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间科技
高山族民间科技主要是蕴涵在制陶、纺织、鞣皮、造船、农耕水利技术和历法等传统工艺中的技术智慧,看似古陋,却是高山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智慧财产。
一、制陶
由于汉族瓷器、铁器的传入,高山族的原始制陶渐被淘汰,工艺多已失传,唯台东的阿美人、雅美人和宜兰一带的噶玛兰人的原始制陶工艺保存下来。
阿美人的制陶工艺属泥条盘塑型,是高山族常见的一种制陶技术。制陶工作由女性专任,能够制作陶碗、锅、壸、坛等陶器,多为敞口形制,胎体素面无纹饰,色泽为黏土自然色。猫公社的阿美人每年集体制陶一次,通常在五月举行,制陶原料选用略含沙粒的灰黑土,其中的细小沙粒能防止胎裂。首先用手将黏土捻细拍散,反复捻搓,直至土呈均匀粒状。然后,每个人取适量土捏揉成团状,持槟榔刀拍打土团至表面非常光滑。取一表面有凹陷的石块作底座,铺上鹿皮,将土团置于其上,按照凹陷形状粗略按捏出陶器的底部形状。再取黏土团搓成粗细均匀的泥条,将泥条的一端粘在底坯上,然后按照顺时针方向将泥条垒盘成壁。为防止泥条壁坍塌,要用香蕉丝捆绑固定住坯壁。垒盘好坯壁后,用槟榔刀小心拍实整个坯体,再用手沾上一些水,慢慢将外壁与内壁研磨光滑,待其水分干透。陶胚制成后,放在室内阴晾四五天,胎干后即行烧制。妇女们在河边或空旷地上堆叠干柴和茅枝,将陶坯集中堆放在平地上,往口内塞插干竹枝或小木柴,坯体与坯体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空间。之后,将谷壳撒倒在陶坯上,堆积至高约50厘米,由年长的女性点燃谷壳,任其燃烧成灰烬。待灰烬冷却下来,用木棍扒开灰层,一个个烧得很结实的陶器就做好了。
雅美人的制陶技术与阿美人大体相仿。但在雅美人的传统中,制陶是男人们的事,从采集黏土到制坯、烧制等全都由男人来完成。雅美人将采来的黏土捣碎,再用石杵研磨,加水调炼。用手捏塑成各种器物,并用陶拍拍打器表。烧制陶器的地方是沙滩,一些陶土中混入了夜光贝的碎壳,烧成后有点点闪烁的光泽,为雅美人所喜爱。陶器上的花纹常用指甲雕绘。主要陶器为陶罐和陶碗等生活用品,也顺便烧制一些供赏玩的陶偶。陶偶的造型包括人、猪、羊、鸡、鱼及渔船等,古朴天真,大巧若拙。在雅美人的巧手、巧思下,姿态多样的泥人、形象生动的渔船模型全都栩栩如生。
噶玛兰人用模制法制作陶器,这是与高山族其他族群不同的制陶工艺。原料备好后,将陶土捏成扁圆形土团,置于一木板上,然后使用一与所需制作的陶器器型相同的木胚,将备好的土团按在木胚上,使土团凹下,渐成初胚,并用一光滑木棒磨平器表,最后用刻有方格纹、曲线纹、直线纹的圆柱柄长方形木制陶拍拍打器表。
排湾、鲁凯人的原始制陶工艺虽未见于文献记录,但他们的祖辈也曾制陶,部落中还珍藏着许多由祖先制作并留传下来的陶器,被视为传家宝和神圣物。
二、纺织
