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湾高山族山地乡简况

台湾高山族山地乡简况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台湾高山族山地乡简况高山族分布在台湾省12个县市共55个山地乡,由北而南分布在中央山脉山区、海岸山脉的平原地带以及兰屿岛。下面是55个山地乡高山族各族群居民与部落的基本情况。乌来乡的高山族主要是泰雅人赛考列克群之马力巴亚群,居住在乌来、福山两个部落。关西镇锦山里客家庄的马武督部落是高山族中唯一被归类为“平地山胞”的族群。
台湾高山族山地乡简况_中国高山族

第六节 台湾高山族山地乡简况

高山族分布在台湾省12个县市共55个山地乡,由北而南分布在中央山脉山区、海岸山脉的平原地带以及兰屿岛。14个族群分布所属的行政区域分别是:

1.赛德克人:南投县仁爱乡,花莲县秀林乡、万荣乡。

2.赛夏人:苗栗县南庄乡、狮潭乡,新竹县五峰乡。

3.泰雅人:南投县仁爱乡,台中县和平乡,苗栗县泰安乡、南庄乡,新竹县尖石乡、五峰乡,桃园县复兴乡,台北县乌来乡,宜兰县大同乡、南澳乡,高雄县三民乡。

4.太鲁阁人:以花莲县秀林乡、万荣乡、卓溪乡为主,寿丰乡、南澳乡、吉安乡等地也有少数太鲁阁人居住。

5.布农人:南投县信义乡、仁爱乡,高雄县桃源乡、三民乡、茂林乡,花莲县卓溪乡、万荣乡,台东县海端乡、延平乡。

6.阿美人:花莲县凤林乡、寿丰乡、吉安乡、丰滨乡、光复乡、长滨乡、瑞穗乡、奇美乡、玉里镇、富里乡,花莲市,台东市,屏东县满洲乡。

7.撒奇莱雅人:花莲市。

8.噶玛兰人:花莲市附近、台东县长滨乡等地,人口集中在花莲县丰滨乡新社村。

9.卑南人:台东市、台东县卑南乡。

10.邹人:嘉义县阿里山乡、高雄县三民乡、桃源乡。

11.邵人:南投县鱼池乡日月潭日月村。

12.排湾人:屏东县泰武乡、春日乡、三地门乡、玛家乡、来义乡、狮子乡、牡丹乡、满洲乡,台东县达仁乡、金峰乡、太麻里乡、大武乡。

13.鲁凯人:屏东县雾台乡,高雄茂林乡,台东卑南乡、金峰乡。

14.雅美人:台东县兰屿乡红头、渔人、椰油、东清、朗岛、野银村。

下面是55个山地乡高山族各族群居民与部落的基本情况。

1.台北县乌来乡:泰雅人。

乌来乡的高山族主要是泰雅人赛考列克群之马力巴亚群,居住在乌来、福山两个部落。乌来是泰雅人历史上从复兴乡向北迁徙、分布在台湾最北端的部落。福山由泰雅人马岸、大罗南、哈盆等部落共同组成,全村739户、2046人,除了两户是汉人之外,其余都是泰雅人,保有最传统的泰雅生活方式。

2.桃园县复兴乡:泰雅人。

复兴乡的高山族主要是泰雅人赛考列克群,居住在霞云、新兴、武道能敢、铁立库、奎辉和爷亨等部落。其中,霞云村的祖先是南投县仁爱乡瑞岩村斯巴阳台地的福骨(Kinhagu)群人。武道能敢、新兴、奎辉、爷亨部落均属泰雅人赛考列克群之gogan亚群,武道能敢部落的祖先来自南投力行村的赛考列克群之马力巴亚群,其向北迁徙抵达本地区后,在武道能敢建立了第一个长期落脚处。后分出铁立库、新兴部落。新兴部落是大汉溪上游海拔最高的泰雅部落,海拔1300米左右,原有60多户泰雅人,经多次人口迁出,目前仅余20户。奎辉分上、中、下三个部落。在下奎辉对岸,有一个对外只能靠船只横渡水库的小部落多洋,现只有3户泰雅人。

3.新竹市:阿美人。

新竹市区本无高山族,但在1982年,来自台东县成功镇美山里称为“美拉鲁湾”社的海岸阿美人移民至香山海滨海山渔港旁建立那鲁湾部落,成为新竹市唯一的高山族聚落。第一个到达本地的阿美人是渔民李金文,为寻找新的渔场而驾着胶管筏往南沿着东海岸一路绕过屏东鹅銮鼻外海再北上,经台南安平与台中港、新竹海山港,最后抵达新竹香山海滨落脚。后其家人与亲友相继来到此地,逐渐形成那鲁湾部落。全村25户,120人,均为阿美人。

