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州传统衣饰,你知道多少?

甘州传统衣饰,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3-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衣饰清末至民国间,官宦人家男着长袍马褂,戴礼帽,女着绣花衣裙。单色布料缝制的可在领口袖口滚边装饰,多为男性穿着。清代甘州商贩的装束对襟布衫男性穿用较多,春秋为深色,夏季为浅色。甘州人传统的裤子,不论男女、单棉都是大裆裤。甘州人穿褐衣始自元代。羊皮袄 甘州农牧民冬季最实惠的衣服即是羊皮袄。黑色羊羔宰杀剥皮,经过处理,制成衣服,穿着舒适富贵。
传统衣饰_悦读甘州·民俗

传统衣饰

清末至民国间,官宦人家男着长袍马褂,戴礼帽,女着绣花衣裙。平常人穿大襟单上衣叫大襟布衫,对襟上衣称对襟布衫。若衬里子做成夹衣,就是“夹袄子”。大襟布衫是长至膝上,遮股盖臀,两襟一大一小,小襟在右,大襟在左,大襟压在小襟上,扣子在脖子、腋下和身侧,这样在小襟上缝衣袋装钱装物保险,衣扣偏侧对前胸可起护理作用。中、老年妇女穿用较多,一般根据年龄的大小选择各色或明或暗的花布裁制。单色布料缝制的可在领口袖口滚边装饰,多为男性穿着。男的在胸前垂烟袋,女的悬“针扎扎”,年老的挂块手帕。

img39

清代甘州商贩的装束

对襟布衫男性穿用较多,春秋为深色,夏季为浅色。可在领口和衣襟边、袖口上滚色边以装饰。在“夹袄子”里装上羊毛或棉花是棉衣,冬季穿着。放牧的男子又喜欢扎系腰保暖。

甘州人传统的裤子,不论男女、单棉都是大裆裤。青色或蓝色的裤子,另配白色裤腰。裤腿很宽,男女都扎紧裤脚,呈灯笼状。

逢年过节,多穿袍子以示体面。冬季棉制,夏季单制。

img40

妇女穿的大襟袄

冬季气候寒冷,小孩子多穿装毛的无袖无领、肩头扣纽子的“囤囤子”,大人做个对开或偏开扣纽子的“棉夹夹”,穿在棉衣下面保暖。还有装饰性很强的一种裹袄,有夹的和棉的两种,一般男子穿着。前下方做成两个兜形,上面绣上图案或动物,保暖美观。

新中国成立后,衣饰已有很大变化,中山服、军便服、西服接踵而至,传统的褐衣、羊皮袄穿着很少,更显独特。

褐衣 《书经·禹贡》有:雍州土色黄,梁州土色黑,地方物产,都有织皮的记载。“织皮”即是用兽毛织成的材料。可见,早在四千多年前,西北人就发明了毛织物。《豳风·七月》也有“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记载,这里说的“褐”,也是用兽毛织成的布,即旧时甘州人普遍穿用的“褐子”。褐子是以春绵羊毛洗净后,用捻线砣捻成毛线,在织布机上织出布幅,又分“板褐”与“斜褐子”。板褐没有纹理,较僵硬。织出纹理的叫斜褐子,较之板褐稍软,一般是富裕人家穿着,平民多穿板褐。

将褐子裁制成衣服,即褐衣。保暖、耐磨,毛线遇水变紧变硬,还可挡雨。

甘州人穿褐衣始自元代。明清时期,“民以织褐为业”,“衣被毛褐”。清代戏剧家李渔在甘州居住后,于他的《闲情偶寄》中记到“近游秦塞,见其土著之民,人人衣褐”。毛褐不仅用来裁制衣服,还可染成彩色做被面。彩色褐线穗又是衣物装饰品。20世纪60年代,褐衣被棉布或纤维所取代,褐子多被农民制为装粮食的口袋。

羊皮袄 甘州农牧民冬季最实惠的衣服即是羊皮袄。毛在里,光面、本色。穿上毛长、皮厚实的羊皮袄,即使站在大风雪里也不觉寒冷,因此,甘州有句俗语:“实话说着好听哩,老羊皮袄挡风哩。”羊皮袄又有去毛的和不去毛的两种,若在外罩上布面,叫皮大衣。

富贵人家更崇尚黑色羔皮衣服。黑色羊羔宰杀剥皮,经过处理,制成衣服,穿着舒适富贵。

清代,男子均垂长辫,很少戴帽,只有为官之人戴官帽。民国时,男子多戴形似瓜皮的帽子,农人和小市民也戴毡帽。小孩则戴各种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