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石家庄商埠计划书
开展石家庄商埠计划书(1)
缘起
民国五六年间,应保晋公司总稽核之职,深感于石家庄保晋岔道之狭小,不敷硬煤之转运,乃与分经理黄铸卿、副经理葛蓝田,筹设一保晋新厂。继而各商业公司,亦纷纷租地,开辟新厂,各具偏私,屡起冲突。彼此会议,动辄龃龆,迁延十年,卒未成功。民国十五年三月,晋军出发,奉阎总司令任命,随后方司令南公来石接收井矿。至局未久,即有新道岔联合会代表周维新诸君,要求承认井矿旧道岔之拆废,俾新道岔得以成功,正在筹议之间,而时局变易,晋军让防旋矣,本年七月,北方革命军到石填防,又奉阎总司令任命,随财政处长陆公来石,接管井矿到任甫数日。又有新道岔联合会马君庚芹等。旧话重提,继续要求,思新道岔固有成立之必要,且于井矿亦有重大之关系,因索得原图,加以考究,乃知所谓新道岔者,不过私人之结合,范围狭小、裨益浅显,其不足以开展将来之石家庄者,亦犹旧道岔之不足以容纳现在之石家庄也,于是博采众义,许加讨究,并商诸商会会长张庸池诸君,而得具体之计划,信手编录成帙,诚能依此实行,则未来之纠纷,现今之争轨,均可迎刃而解。行见本埠转运业蒸蒸日上,商工业顺序发展,而直晋两省之富源,亦将赖以开辟而无阻矣,一得之愚,不敢自私,用贡诸社会,以备采择,此计划书之缘起也主。骧自序。
目录
一 石家庄之沿革
二 石家庄之重要
三 石家庄已成之设置与前途之障碍
四 石家庄之新道联合会
五 新道岔之不足现拟之开展计划
六 石家庄之市街计划
七 石家庄之京汉道东西应有隧道
八 石家庄可成水旱码头
九 石家庄开展之将来
附第一 图石家庄已成之道岔及街市图
附第一 图石家庄新道岔联合会拟开之新道岔图
附第三 图现拟开展之石家庄新道岔及马路图
石家庄之沿革
石家庄一农田之小庄耳,自京汉路成而变为车站矣,自正太路成而变为要埠矣。然在民五以前,余年转运硬煤不过二十万吨,转运烟煤亦不过十万顿,天津与山西来往之货物,亦为数无几。正太路每年收入,亦不过二百余万元,当时岔道商人,仅有十二三家。岔道内每号地移转之代价,不过三二千元,租地一亩之地租,不过十余元,每亩地价,亦不过一百元。此民五以前之情形也,民六以还,日增发达,岔道内转运商人,限于地劳,日谋扩展,于是有保晋之开西厂,井陉矿之展地基,正丰、广懋等六七家之租新地,德顺、永阜、达栈、恒记等四家之争空地,铁路范围以内,盖已争占无隙地,而惟日孳孳以求另辟新地,又无所不用其极矣。迄民国十二三年,是为最盛时代。硬煤达六七十万吨,烟煤达百万吨,天津与山西间出入口之货物,亦大有进步。正太路收入,几达五百万元,每号地移转之代价,涨至两万元,租地一亩之年租,涨至一百数十元。于是石家庄之土地,成为无价之宝,虽出巨价亦不得而购之矣,迄至现在,虽困于内争,交通破产,然不过暂时之现象。转运业虽不见发运,而工业制造,仍努力求进,如大兴纺纱厂,日用工人三四千名,日出纱一百包。井矿炼焦厂,日出焦炭四十吨,制出油类数十种,倘非连年战争,时局纷扰,其进步奚啻倍蓰,是石家庄一埠之发达,诚不可限量,而一观其街市,则通行大道,宽不逾五六尺,且迂回曲折,不成局面,此开展计划之所以刻不容缓也。
石家庄之重要
石家庄在交通上之位置石家庄既居正太、京汉之要冲,又为沧石路之起点。若按孙中山先生之实业计划而论,则为北方大港西安线之中心。其为交通上之重要地方,固不待论。
石家庄与山西之关系石家庄为山西之门户,山西之实业愈发达,则石家庄之商业愈增进,进口货既由此进,出口货亦由此出。故石家庄之转运便利,斯山西之进出口货不受影响。石家庄之金融活动,斯山西之各业贸易不受拘束。
石家庄与晋煤之关系(井陉在内)石家庄与山西大煤田接近,而石家庄南北东三面,煤矿极少,是石家庄一埠。不但为晋煤出口之咽喉,且为晋煤极大之销场,据现在调查,石庄一埠每年可销硬煤二十万吨,可销烟煤十万吨,而数百万吨之出口晋煤,尤非由此转运不可,此更宜注意者也。
石家庄附近之农业石家庄附近农田,颇多凿井以水车灌地,一望平畴,沃野千里,棉花与麦出产甚夥。故大兴纺织公司,年赢巨利。诚使时局平定,则第二纺纱厂行将出现,而面粉厂、榨油厂与其他农产制造,均可应时而兴。
