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蒲池山的传说

蒲池山的传说

时间:2023-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蒲池山的传说绿水如带的白马河流域遍布白马山寨,山水相连的丹堡河流域的一些山村,也世代繁衍生息着勤劳智慧的白马人。伴随着蒲爷庙的不熄香火,蒲池村的白马人千秋万代传诵着蒲池龙王爷和咤咯爷的故事。与蒲池山对峙屹立的,是一座更加高大雄伟的山峰,当地白马人称“咤咯山”。三位山神统称咤咯山神,人们尊称为“咤咯爷”。咤咯爷比武夺魁,成为蒲池白马人的荣耀。
蒲池山的传说_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故事卷

蒲池山的传说

绿水如带的白马河流域遍布白马山寨,山水相连的丹堡河流域的一些山村,也世代繁衍生息着勤劳智慧的白马人。一条清凌凌的丹堡河流淌了千年万载,一个个居住着白马人的地方耳熟能详:蒲池山、后连山、木楼山、月牙、白古渡、张家坪、古道坪、古坪沟、雕楼……

源远流长的丹堡河流域,每一个有白马人居住的山寨,都流传着一些美丽动人的传说。这里潺潺的山泉吟唱着白马人拓荒的历史,述说着白马人走过的沧桑岁月。

丹堡河畔逶迤绵延的秀峰翠岭中,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蒲池山,半山坡上有个绿树掩映的小山村——蒲池村,就是一个白马山寨。在蒲池山巍巍山巅,建有一座山神庙——蒲爷庙,傲然屹立,松柏掩映。神庙里,当地白马人供奉着蒲池龙王爷和咤咯爷等众位神灵,千百年来一直香火不绝。

伴随着蒲爷庙的不熄香火,蒲池村的白马人千秋万代传诵着蒲池龙王爷和咤咯爷的故事。

咤咯爷的故事

(一)

拔地而起的蒲池山,位居丹堡河群山峻岭的中央,一山独起,众山拥立。与蒲池山对峙屹立的,是一座更加高大雄伟的山峰,当地白马人称“咤咯山”。咤咯山有三位山神:刀路咤咯、咤路咤咯、咤咯土主。三位山神统称咤咯山神,人们尊称为“咤咯爷”。

咤咯爷他有一匹心爱的白马,白得就像一朵白云,浑身上下无一根杂毛,纵横驰骋崇山峻岭如履平地,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咤咯爷无论到哪里,都骑着心爱的白马,驰骋于崇山峻岭,遍游名山大川,饱览四海风光,普降吉祥花雨,铲除人间不平。翻过高高的咤咯山,山后有一大片芳草茵茵的草坡,草坡上耸立着一块四五米高的方形石柱,那是咤咯爷巡山歇息拴马的地方,称为“拴马桩”,此柱又是当年女娲补天的顶天柱。

咤咯爷法力无边,不仅叱咤风云、呼风唤雨,还能点石成金。咤咯爷常与各路神仙聚集,切磋法术,比试武艺。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集各路神灵比武,并亲自仲裁。阴平之地的各路神仙聚集一堂,各显身手。经过几个回合的比试,纷纷败下阵来,最后仅剩咤咯爷和精各溜山神两位神仙,他们要一决雌雄。

第一个回合的比试开始了,两位神仙均使出全身本领。

咤咯爷擅长呼风唤雨。只见他将手中的鹅毛扇一挥,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雷鸣电闪,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眨眼间河水横流,一泻千里,滚滚向东流去。风平浪静的万顷东海,顿时巨浪汹涌,把一艘艘小船托上浪尖,抛上云天,眨眼又重重地摔下波谷。正当众神仙看得目瞪口呆之时,咤咯爷又将手中的鹅毛扇一挥,霎时风停雨住,天边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引得众神仙一片喝彩。

轮到精各溜山神施展法力了。他擅长骑射,翻身跃上枣红马,跃马扬鞭,弯弓搭箭,嗖嗖嗖,一排弓箭射向天空,天上的一群大雁纷纷扬扬坠地。正当众位宗神齐声喝彩时,精各溜山神又弯弓搭箭,嗖嗖嗖,一排箭矢又朝天空射出,射落了天边的几朵白云。白云飘落在地上,变成了一片银色的沙滩,银色的沙滩上,一群飞鸟在欢唱。

