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就是演讲者为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即为了说明演讲主题,所选取的论据及事实。一篇演讲稿,不论选择了什么题材,确定了什么主题,材料的充分可靠和典型程度,都是衡量其质量优劣的尺度之一。
一、演讲材料的收集
收集材料主要有这样三个途径:
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直接材料。演讲者在日常生活、工作、教学、学习等等各种社会活动中亲身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得来的材料,叫直接材料,这是最重要的材料来源。社会实践是我们获取直接材料的源泉。演讲时选择的生活事例一定要切合话题,有一定的典型性,新鲜生动。在运用时,既不要把重大事件说得随随便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
从书本或各种媒体中获得间接材料。演讲者从报刊、书籍、文献、广播、电视、互联网上所得到的材料叫做间接材料,也叫第二手材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种知识都从亲身体验中得来,间接材料的收集是我们占有材料的重要手段。
分析研究选择材料。这是演讲者在获取大量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分析、研究所得到的新材料,是一个演讲者智慧的成果。
演讲实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谈论的话题、内容往往要涉及各种知识领域。一次成功的演讲,常常需要调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政治、经济、人文、地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等。那么,只有准备充足的有关知识材料或理论材料,才有可能将演讲推向深入,不然,就只能在门外徘徊,甚至失败。古代的天才演讲家苏秦,第一次游说诸侯,由于知识贫乏,遭受惨痛挫折。这可谓是前车之鉴。
二、演讲材料的选用
如果说收集材料是“多多益善”的话,那么,选择材料则是“兵不在多而贵在精”。畅销书《内在》的作者约翰·甘德这样说:“我总是搜集十倍于我要使用的材料,有时甚至达到百倍。”他说的正是准备演讲的方法。
有一回,他的行动尤其印证了他的话。1956年,他准备着手写一连串有关精神病院的文章。为此,他前往各地的医院,与院长、护理者和病患者分别谈话。他沿着走道,从这栋建筑至那栋建筑,日复一日,走了数不清的路,也记了许多笔记。在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政府与各州的报告、私立医院的报告、委员会成沓的统计资料。这些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及他所依据的材料,足有20磅重。
最后,他写了4篇短文,简单而又有趣,是很好的讲演题材。写成文章的那几页纸张也许只重几盎司。
甘德先生知道自己挖掘的是价值连城的矿石,他知道不能忽视任何一部分。他是干这行的老手,他把心思全放在上面,然后把金块筛出来。
在我们所掌握的材料中,有的与主题有关,有的与主题无关;有的具有典型性,有的则并无太大价值;有的既可说明这个问题,又可说明那个问题。因此,在写作演讲稿时,要反复地对材料进行筛选、取舍。
一般来讲,选择材料有以下四条标准:
1.选材要紧紧围绕主题
主题是选材的依据,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主题,否则,再生动的材料也不能用。在公元前44年,古罗马的布鲁图斯等人说恺撒大帝是暴君、有野心,恺撒的重臣安东尼为了驳斥他们的诡辩,在恺撒的葬礼上为恺撒作了辩护,在辩护词中,选择了这样三个材料:第一个,“他从前曾获胜边疆,所得的财帛都归入国库。”(这不是私心,而是公心)第二个,“他听着穷人的呼唤,也曾经流下泪来。”(这不是暴君,应是富有同情心的好君主)第三个,“那天过节的时候,你们眼睁睁地看着,我三次以皇冠劝他登基,他三次拒绝。”(这不是野心,而是虚心)这些材料都是紧扣主题,直接支持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产生了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2.选材要有针对性
一方面,在演讲前要了解演讲的地点、场合,听众的爱好、层次和特点等,然后在组织和选取材料时,“因地制宜,因人施讲”;另一方面,演讲者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取那些自己熟悉的、适合自己身份的材料,这样才能将主题表达得充分而深刻,在演讲的时候才能胸有成竹,具有说服力。
3.材料的内容要真实、准确
演讲是一个“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所以材料必须真实、准确、绝对可靠。一旦失实,哪怕只是一点微小的细节有出入,经不起验证,听众就会产生怀疑,就会减弱甚至完全失去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演讲者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直接材料,对间接材料要善于鉴别,科学地、批判地使用。
4.广收博取,以量显质
一方面,对事实的列举必须有足够的量,创造出言以足志的效果;另一方面,对每一类型的材料,都要有概括句统领,做到有纲有目,不能散乱无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