石家庄在农工业制造上之位置石家庄四境之外,或富有农产,或富有矿产,且富有劳工,富有水井。制造则就地取材,运输则四通八达,销售则客商云集,燃料则所在皆是。此诚制造之宝地,实业之要埠。现在仅有一纺纱厂、一炼焦厂,此只可称为工业之发轫,将来实业发展,当较现在之局面,大至数十倍乃至数百倍。
石家庄将来之制造业及转运业石家庄将来制造业之发达,既如上述。而其转运业之发达,亦无疑义,或谓将来,或谓将来正太改为宽轨,直接联运,石庄转运业,必至减色,殊不知正太苟改宽轨,则东之沧石,西之同成,亦必应时而竣工,是正太之倒车可免,而运输之总额且加数倍,其必有盛无衰可断言也。
石家庄现在之道岔,南以井陉矿道岔为限,北以正太车厂为限,东西为正太京汉两干道及井陉矿务局所挟持。其间能设置岔道而为转运之用者,不过一百三四十亩之地基,夫以直省之大商埠,晋省之大门户,正太、京汉、沧石之汇萃地,山、陕、甘腹地之尾图,而其所以借用者,不过一百数十亩地基,交通创始之人,其目光如豆,毫无计划,固无庸讳言。然此亦无足深怪,譬之天津,为北方数省之门户,海河之长,自法国桥以下,均可装船,直达外国。无如海河两岸,能通京奉岔道,而成为火车轮船直接转运之码头者,其地亦不过一二百亩。设当开埠之初,即将京奉岔道,沿海河而延长,则海河沿岸,均可由火车卸货,迳装轮船,轮船卸货,迳装火车,如此交通,方足以言便利,今则沿岸各地,多归私有,房屋建筑,均成障碍。此孙中山先生所以有三大世界港之计划。而皆避开已成之商埠,另辟新地以经营之也。诚以旧商埠之创始,均无具体之计划,以致规模狭隘,有碍发展,各埠皆然。石庄何能独异。夫石庄岔道,既如上述之狭小,而其旧街市,更系随意建筑,若不指定地方,划定马路,则再过数年,更难改良。徒使金钱掷于虚牝,房屋置于废地耳,此诚大可未叹惜者也。
民国六年,保晋公司因产额之增加,石家庄旧厂之不敷转运,遂在井矿局之西南租定新地一百余亩,拟开辟新厂。而其所拟修之正太岔道,则欲绕井矿局之北端以达厂内,适为地主所阻,而正丰、广懋、元和诸公司,亦纷纷而起,就近租地,共租地二百余亩。每亩年纳租价,平均约四五十元。但此地均在井矿京汉岔道之外,如欲通过正太岔道,非将井矿局之旧岔道拆去不可,而拆去井矿旧矿道岔则井矿之转运大不方便,所以历任矿务局长均未敢冒昧允许。即有允许者,又为在事人员所反对,于是正丰、广懋、元和、民兴、万兴、协丰等六家,组织团体,名为新道岔联合会,向交通当局车政当局及井陉矿务局,再四交涉,以求达新道岔成立之目的,而卒未成功。屈计民六至今,每亩年纳租价,以四十元平均计算,十年之久,每亩已出代价四百元矣。金钱之损失,时间之延误,成功之难期,殆无有过于此者。民国七年,保晋公司因新厂南端之京汉岔道,已有正丰等六家办理,牵掣太多,不能即通,乃先通正太岔道,遂与井矿局订立合同,保晋将租定之地,让给井矿局八十余亩,井矿局让保晋由该局内通入正太岔道,是保晋与井矿,有条件之交换,互有利益,故能协定,而正丰等六家,则欲挟官厅之威力,路局之筹谟,一言而拆去井矿之旧道,多年不能成功之症结,实在于是,而损失亦不赀矣。
上述新道岔,虽内中包含小商家若干,而其出名者不过六家,其地不过二百三十余亩。其目的在六家道岔之成立,是六家之计划也,非石家庄全体之计划也。设使其计划成立,于六家固有益矣,而于石家庄之开展,则仍有窒碍,何也?盖六家所大声疾呼指为新道岔之障碍物者,井矿局之京汉岔道也。今欲拆去井矿之旧岔道,而南移七百五十公尺,以开所拟定之新岔道,设将来商业发展,再有新开岔道者则现在拟开之新岔道,又为后来之障碍物,而又须南移矣。南移之不止,势将使京汉站欲与岔道内甩车,必绕道高迁而后已,天下宁有此愚拙之交通耶,此新道岔联合会所拟之办法,所以不足言计划也。为今之计,当拟定长久之计划,以助本埠之发展。其计划在开一正太岔道之枝道,此枝道当利用井矿与保晋新厂共行之岔道,展而长之,俾兴京汉道平行而进,而间两路相距约一百丈。而新道岔六家之地,在其内矣,由京汉二股道陆继分岔,可迤西而入各厂。由正太枝道陆续分岔,可迤东而入各厂。如此则京汉二股道,与正太枝道之间,可以业转运,可以开工厂,虽展至十里十余里之遥,以达高迁站,亦无不可。永无拆道岔之争执,永无旧道岔之障碍矣。惟正太枝道仍须经过井矿及保晋新厂内,井矿与保晋之厂基房屋,均受损失,井矿之损失固重,而保晋之损失亦不轻,然井矿局宁愿牺牲厂基房屋,而不愿意牺牲旧岔道者。诚以售岔道断不能拆,运输重而地段房屋不足重也,井矿局既牺牲其独用之岔道。而开放为众商之枝道,其目的在助成本埠之发展,而求得运输之新地。利己利人,无有过于此者。至井矿保晋既受损失,当然有报酬之研究,此则计划实行时所宜公议者也。