高山族传统的织料以苎麻为主,苎麻一般种植在住屋附近的山坡上,利用小米收成结束后农闲时,采收成熟苎麻的茎干,经过剥粗皮分离、上皮剥离、去胶、晒干等步骤后再纺成纱。纺纱之后,再经过络纱、煮线、整经等步骤,即可移至织布机织布。雅美人采集可以直接抽出纤维的植物,如蕉麻等。采集好以后,妇女坐在地上,脚趾紧夹蕉麻一端,左手抓紧另一端,右手持刀把蕉麻破成丝,然后在膝盖上搓蕉麻丝。蕉麻丝整理出来之后,一束束挂在棍子上,拿到海边浸洗,再挂到工作房的屋顶晒干。晒干后用手指捻成细线就可以织布了。噶玛兰人砍取一年至两年未曾结果的香蕉树,以茎干挺直、粗厚为上,剥去表皮,将里面一层层的瓣膜分割成长条,用钝刀刮去上面的肉质,留下薄薄的一片香蕉纤维。待这些薄片晒干后,就可以撕成细丝,连接成线,用作纺织了。用香蕉丝织布,每根丝线的色泽都不一样,交错成纹,还泛着植物的清香。
捻线纺纱使用陶纺轮和石纺轮纺纱。陶纺轮先用陶土经人工捏制而成,再用尖状棍条从中间穿洞,然后用火高温烧制而成。石纺轮则需用石头打磨而成。纺轮大都是以圆形为主,纺织时先将抽取好的麻丝或者其他纤维捻一段缠绕在纺锭上,将其垂下,然后转动圆盘,向左或右转动,这样就可以使纤维牵伸和绕拈。待纺到一定的长度后,再把已纺织好的纺线缠绕在纺锭上。这样反复不断,直到纺锭绕满为止。
织布机由男性制作,但制作完成后就禁止男性再触碰。妇女在织布时禁忌特别多,必须要独自完成,单独生活,不可与人共食。
高山族的织布机属于移动式水平背带织布机,即腰踞织机。这种织布机有一背带置于织者背部以拉直经线。背带一般都选用韧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如麻布、树皮布、兽皮、藤条等。纺机的夹布板两端挂在纺织者的腰部,经线的尾端绕结在经线筒上,用两脚蹬撑进行操作。排湾人、鲁凯人、阿美人的水平背带织布机大致上相似,经卷是不固定式的,纺织时直接以脚抵住长方形木板做成的经卷。卑南人织布机的经卷是固定的,过去是固定在地面的支架上,现在则固定在工作台的一端。雅美人织布机的经卷也是固定式的,以一圆形棒作为经卷放置在墙上,织布时靠腰力把经线撑直。赛夏人织布机的经卷也是圆柱形,但为不固定式的。泰雅人将树干挖空做成经卷,状似小棺木。布农人的经卷同样以树干挖空成长方筒形状。
高山族传统服装多以黑色和深蓝为底,庄重大方。高山族普遍采用茜草、薯榔为主要染料,此外还加入树皮以及一些草药和矿物质。纺织的图案大致可分为几何图案、动物和人形图案、植物图案、自然界物象图案等。妇女不是预先就设计好图案式样的,平时也没有现成的花纹图案可参照,而是在纺织过程中,根据布料的颜色、用途等,边纺织边构思,不用摹描即可信手织出,即兴地把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化为具体的图案范式,巧夺天工地织到纺织品中。
织法常见平织与挑织两种。平织法以麻原色或红色线为底色,将不同色线穿插其间改变经线颜色,便可织出条纹状幅布,可制成披肩;挑织法将红、黑、蓝等色线织出变化精巧的几何花纹幅布,可缝制上衣、胸兜及护脚布。
织布的排湾妇女
过去,织布多半在清晨三四点便开始,借着油灯微弱的灯光,织布的妇女伸直双脚坐在地板上,将背带环系腰上,双脚蹬住机身使经纬固定,手持织棒,穿经翻纬,来回梭织,挑线成纹,固定布面,部落里到处可以听到机杼打在线上发出的“砰”“砰”声。一至三天后,便可织完一块幅布。若要织出够做一件上衣的幅布,则需四到十天的时间。女子从小开始参与织布的各项工作,朋友之间也会互相竞赛,若手艺不好,会遭到族人的取笑。
泰雅人妇女的纺织技术非常出色,女孩从小就要开始学习纺织。在泰雅人的传统社会里,不会纺织的姑娘是嫁不出去的。泰雅人女孩子七八岁起就跟随母亲做剥麻、搓织等工作,十三四岁便能织出完整的幅布。一名女性纺织技能的娴熟与否是评价其社会地位与才能的传统标准。
