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风情话永宁
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的银川市永宁县,地处银川平原中部,东临滔滔黄河,西靠巍巍贺兰山,著名的西干、唐徕、汉延、惠农四大干渠由南向北纵贯全县,沃野千里,沟渠纵横,鲤鲫逐波,茂粮丰。这里的风景如诗如画,浓郁迷人的民族风情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纳家户是永宁县杨和镇一个回族聚居的自然村,是中国最典型的回乡。早在元代,纳家户为云南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子孙纳速拉丁四姓中的纳氏居住,有“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拉家村,今宁夏纳氏最盛”之说。
走进纳家户村,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围绕纳家户清真寺呈环状分布的民宅,具有鲜明的回族特色。过去纳家户大户人家的住宅很气派,分前庭、后花园、农舍三大部分。一般农户的住宅则是一排西北风格的平面屋顶土房加一个前院。回民极爱清洁,上堂屋里陈设讲究,地面青方砖铺地,正墙上挂着用阿文书写的中堂和对子,下面摆放着琴桌,桌子上摆放着大花瓶、穿衣镜、茶罐、糖罐、香炉等物件,女主人每天要擦洗数次,个个锃光瓦亮。琴桌前摆有八仙桌、太师椅。上堂屋的门背后,还设有专供洗大净用的吊罐和下水道,常沐浴是回民的生活习俗。堂屋东房炕上铺着炕毯,炕上摆放有雕花炕柜,上面放着颜色鲜艳的印花被褥、绣花枕头,干净清爽。堂屋西房隔断上放有各式瓶罐,还有房主人喜好的小古董等什物,房内有桌椅、板凳,供客人闲坐。院内种有各种花木,十分宜人。
清代史书记载:“屋上架木,衬芦席薄板,平铺黄土筑坚实,四时无大雨,不设檐沟,雪后登垒屋扫去,妇女多在屋上晒衣服杂物,夏夜在上纳凉,蓄犬屋上,见人高吠。”则是黄土高原传统回族民居结构的典型写照。
回族人心灵手巧。纳家户村七队丁耀成家传二毛皮服饰手工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一批银川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纳家户的中心是最著名的建筑———纳家户清真寺。纳家户清真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80年的历史。1987年被列入自治区一类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融阿拉伯风格和汉唐建筑艺术为一体,有礼拜大殿、邦克楼、望月楼、厢房、书房、沐浴房等几个部分组成,占地9000平方米。
礼拜殿门前有两棵国槐,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院内青松、槐树四季常绿,环境幽雅。
纳家户清真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是永宁县乃至全区回族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天到寺上礼拜的人有200多人,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到寺上礼拜的人多达3000人以上。
纳家户清真寺还负有举办宗教接班人以及传播伊斯兰教文化思想的使命。如纳家户回族礼仪、纳家户回族习俗、纳家户回族服饰、纳家户回族食俗等等。
永宁纳家户已成为银川作为“塞上回乡”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文化符号。2008年,永宁县投资2.5亿元对纳家户村进行规划建设,准备将纳家户村打造成独具民族风情的宁夏回乡第一村。
宁夏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省”,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穆斯林风情吸引着海内外宾朋。而永宁县的中华回乡文化园,是由热爱伊斯兰文化的穆斯林与有志之士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创建的一座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景区,也是国内唯一一处陈列展示中国回族文化习俗的场所。
中华回乡文化园位于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寺北侧,于2002年11月正式启动,整个园区包括基础设施部分、回族博物院、礼仪大殿、回族商贸一条街、回乡人家五大主要工程。它的建成填补了我区集中展示回族文化骨干景点的空白,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回族博物馆,是一处浓缩了中国回族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的大型民族民俗文化区。
2005年9月,文化园在承办了宁夏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后,于当年10月试开园,2006年9月底正式开园。
中华回乡文化园内建有一座回族博物馆,该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一座回族博物馆,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回”字形,让游客在漫步历史长廊的过程中,领略回族历史的源远流长和回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博物馆分为五个展厅:中国回族的历史渊源、伊斯兰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国回族的形成以及风俗习惯、回族对华夏文明史的贡献、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
2007年4月27日,西吉县兴隆镇清真南大寺的阿訇关清录来到中华回乡文化园,将自家祖辈数代珍藏的牛皮封面描金《古兰经》捐赠给了回族博物馆。据专家介绍,这是宁夏目前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一本《古兰经》。如今在中华回乡文化园五个展厅内,陈列着各类回族文明见证的文物,小到指甲盖大小的《古兰经》,大到一人多高的。郑和下西洋时专用的金钟……尤其是五号展厅内的7位宁夏回族著名人物,更是栩栩如生。
“华夏永宁纳福千家万户,朔方久安集贤五湖四海”,传扬伊斯兰文明,促进民族之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好交往,中华回族文化园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的重要见证。
宁夏中华回乡文化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