如上计划,两路之间,可以开工厂,可以业转运。则现开之大兴纱厂,其地点为有逊色矣。因其只有京汉岔道,而不能通正太也。惟各项工业及转运事业,既经发达,则随工业而发达之市街,亦必非现时之市街所能容。此市街马路之所以必须早为计也。查拟开之正太枝道,而西端均属平野,应由正太枝道之西,开一南北向之大马路,大马路之西,迳开东西向之一马路二马路以至十马路,其地点之设置,当按新式之计划,其土地之主权,当用孙中山先生之办法,指定若干地亩,实施报价纳税之计划,公家收用,既可不生阻力,商家租用,亦可按指定价承租,然后随意措置而无难矣。
石家庄之京汉道东西应有隧道
以上计划均在京汉道西,正太路左近,查道东之商市,如煤市街、公兴存街、电报局街、北休门道街、栗村街、纱厂街,其街道较宽,其住户不少,为煤斤实销之所在,为直东客商之所聚。而欲赴道西,概无通路,只有纱厂北之小桥一孔,高不逾六尺,往来行人,必须绕道而出,此桥之左近,异常拥挤,本埠市政公所,曾拟掘一隧道,起自永成公门口,直通电报局街,此亦道东道西交通上之所必需也。
石家庄可成水旱码头
查石家庄之东,相距十五里,有村庄曰高家营。其地为滹沱河所经过,河内有小船,可行经藁城、深泽、无极、安平、饶阳等处,以通子牙河而入天津。凡河流所经过之地,皆为煤铁粮食之大销场。平时晋煤由正太卸车,用人力车推至道东,再由道东雇大车运至高家营上船,每斤需大车脚费,计制钱三四文。近年京汉乏车,高家营之水旱码头,愈形发达。天津之洋货杂货,出口之皮毛煤铁,每年由高家营装船来往者,不下十余万吨。诚能决定计划,由高家营附近,挖一十丈宽五丈深之河渠,浚开石家庄之东,则十五里之河渠,所费不过十万元。六月水涨时,闭其水闸,寻常至其水闸,使船舶直通石庄,将见商务发达,税收丰溢,而石庄可成为水旱码头。无异沧石已通矣,工程所费仅十万元。而每年运货十万吨,则可省脚费十五万元,至于沿岸之水利,渔业之生产,其利益更不可胜计。
石家庄开展之将来
石家庄之开展计划,既如上述。而实行此种计划,则须有官厅之主持,有地方之辅助,方易成功,凡久在石家庄之商民人等,无不渴望其成。果使官厅知之已明,则毅力进行,实属易易,计划既已实行,一俟大局抵定,石家庄必焕然改观。此非言,确有实证,今以阳泉硬煤证之。民国元年仅销十万元吨,民国五年则达二十万吨,民国十年则达四十万吨。以此例之,每五年可递增一倍,设非时局搅扰,则民国十五年必达八十万吨。再以井陉烟煤证之,民国五年每年仅销十万吨,民国十二年则运四十万吨,而正丰、民兴、宝昌所产,亦大有增加。凡此种煤类,无不逐年进步,即无不由石庄输出。苟使时局大定,则八年之后(即民国二十六年)阳泉硬煤、井陉烟煤全年之输出当在四百万吨以上。而石家庄之煤业转运,当较现在大四五陪矣。再以石庄之岔道证之,民国五年时,岔道商人,仅有十二三家,尚皆不甚赢利,故出资二三千元,即可佃一岔道。至民国十年,则出资二三万元,尚不获佃一岔道。设非内乱频起,则截至现在,石家庄早已挤逼无地。转运事业,虽获利无涯,而出进货物则拥挤牵制,争先恐后,其纷纠必有不堪言喻者矣。故开展本埠之具体计划,为现今之急图。在官厅应负引导主持之责任,在商民应负协助促成之义务,如此则将来之设置,无须枝枝节节而为之,制造厂之创设,转运业之开办,无须钻营运动而为之,此不但直晋两省所宜注重,实亦服膺建国方略者所不可忽也,凡我同人,盖群起而图之。
【注释】
(1)《开展石家庄商埠计划书》,《河北工商月报》,1929年1卷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