4.新竹县:泰雅和赛夏人。

新竹县的高山族主要是泰雅人泽敖列群,居住在五峰乡的花园、竹林、清泉、白兰和大隘村。关西镇的马武督部落与尖石乡的小锦屏、马美、石磊、抬耀、秀峦、镇西堡等均属泰雅人赛考列克群。本县的赛夏人,与泰雅人混居在五峰乡大隘村。

五峰乡的花园村由蔑火曼、天湖两个部落组成,蔑火曼部落的祖先来自大安溪流域,在泰雅人到达之前,这里原是赛夏人的地方。后双方发生过一段时间的战争,最后议和,赛夏人将土地租予泰雅人居住,后彼此开始通婚结盟。大隘村是北赛夏群分布的重镇,名义上是赛夏部落,但大隘村的泰雅人比赛夏人多,有75%以上的北赛夏人与泰雅人通婚。本村30岁以下的村民,不分泰雅、赛夏人,都讲泰雅语。白兰部落有63户300多泰雅人,祖先来自苗栗县泰安乡汶水溪,后北上迁到本地与赛夏人先争战而后议和,赛夏人退至下游大隘村,将土地租予泰雅人建立新社。竹林村建于日据时代,由“麦巴莱”(Mebalai)和“他口难”(Takonan)两个部落组成,祖先来自大安溪上游尽尾山东南麓。清泉部落位于桃山村,系从麦巴莱社分出,清泉的温泉山庄非常有名,20世纪五六十年代,蒋介石曾将张学良将军长期软禁于此,著名的小说家三毛女士也曾在此赁屋写作。

关西镇锦山里客家庄的马武督部落是高山族中唯一被归类为“平地山胞”的族群。客家庄主要居民是客家人,泰雅人数不足其四分之一。马武督属泰雅人赛考列克群之马力观(Malaquan)亚群,由马武督、李树下、石牛坑三个部落组成。

尖石乡锦屏村小锦屏部落和玉峰村的马美、石磊、抬耀3个部落,均属泰雅人赛考列克群之马力观亚群。小锦屏是日据时代后期陆续从玉峰村迁徙而来,马美部落位于海拔1000米的李栋山东北方一处高寒缺水的半山腰,因地理环境恶劣,村中年轻人几乎搬迁一空而只留下年老多病的人,是目前台湾地区最穷困的部落。石磊部落的祖先来自南投县仁爱乡力行村翠峦社。抬耀部落原在大汉溪上游的玉峰村治,后因人口增加、耕地不足而搬迁至此。由于离尖石乡治较远,加上道路不畅,本部落与隔邻桃园县复兴乡三光村隶属gogan系统的铁立库、砂崙子、武道能敢部落拥有长期而亲密的通婚关系。直到今天,村人一直有脱离新竹县、加入桃园县复兴乡的倡议。秀峦村的镇西堡部落泰雅人的祖先来自南投县仁爱乡力行村红香部落的赛考列克群之“耿纳济”(Qernnaji)亚群,后分出秀峦部落。镇西堡部落所在的山区,拥有台湾面积最大的原始桧木巨林。

5.苗栗县:赛夏和泰雅人。

苗栗县的高山族主要是赛夏人和泰雅人,其中赛夏人居住在狮潭乡百寿部落以及南庄乡红毛馆、八卦力、东河、向天湖部落;泰雅人聚居在泰安乡士林、象鼻、天狗、大坪、司马限、砂埔鹿、八卦和龙山部落,南庄乡鹿场部落也是泰雅人的村落。另外,南庄乡东江新村、东河村为赛夏和泰雅人混居村落。

狮潭乡百寿村百寿部落是一个罕为人知的赛夏部落,也是狮潭乡唯一的高山族聚落,日据时代包括圳头、崩山下、马麟三社,目前人口仅23户,是狮潭乡内最贫困的村落。南庄乡赛夏人居住在蓬莱村红毛馆和八卦力部落、东河村向天湖、东河部落。八卦力部落属南赛夏群,以风姓、豆姓为主;红毛馆是一个赛夏人和客家人混居的聚落,双方互通语言。向天湖部落是南庄乡最深山的赛夏部落,是赛夏人唯一一个没有外族混居的部落,也是保有最传统赛夏语言、文化的一个部落和赛夏传统矮灵祭的祭场。东河部落的赛夏人早年住在关西镇,后有泰雅人被日本人强行迁入本地,形成混居村落,现在,双方互相通婚、互懂语言。