第一个回合,咤咯爷和精各溜山神的法力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又开始了第二个回合的比试。

这一次,咤咯爷伸手朝山上一指,口中念念有词,山坡上的石头顿时全都变成了金疙瘩,在太阳照耀下金光灿灿。咤咯爷再用手一指,一块块金石头全都开了,从里面飞出了一对对金凤凰、金鸭儿。咤咯爷又一指,金凤凰、金鸭儿下了一个个金蛋,眨眼间金蛋里又飞出了一只只小金凤凰和小金鸭儿。咤咯爷的点石成金之术,令众位宗神看得眼花缭乱。

轮到精各溜山神出手了。他发挥臂力过人的优势,只见他胳膊朝山林里猛然一挥,那些参天大树纷纷连根拔起升到天空。精各溜山神念了几声咒语,那些升空的树木变成一只只苍鹰,争先恐后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精各溜山神胳膊再一挥,那些苍鹰飞向茫茫大森林,眨眼间又腾空而起。只见每只苍鹰的脊背上都驮着一只动物,有是老虎,有的是黑熊,有的是猴子,在天空中展翅翱翔。

第二个回合,咤咯爷和精各溜山神法力各有高招,又开始了第三个回合的比试。

咤咯爷站在咤咯山上,仰天“噢噢噢”高吼三声,只见河水倒流而去。精各溜山神依天拔剑,劈山填壑,将倒流的河水聚水成湖,成为高峡平湖。咤咯爷又“噢噢噢”高吼三声,平湖大坝轰然溃塌,河水依然长流不息,奔腾倒流。精各溜山神口中念念有词,一阵咒语过后,倒流的河水又改为顺流。咤咯爷再一次“噢噢噢”高吼三声,河水像一根水注射向天空,就像喷泉一样,洒下万朵银花。精各溜山神手托一个钵,朝空中一扔,“喷泉”的水全都收进了钵中……

第三个回合,咤咯爷和精各溜山神你来我往,法力依然不分高下,又开始了最后一个回合比试,决一胜负。

这一回合,精各溜山神一马当先,首先出手,使出绝招。只见他,站在高高的精各溜山顶上,依天拔箭,拉开一张满弓,然后使出浑身力气,一箭射出,竟然射出了数百里之遥,箭头不偏分毫,射在了咤咯山的山顶。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咤咯山的山顶崩塌,被射出一个大壑口,面积有两三亩大。

面对精各溜山神咄咄逼人的法力,咤咯爷不甘示弱,他后发制人。只见他顺手操起一根火头(燃着的木柴),朝着精各溜山的方向扔去。那火头也飞越了数百里之遥,不偏不斜落在了精各溜山的山顶上,将森林点燃。森林顿时燃起熊熊大火,烈焰滚滚,火光冲天。大火整整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将精各溜山烧得寸草皆无、岩石裸露,远远望去成了一座光溜溜的高山,屹立在蓝天白云之下,与四周莽莽苍苍的群山峻岭形成鲜明对比。奇妙之处不仅于此,一场大火过后,精各溜山增高到两倍多,成了方圆数百里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那座精各溜山,后来人们又称为“金子山”,每当夕阳西下时,山顶上奔跑着金马金羊。但苦于绝壁无路。

各路神仙法力比试结果,最终咤咯爷的法力略高一筹,无可争辩大获全胜,受到各路神仙的一致推崇和赞美。

咤咯爷比武夺魁,成为蒲池白马人的荣耀。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庆贺,跳起原始古朴的面具舞、火圈舞,唱起悠扬动听的《敬神歌》,献给他们最崇拜的咤咯山神:

小依高尼哟——

世上再高高不过雄伟的山岭,

世上再长长不过奔腾的河流,

世上再险险不过悬崖绝壁,

世上再深深不过狭长的山沟。

世上再能能不过白马人的咤咯山神,

咤咯山神的本领在各路神仙中力拔头筹。

咤咯山神能调遣风云雷电呼风唤雨,

咤咯山神能把漆黑的黑夜变成白昼,

咤咯山神能呼出夜空皎洁月亮,

咤咯山神能唤出满天灿烂星斗,

咤咯山神能点石成金、移山倒海,

咤咯山神能为山川大地带来一片锦绣……

(二)

蒲池山的山前岭后,有着大片的良田,世代养育着蒲池山寨的白马人。有一年持续大旱,火辣辣的太阳眼看把地里禾苗晒得发蔫枯萎,天空却没有一点下雨的预兆。蒲池山寨的白马人焦急万分:如果老天爷再不下雨,地里的禾苗就会枯死,颗粒无收,白马人便要遭受饥荒之灾。大伙儿都眼睁睁地望着寨子里的白马头人,盼望头人赶快想个办法,解除旱情。白马头人却只能仰天长叹,一筹莫展。就在这天晚上,白马头人梦见咤咯爷让他带领众乡亲到咤咯山祈雨,便能唤来甘霖,解除旱情。

第二天,白马头人把咤咯爷的托梦向乡亲们一说,大伙脸上的愁云顿时一扫而光,决定按照咤咯爷的托梦——去咤咯山求神祈雨。白马头人挑选出寨子里最强壮的男青年,率领大伙向村对面的咤咯山进发。咤咯山山高峰险,怪石嶙峋,无路可行,祈雨的白马人只能攀葛藤而上。一路上,他们擂响羊皮鼓,敲响铜锣,点燃三眼铳,“通——通——通”的响声惊天动地。祈雨队伍一边行进,还一边齐声呼喊“噢噢噢——”喊声震天动地,在山谷久久不绝。

祈雨队伍经过艰难跋涉,登上高高的咤咯山顶,来到被精各溜山神用箭射出的壑口上,齐刷刷地跪拜在地。这时,白马头人点燃香烛,口中念念有词,众人一起向咤咯爷祈祷,盼望驱散旱魔,普降甘霖。一会儿,山神附在了一位祈雨的白马人身上,他狂舞乱跳……

地上的香火还在燃烧缭绕,祈祷声还在耳畔回荡,天象却骤然巨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眨眼间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下起了倾盆大雨,持续了好一阵子。待雨过天晴,碧空如洗,山色清新,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边。蒲池山寨祈雨的白马人,高高兴兴地下山回到山寨,夜里又是一场夜雨。旱情彻底解除了,地里庄稼得救了。紧接着,又是几场喜雨,漫山遍野的庄稼绿油油一片。秋天,蒲池山寨五谷上场,家家户户粮满屯。白马人唱起了心中的酒歌,感谢咤咯山神为山寨带来五谷丰登:

小依高尼哟——

咤咯山神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咤咯山神是一个白马人崇拜的山神,

咤咯山神是一个善良吉祥的山神,

咤咯山神是一位造福百姓的山神,

咤咯山神驱走害人的鬼怪和邪恶,

咤咯山神保佑着白马山寨的百姓。

咤咯山神保佑白马山寨家家吉祥如意,

咤咯山神保佑白马山寨四季安宁太平,

咤咯山神保佑白马山寨年年六畜兴旺,

咤咯山神保佑白马山寨岁岁五谷丰登,

咤咯山神唤来春天草坡上百花开放,

咤咯山神让家家户户响起笑语欢声。

从此以后,蒲池山的白马人每当遭遇到天旱时,便到咤咯山顶那个壑口的地方求神祈雨,每次都很灵验,呼风有风,唤雨有雨。久而久之,蒲池山白马人便把精各溜山神射的那个壑口称作“祈雨坪”,成了白马人求神祈雨的圣地。

白马人崇拜日月水火、山石树木等自然神灵,咤咯爷成了蒲池白马人信奉的山神。每逢过年过节,亲朋相聚,祭祀神灵,他们都要唱起《敬神歌》,赞美心中的咤咯山神:

小依高尼哟——

天上最美丽的是什么?

天上最美丽的是一朵朵白云,

浩白如银哟晶亮如玉,

飘在蓝天飘过了山岭。

天上最好看的是什么?

