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国鼎立与汉中争夺再认识

三国鼎立与汉中争夺再认识

时间:2023-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鼎立与汉中争夺再认识[1]陈小赤众所周知,汉中在两汉三国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学者们从许多方面进行了论述。而我认为,汉中最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体现在,它在三国鼎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汉中是三国鼎立的关键。加之疫病流行等方面的原因,终于兵败赤壁。由此可见,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损失确实不大,并未伤及元气。随后,曹操再次带兵南征,讨伐张鲁,准备夺取汉中,从而进窥益州。
三国鼎立与汉中争夺再认识&;;&;;&;;&;;_汉水文化研究集刊4

三国鼎立与汉中争夺再认识[1]

陈小赤

众所周知,汉中在两汉三国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学者们从许多方面进行了论述。而我认为,汉中最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体现在,它在三国鼎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汉中是三国鼎立的关键。这一点许多人未必看得到,就连三国时期最主要的当事人,一代枭雄曹操也没能充分认识到,所以,他才把汉中当作“鸡肋”,从而两次错过统一全国的机会,也正因为如此,才最终促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赤壁战后并未完全形成均势

一般认为,曹操兵败赤壁是形成三国鼎立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赤壁之战后并未完全形成均势,相对于孙权、刘备,曹操依然占据很大的优势。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是世所公认的。曹操不仅拥有北方辽阔的地盘,而且携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的余威,迅速南下,刘琮迫于曹操的声威举州投降。曹操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这样,正如东吴长史张昭所言,曹操不仅在政治、兵力等许多方面占尽优势,而且就连东吴赖以抵抗曹操的最主要的屏障——长江天险也已与东吴共之。正因为曹操优势明显,并且之前征张绣、战吕布、败陶谦、破袁术,最终战胜了自己最大的敌人袁绍,还北征乌桓,所向披靡。一系列的胜利加之明显的优势,滋长了曹操骄傲轻敌的情绪,这种情绪从他给孙权的战书或者说恐吓信中就能明显地感觉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其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姿态尽显无遗。历史再次证明,骄兵必败。实力强大的曹操由于骄傲轻敌,导致策略失当,料事不周。加之疫病流行等方面的原因,终于兵败赤壁。

当然,赤壁之战的失败,暂时打破了曹操统一中国的梦想,也为东吴的发展、刘备的坐大提供了时机。但是,客观地讲,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赤壁之战中曹操真正的损失并不大,并未伤到“元气”,而且战后曹操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在兵力方面,虽然在赤壁的损失不小,但曹操的总体实力仍然远大于孙刘,曹操原有兵力十五六万人,合荆州水陆八万人,总计二十余万人。尽管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损失了自己的的水军战舰,但他的陆军仍然保持了相当多的数量,其精锐部队基本没有损失,只是由于水军的失败,导致曹操无法渡江登陆,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弃从赤壁一线登陆的企图。这些损失的战舰绝大多数是原荆州留下的,其水军也都是原荆州籍士兵,赤壁之战曹操的直接损失主要在此,而由于瘟疫间接损失了一些兵力,但与荆州水军相比,也不算多。

东吴在赤壁之战时能够投入战争的兵力大概有三万人,虽然战后收编了一些北方降卒,但战争中也有伤亡,所以战后基本保持原来的实力,兵力变化不大。至于刘备的兵力,可以参考《诸葛亮传》记载的诸葛亮语:“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但这个说法显然是为了在同盟者面前提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少。《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豫州观于长坂,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在当阳长坂为曹操所败后,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充其量只有几千人,加上刘琦的一万人,当时刘备的兵力可能在一万五千人左右。战后刘备夺取了荆州的一部分地盘,实力有所增强,但短时间内也不会对曹操构成太大的威胁。

从地盘上来看,从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碣石抒怀,踌躇满志,从而决定南征刘表,夺取荆州,到最后兵败赤壁。在这段时间里,曹操不仅没有损失地盘,反而占有一部分荆州土地。战后曹操拥有襄阳、樊城,确保南阳、许昌的稳定,占有部分的南郡及江夏,曹操在荆北所得的利益甚至比刘备、孙权的荆南还要多。从这一方面来说,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孙权、刘备都是赢家,真正的输家是刘表父子,曹操在赤壁所死的水军基本上都是刘表水军,曹操所收荆州新军也死了不少,大多都是前刘表部众。由此可见,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损失确实不大,并未伤及元气。所以他能够很快重整旗鼓,在两年后大破关陇诸军,实力进一步增强,当时的孙权、刘备都不可与曹操同日而语。