泰安乡是本县泰雅人泽敖列群的聚居地,其中,士林、象鼻、天狗部落为其北势群,清安村大坪部落属其美里拉(Melila)群,八卦村八卦部落属其大湖群,中兴村司马限部落属其汶水群。士林部落包括士林、中间、苏鲁三个部落,象鼻村包括象鼻、永安、大安三个部落,象鼻村是台湾文面老人最多的部落,村中8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曾文过面。梅园村天狗部落至今仍能见到文面的老人,也还保有传统的男编女织古俗,本社女性织布水准之高,堪称台湾高山族第一。清安村大坪部落是泰安乡唯一汉人(客家)住户比泰雅人多的村子。八卦村八卦部落在日据初期曾力拒日人上山砍伐樟树制脑,被日人以邀宴议和为名设下陷阱,全社20多户之中,壮丁被杀近40人,几近灭社。此外,本乡锦水村的龙山、砂埔鹿部落为泰雅人赛考列克群之福骨群,原居五峰乡石鹿社,因抗日被日本人强行迁社至此。

6.台中县和平乡:泰雅人。

台中县的高山族主要是泰雅人赛考列克群之耿纳济群,居住在博爱村裡冷、十文溪部落和平等村环山部落,裡冷、十文溪社祖先来自南投县仁爱乡力行村红香部落,环山社祖先来自南投县仁爱乡发祥村瑞岩部落。裡冷部落从日据时期开始种植水稻,生活直到现在都比较小康。

7.南投县:邵、赛德克、布农、泰雅人。

南投县的高山族有邵、赛德克、布农、泰雅人。邵人聚居在鱼池乡日月村1~10邻的依达邵部落,赛德克、泰雅人聚居在仁爱乡,布农人聚居在信义乡,少数住在仁爱乡。其中,赛德克人部落有仁爱乡春阳村春阳、菁英村庐山、合作村静观,泰雅人部落有仁爱乡发祥村瑞岩、红香,亲爱村的万大部落是一个赛德克与泰雅人泽敖列群混居的村落。布农人以信义乡为主要居住地,包括地利村地利部落、双龙村双龙部落、丰丘村内茅埔部落、罗娜村罗娜部落、东埔村东埔部落,另外,布农人在仁爱乡居住在万丰村曲冰部落和法治村武界部落。

鱼池乡本是邵人领地,后因汉人源源不断涌入,到康熙年间只剩水社、头社两个地方。道光年间,连水社、头社也被汉人占据,邵人退居到日月潭东南岸的石印。日据时代修建日月潭水库,邵人再次被迫搬迁到卜吉(Barawpaw)即今天的依达邵,与汉人聚居至今。

仁爱乡春阳部落本是赛德克人的都克达雅群(Dequdaya)的荷哥社所在地,因荷哥社参与雾社起义被灭社,后成为多达(Dudar)群人的住地。静观部落属赛德克族太鲁阁群,“静观”本名“玻拉瑶”,雾社事件后,大部分村民搬到庐山部落。庐山部落本是都克达雅群的波亚伦、马赫坡社故地,二社因发动雾社起义被遣散,后成为太鲁阁群的玻拉瑶社(今合作村静观社)人的住地。

仁爱乡发祥村瑞岩部落是泰雅人赛考列克群中历史最古老的部落之一,瑞岩人自称“哈棍”(Haqun),清代谐音译为“福骨”群。同村的红香部落也属赛考列克群,是与瑞岩一样历史非常悠久的部落,本社在赛考列克群中被叫做“耿纳济”群人。亲爱村万大部落泰雅人属泽敖列群,他们是泽敖列群在台湾分布的最南限;赛德克人住在本村的松林社区,他们是雾社事件之后,被日本人迁居于此的太鲁阁群人。

信义乡地利村地利部落、双龙村双龙部落的布农人均属卡社群。地利部落原居浊水溪上游丹大林道孙海桥附近的“巴库拉斯”,1902年有12户125人搬迁下山来到本地,如今,地利已经成为人丁鼎盛的大部落。本村有一位老妇,是全台湾唯一还能演奏布农弓琴的人。双龙部落最早从事文化产业经营,双龙“国小”实施传统歌谣与布农语教学,首创全台湾唯一的“布农日”,当天学生们必须身穿传统服装上学,课程也都安排传统活动,这个节日后来扩展到全村,一度成为全台性的新闻焦点。丰丘村内茅埔部落包括峦社群和郡社群,前者来自丹大溪与峦大溪一带的“伊利特”“波库涝”“葩拉撒贡”“龙开板”等社,后者来自东峦大山西北方的“伊巴贺”社。罗娜村罗娜部落和东埔村东埔部落均属郡社群,罗娜是目前台湾人口最多的高山族部落,实际居住人口超过2000人,治安良好,1994年获南投县“全村全年无犯罪记录”村落称号。东埔是台湾地区海拔最高的温泉风景区,居民也从布农部落变成布—汉混合型聚落。