天上最好看的是彩虹,

虹桥飞架哟好像弯弓,

飞架在南北的两座山岭。

白天最明亮是什么?

白天最明亮的是天上的太阳,

照亮了天哟照亮了地,

照亮了东西南北中。

晚上最明亮的是什么?

晚上最明亮的是夜空月亮和星星,

月儿明哟亮晶晶,

万颗星星万盏灯。

世上最神圣的是什么?

世上最神圣的是咤咯山神,

咤咯山神显神灵,

咤咯山神保佑白马人。

咤咯山古木参天,除茂密的松林外,还有成片的杜鹃林。每年五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开放,红杜鹃像朝霞,白杜鹃像白云,把春夏之交的咤咯山装点得分外妖娆。咤咯山的杜鹃树千万棵,其中有一棵最著名的杜鹃树,长得格外高大茂盛,杜鹃花儿也开得格外艳丽,但树干却有些歪斜,蒲池白马人称为“歪脖子杜鹃树”,俗称“石浪树”、“大蓝荆花”,是咤咯爷亲手栽种的,已有千年树龄。每年花开之日,正是蒲池白马人忙种之时,点种完玉米,人们三五相邀,攀上高高的咤咯山,游山观赏杜鹃,每次都要来到歪脖子杜鹃树前,祭奠咤咯老爷,尽兴赏花观景,迟迟不归,流连忘返。

咤咯爷保佑着蒲池山的白马人,年年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岁岁村泰民安、吉祥如意。蒲池山的白马人为了感恩咤咯爷,以上好木料为原料,雕刻了一个咤咯爷的木身,挂在咤咯山的那棵歪脖子杜鹃树上,千百年来瞻仰供奉,顶礼膜拜。

蒲池龙王的故事

相传明朝年间,文县丹堡河流域匪盗成患,危害黎民百姓,涂炭无辜生灵,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匪盗危害,蒲池山寨的白马人无可奈何,只能用凄婉的歌声抒发心中的怨恨和悲愤:

天上滚滚的乌云来了,

天上闪闪的雷电来了,

天上的暴雨驾着狂风来了,

摧残了大森林中多少棵树木,

还有山坡上一片片碧绿的野草。

可恨的土匪强盗来了,

白马山寨的人遭殃了,

圈里的牛羊被牵走了,

地里的庄稼被抢走了

一座座茅草房被焚烧。

匪盗烧杀掠夺太可恶,

有谁来为我们把仇报?

白马人望穿无垠星空,

白马人望断长天秋水,

神灵啊,快把那些恶魔斩尽除掉……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陈述丹堡河流域匪盗猖獗肆虐,请求朝廷剿灭匪盗的奏章呈送到京城,震惊了朝野。朝廷得知匪盗肆无忌惮地危害百姓的情况后,立即派遣一位姓蒲的禁军教头,任命为将军,率领数百精兵,前往丹堡河流域剿灭匪盗。

蒲将军忠心耿耿,不辱使命,率领士兵在丹堡河流域与匪盗浴血奋战,以求保一方平安,兴一方百姓,固一方疆土。蒲将军凭着熟悉兵法、英勇善战,在丹堡河流域长驱直入,旗开得胜,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将昔日不可一世的匪盗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窜。

丹堡河流域的白马人和汉家人,长期以来深受匪盗危害之苦,如今蒲将军肩负朝廷使命,顺应民心民意,剿灭匪盗,护寨安民,受到大家拥戴。

白马人将一坛坛咂杆酒,一头头大肥猪,还有鸡羊等,送到蒲将军的军营中,犒劳众将士。

军民联欢,共庆胜利。白马人为蒲将军打胜仗而庆贺欢呼,载歌载舞,高声唱起了《凯旋歌》:

风儿一吹,

满天的滚滚乌云散尽了。

乌云散尽了,

光芒万丈的太阳出来了。

蒲将军来了,

把雷轰天杀的匪盗打败了。

匪盗打败了,

白马人家男女老少笑开了。

白马人笑了,

再也不怕匪盗来掠夺骚扰。

白马人笑了,

太平吉祥的日子快要来到了。

举起飘香的青稞美酒,

每一碗酒都献给杀敌的英豪。

请喝一碗甘甜的青稞美酒,

愿蒲将军天天都有打胜仗的捷报……

凯旋的欢呼声还在耳畔回荡,祝捷的美酒还在痛饮,蒲将军剿灭匪盗的战事却急转直下。丹堡河流域的匪盗不甘心失败,将四面八方的乌合之众纠集一起,重振旗鼓,杀气腾腾地卷土重来。匪盗们仗着熟悉地势、人多势众的优势,与蒲将军的队伍展开殊死决战。

身经百战的蒲将军临危不惧,率领众将士英勇杀敌,无奈寡不敌众,被兵力超过他们数倍的匪盗团团围困在蒲池山顶。猖狂的匪盗不可一世,一次次向蒲池山顶发起攻击。蒲将军率领士兵凭着天险死守,将士们发出铮铮誓言:“宁可浴血战场,不可丢失山寨!”蒲将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率领将士打退了匪盗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阵地上,匪盗横尸遍野,蒲将军的部队也遭受重创,不少士兵血洒战场。

猖狂的匪盗见久攻不下蒲池山,便采取以守为攻的战略,封锁了山上的大大小小所有道路,妄图断绝蒲将军部队的粮草来源,将他们活活困死在山上,不战自亡。

蒲将军面临困境,不屈不挠,在蒲池山顶上安营扎寨,刀耕火种,垦荒种地,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蒲池山顶有一个硕大的水池,四季水位不降,池水清澈,甘甜可口,不仅可以作为众将士做饭饮水之用,还可以用来灌溉良田。

匪盗为了困死驻扎在蒲池山顶的蒲家军将士,除了封锁上山的道路外,还对蒲池村的白马人下了最后通牒:不准白马人与山上的蒲将军来往,更不准为他们提供粮草等援助,违令者格杀勿论。

白马人自古以来就有侠肝义胆、英勇无畏的豪气。他们感恩蒲将军为民除害,感恩蒲将军对百姓秋毫无犯、情同手足,如今蒲将军的数百将士身陷困境,岂能袖手旁观?蒲池山寨的白马头人一声令下,召集起全山寨的所有青壮年,冒死为山顶蒲将军的将士提供援助。

蒲将军的将士在山上垦荒种地缺少籽种,蒲池白马人拼死将一袋袋青稞、玉米、荞麦等种子和生活用粮送上山。一条条山道被匪盗封锁得严严实实,他们便避开山道,另辟小路,攀葛藤而上,将籽种和粮食送到了蒲将军将士手中。

将士们垦荒种地,缺少锄头等劳动工具。蒲池村的铁匠趁着星光偷偷上山,垒起铁匠炉,昼夜炉火不熄,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为将士们打造刀斧锄镰等各种农具。

蒲池山顶没有磨房,粮食无法磨成面粉。将士们无奈,只好炒粮食吃。蒲池村的石匠冒险上山,昼夜不停地锻打石磨,打出了几扇石磨。将士们用手磨把粮食磨成面粉,解决了难题。

蒲将军屯兵垦荒开展生产,将士们用汗水换来了金秋的丰收。金秋时节,青稞熟了,玉米熟了,荞麦熟了,五谷丰登了,军营里大屯小屯都装满了丰收的粮食。匪盗妄图困死蒲将军将士的企图,终归化成了泡影。这一年,蒲池村的收成不太好,白马人面临饥荒。蒲将军得知后,把将士们打下的粮食拿出了一部分,亲自率领士兵,夜半三更将粮食送到了蒲池山寨,使山白马人免遭饥荒。

白马人感恩蒲将军,唱起酒歌,抒发情怀:

一斗斗青稞,一片片情谊,

每一颗青稞都满含深情厚谊。

一斗斗玉米,一片片情谊,

每一颗玉米都满含深情厚谊。

一斗斗荞麦,一片片情谊,

每一颗荞麦都满含深情厚谊。

一斗斗豌豆,一片片情谊。

每一颗豌豆都满含深情厚谊。

蒲将军啊,

你深深地爱着我们白马人,

白马人也把你当成亲人,

愿与你患难与共、风雨同行。

你说上山,我们敢打老虎,

你说下海,我们敢擒蛟龙。

军民携手并肩杀豺狼,

白马人个个都是好汉英雄。

蒲池山旁有一个名叫“小石湾”的村寨,过去不种荞麦。蒲将军将士种的荞麦喜获丰收,荞麦籽或被风吹下山,或被山水冲下山,小石湾竟然长出了旺盛的荞麦。从此,荞麦成了小石湾村主要播种的粮食作物。

秋天悄然离去,凛冽的隆冬降临人间。海拔2000米的蒲池山顶,溯风呼号,飞雪狂舞,天寒地冻。蒲将军的将士大多来自南方,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寒冷的冬天,一个个饱受饥寒之苦。冰天雪地,天寒地冻,似乎要把将士们推向死亡的深渊。蒲池山寨的白马人冲破匪盗的封锁,从后山登上山顶,教会将士们砍柴烧炭。熊熊的炭火燃起来了,驱散了冬天的严寒,众将士安全越冬,迎来了又一个明媚春天。

夏天来到了,一场瘟疫在蒲池山上蒲将军的将士中蔓延,眼看着士兵们一个个倒下,数百将士将面临灭顶之灾。蒲池山寨的白马土医生闻讯,上山采集草药,熬成药汤,让众将士人人饮用,终于控制了瘟疫的蔓延,众将士一个个康复。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蒲池白马人援助山上蒲将军将士的事,被匪盗获悉,他们对白马人恨之入骨,妄图置于死地而后快。一天深夜,夜色如漆,伸手不见五指,在匪盗首领的部署下,几名匪盗乘白马人熟睡之际,偷偷摸摸地溜进蒲池山寨,妄想纵火焚烧山寨,让白马人葬身火海。

千钧一发之际,白马人从梦中惊醒,众人齐心协力,扑火救寨。山上蒲将军的哨兵,望见蒲池山寨起火,立即禀告蒲将军。蒲将军亲自率领众将士下山,与封锁道路的匪盗顽强拼搏,终于杀开了一条血路,与白马山寨的父老乡亲一起,将大火扑灭。蒲池山寨保住了,蒲将军却在与匪盗搏斗和救火中损失了十几个士兵。

事到如今,蒲池山寨的白马人不能在寨子里居住了,若不离开山寨,必将招来杀身之祸,定会被穷凶极恶的匪盗斩尽杀绝。蒲将军不忍心让无辜百姓落入虎口,再三劝说蒲池白马人上山,对他们说:有将士在,就有白马人在。

蒲池白马人心中也亮清,眼前的活路只有一条——上山!就要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白马山寨了,穷家难舍啊,白马人依依不舍,唱起了心中的歌:

草挪一步死,

人挪一步活。

我们不能坐着等死对头,

我们不能束手被擒,

我们要快快乐乐地活在世上,

我们要天长地久地永远高歌。

脚下自有通天路,

山的路才是一条生路。

再看一眼祖先留下的白马山寨,

再瞅一瞅山寨的座座木屋,

再瞧一瞧汗水开垦的块块田园,

再摸一摸亲手栽下的大槐树,

让我们夜夜在梦中相见,

我们定能摆脱逆境走上坦途。

蒲池白马人被匪盗逼上山梁上,在蒲将军将士的掩护下,扶老携幼,连夜上了山。

白马人刚刚撤走,匪盗再次闯进蒲池山,一把火将山寨烧毁。

白马人唏嘘不已,幸亏蒲将军有远见,掩护白马人连夜撤走。不然的话,全村父老乡亲将葬身火海,必死无疑。

蒲将军的将士和蒲池白马人,同甘苦,共患难,与匪盗周旋抗争。

匪盗将蒲将军的将士围困在蒲池山顶,整整围困了三年,攻打了三年,终不能破。

在一年又一年的坚守和战斗中,蒲将军的将士,或在战场上阵亡,或因疾病而终,数量越来越少,而朝廷援兵久久不至,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蒲将军常常夜不能寐,望着满天星斗,思考如何完成朝廷使命,扭转战机,剿灭匪盗。蒲将军视死如归,愁断白发三千丈,终究无回天之力,战机无法扭转。