二、占领汉中未乘机入蜀,是曹操最大的失误

赤壁战后,曹操一方面积极屯田、戍边,加强边防,另一方面,不断巩固权力,扩大兵力。经过两年多的整肃、发展,曹操决定西征马超、韩遂等。他不辞鞍马,亲临前线,巧施离间计,大破关陇联军,关中、凉州先后归入自己辖地,解除了南向用兵的后顾之忧。随后,曹操再次带兵南征,讨伐张鲁,准备夺取汉中,从而进窥益州。可以说,这是曹操统一事业中重要的一步,此举正是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

没能尽早消灭刘备,是曹操一生的重大失误。曹操本来是有多次机会除掉刘备的。公元196年,刘备遭到吕布、袁术夹击,为吕布所败,丢了徐州,走投无路,不得已投靠曹操。当时,曹操已认识到刘备非同常人,有一天请刘备饮酒,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而且曹操厚待刘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并表备为左将军。既然已经认识到,刘备将是自己最主要的对手,以当时的情形,曹操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除掉刘备。当然,无论是出于道义,还是由于英雄相惜,曹操没有杀刘备,这也情有可原。但他最不该在与袁绍决战前的关键时刻,派刘备带兵去截击袁术,结果刘备一到徐州就杀了刺史车胄,反叛曹操。此时曹操又表现出了他英明果断的一面,力排众议,趁袁绍迟疑未发的时候,亲率大军讨伐刘备。刘备原以为曹操无暇东顾,得知曹操亲征,大惊,仓皇应战,全军覆没,妻室被曹操俘虏,关羽也被迫降曹,刘备只身逃往河北投靠袁绍。此时,曹操若继续派兵穷追,完全有可能擒杀刘备。再说,赤壁战前,曹操亲率五千精骑在当阳长坂大败刘备,刘备弃妻抛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幸好与关羽水军相遇,遂渡汉水,又得到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的接应,一起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而曹操打败刘备后,却在江陵停顿下来,他当时完全可以一鼓作气,迅速东下,彻底击败刘备,这样,仅凭东吴就很难与他抗衡。而事实是由于他的耽误,孙权、刘备得以结盟,最终导致自己兵败赤壁。

当然,如果说这些失误已无法弥补,那么,后来在汉中的决策和对汉中的取舍就成为关键。

汉中地处益州北部,入蜀要冲,巴蜀门户,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更是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蜀臣杨洪曾对诸葛亮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黄权也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可见,当时许多人对汉中的重要性已有清醒的认识。正因如此,所以当建安十九年( 214),刘备夺得益州后,曹操怕他进窥汉中,威胁关中,所以决定先对汉中下手。于是次年三月,曹操率十万大军亲征张鲁。最终张鲁出降,曹操成功占据汉中。至此,蜀中震惊,曹操对刘备又形成巨大的优势。史载,曹操攻克汉中后,“蜀中一日数十惊,守将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如果此时曹操乘机入蜀,一举拿下益州,消灭刘备,继而沿江东下,消灭东吴,也就指日可待。以当时的形势来看,这种壮举完全有可能实现。正如当时两位丞相主簿司马懿和刘晔所言,司马懿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并进一步告诫曹操:“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刘晔也对曹操说:“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他也告诫曹操:“今不取,必为后忧。”的确,当时刘备率领主力正和孙权争夺荆州,益州空虚,而且益州北部的汉中、巴郡已在曹操控制之下,门户洞开。如果此时曹操一鼓作气,攻入蜀中,那么,他统一中国的梦想将极有可能实现。但遗憾的是,机会再次从曹操身边悄悄溜走,英明一世的曹操此时却大度地认为得陇不可望蜀,从而酿成自己一生最大的失误。

三、放弃汉中意味着曹操放弃统一全国的最后机会

由于曹操急于巩固和发展自己在朝中的权利,不惜错过一个入蜀的绝佳时机,从汉中返回邺城,仅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

