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寺的故事

小寺的故事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凌晨的宣礼声,无疑成为麦加城一支最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树立正气、塑造美德、矫正不良习惯,达到无私奉献,就是清真寺千百年来固有的规矩。晡时已到,伊玛目带领大家做礼拜,结束后继续组织大家学习,这已成为小寺的习惯。真主在《古兰经》中给穆斯林定位为最优秀的民族,而这种道德和人格等各方面的优秀,正是通过每天五次的拜功修炼而成的。
小寺的故事_朝觐心路:图文解读中国穆斯林朝觐生活

四十七、小寺的故事

在麦加,清真寺之多堪称世界之首。仅在我们驻地800米范围内,就坐落着4座清真寺,这为周围居民过宗教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虽然这些清真寺规模都不大,与普通民房基本相同,但每座清真寺的宣礼塔造型各异、独具风格,特别是夜晚,所有清真寺宣礼塔上清一色的绿色灯光显得特别耀眼,即使刚到此地的人,也可以顺着灯光找到清真寺。

每当凌晨,夜色尚未消退,大地仍处在朦胧之中,不知从哪里传来了第一道宣礼声,紧接着,高昂的宣礼声一声接着一声,虽然有强有弱、此起彼伏,但这一道道清脆的声音,不约而同地汇在一起,形成一曲嘹亮的赞歌,久久地回荡在整个城市上空。这凌晨的宣礼声,无疑成为麦加城一支最振奋人心的进行曲。

那天或许是太累了,如此高亢的宣礼声竟未唤醒我,当一觉醒来时第二次宣礼声已经结束。这时不要说是去禁寺,就是在附近的小寺也很难赶上晨礼。我心中懊悔不已,赶紧以最快的速度洗完小净向楼下跑去。

刚到楼下,恰巧程哈吉从另一电梯出来,互道色俩目后,我们一路小跑,来到小巷里的一个平常小寺。我问程哈吉:“你们怎么找到这么偏僻的地方?”程哈吉笑着回答:“这个小寺很有特点,礼拜也比其他寺晚几分钟,我们还能赶上。”

此时大殿里已跪满了等候礼拜的人,我俩赶紧礼了两拜圣行拜,刚结束,伊玛目就站起来高念入拜词。约十多分钟后,我们便礼完了主命拜。

这位伊玛目长的虽胖,但他台吉威德的诵读很有特点,从胸腔里发出的声音深厚、圆润,高音震耳欲聋,低音令人心颤,强弱交织,十分动听,与禁寺伊玛目的诵读相比,虽风格不同,但一点也不逊色。

礼拜结束,我起身准备离开,伊玛目却微笑着向我和其他人招手,然后示意大家坐下,围坐成一个半圆。他从经架上拿着《古兰经》发给大家每人一本,开始念安尔祖、太斯米、法提哈,他念一句,让大家跟念一句,教得极为认真。他念一句后,在认真观察大家的口型,侧耳细听每一个人的发音,听到谁哪一句或哪一个字念得不到位时就会停下来,让那个人再单独念一遍,然后再一字一句地教,就这样反反复复、不厌其烦。

我是第一次坐在这里,还有些不太习惯。但抬头看看周围,大殿里共有4个临时围坐在一起的学习小组,人手一本《古兰经》。这使我感到非常惊讶。常礼拜的人一般都会太斯米、法提哈,为什么大家还能如此认真?尽管肤色不同,语言不通,但共同的信仰和同一本经典,把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记得先知曾说:“谁在早晨学习一段《古兰经》,比礼一百拜副功拜要强。”他们这是在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先知的教诲呀!

img215

☆ 围坐在一起学习《古兰经》的哈吉们

约20分钟后学习结束,大家互道色俩目后起身离开。当走到大殿门口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一张小桌上放有一个刚刚打开包装的纸箱,里边盛满了椰枣,大家顺手拿上几颗品尝一下,香甜可口,蜜汁入心。再往前走,在出口处放有一台大一点的饮水机,边上叠放有几十桶由赞目赞目公司经过深层过滤的赞目赞目水,大家拿起纸杯,盛满水开怀畅饮。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却处处表现出对人的关爱。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讨真主之喜。而我们有的清真寺在建筑方面可能相互攀比,但却缺少对人的关爱与教育,造成我们的整体素质不高,形象不是太好,清真寺的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由于晨礼我基本上都是去禁寺,很少光顾这个小寺,这次偶然的机遇,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了几天的一个下午,程哈吉有事与我相商,晡时已到,他建议还去小寺礼拜,我欣然同意。来到小寺找地方跪下,抬头观望四周,我国的哈吉仍占大多数,大家有的手捧《古兰经》在默默诵读,有的在闭目参悟,整个大殿里鸦雀无声。环境太重要了,环境可以改变人,环境可以塑造人。学校有学校的规矩,工厂有工厂的规矩,而清真寺更有清真寺的规矩。树立正气、塑造美德、矫正不良习惯,达到无私奉献,就是清真寺千百年来固有的规矩。

晡时已到,伊玛目带领大家做礼拜,结束后继续组织大家学习,这已成为小寺的习惯。

学习结束,我准备离开时,看到第一班右边靠墙的位置,椅子上坐着一位留着银白胡须的老人也准备起身。他身边有位70多岁的老人搀扶着他,他俩的特殊年龄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我上前帮扶,并向老者道色俩目,搀扶他的老人指了指老者介绍说:“我家就住在隔壁,这位是我的父亲,今年已103岁了。”

我听后感到一惊,103岁高龄,的确令人羡慕。虽然伊斯兰教历每年比公历少十天,即使去掉虚岁,也近100岁了,这在处于沙漠地带的沙特是极其罕见的。年近80岁的老人还有机会搀扶着父亲,这是多大的幸福,更是真主的特恩。我不由自主地向老者投去了羡慕的目光,然后问道:“老者平时还能坚持礼拜吗?”

老人看了看坐在椅子上的父亲,深情地说:“父亲从小跟着爷爷礼拜,至今几乎没有失撇过拜功,即使是重病在床时,也是指点着礼,礼拜就是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一生行善,慷慨施舍,乐于助人,邻居们都非常敬重他。”

听着老人的介绍,我深感敬佩,慢慢走到老者面前,紧紧地握着他的双手,再次向老人家道了色俩目。老者虽声音不高,但吐字仍非常清晰。90年的礼拜生涯,修炼了他的品德,塑造了他的人格,升华了他的灵魂。真主在《古兰经》中给穆斯林定位为最优秀的民族,而这种道德和人格等各方面的优秀,正是通过每天五次的拜功修炼而成的。

这不禁使我惦念起家乡的清真寺如何呵护好自己的一片净地,培养乡老们坚守正气,谨守美德,确需要我们下工夫探讨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