雅美人的织布方法和织纹种类是高山族中最繁复的。雅美人的妇女纺织技巧高明,能织出18种不同的纹样。最常见的纹路是细小的正方形,族人称之为“小眼睛”。男性、女性、老人、小孩衣服上条纹的行数、纹路、宽度都有特别的规定。女服上衣用4块布拼接而成,每块布有蓝或黑色条纹12条,间白色条纹11条。蓝或黑色条纹是浮织的菱形纹路,两侧及中间各有一条浮织的白色方形纹路。女子短裙左右两侧各有3条蓝色或黑色直条纹。男子上衣有蓝或黑色条纹10条,间白色条纹10条。每条黑色或蓝色条纹中都有用白色浮织出的方形纹路,下摆处有4道白色纹路。丁字裤的布条两端各有4道蓝色或黑色间隔很密的条纹。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与传统文化的式微,高山族的纺织工艺一度濒于失传。20世纪末以来,各族群兴起抢救传统民族文化的风潮。不少中年妇女重拾腰机自纺自织,连年轻女子也勤于学习,还有人成立传统纺织工作室,利用现代先进的设备、原料,纺织出具有传统风格的精美现代织品,对外开放参观,使这门古老的技艺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穿礼服的雅美夫妇
三、鞣皮
高山族男子精于狩猎,善于利用动物皮毛,邵人、邹人、布农人、鲁凯人等族群男子拥有高超的鞣皮工艺技术,每一种兽皮都有不同的功能与用途,可制作出不同的服饰与用具。山羌皮用来制作男子后敞裤,山羊皮用来制作上衣及雨衣,山鹿皮做小孩的皮帽与外套,猴皮制帽子。进山狩猎时,男子上身穿着皮制的无袖长上衣,下身穿着皮制后敞裤,如此可以御寒与保护腿部。皮衣下雨时可以反穿,当作雨衣。皮帽、皮上衣、皮后敞裤等服饰是男子盛装必不可少的配件。除了作为衣料外,族人也会将数块皮革缝合起来作床垫。
制作皮革的工具包括匕首、晒皮架、绳子、木桶等,制皮的主要程序由剥皮开始,接着是洗皮、浸皮、张皮、晒皮、刮皮、鞣皮、拉皮等工序。
剥皮是将所需要的兽皮从动物身上剖解,以获得皮革。切割时,须小心翼翼剖解所需要使用的兽皮,并且注重其完整性,所剖解的皮革才会完整,制成的皮件才会美观。剥皮的时候,同时也要把附着在皮上的兽肉刮除干净。张皮是将兽皮用四根木棒或竹棒,四边往外拉开固定。若拉不直,必须重新张皮,这样制成的皮件才不会有皱纹,把皮张开也较容易晒干。晒皮有专门的晒皮架。刮皮是用小刀将皮里的脂肉刮净,若要制革还要将正面的毛剃光,用来刮脂肪的刮器,有石制、竹制、骨制、铁制等材质。鞣皮是复杂的工艺,先将花生捣碎再煮,倾淋于皮上,包裹后手揉足踏或用木棍打击,使油脂进入皮孔中让皮革柔软。或将皮革放在臼中捣,再撒上小米糠,手揉脚踩,可使皮革更柔软。拉皮是两人各执兽皮的一端,搭在木轴上往返拉数十次,将皮革拉平展开。
四、造船
高山族造船技术最出名的是邵人、噶玛兰人的独木舟和雅美人的拼板舟。
雅美人认为船是男人身体的一部分,造船是男子神圣的使命,女子不能参加。造船有一定季节,有雕刻的渔船在七八月建造,没有雕刻花纹的白船在十一十二月建造。一般造船需要3个月,若精雕细琢可能需要5个月。船的种类分为大船和小船,大船长十余尺、宽二三尺,小船长五六尺、宽二尺。大船有六人船、八人船与十人船;小船有一人船、两人船与三人船。船的使用期限一般为3年,长者可达5年。