其实,刘备最初对汉中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汉中是巴蜀门户,刘备本该在取得益州后,乘胜北进,一举拿下汉中。但他却舍此而与孙权南争荆州三郡。当他听到“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的消息,才急于同孙权分荆州媾和,引军返回江州(今重庆),并命黄权领兵迎张鲁,但此时张鲁已经投降曹操。可以说,此后刘备君臣对汉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因而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夺取汉中,进一步保有汉中,以谋将来发展的计划。刘备以前经常为曹操所败,本来是很怕曹操的,但他并不怕曹操的部将。所以,当他得知曹操率大军北还,只留夏侯渊、张郃屯守汉中时,胆量大了许多。他的谋臣法正得知这一消息时也非常兴奋,即对刘备说:“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他认为,曹操北还是“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于是刘备抓住时机,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于建安二十三年( 218)亲率大军,进兵汉中。起初,双方互有胜负,但战争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刘备一方。此时,曹操才认识到,不仅失掉了“望蜀”的良机,就是要保住汉中,扼住益州咽喉也很不容易,因此在安排好朝中事宜后,决定再次亲自率兵击刘备。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到长安。但到长安后,由于种种原因,滞留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形势又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安二十四年正月,黄忠在定军山一战而斩夏侯渊,大败曹军。曹操闻讯,亲自率军自长安出斜谷前来征战,但刘备据险御敌,始终不与交锋。曹操攻不能克,军士死的死,逃的逃,伤亡很大。此时,曹操才意识到刘备对汉中的重视程度,感到要保住汉中已很困难。但困难归困难,以当时的实力对比,如果曹操知难而上,意志坚定,倾力争夺,还是很有希望保住汉中,并进而进窥益州的。但遗憾的是,曹操还是没有像刘备那样充分认识到汉中的重要性,而是知难而退,选择了放弃。于是,夜间出口令为“鸡肋”,并最终放弃了汉中这块他眼中的“鸡肋”,于建安二十四年五月率军撤出汉中,退回长安。从而最终放弃了由汉中入蜀,消灭刘备,进而沿江东下,消灭东吴,统一中国的最后时机。

曹操撤军北还,刘备如愿以偿夺得汉中,随后很快向西北推进到武都;东面则遣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今湖北房县),又遣养子副军中郎将刘封自汉中乘汉水而下,统领孟达军,与孟达会攻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上庸太守申耽举郡投降,从而确保汉中的安稳。遂于七月设坛场于沔阳(今陕西勉县东),自称汉中王。至此,刘备全部占有巴、蜀、汉中之地,加上荆州三郡,可说是“跨有荆益”,事业达到顶峰。而且自此以后,刘备、诸葛亮始终都把汉中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和生命线,紧紧地扼住了益州的咽喉。曹操从此则陷入了被动局面,从以前的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不仅失去谋蜀的机会,而且要保住自己的地盘都很不容易,从而使自己的统一大业难以实现,统一中国的理想只能成为梦想。

此后,历史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牢牢控制汉中的刘备完全可以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同曹操争夺天下,此消彼长,中国大地上不再是曹操一枝独秀,魏、蜀、吴三家可以真正列兵相向,相互对抗。到此,鼎足三分之势真正形成了。

还有,看似和汉中关系不大的东吴其实对汉中也很重视,当曹操攻取汉中后,不光“蜀中一日数十惊”,东吴也很震惊。孙权等人自然明白,如果曹操趁势夺取益州,那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才能痛快地答应与刘备和解,使本来剑拔弩张,兵戎相见的孙、刘两家“更寻盟好,遂分荆州”,并在不久后,孙权就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而早在建安十五年( 210),即赤壁战后的第二年,周瑜曾向孙权献计,要求允许他与孙权的堂兄弟、奋威将军孙瑜一起进兵益州、汉中,取得益州、汉中后留下孙瑜固守。自己在打下襄阳后等待时机杀向许、洛。孙瑜联合马超攻下长安。两京一定,天下可定。孙权也感觉到了,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一统天下的良机,所以他很快听从了周瑜的计策,派周瑜返回江陵,准备进军益州、汉中。只可惜周瑜不久病死,最终没有完成他夺取益州、汉中的心愿,也没能使孙权实现统一中国的梦想。假如周瑜的计策真的实现了,孙权真能统一中国,那也就不存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了。

由以上这些足以看出,曹操、刘备、孙权都很重视汉中,对汉中的争夺异常激烈,汉中的得失与归属,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注释】

[1]该文原载《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月第30卷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