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乡兵守田园
宋弓箭手为乡兵。招募乡民,团结训练,用于防守。泾原路山外弓箭手多升为厢兵,充保毅军。景德元年(1004年),曹玮上言,诏令出甲士1人,给田2顷,并出战马1匹,给田3顷,置巡检统领。后设12将专事弓箭乡兵,陕西路共募43600人,而德顺军、静边寨壕外弓箭手尤为劲勇。元丰四年(1081年),泾原路经略使上言,本路弓箭手缺地9700顷,陇山一带川原坡地4000余顷可募弓箭手2000余人。元丰四年(1081年),泾原总管刘昌祚以山地19090顷,招募弓箭手5261人。崇宁二年(1103年),安师文奏:据德顺通判卢逢原申报,根据打量出4将地分管5寨,占边壕外地共4873顷。靖康元年(1126年),德顺军等地括地15900顷,募番汉弓手以为藩篱。
明时,征发民壮,平时供役,遇警征调。弘治二年(1489年),立民壮法,隆德民壮135人。万历间,为防鞑靼、瓦剌入侵,增发民壮,凡一取二。明隆德赐藩王封地,家兵270人。
清咸丰三年(1853年),清廷命各省办地方团练。咸丰十年(1860年),圣渝甘肃全省举办团练。同治初年,隆德始办团练,以神林团勇最为剽悍。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盐茶厅回民义军攻静宁州城,隆德神林团首赵合壁,越境赴援,受清廷“奖叙”。赵华庄赵印临,同治初练勇劲悍,知县李超群召办县城团防。
民国16年(1927年),何文英首办民团,招募乡民60名,防守县城。次年,甘肃大旱,饥民、土匪、反对国民党的各种武装力量及国民党军散兵游勇相杂,骚扰乡里,甘肃省政府饬令各县扩充民团护卫。隆德县21堡均办民团,各团设团总、团副各1人。团丁多无枪支,自持大刀长矛,团费由民众负担。同年,张维彪、姚忠在龙王祠办起“神团”。是年3月,河州回民武装攻破县城,杀死团总何文英。马保元整训民团,和黄保荣、张维彪同任团总,同土匪吴发荣拼斗。民国19年(1930年)3月,吴发荣派旅长杨子华围攻民团,张维彪率众伏于黄家峡,杀死杨子华。吴发荣决意消灭隆德民团,民团怯于势力不敌,奔固原黄得贵部下。民国20年(1931年),马怀德重建民团。民国23年(1934年),南北堡团总王继文、杨德顺私设公堂,审理案件,诬告行人,刑伤毙命,甘肃省饬令严办,遂解散隆德民团。
人民政府建立初期,民兵组织形式大体上与行政组织相适应,区建民兵营,乡建民兵队,村建民兵组。1952年,自然村组建民兵小队,由8至15名民兵组成。行政村组建民兵分队,辖2至5个小队。乡建民兵中队,辖2至5个分队。区建民兵营,营部设于区人民武装部。县建民兵基干团,团部设于县人民武装部。1954年全县民兵共编中队42个,分队153个,小队269个。
1955年后随着初级社、高级社生产组织形式的建立,在大社组建民兵中队,在小社组建民兵分队,下辖若干小队,每小队8至15人。
女基干民兵
1958年,公社、机关、学校、厂矿企业,大凡各部门各行业都建立民兵组织。县编民兵师,公社编民兵团,大队编民兵营,生产队编民兵连、排。1960年全县编民兵师1个,团14个,营14个(其中独立营8个、特种兵营1个),连269个(基干连3个、直属连1个、通讯连1个、卫生连2个),排875个(基干排81个、独立排9个、通讯排4个、卫生排10个),班2602个(基干班1221个),民兵总数为38688人。其中基干民兵15636人,普通民兵20473人,排以上干部2579人。由于组建范围太大,人数太多,除武装基干民兵外,大部分装备不够落实。此种情况先后持续了20年。
1981年,基干、普通民兵分别编组,取消武装基干。农村生产大队编连,小队编班。基干民兵公社编连,大队编排,生产队编班。专业分队跨队编连。民兵总数由46415人减少到17322人,占总人口的10%。其中退伍军人289人,经过军事训练者1967人。
1991年以来,民兵组织以《民兵工作条例》为依据,着眼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以“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规范化模式工作,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每年度按照宣传教育、出入转队、调配干部、工作总结、健全制度、集合点验工作程序整组。乡有连、行政村有班、企业有连或排。退伍复员军人每年有接收安排。整组后,各基层武装部填写《民兵工作数字统计表》《民兵组织实力统计表》《民兵登记统计表》,点验时宣布民兵编组,发放基干民兵通知书,建立活动时间和制度。民兵组织还建立健全民兵干部学习制度、基干民兵活动制度、评比先进表彰制度、民兵干部例会制度、民兵科技之家建设制度、基干民兵执勤制度。按照规范化要求,人民武装部建有《民兵工作大事册》《基干民兵暨战时动员花名册》《预征对象花名册》《民兵组织统计表》《退伍军人统计表》《民兵参建情况表》《战时兵员动员任务分派表》以及基干民兵技术分队应急分队系统各编制表册。
1998年民兵工作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特点,着眼于提高民兵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2000年按照有利于领导,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执行任务,有利于平衡负担的原则对人员编组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共有基干民兵连23个(应急队1个,专业技术保障队1个,炮兵连1个),人数1100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