伐木前先到长老家集合,务必全体船员到齐了才一起上山。大船必须直接从活的树木上取材,因为兰屿属热带地区,使用枯木不但容易腐朽,也容易招致白蚁啃啮。造船的工具很简单,无外斧、刀、小刀、钻等几种。木材在上山粗加工后运回自家工作房制作。小船用21块木板,大船用27块,每一块船板所使用的木材都是固定的。船只龙骨的部分,用的是兰屿福木、台东龙眼、兰屿赤楠或兰屿胡桐这类质重、耐磨、树干通直的良材。船板则依不同的层次运用不同的材料,第一层船板以榄仁舅和台东龙眼最多,最上层船板则以使用面包树和绿岛榕最为普遍。船舵则采以白榕为支柱,小叶桑的树心拿来做木钉最适合不过。
渔船拼板嵌合,先造龙骨,横板排列,最后勾缝粘合。先接龙骨,在龙骨两侧拼上船板,自船底到船沿各镶船板四层,每层船板紧拼在一起,用木棉花或海绵草等塞紧船缝,再用竹钉或木钉连接。船内侧有一条档脊,用来放置船员的坐板。根据船的大小,船缘上有棹架一至四对不等。头尾翘起,像龙舟式样。拼板舟两头翘起的尖端上必须绑上黑色鸡毛,有驱邪和祈求渔获丰收的作用。
渔船造完后,还要在渔船外雕刻,用白、红、黑三色依序上色。白色来自石灰,红色取自红土,黑色来自锅底的黑灰。这三样东西只要加上树脂,就能给船身涂上鲜艳的色彩。
设计花纹由老船员负责,刻花纹由全体船员一起完成。船体上细致的雕纹与图案,显现了雅美人艺术上的天分。那些人形纹、太阳纹、玛瑙纹、银盔纹、波浪纹,都是雅美人生活的一部分。人形纹传说是当初帮助雅美人造船、捕鱼、耕种的教导者。也有人认为其长手长脚的图案象征游得快,可以捕到很多鱼,寄托了族人对丰收的希望。波浪纹是常见的纹样,是模仿海浪的形状加以简化而来,呈连续“V”字型。旋涡纹则是一种野生植物的生长芽叶,被族人具体形象化,也成为拼板舟上的重要纹饰。最重要的图案是太阳纹,是放射纹样同心圆,又称为“船眼”,据说有避邪的作用,可以保佑出海平安,也能指引船只到鱼群多的海域。
雅美人的拼板舟
阿美人、邵人、噶玛兰人曾经擅长造独木舟,用一段大圆木挖削而成,但目前这种工艺已经失传。
五、农耕水利技术
高山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宝贵的农耕与水利技术,通过观察自然物象变化与征兆展开农耕。如邹人依据一种叫“台湾乐木”的原生植物的生长变化来采取相应的耕作活动,每年九月花开时,他们上山开垦小米地,十月底或十一月间,当花色变为浅咖啡色时就可以把小米地的干草木焚烧准备播种,夏季是农忙的季节。
排湾人农事程序适应当地气候,宜于作物生长。头年农历十二月至翌年一月开垦整地,二月收获树豆,三月播种小米,四月种花生,五月种芋头,六月收小米,七月收花生,八月收获豆类,九月举行收获节,十月收获芋头及各种薯类,十一月清理土地。
布农人善于山田旱地耕作,方法合理科学。山坡地焚烧后整地,将土地由上而下分数阶,利用地形和树墩横排堆上草木或石头作土堰,类似“梯田”,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肥力。一块旱田种植四年、休耕五年,如此周而复始。一家人同时有八九块旱地,轮流烧垦、耕种和休耕。先种小米、糯米和落叶乔木。乔木每年落叶,叶子落下腐烂后可作为旱田的肥料。小米和糯米收割后,再种青芋、甘薯,收获后再种稗、玉米、高粱、花生、南瓜、豌豆、绿豆等。各种粮食和蔬菜在每块地轮种上一轮后就可以休耕了,休耕期结束之时,大约九年前种下的落叶乔木也长成建材了,砍下之后又可以重新开始新一轮的耕作。
