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说传承人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命名项目工作手册》序言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自2001年以来策划、设计、组织、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这一工程得到了中宣部领导、中国文联领导的大力关心与支持。此一工程也被列为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等单位主持实施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内容之一。抢救工程中的先期项目中国木版年画的抢救与保护还被列为“保护工程”的试点项目。几年来,中国民协和全国各地民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行动,并在国际文化界和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知识界、文化界、社会各阶层中均产生了巨大反响。
民间文化遗产是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价值连城,既古老又珍贵,在中国古老文明中占据半壁江山;民间文化遗产是我国56个民族创造的具有千姿百态、万种风情的文化长卷,反映了中国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具有无限生机与活力,具备资源性、基础性、源头性的特点。
抢救和保护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也正在为中国的强盛、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推波助澜,贡献一己之力。
但是,民间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面临的困顿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我们抢救的步伐还远远不能跟上它们消亡的速度。我们未知的遗产远远比我们已知的要多得多!我们已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远远比工作中所需要的少得多!在如此的形势下如何使我们的抢救工程和抢救工作更有效率效果、更加抓住关键环节,乃是我们要时时思考和抉择的一个严峻课题。中国民协在成功获得中国木版年画、中国剪纸、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民间美术编目、中国民间泥彩塑抢救等专项、重点项目抢救成果与成功经验中,一方面增强了由点及面、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局部至整体地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发现在整体性的民间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化传承人、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远古民间文化遗存是最急需抢救的三大濒危遗存。本会主席冯骥才先生首先指出了这一点,并就此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多次研讨对策,并与中国民协主席团成员作了沟通。
我们的对策是:
就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与保护而言,一方面,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民间美术编目图典、中国剪纸抢救等专项中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列入先行重点;另一方面,率先设计规划并组织实施中国藏区唐卡艺术抢救项目,以期作一些实际的贡献;同时由冯骥才主席在“两会”期间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呼吁加强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抢救和保护的提案。
就远古民间文化遗存的抢救与保护来说,中国民协近年来有几项工作值得一提:一是2004年与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国际萨满文化学术研讨会,改变了萨满文化发源并遗存于中国,但萨满学却在国外的国际学术格局,通过这次会议与国际交流,中国学者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并在国际学界异军突起。中国民协还在长春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分别成立了中国民协萨满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和萨满文化研究中心。二是2005年6月,中国民协与中国文联、江西省人民政府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了国际傩文化艺术展演周、召开了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取得巨大成功,轰动海内外。三是恢复中国神话学研究组织,重建中国神话学专业委员会,并确定在河南南阳“中国盘古神话之乡”召开国际中国神话学术研讨会。
关于民间文化传承人的抢救与保护,中国民协过去曾经多次评定与命名民间工艺大师、授予著名民间艺人山花奖成就奖、授予“中国民间故事家”称号、召开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诗人座谈会等。我们认为,民间文化是一种传承的文化和传人的文化,代代相传、口传心授是其独特的传播、延续方式。抢救传人的技艺,既可记录中国民间文化的现状和精华,也是一种本源性、根基性的保护。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项目的实施就是我们推出的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一项新举措。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命名项目,将使我们的民间文化工作步入一个文本与人本并举的新时代!
这一新型项目的推出凝聚着各方领导、专家、民间文化工作者的心血。
大家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实施得到了中宣部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此一工程被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所谓特别委托项目,指由中央领导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领导特别委托实施的社科人文科研项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获此殊荣,是中宣部领导具有高瞻远瞩的文化眼光以及对中国民协冯骥才主席和分党组充满信任的体现。此一工程实施以来,中宣部领导不断给予鼓励、并经常过问和关心我们的困难。当冯骥才主席向中宣部领导提议实施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项目后,立即得到批准和资助。这一项目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和积极参与。中国民协为此召开过多次主席团会议、专家论证会。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一个绝佳举措,抓住了要害和关键,发挥了中国民协的人才优势。2005年3月21日,中国民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项目发布会,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甘英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翟泰丰、中国民协荣誉主席贾芝、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以及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民委有关领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东亚五国代表青岛泰之,奥地利奥中友协主席卡明斯基等,以及新闻界、学术界、全国各地民协负责人300余人出席发布会。周巍峙主席在讲话中说:“开创性的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调查、认定和命名工作很有意义。过去的时代,民间艺人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有很多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伟大民间艺术家的名字也不被人们所知道。现在我们能这样做起来,很系统地传承下去,是基础性的、开创性的工作,所以我很赞赏、很欣赏、很赞成、很肯定这样的做法。”
号角已经吹响,序幕已经拉开。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工作,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又一波高潮,已经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响应,全国各地民协也迅速行动起来了。当此之时,怎样在工作中确保其文化特色和学术水准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们的最初设想设计和中国民协制定《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的经验,为保证杰出传承人调查成果的真实、厚重、有价值,使认定与命名达到国家级水准并具备文化创新的意义,我们特编制了这本《工作手册》。
本《工作手册》将调查、认定、命名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推荐、调查、访谈、论证、认定、整理成果、出版成果、命名程序、成就研究与展示等)都进行了设计与规划,并多次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讨论和修订。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命名工作是一项系统地科学地记录、展示、总结各类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卓绝技艺的文化工程,这不同于当前社会上一些所谓的“大师”命名,我们要调查、要记录、要整理、要推出最杰出者,要为每位杰出传承人出版一卷沉甸甸的成果专集,要文字、图片、影像、数字化地立体记录展示,要通过杰出传承人及其卓绝技艺一项项、一类类、一处处、一民族一民族、一地域一地域地展开中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轮美奂。
尽管首批计划是调查100人,它对56个民族、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只能是沧海一粟,但我们有决心一批批调查下去,直至成千上万。到那时,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无名和天才的创造者都将纳入到名录中来,载入史册,列入中国文化的“凌烟阁”,使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放出别样的光辉。
这本手册是供全国各地民协和民间文化工作者,及参与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命名工作的专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者在工作中使用的参考书。我们希望大家带着这本书走向田野,深入民间,贴近民间英雄,穿行在我们民族的文化深处,体验民间的灵气与情感。
是为序。
2005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