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的准备
辩论赛是许多人喜爱的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然而,不少年轻人,虽参赛热情很高,却由于缺乏一定的辩论赛知识,或赛前不懂如何正确准备,或赛中不得要领,初次上阵便遭受挫折。因此,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辩论赛的基本入门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那么,初次参加辩论赛的参赛队员在赛前该做好哪些准备 呢?主要有四项:认识准备、核对准备、立论准备和试辩准备。
1.认识准备
所谓认识准备,是指参赛队员在赛前对“辩论赛”的性质和特点要有所认识。我们知道属于口头辩论的大致有三类:一是专门场合下进行的有特定议题的辩论,如谈判辩论、法庭辩论;二是由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矛盾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争辩,如邻里争辩、同事间争辩、上下级争辩;三是各种形式的辩论赛。
前两种辩论,辩论双方各自有明确的立场和主张,辩论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或争取第三者支持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自己也有被对方说服或做出妥协的心理准备。
辩论赛则不同,辩论赛是一种作为比赛项目来进行的模拟辩论,就是辩论演习。这种辩论往往不问辩论者本人的立场和主张,而侧重于双方的辩论技巧的比赛。比赛双方都不准备说服对方或被对方说服,而以驳倒对方、争取评委的裁决和听众的反响来击败对方。
因此,这种比赛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辩论的题目、辩论的程序、发言的时间等,都是由辩论赛的组织者所决定,参赛者必须按规定进行辩论,不能随意改变;二是比赛胜负标准,包括立论、材料、辞令、风度以及应变技巧等综合因素,胜负由评委根据标准及主观印象进行裁定;三是辩论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初赛者了解了辩论赛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就不会在比赛中,在思想和方法上与日常争辩相混淆。
2.核对准备
辩论赛是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比赛项目,目前虽有“国际雄辩赛”这样大型的辩论赛,但还没有统一的比赛规则。事实上,辩论赛的规模有大有小,层次有高有低,各主办单位的具体要求也会因时因地而不尽相同,所以辩论赛的规则也很难趋于统一。
既然目前辩论赛的规则难于统一,这就要求参赛者在接到比赛通知后,不能立即简单地按照通知上的要求去准备,更不能想当然去准备,而应设法主动地找主办单位,仔细核对一下通知上各项比赛规定和要求是否属实无误,包括辩题的确切的文字、正反方所属、辩论程序细则,各位队员的分工和允许发言时间等,这既是为了确保本方准备辩词时无误,又是为了防止主办单位的工作上有可能失误。一些主办单位本身也是初次主办辩论赛,由于缺乏经验,难免出现疏忽,包括通知传递时的差错,这就要求参赛者每次都要主动认真地核对有关比赛事宜,以使比赛获胜取得起码保证。
3.立论准备
辩题被明确无误地确认后,参赛队员就可以根据辩题,共同商量,研究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该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于进攻,能攻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于防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能不能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是一次辩论赛准备的成败关键。
为了要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首先要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也就是要对辩题字面上的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说的“破题”。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因为一般的辩论赛,双方都会抓住辩题中的某个词语解释入手,开始辩论,有时会出现整个辩论赛始终围绕这种解释来进行。
因此,尽量设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对辩题做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界定,以获得大多数听众的“公认”,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立论准备包括三个步骤:审题—确立总的具体论点—设计相配的战略战术。应该说,这三个步骤是整个辩论赛准备的灵魂,初学者在这个准备阶段应寻找一些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一定实际辩论能力的人请教一下。
此外,不应把立论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阶段,而应在以后的辩词撰写和试辩过程中,随时要审视先前的审题、总论点及战略战术设计有无不慎之处,以便及时修正。在立论准备妥当后,各辩手便可分头撰写自己分工的辩词。
4.试辩准备
如同其他比赛一样,辩论队要想在正式比赛中获胜,一定要在正式比赛前,搞一次尝试性的比赛,以检验自己的赛前准备是否经得起实际的考验。
为了达到检验的效果,试辩条件和气氛要尽量搞得逼真些,这就需要在正式参赛队员进入准备阶段的同时,应有一支与之实力相当的假设“对方”也进入准备阶段,并且双方都应处于“保密”状态。不过,为了增加正式队员的一些难度,正式队员应故意泄露些立论方面的要点,来吸引“假设对方”做有针对性的进攻准备,用之在试辩中检验参赛一方的立论和战略战术是否能奏效。