在死守蒲池山的第三个年头快要结束之时,匪盗向蒲池山发起了全面总攻,高呼狂叫妄图让蒲将军的将士缴械投降。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蒲将军宁死不屈,宁可战死,决不投降!蒲将军心想,将士可以与阵地共存亡,但决不能让蒲池白马人遭受涂炭。要想保存山上的白马人,唯一的办法是将士们用牺牲掩护白马人从后山撤退。

蒲将军向白马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白马人讲义气,不愿苟且偷生,生死关头愿与蒲将军的将士同仇敌忾、共同杀敌,生是蒲池山人,死作蒲池山鬼。

白马人的义气,惊天地,泣鬼神。

蒲将军见白马人如此义气,不禁潸然泪下,含泪劝说白马人赶快乘着夜色突围下山,找条生路。

白马人誓死不愿下山,愿与将士同生死。

无奈之下,蒲将军猛然跪倒在地,面对白马人三叩首,发出肺腑之言:

“白马山寨的父老乡亲们,朝廷令我剿灭匪盗。恨我力单无才,无力消灭匪患,有辱朝廷使命,辜负百姓期望。事到如今,危在旦夕,岂能再让百姓遭受涂炭之灾。若如此,即使黄泉之下,我也无颜见列祖列宗,愧对父老乡亲……”

蒲池白马人见蒲将军长跪不起,声泪俱下,只有从命。

白马人与众将士饮酒壮别。白马人泪洒长天,悲歌恸地:

满山的大树啊,

你快化着一根根梭镖,

刺向山下匪盗的心脏。

长天的闪电啊,

你快化着一把把利剑,

斩尽山下万恶的匪盗。

蒲将军啊,

白马人为你祈祷,

愿天神保佑你的将士,

愿山神保佑你的将士,

愿河神保佑你的将士,

愿各路神仙都保佑你打胜仗。

我们煮好一坛坛青稞美酒,

我们宰杀一头头牛羊,

我们要为蒲将军打胜仗祝贺。

我们要用匪盗的头颅,

祭奠阵亡的将士。

我们昼夜不睡觉,

等待着蒲将军打胜仗的喜讯……

白马人与蒲将军的众将士话别,刚毅的白马人大放悲声。趁着黑夜,蒲将军率领众将士舍生忘死,掩护白马人突围。谁知,匪盗早有防备,突围的每一条道路都被团团封死。

这是最后的一搏,这是生死之战,蒲将军愿用将士的生命换来白马人的生存。蒲将军率领众将士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终于杀开了一条血路。

白马人安全突围了,蒲将军的队伍却损失大半。

第二天,猖狂的匪盗纠集所有兵力,向蒲池山顶发起了总攻。

蒲将军率领仅剩的不足百名残兵,与匪盗决一死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阵地上一派刀光剑影,血肉飞溅。

蒲将军的部队终因寡不敌众,一块块阵地失守。蒲池山终究被匪盗攻破,蒲将军宁死不屈,与蜂拥而来的匪盗展开肉搏,不幸阵亡。众将士血洒战场,战斗到最后,直到全军覆没。

一场可歌可泣的剿除匪盗的壮举,就这样以惨烈的方式告终。然而,白马人与蒲将军的将士在患难中结下的生死情谊,却永世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蒲池山寨的白马人感恩蒲将军,感恩他为民剿灭匪盗,感恩他誓死保护白马人,将他点化为神。白马人含泪,收拾漫山遍野众壮士的尸体,葬于蒲池山顶。他们还在山顶上修起了一座山神庙——蒲爷庙,门槛上刻着“佑四邻风调雨顺,镇山岗豺狼远遁”的楹联。正殿里,供奉着蒲池龙王爷和咤咯爷及其他各位神灵,至今终年香火不断。

因蒲将军屯兵的山上有一个大水池,为了千秋万代纪念蒲将军,白马人便把那个池子称为“蒲池”,把村寨的名称也改为“蒲池”,山名也以“蒲池”命名。

(何松柏讲述,刘启舒采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