黄河泛舟。明代方志称为“黄河晓渡”。黄恩锡经过考察,认为“晓渡”“景殊无取”。而多见的是扁舟载酒,夹岸堤柳,洪流触目,渚凫汀鸥,飞鸣芦浦等景象。每于浊浪土崖间见,苇蓬小艇,举网得鱼。如果买鲜浮白,啸吟沧洲,会令人流连忘归,因此改名。罗元琦诗云:

洪波舾楫泛中流,凫溆鸥汀揽胜游。
数点渔舟歌欸乃,诗情恍在白萍洲。

此前亦存旧诗云:

黄河东下自昆仑,浊浪排出晓拍津。
来往行人喧古渡,只因名利少闲身。

9.石空灯火。石空寺俗称大佛寺,位于今中宁县石空西北双龙山南麓。石空寺在明清时代已是卫宁一带的佛教圣地,到夜里佛灯和僧烛炳若列星。诗云:

叠嶂玲珑竦石空,谁开兰若碧云中。
僧闲夜静燃灯坐,遥见青山一滴红。

10.暖泉春涨。黄恩锡在《乾隆中卫县志》中没有详细解释其出处,从张淦的诗文中推断似乎是形容春暖时的泉水,非特指一处。诗云:

二月东风入塞城,冻凘解处涨初生。
融融一脉桃花水,点点棠阴化雨成。

又有无名氏赋诗提到“一脉”“石眼”,似乎特指一处。诗云:

一脉远通星宿海,春回塞上气初融。
青青石眼涓涓发,流出桃花洞口东。

11.黑山晴雪。黑山,俗称北山,在今中卫市东30里,自沙岭蜿蜒绵亘,起伏至县东界为石山,山石皆为黑色。盛夏常积雪,石峰横峙,与泉眼山隔河相对。有无名氏在诗中赞美了黑山晴雪素裹的景象。诗云:

翠壁丹崖指顾间,随时风物自阑珊。
六花凝素寒侵眼,徒倚危楼看玉山。

12.炭山夜照。炭山又名老君台山,在今中卫市南,山产石炭,煤层裸露,在烟筒沟梁,露头煤风化自燃不熄。至夜则光焰炳然,烧云绚霞,照水烛空,俗称“火焰山”。黄恩锡作诗云:

列炬西南焰最张,千秋遗照在遐荒。
因风每似添宵烛,经雨可曾减夜光。
隔岸分明沙有路,临流炳耀离为方。
万家石火资余烈,雾锁炊烟十里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