试辩的另一个意图,是让参赛队员进入角色。前面已经说过,辩论赛的最大特点就是辩题观点不一定与辩论者本人最初的观点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员本身的性格与剧中人的性格不一致一样,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进入角色。
辩论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有理论上的正面交锋,还有辩论风度、情态等方面的表演,通过试辩往往能促使参赛队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辩题观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现出理直气壮、慷慨激昂、义正词严而又通情达理地 维护真理的样子。对于初赛者来说,试辩还可以先锻炼一下上场的胆量,培养一下临场的经验。
试辩一般宜在正式比赛前一两天举行,这类似于赛前的热身赛,使参赛队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试辩的程序应严格按照正式比赛的程序进行。不过,不管正式比赛是否设有赛后听众提问,试辩赛一定要有听众提问。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管假设的对方准备得如何充分,总比不上众多听众的眼亮耳明,参赛队员在试辩中完整地亮出主要观点和战略战术,“假设对方”可能没有一下子找到“破的”的方法,听众赛后提问揭短则可弥补“假设对方”论战之不得力。
试辩结束后,参赛队员应与假设对方迅速共同进行总结,对原先准备的辩词和辩论技巧作相应的调整、修正和补充,这样赛前所有的准备便完备了。
孙子曰:“上兵伐谋”,高水平的辩论赛首先是辩论双方在辩论思路与立场上的较量。对于一个已经确定下来的命题,如果能找到一个最佳的思路,确立好自己的立场,那么就能为整个辩论的胜利奠定基础。在辩论赛中,辩论命题一般可分为价值命题、事实命题和政策命题三种。
(1)价值命题。一般是讨论某件事的利弊,如“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这类命题要求辩论员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辩题的背景知识有通盘、深入的了解。
(2)事实命题。一般是讨论某件事是否真实,如“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这类命题注重举例实证,要求辩论者掌握大量材料。
(3)政策命题。一般是讨论某事该不该做,如“亚太区国家应该成立经济联盟”。它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需逻辑推理,又应有大量材料佐证,所以辩论比赛中政策命题较为常见。对辩论命题分类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和语法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立场。在确定思路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知己知彼。对一个辩题,围绕正、反方立场,可以有多种理解。
这时候就不仅要找出自己论证辩题的各种思路,而且还要找出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思路,尽可能地把双方可能的思路都逐一考虑,并找出应付之策,这样对已对彼都心中有数,就为我方确立适当的立场找到了根据。
确立立场就是针对对方可能出现的思路,在我方可以选择的各种思路中,找出对本方观点论证最有利、例证材料最丰富的思路。
确立立场的基本原则
1.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对方命题
确立立场不仅只确立我方对辩题的理解,还须确定对方对辩题的理解,也就是,必须明确指出对方应该论证的内容。尽可能扩大我方立论范围,从而给我方留下较大的周旋余地。其主要方法有两种:
(1)对辩题中的主要概念作限制性解释。如在南大队对台大队“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辩论中,正方南大队一辩开头就指出:“人类和平共处”“是和战争相对而言”,消除了战争,也就实现了人类和平共处。这样,就把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排除在外,为本方以后论述打下了较好基础。
(2)对辩题加条件。如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北大队对香港中文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北大队是反方,正方香港中文大学队举出许多例子,论证许多国家由于具备某些条件,发展旅游业获得了成功。
北大队马上指出,正方的立场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所以中文大学队跑题了。这实际上,是要正方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发展旅游业都利大于弊,当然使正方无从论证,陷入被动。
2.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
其主要方法是“高立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笔糊涂账”;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出: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确立立场时,还应该注意的是:立意要新奇,要能够“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从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往往会收到很好的场上效果。
同时,对手对此准备不足,也会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当然不能故作惊人之语,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