8.嘉义县阿里山乡:邹人。

嘉义县阿里山乡的达邦村是邹人聚居之地,共7个部落。达邦部落是阿里山乡治所在,也是邹人硕果仅存的两座大社——达邦与特富野之中人口最多的一座。从达邦大社分出里佳村里佳部落,从特富野大社分出兹安纳部落,来吉村来吉部落也属特富野社。此外,新美村新美部落和茶山村茶山部落原本是布农人兰社群旧地,兰社群在清朝中叶被南邹群卡那卡那富人同化而消失,光复后其旧地成为邹人移民新建的部落。

9.高雄县:布农、鲁凯和南邹群。

高雄县的高山族主要是布农、南邹群和鲁凯人,布农人、南邹群居住在三民乡和桃源乡。鲁凯人聚居在茂林乡茂林、万山、多纳三个部落,因这三个村坐落在桃源乡南邹群沙阿鲁阿人四社群之南,因此被称为“下三社群”。

三民乡布农人居住在民权、民族、民生三个部落,它们昔日曾是南邹群卡那卡那富人的“那布瓦纳”旧社故地。日据时代中期以后,布农人郡社群持续迁入三民乡,使得除民生村尚有卡那卡那富人与布农人混居外,其余两村都是布农村。

桃源乡布农人居住在梅山、复兴、高中三个部落,其中的高中部落为布农、南邹群混居聚落。梅山村梅山部落的布农人来自台东县海端乡,复兴村复兴部落祖先来自秀姑峦溪上游的大分社,本社服饰深受邻近的鲁凯人的影响,从款式、颜色、到花纹绣饰,都很难看出与鲁凯人的区别。高中村高中部落的居民包括南邹群沙阿鲁阿人、布农人、平埔人以及少数客家、外省、闽南、排湾、鲁凯等人,被比喻为是最能代表台湾人种结构的“台湾村”。

10.屏东县:排湾、鲁凯人和卑南、恒春阿美人。

屏东县的高山族主要是排湾和鲁凯人,排湾人聚居在三地门乡德文部落,玛家乡玛家部落,泰武乡泰武部落,来义乡古楼、丹林部落,春日乡七佳部落,狮子乡内狮、内文部落,牡丹乡石门、大梅、四林格、高士部落,满洲乡九棚部落。鲁凯人聚居在雾台乡佳暮、雾台、阿礼、小山巷、东川巷部落。另外,在牡丹乡旭海村尚有少数卑南和恒春阿美人。

11.台东县:阿美、卑南、排湾、鲁凯、布农和雅美人。

台东县的高山族以阿美、卑南人最多,阿美人主要聚居在长滨乡樟原、南溪、真柄、长光部落,成功镇小港部落,东河乡都兰部落,台东市马兰部落。卑南人聚居在卑南乡初鹿、槟榔、建和部落。雅美人所住兰屿乡也属台东县,共野银、朗岛、椰油三个部落。排湾人居住在太麻里乡金崙部落,大武乡大乌、加罗板部落,金峰乡宾贸部落,达仁乡新化、土坂、南田部落。布农人居住在海端乡利稻、雾鹿部落,延平乡红叶部落。鲁凯人居住在卑南乡东兴部落。另外,金峰乡正兴部落为排湾和鲁凯人混居的聚落。

12.花莲县:阿美、太鲁阁、撒奇莱雅、噶玛兰、布农人。

花莲县的高山族以阿美人最多,聚居在寿丰乡月眉、番薯寮部落,丰滨乡打古目、复兴、新社、高山、八里湾、大港口、静浦部落,瑞穗乡奇美部落,玉里镇苓雅、高寮、乐合部落,富里乡丰南部落。太鲁阁人聚居在秀林乡得其黎、可乐、三栈、铜门部落,万荣乡明利、马远、红叶部落,卓溪乡山里部落。布农人居住在卓溪乡卓乐、清水、南安部落。此外,万荣乡的红叶部落也有部分布农人居住。撒奇莱雅人聚集在花莲市竹窝湾部落。

13.宜兰县:泰雅人。

宜兰县是泰雅人聚居的地区,他们主要居住在南澳乡南澳、碧候、金洋、澳花部落以及大同乡松罗、寒溪、梵梵、南山部落。

【注释】

[1]沈莹:《临海水土志》;范晔:《后汉书·东夷列传》;李昉等:《太平御览》。

[2]魏徵等:《隋书》卷八一。

[3]张鷟:《朝野佥载》。

[4]汪大渊:《岛夷志略》。

[5]乐史:《太平寰宇记》。

[6]《元史》。

[7]郑樵:《通志》;楼钥:《玫媿集》;赵汝适:《诸番志》。

[8]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9]陈第:《东番记》。

[10]周婴:《东番记》。杨英:《从征实录》。

[11]周婴:《东番记》。杨英:《从征实录》。

[12]郁永河:《裨海纪游》;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周玺:《彰化县志》。

[13]伊能嘉矩:《台湾文化志》,台北:台湾省文献馆,1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