鲁凯人往往选择有草木的山田,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一月进行砍伐火烧,整地后三四月份播种小米,七月收成。芋头在一二月份播种,经过十个月可收成。在芋田中套种其他的作物如小米酒发酵用的藜、南瓜及树豆等。三月到十月期间,气候温和,雨水较多时就可以种植甘薯。甘薯多种在肥力即将耗尽的山田,播种时间一般在地里的谷物未抽穗之前,待谷物收割完毕后即可挖取。花生种植容易,和甘薯一样受台风影响较小,即便是种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有较高的产量。其他农作物,如早稻、稗、高粱、藜等,一般与小米一起混种。玉蜀黍与薏仁在零星地上播种或在小米田的周围种植,薏仁如今已很少栽种,玉蜀黍仍然被广泛种植。种植的蔬菜有树豆、菜豆、芥菜、南瓜等,其中树豆可单独作为主食,在每年三月播种,年底或翌年元月收成。
雅美人有独具特色的水渠系统。水渠将溪流引入水田,渠底用大卵石和石灰造成。大的水渠有石砌的堤坝和渠道,横列于村落水田上方,用支渠导入水田。开凿水渠由有经验的老人领导,先开出一条山路通往水源,再一段一段挖水沟,途中碰到巨石就用火烧裂,再清理碎石。水渠通水之日,要举行祭仪,祈祷水源年年不绝。雅美村落背山面海,每一社的背后有两三条山溪自山上倾泻下来,如果不加以人工修葺和整理,在台风季节,山溪暴涨,就会冲毁村落。雅美人的水渠灌溉系统,把每条山溪整理成大小水渠,不仅灌溉了农田,而且预防了水患。
六、历法
高山族各族群的历法都是太阴历法,用各种植物的生长时间作为提示。
布农人居住在高寒山地,必须严格遵守农时,如果稍有延误,一年的辛勤耕作就会毁于一旦。他们的历法是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复杂自然规律的概括。月亮是布农人崇拜的对象,他们根据月相把一个月分为8节:新月、半月、将圆、满月、稍缺、缺月、残月、无月。月亮的圆满象征人生的圆满与小米的丰收,月缺则是消失的象征,要赶紧驱除不好的事物,让它快快消失。月缺时适合驱虫、除草;满月时适合收割举行收获祭。布农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一个月30天。结绳记事,一结一日,30结为1个月,并在第30个结上插上小木棍作记号。12个月都有自己特定的名字,和农业生产紧密相连。
雅美人认为飞鱼是天神恩赐,每年定时自天上之海游至地上之海,来到兰屿附近。因此,岁时历法以飞鱼文化为主轴,季节的划分与飞鱼捕捞的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季节都有固定的生产作业与行事历。一年分为三季:夏季、冬季与飞鱼季。夏季相当于公历7月下半至10月上半。冬季相当于11月下半至3月上半。飞鱼季相当于3月下半至7月上半,是雅美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一年12个月,每个月份都有专名,大部分专名含义清楚,指出当月的主要工作。每三年有一个闰月,以飞鱼汛期为基准调节历法,因飞鱼到达各社渔区的时间有先后,所以各社的历法并不一致。红头社正当飞鱼经过的要冲,所以此社的飞鱼季比别的社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